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哲学:HR的原罪与救赎

更新时间:2023-05-21 20:00:43 阅读: 评论:0

HR的哲学:HR的原罪与救赎

HR一般指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即人事,最广泛定义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HR的哲学:HR的原罪与救赎,欢迎大家分享。

亚当、夏娃被造后,住在伊甸园中过幸福生活。上帝给他们立了诫命:“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但由于夏娃经不住魔鬼的,吃了禁果,又动员亚当也吃了一个。他们吃了禁果后,眼睛就亮了,能分别善恶,知道羞耻,开始成为有思维能力的人。

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一个罪人。原罪成为宗教教义、神学的根本,因为有了原罪,才需要救赎,才需要救世主。律法的绝对权威遏制了人的本罪意识,但在原罪面前却一筹莫展,因为原罪是上帝赋予人的,人之一生,拂之不去。

如果将宗教信仰与人力资源职业联系起来,人力资源从业者从其与雇主签下雇用合约起,就因难以均衡雇主、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而背负着有违公平、公正准则的原罪,只是对hr的末日审批不是万能的上帝而是自己的职业前程而已。

hr原罪从何而来?我们从岗位工作投入产出模型开始分析:

企业其它岗位的工作人员,接受雇主(包括主管,雇主的代理人)的指令,借助一定的外辅工具或手段,将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作用于财物、技术、事件等可按标准或具体要求的对象上,产出雇主满意或不满意的标准,由于财物、技术、事件基本上属于客观对象,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双方满意与不满意及由此引起的公平、公正感,通过一定的内部机制,比较容易做到奖罚分明,谁也不欠谁。

再来看看hr的岗位工作,中间过程一样,但投入、作用对象及产出却与其它岗位大不一样。先看投入,雇主的指令“让员工满意度 提高10个百分点”、“在一个月内招聘到3名适合某某岗位的优秀人才 ”、“按平均增长15%预算额给百分80%员工增长工资”。再来看hr作用的对象是什么,是人!人属于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类有史以来有多少哲学家、思想家、一生一代心理学家等终其一生智慧尚无法搞明白,最后几乎都得借助上帝或其它神灵来解释,而要设计能适用于所有人的工作方法、技术,至曹虹今尚未有人申请专利。最后,看hr努力后的结果,“满意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仍有10%的人表示非常不满”、“一个月内招聘到3名适合某某岗位的优秀人才,但用人单位或领导认为其中1位表现非常糟糕”、“80%员工增长了工资,但10%员工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已经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hr能力再怎么高、再怎么努力,最支部工作总结终的结果都有可能让雇主和员工双方均不满意,导致双方均认为hr或由hr主导的工作违背公平、公正原则做事,企业与人有关的矛盾、错误都源于hr。所以,hr的工作性质沈法兴注定了自己因难以均衡雇主、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而背负着有违公平、公正准则的原罪。

hr如何救赎自己呢?我以为可以通过对企业的“信”、对员工的“尊”、对自己的“爱”、对业务的“精”,救赎自己,解救hr行业,暂且不去管结果如何。

对企业要“信”。首先要信守与黄米饭雇主之间的劳动契约。hr要积极倡导、推进雇主与员工之间建立符合自由、平等、信守、救济契约精神的劳动合同,作为处理员工劳动基本权利和雇主资本逐利之间的各种矛盾。同时,hr要带头遵守劳动合同规定的责任、义务及权利主张。当雇主与员工劳动契约的关系界定清楚后,就建立起了处理雇主和员工之间冲突的伦理底线。其次建立心理契约。如果说劳动契约是一种赤裸裸、冷冰冰的经济责任、权利义务关系,那么心理契约则让雇主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主管之间充满温情和期待。hr可以通过拓宽沟通渠道、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来培养、维护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类别员工的心理契约。还要相信企业的战略、目标及雇主的能力,hr如果连这点都怀疑,会有朝不保夕的感觉,工作起来肯定没积极性。唐朝时,安碌山判***杀进官府某个粮仓时,勒令仓管员打开粮仓,但仓管员说没有合法指令不能打开粮仓,手里死揣着钥匙不放。判***只好把他的手砍下来。此时唐***冲进来并杀退了判***。官***首领让人把粮仓打开,一看粮仓是空的,就问那仓管员,既然粮仓是空的,你为何不把钥匙给判***,以保护自己的性命?仓管员还是那句话没有合法指令不能打开粮仓。这个故事给我触动很大,企业不景气裁员时,首先就是裁行***办公、人力资源等部门人员,而hr又恰恰需要先把别人裁掉,最后才裁自己,处境尴尬。但正是这种尴尬处境方能体现hr的胸怀与境界,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在雇主没有通知你走人时,一定要相信企业只是暂时遇到困难,因为你是招人管人辞退人的,连hr都走了,企业还需要员工吗?

