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体翻译教程(英汉双向)课件(董晓波主编)第四章新闻文体的

更新时间:2023-06-07 01:01:53 阅读: 评论:0

吐司面包的做法第四章新闻文体的翻译新闻文本是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本之一。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大众传播形式,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
变化,已由原来的仅以报刊为主的传播手段逐渐发展成为
包括阅读、视听、网络传播在内的多种手段。
新闻的种类很多。按传播工具,可分为网络新闻报纸新闻、
杂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有线电视新闻和通讯社新闻。
按新闻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和地方新闻;
按报道的内容课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
世界十大死亡公路
化新闻、体育新闻及娱乐新闻等若干类;
按体裁分,新闻主要有三大类:消息(news reporting)、
特写(features)和新闻评论(commentaries)
按照事件的性质,新闻还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两大类。硬新闻即纯消息报道指题材比较严肃、具有一
跨越百年的美丽定时效性的客观事实报道;软新闻则指人情味较浓、写法
轻松活泼的社会新闻,题材可能略显陈旧或无关紧要,但
绝非枯燥乏味。可见新闻翻译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第一节
新闻文体的语言特点与翻译一.新闻文体的语言特点
新闻语体属于中性语体。对英语而言,实际通用的中性语体就是标准
英语(Standard Engish)或者叫做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
这是受教育者、出版机构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最广泛的语体,比
商议语体更正式一些,但还达不到正式语体的程度,这是为了满足媒
体大众化的需求而采用的语体。其词汇、语法、拼写和语音层面等方
面都力求符合大众需求。词汇通用、易懂、多样;句法结构正统、完
整、简洁;逻辑关系严谨、明确。
新闻语体的翻译在原则上应当与新闻写作的语体保持一致。既然新闻
写作使用中性语体,翻译自然也应当使用中性语体。英译汉要采用现
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汉译英要采用标准英语。在词汇层面使用通
用、易懂、鲜活的词语;在语法层面使用正统、完整句法和简洁的句
中国教育失败式;在语篇上使用规范、严谨的衔接手段,以充分实现朴实型、新颖
性、具体性、简明性等新闻文本特点。 1. 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1.1词汇特定的语言色彩新闻报道常使用某些词汇来表达事实和事件。例如,horror一词是新闻标题中常用的词.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
暴力行动.再如nadir常指“两国关系的最低点”。此外,
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如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
据有关方面报道,cited as saying援引…… 的话等,这些新闻词汇经过长期使用
后逐渐取得与新闻报道相联系的特殊意义,成为新闻体词语journalistic words。1.2频繁使用小词、缩略词
新闻英语的另一词汇特点是青睐小词、短词和广泛应用缩略形式,特
别是在标题的制作上,尤显突出。新闻标题必须具备吸引读者、提挈
内容的功效.因此特别强调简明扼要,且报纸栏目狭窄,使用长词有
失雅观。小词midget words即简短词,一般为单音节词。原因之一
是由于报纸篇幅有限.用小词可以免予移行:原因之二是由于小词的
词义范畴很宽.一般比较生动灵活。新闻英语称这类词为synonyms of all work
万能同义词,如back支持、ban禁止等。
此外,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英语新闻中还大量使用缩略语,比如 WB world bank世界银行、ASP American lling price美国销售价、
bizbusiness商业等。原因之三是新词新语使用广泛。随着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个角落时时都会产生新事物,
出现新问题,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便应运而生.以适应生活的需要。新
词在构成形式上有多种,主要表现为新词新意、旧同转新意、临时新造词等。
首先体现在新词新义方面。报纸杂志往往是最早出现新词的地方。如:
现代都市知识青年们yuppies,雅皮士都喜欢“玩”这个词:“玩计算机learn to u a computer”、“玩文学to enjoy literary works”、 “玩外语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玩深沉to be more sophisticated”、甚至还要“玩朋友to have more girl friends or boy friends”、“傍大款to found a sugar daddy”,要“玩玩to enjoy
more”才“潇洒 to be care free and happy”,于是“老杆子们old
timers”都感到代沟越来越大了。
其次体现在旧词转新义上,这些词的形式早已熟知.但意思却发生了
变化.即衍生出新义.这类现象在英语新闻中屡见不鲜.阅读时要对
此有足够的敏感,以免引起误解和误译,如:The rapid-growing death toll of AIDS victims has pod a widespread panic across the Slates from gay bars in the west coast of California the Fun City。句
子中的“gay”一词,原意是“快乐的”意思.但现在的新闻报道中已
转义为“同性恋的”.此例中的“gay bars”是同性恋者聚集的酒
吧.而不是快乐的酒吧。
再次是临时造词。为了表达需要和追求新奇。新闻报道常常使用临时
造词或生造词,即临时创造或拼凑起来的词或词组.例如Euro martEuropean market,欧洲市场。haves and have—not 富人和穷人,low—keyed、cost—effective approach更有节制,花钱更有效的搞法等。 1.3 套语
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例如:well-informed
source(消息灵通人士); no comments无可奉告;quoted as saying
引自某人的话;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据有关方面的报道);diplomatic sources were quoted as saying 据外交界人士说;a high government source has indicated 一位政府高级人士指出;a police officer who asked not to be identified by name said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警方官员说,等等。请看例句: 1)Mass media here say that the president’s visit has turned a new pag e in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此间新闻界认为,总统这次到访为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2)Sources clo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a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ordered two Cuban diplomats to leave the country.
