常玉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谈如何学习英译汉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非英语专业又想拿翻译证书的人群。
经常有人问起:我该怎么学习翻译呢?学翻译的重点是什么呢?怎么才能学好翻译呢?怎么译才叫到位呢?翻译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等等问题,不一而足,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往往喏喏连声,视情况应付一二。不是笔者不愿或者不能,实在是因为这类问题难以说清。只讲几句话显然容易流于抽象概括,没有什么操作性;详细解释可又时间或者场合不允许。
药组词 更为重要的是,这类问题应当因人而异,应当区别英译汉和汉译英,应当区别口译和笔译,应当区别应试和就业,应当区别翻译的文本内容——是一句话还是一个词,是报纸文章还是散文小品,是消费品广告还是合同条款,等等。这里借用CATTI免费网页一角,就下列“重贤如何学习翻译”这个带共性的问题,提出笔者的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这方面已有许多专家教授多次谈到,笔者推荐以下的流程,供你试用,试用期至少六个月,且不退货。
首先自己确定你的计划和定位,包括上面提到的几点定位因素: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口译还是笔译,打算应试还是应聘,每天真正能够抽出多少时间真正用于真正的学习翻译,等等。
下面以学习英译汉为例。
一.选购教科书
到书店选购一本讲授英译汉的教科书。
请到大书店购买,那里同类的书比较多,便于选择。憋不住大便
仔细挑选,主要看其论述的详略程度,例句与论述的比例,例句整体的难易程度,叙述是否活泼,例句内容所涉及的行业,等等。总之,拣你喜欢的、与你的现有英语程度相适应的买。
别多买;一本,最多两本;如果是两本,请以其中一本为主。
如果是应试,最好购买你所报考的考试关联最大的套装书。
如果你已经系统地学过翻译,自然可以从简或者省略。
本文笔者常玉田不能向各位推荐具体的教科书;你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而且劝你不要问 别人,而是要到书店里一本一本地仔细比较尔后再定。
二.从头至尾阅读该书
边读边联想,联想的内容应当包括:关键词语的用法,句型结构的特征,学过的类似句子,汉语的对应说法及其变体,课后的练习以及你的译法。
看不太懂的叙述或例句就先跳过去。
但是没有跳过或者不打算跳过的部分,就一定要看明白再往下看。
如果感觉书中的叙述部分不太好懂,那就先看叙述之下的例句,看过例句及其解释之后再看概括性的理论叙述部分就好懂多了。
三.必须做作业
认真完成相关的作业。
只在完成作业之后才看书后的参考答案。
同时在英语期刊中找一些相关的材料做做练习。先自己译,译完之后再看期刊中别人的译法,两相比较,必有感悟。
做书中作业或者其他练习的同时,应该回顾理论概述部分,这么做是为了日后脱离了具体章节之后,在实际翻译之中能够举一反三,及时识别文本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和应对技巧。
翻译是门技巧性极强的艺术,只能通过大量实践才能逐渐提高。盲目的实践难免劳而少功,所以应有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离开实际的理论又是空洞无益的;因此两者必须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方法也好,技巧也好,都是为忠实、通顺地再现原作这个目的服务的,其功效自不待言,但并非万应灵药。任何方法在应用中都有其限度,过犹不及。如果一味死搬教条,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大都是凭着自己理解和经验,下意识地使用了这种或那种技巧。实践中经常数法并用,因人因文而异,并无一定之规,主要靠译者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最终达到得心应手、曲尽其妙的境界。
四.补习语文
许多人的汉语比较差,错别字连篇;相当比例的试卷上语病太多,文字看不懂;手书太差,字迹潦草,字型难辨;涂改过度,相当比例的试卷看不清;崎岖不平,行距不整。涂改过度尤其抢眼,其实只要把写错的划掉重写就可以了。
这些方面是眼下年轻人的通病,须待中国物质文化进一步丰富之后才有可能扭转(日本、韩国都经历过),而且必须得由全社会自觉自愿实现回归传统文化之后才有效果,几家食品厂使劲叫卖月饼改变不了什么,几个老先生在那里嚷嚷也没人听……。耿弇
顺便提一句:我们大多数中国人读写的语言名叫“汉语描写班主任的作文”,不是“中文”。我们可以注意到,词典、学术著作、其他有关我们的语言的工具书,均以“汉语”为名称,而不是“中文大冲锋2”。说“
古汉语”,而不是“古中文”。我们讲“软件汉化”,而不是“软件中化”。面向外国人开办的中国语文教学称为“汉语”课程和考试,不是“中文”课程和考试。王选先生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的三院院士,以“汉字激光照排”享誉于世,而不是“中文”激光照排系统。小学生学的课程之一是“语文”,不是“中文”。……对,本文提议部分考生应当稍稍补习一下的正是……语文。
就本文主题而言,指出考生的汉语不够好,这可不是笔者多事:英汉翻译涉及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体现在阅读理解原文和使用汉语恰当表达这两个步骤上,其中的汉语表达决定着译文的最终质量。
五.时间管理
每天学习多长时间好呢?笔者不知道。你自己知道。
但是不管多长时间,一定要讲究质量。与其晕头胀脑地挺,不如换个事儿做,待会儿再来看。
但是整体时间必须保证,就是一定要保证时间总量,即不管你是打算拿出三个月也好还是两年也好,投入到某一级别某一科目的实际复习时间的总的小时数不能少。
时间方面,笔者还要建议:应当匀称而持续地投入。
那么,整体学习时间该几个月呢?笔者不知道。你自己也不知道。
六.配套工程
学习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同时进行一些“配套工程”。就“万什么千什么英译汉”而言,这些“大者工程”应当包括相关材料的学习和翻译练习。
经常仔细阅读(不仅仅是查阅)词典。
翻译考试分数比较低的同学,极有可能没有认真看一看翻译书籍,平时很少做练习,或者很少留意如何提高翻译技巧,或者兼而有之。
建议访问各大门户网站的相关栏目,参考其有关英译汉的问答、讨论、练习等等。
经常阅读所订的英语刊物。阅读英语报刊是为了熟悉活的语言,相比之下,英语书籍的时代滞后比较明显,例如我们多数人的精读课学得挺不错,可是老外的报纸看不懂,便是这种时间差在作怪。而且从功利目的来看,英语报刊类媒体也是考试内容取材比较多的资源所在。
经常阅读手边的汉语书籍。阅读汉语书籍是为了翻译中的表达阶段,写出的汉语能够回归祖国文字的正宗本色,尽可能适应最大目标读者人群的心理预期。相比之下,汉语报刊杂志由于是与你同时代长大的人为主写的,文字本身欧化严重,会对你的汉语表达形成污
染(这与汉语文字的正常发展是两回事),译文洋腔洋调而不自知。打个比方说,学习英译汉就像学习太极拳,而流行刊物好比踢踏舞,打太极拳的间隙老跳踢踏舞,那……就不说了吧。
七.需要准备的东西
一个清醒的头脑。
一种前期谦虚后期敢于批评的阅读态度。
一本比较新而厚的英汉词典。
一份国内可以订到的(因而相对便宜的)英文报纸。
几本可以随时可以翻阅的杂志,例如《英语世界》、《中国翻译》以及《北京青年报》的“英语绿地版”。
中国人用汉字写的文学作品,无数本。
以上系根据笔者的经验,如实报告,作为一种沟通,作为一种善意的提醒,供部分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