对员工要“尊”。hr有个误区,认为做好hr首先要对员工有爱心,但我以为重点在具体工作中如何体现这种爱。爱是种人与人之间的私利,尊却是在爱的基础上含有社会规范性的要求,所以hr应通过尊重员工是将爱具体化为自己的职责。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hr容易犯的就是“看上不看下”,看着老板的脸色行事,不经意间就冒犯了员工的人格尊严,比说员工“就你那工作能力”、 “你的级别还不够”、“瞧你那德性”等等。还要尊重员工的专业知识、经验经历。每位员工的文化背景、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可能不同,hr在评价一位员工,应当考虑这些差异性,尊重他们的工作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同时多注意到工作效果,而不只是工作方式方法。还要多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见地,提供一定的空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让员工体会到得到企业或hr部门尊重、需要的光荣感。

对自己要“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导都是要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自己会被人当成自私自利。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宣传一位全国劳动模什么一览众山小范的事迹,该模范担任高原某铁路项目经理,施工过程因患病不得不回北京***,但他无法放下自己的工作职责,在病床上指挥远在千里之外的项目建设。我不怀疑他为工作献身的精神,但从人力资源业务层面来讲,面对他这种岗位性质,他身体素质还能有效履职吗?我认为职场中不要去忌讳承认爱自己,但要爱得适宜、正确。首先,要爱自己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我们在为谁工作?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读书多,骑马少,作别人的事多,做自己的事儿少,最终的时刻终将来临,到那时但愿我能听到这样的话他活着对大家有益。”这就是工作的意义,这就是工作的价值。其次,我们要爱自己的身体,人不爱自己的身体,很难快乐,人不爱自己的身体,也很难爱这个世界。特别是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市场经济社会,工作之余多跑跑步、多参加些健康的娱乐活动,你才能在8小时之内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爱自己的身体,其实是一切的起点。

对业务要“精”。眼下hr的工作越来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很难一一对应指出需要那些业务知识或技能。我强调的业务比较宽泛,不仅仅懂得去做,还要懂得如何去做,更更重要是还要恰如其分地让雇主、员工知道hr已经尽力在做了并做出了成绩。中国文化要求人们为人处事时,内敛、含蓄,基于此,做为hr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但我们做的特别是好的方面,不一定要掖着、藏着,让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及做了什么,本身就是hr用行动与雇主、员工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其实,推而广之,不论从事哪种职业,当你心中存有一点原罪意识,就有可能把职业当成一种宗教信仰,感觉自己是真正肩负着使命在工作,所有的`工作活动因此变得神圣、崇高起来。那么,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比为自己信仰奋斗更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扩展:来自HR的面试忠告

1、不要迟到

提前确认面试地点,并最好提前15分钟到达。万一不慎迟到,应第一时间致电,并诚恳解释原因。这种行为将考验你的职业素质与应变能力。

2、对应聘的企业一无所知,证明你对这份工作并不感兴趣。

“对不起,对公司我还不是很了解。”面对你诚实的回答,很多面试官会觉得你遇事疏于准备。为了做好功课,除了需要了解该岗位的关键能力以外,还需要知道对方的核心业务,这样当面试官问你的时候,才不至于一无所知。

选聘企业不仅要了解它的行业背景、主要产品等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其核心价值观。要思考我是否能认同这个企业的文化,是否能融入这个企业,给考官一个接受你的理由。

3、回答问题时,不要刻意迎合或一味取悦面试考官。

原因是,首先你并不能确知考官对问题的答案和取向是什么,其次是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但比较一致的判断标准是:

你回答问题是否真实,是否坦率,是否符合实际与常识。例如:被问到&l研究生考试信息网dquo;对工资待遇有何要求和期望”,对应届生而言这是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有些应试者会绕来绕去,顾左右而言他,给人以不诚实和爱掩饰的印象。

你的答案是否有你自己的根据,有自己对答案合理的逻辑分析、解释和判断,而非人云亦云,迎合雇主和考官。例如:被问到“你求职时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看法和判断”。其实提问者并不会以此作为对应试者取舍的判断标准或参考,很显然求职中的应届毕业学生对此都有非常普遍和时下流行的看法和认知,而实际上大多数应试者往往会根据参加的是哪类企业面试而选择答案,明显不是应试人的真实想法和看法,往往是只说应聘企业的好话或优点,强调其他类型企业的缺点或负面印象,有些说法十分经不起推敲,甚至是明显的谬误。例如“我选择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类作贡献,因此我不考虑其他企业”: “国有企业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人文环境,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等等。似是而非、望文生义并无根据的说法,完全不能为你加分。

你的答案纸船承重是否朴素、平和、客观、友善,而不是刻意地走极端和过分的标新立异。

第二,回答问题时,不要主观认定回答问题的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先入为主,言不由衷。这钟倾向尤其是在回答一些有关自我评价和性格特征类的问题时在应试者中表现得十分普遍。例如:当被问到“你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你有何突出的优缺点”时,绝大多数应试者的回答中常有这样的内容:“我的性格外向,愿意与人交往,朋友很多,做事迅速,追求完美”等等,类似的回答还有很多,有时与考官的感觉和印象明显是相左的。难道你就认定:“性格内向,交友谨慎,做事缜密,标准切实可行,不追求完美”等等,就一定是负面或缺陷吗?因此我的建议还是实事求是,把一个真实的你介绍给考官,让人感觉你很最难风雨故人来坦诚、很真实,对自己很了解,有自知之明更为重要。

4、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因为缺乏经验而自卑。

不要为自己缺乏工作经验而自卑,事实上,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安慰人的暖心句子验。

5、与其说“给我时间,我会好好学习”,不如讲讲可被证明的自己具备的学习能力。

6、不要夸夸其谈,针对问题,简单明了,先做出结论,然后再讲一个故事说明。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20:0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81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原罪   哲学   HR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