接近美国国务院的人士说,美国已经勒令两名古巴外交人员离开美国。 2.
新闻英语句法特点新闻英语的句法特点也很显著,有其不同于其他文体的鲜
明特色。第一:体现在句式多样、富有弹性上。英国、美国报刊的
新闻英语句法结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表现在富于变化
和富有弹性的两个方面,一是报刊文字中的句式富于变化。
有倒装句、省略形式、借助副词等。形式多样,变化无
搞笑小说
常.使新闻语言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二是富于弹性。英
语新闻编写过程中,为节约篇幅.经济起见,作者常紧凑
句式,浓缩信息,具体表现为:省略句式的普遍使用和高
度浓缩的前置修饰.有时甚至会因修饰成分过多过杂而造
成误解。因此翻译时尤其要辨明关系,用明白、清晰的语言加以释译。
第二是新闻英语时态的使用方面。
巧用时态与不拘呼应时态的应用在新闻英语文体中有其独
特之处.这类现象在标题中尤为突出,为生动简短.标题
中常用一般现在时、不定式和现在分词来分别表示过去、
将来或现在进行的动作。如:A Ground War Begins 一场地面战役打响了。用现
在分词来表示正在进行或发生的事,省略了助动词。如: Deposits,loans rising in HK存贷款额在港回升英语新
闻中现在时的广泛使用,造成事件正在进行中的效果.给
人以真实感.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现在时代替
过去时。另外,甚至在said、told、repod、added等动
词过去时后面的that宾语从句中,过去时也常常为现在时态所替代。
第三是新闻英语较多使用扩展的简单句。这是因为报刊篇
幅有限,新闻文体在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句型的高
度扩展,结构严谨,将丰富的信息压缩在有限的篇幅中。
常见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语言成
分扩展简单句.有时还较多地使用插入语代替从句,从而简化句子结构。
第四,被动语态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使用多于在其他文体
中的使用。如有关战争、灾难、骚乱、事故等方面的报道
中,伤亡的人数等这些读者往往关心的内容多用被动形式
表达出来。这是因为新闻报道中有时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为重要的缘故。如:It is estimated that… 据估计,It has been said that…据说,It is well known that…众所周知等等。二. 新闻文体翻译要求与原则
新闻翻译的标准是:译词准确、语言通顺(通俗)、文体贴切、快速迅捷。
如同其他形式的翻译一样,新闻文本翻译的目的也是要把
原语的意思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而不是用译者自
己的意思代替原语的意思。新闻翻译最大的特点在于
“新”。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孕育出一
大批以前闻所未闻的新生词汇。正因如此,新闻翻译就要
求译者创造性的工作,尝试着做第一个翻译的人。同时,
由于新词汇来源相当广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
会等方面无所不包,又向译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就是
要成为任何方面都要有所了解的多面手。在新闻翻译中,
译者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内外有别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
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选用英语词汇时不能不考虑它们的政治内涵和价
值观取向。新闻英译是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渠道,因此,必须符合对外宣传的“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
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第二,准确规范的原则
有时候,新闻翻译的措辞往往体现了国家的政治立场。如我国的“钓
鱼岛”,中方标准翻译是Diaoyu Islands,而西方往往翻译成他们熟
悉的Senkakus(尖阁列岛);又如“解放后”,我国用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而西方媒体常用after the Communist Takeovervictory。(刘宓庆,1998:16-18)
中国的一些重要报刊都有其英语报刊名,翻译时应该使用这些报刊名,例如:
北京周报 Beijing Review 中国日报 China Daily 人民画报 China Pictorial 今日中国China Today 二十一世纪报 21st Century 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第三,简明易懂原则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媒体语言的要求是The simpler the
better。新闻语言追求浅显易懂,广泛运用小词(midget words)正是这种文风的生
动体现。译者翻译时,要吃透目的语的这个特点,尽量在语言形式上
贴近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第四,背景解释原则
背景解释是英译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外国记者非常善于在新闻中运用
背景材料,注重所谓的“解释性报道”(interpretative reporting)。
在西方受众对中国发生的一切不了解或了解不够的情况下,缺乏背景
阐释的翻译往往导致信息走样和跨文化交际失败。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译成CPPCC the Chin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a national advisory body on policy matters with considerable
influence,要比仅仅译成CPPCC,更易
于被西方读者理解。文化典故、历史事件、地理名称、风俗习惯乃至
行话、俗语、术语、流行词汇,都要根据新闻受众的具体情况做出相
应的解释。例如:辛亥革命 the Revolution of 1911 知青 condary school graduates who were unable to pursue their stud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9--1976 大龄青年 single youth above the normal matrimonial age 此外,汉语语言,尤其是时政流行语,往往极其简练,内涵丰富,翻
动物图画译时必须加以阐释。如:三个代表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nts---the Party should always repren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Chinas advanced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the progressiv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 people. 三农问题 the issue of China’s countryside farmer and agriculture.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其政治经济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西方受众对中
国的国情发展越来越熟悉,注释可以越来越精简,如乌龙茶(oolong
tea)、饺子(jiaozi)、豆腐(toufu)、功夫(gongfu)、九寨沟
(Jiuzhaigou)等已无须任何解释了。第五,编译原则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新闻英译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编译,即在翻译过
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西方读者的阅读心理,对
西方读者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适度阐释,对
可能引起误会、不符合国外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
编译新闻英译时经常运用的策略,也是新闻翻译与一般文体翻译的区别性特征。 1 编译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新闻业属于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它必定要为一定的阶级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服务。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人们政治、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等观
念的不同因此在不同的语言中某些词语的说法也不同。尤其是在一些
带有政治倾向的关键词的说法上中英文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编译过程
中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报道立场的不同原文中的某些内容不宜见
报否则就容易犯错误。比如不符合我国方针政策的、在特定时期的敏
感内容、容易引起读者误解的、格调相对低下的内容等。新闻编译是
编和译的有机结合译者在新闻编译中要根据新闻政策、报道内容、国
家利益进行一定的加工删减、挑选、概括相关新闻材料补充背景知识。
2)主题的明确性
每篇新闻都有一个主题也只能有一个主题。它是文章的灵魂所有材
料的统帅。经过译前编辑后就要确定该文的主题在随后的编辑过程
中要始终围绕该主题不偏不离。在编译过程中还需要做到深化主题:
把片面的编得全面把面面俱到的编得重点突出把主题不明确的编得观点鲜明
3)结构的调整性
不同文体结构也不同。比如记叙文记人记事要理清时间顺序和空间顺
序。有的原文在时间上呈无序状态我们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重新安
排文章脉络使叙述井然有序结构的调整要考虑到全文的布局比如开
头是否引人入胜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 4)编译的新闻性和时效性
新闻评论不同于以叙事为主的消息、报道和特写“新”是新闻的生命
即我们经常提及的“新闻性”。其特点之一就是“时效性”失掉了时
人参的作用和功效效性就收不到及时的社会效果甚至完全失掉了发表或播出的价值。
译者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讯才能保证新闻译稿的及时性。
另一方面新闻编译工作者要具备一双慧眼挑出文章的中心部分。这
样既减少了翻译的工作量又能保证报道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新闻翻译不同于一般文体翻译,讲究客观、准
确及很强的时效性。要求译者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
厚的外语功底、广博得文化知识和必要的新闻专业知识。
因此,新闻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做到正确清晰,以增加传播
效果。新闻翻译不应是机械的语言文字的翻版,譬如怎样
避免引起语用方面的误译,等等。鉴于一般外国受众对中
国了解甚少,我们在英译有关中国政治制度、方针政策、
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新词语时,应尽可能地予以简短地说明、
解释,并有机地糅合进译文之中。第二节各类题材的新闻的翻译一、消息的翻译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
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
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叙事,即把最重要的内
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
依据材料的重要性依次排列。也有“金字塔”结
构,这是将事实结果,最重要的材料留到最后才
显示出来的消息结构。相对于“倒金字塔结构”
而言,又称“积累兴趣”结构。它不像倒金字塔
结构依据材料的重要性安排结尾,而是依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
消息的特点主要有: 1.真实准确:真实性是消息最基本的特征。消息
必须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用确凿的事实来
教育影响读者,绝不允许虚构和添枝加叶。无论
是构成消息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
果,还是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都要完全真实、准确可靠。
2.讲究时效:消息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
种文体之首,实效性强是消息又一突出特点。它
必须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延误了的信息就失去了新闻价值。3.短小精粹:消息要用较小的篇幅,简练的文字来
叙述事实、传达信息,要求内容集中,言简意丰。【译例一】英译汉 Blasts in London 1 Three bans exploded in London yesterday injuring a total of 60 people three riously 2. The first blast caud by about 80 1b 3 of explosives planted in a stolen Ford Escort Car came at outside a Home Office building. Many of the 52 people injured were women on their way to work in the surrounding office buildings 4. Three of tho were taken to hospital. Two women and a man were operated on 5. The cond explosion was caud by a parcel bomb at a Christmas temporary post sorting office also in Westminster 6. It went off at 5: and injured six people. Two policemen were injured when the cond car bomb of the day exploded near Pentonville prison after 7
o’clock. The car bomb i n the morning caud devastation in the narrow Westminster street blowing out hundreds of windows wrecking at least ven cars parked nearby and causing panic among office worker 8. Scotland Yard 9 said they believed all three bombs yesterday were IRA 10-inspired.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1:0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89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闻   翻译   使用   消息   方面   读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