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更新时间:2023-06-06 05:41:07 阅读: 评论:0

麦穗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杨坤;祝东梅;王卫民
经典绘本【摘 要】为研究麦穗鱼的基础代谢水平和特点,将暂养7d的麦穗鱼停食24 h后,放入自行设计的封闭流水式呼吸室内,调节水位及进出口流量,测定两种规格麦穗鱼的耗氧率、耗氧量和窒息点.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体长(9.24±3.06) cm、体质量(12.32±1.44)g的麦穗鱼在水温为(24.0±0.1)℃时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分别为(0.16±0.01)mg/(g·h)、(1.54±0.83)mg/(尾·h);平均体长(4.10±0.06)cm、体质量(0.53±0.09)g的麦穗鱼在温度为(16.5±0.5)℃时耗氧率和耗氧量分别为(0.59±0.24)mg/(g·h)、(0.31±2.01)mg/(尾·h),平均体质量(12.32±1.44)g,平均体长(9.24±3.06)cm的麦穗鱼在水温(24.0±0.1)℃,pH 7.4的条件下,窒息点为0.58 mg/L.麦穗鱼的耗氧率夜间略高于白天,但差异不显著;麦穗鱼的耐低氧能力属中等偏弱水平.
形容爱的词语【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2013(032)005
【总页数】5页(P256-260)
【关键词】麦穗鱼;耗氧量;耗氧率;窒息点
【作 者】智者说杨坤;祝东梅;王卫民
【作者单位】蒸芙蓉蛋的做法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965.199
麦穗鱼(Pudorasbora parva)又名小草鱼、麻姑嫩子等,为江河湖库等淡水水体中广泛分布的一种中下层小型鱼类,属鲤科、亚科、麦穗鱼属,最初只分布于亚洲(中国、日本等),后来随经济鱼类的引种,无意中被带入欧洲地区,现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1-3]。麦穗鱼个体小,数量多,分布广泛,在我国传统鱼类养殖生产中属于野杂鱼,有时也作为经济鱼类的饵料鱼。麦穗鱼生长快,易于养殖,分批产卵,1龄即达性成熟,对环境耐受能力较强,因此极具开发成为一种新的模式鱼种的潜能。此外,麦穗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较少,营养丰富,尤其富含钙和必需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4],
所以麦穗鱼具有一定的养殖价值。目前关于麦穗鱼的研究主要涉及其生物学、毒理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5-7],但尚未见麦穗鱼耗氧率和窒息点方面的详细研究报道。
耗氧率是鱼类新陈代谢活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反映了鱼类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生理状态,窒息点则表明了鱼类对低氧环境的耐受能力。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了解和掌握其基础代谢水平和特点,可以在鱼类养殖生产、水质调控、饵料利用以及活鱼运输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麦穗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以了解和掌握其基础代谢水平和特点,为其养殖和水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麦穗鱼采自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在水族箱内暂养7 d后,用于试验。试验鱼为两种规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2.32±1.44) g和(0.53±0.09) g,平均体长分别为(9.24±3.06) cm和(4.10±0.06) cm,其中大规格鱼8尾,小规格鱼16尾。试验用水为曝气自来水,pH为8.18~8.36,水中溶解氧含量保持在7.85 mg/L以上,测定耗氧率时,出水溶解氧含量在3.5 mg/L以上,出水的 pH保持在7.50以上。
1.2 方法
海贼王无尽世界r
图1 封闭流水式呼吸装置
科技带来的变化试验装置为自行设计的封闭流水式呼吸室(图1)。呼吸室采用4000 mL的玻璃瓶,出口处用橡胶塞封住,上口为进水口,下口为出水口。贮水箱内的水始终保持相同高度水位,利用虹吸原理,用橡皮管将贮水箱中的水经进水管引入到置于恒温盒中的呼吸室,再由呼吸室瓶底的出水口经橡皮管流入水样瓶。试验过程中进出水流量用橡皮夹控制,确保整个试验过程中进出口流量保持不变,恒温盒中装满自来水,以减小气温对呼吸室的影响。
试验时将暂养7 d的健康麦穗鱼停食24 h后,放入呼吸室内,调节好水位及进出水流量,让鱼在呼吸室内适应3 h后再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保持整套装置稳定,呼吸室内尽量不要出现气泡。每隔1 h测量1次进出水的溶氧量、pH和水温,记录进出水的流量。溶氧量采用YSI水质分析仪(YSI ProPlus,USA)测定。试验期间不投饵。测定结束后称量麦穗鱼的体质量,按下式计算耗氧量和耗氧率:
耗氧量/mg·(尾·h)-1 =(DO1—DO2)×v/n
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耗氧率/mg·(g·h)-1=(DO1—DO2)×v/m
式中,DO1、DO2分别为进、出水的溶氧量(mg/L);v为单位时间内进入呼吸室的水流量(L/h);n为试验鱼尾数;m为鱼体质量(g)。
耗氧率测量完毕后,用橡皮夹切断呼吸室进出水流,测定窒息点。将麦穗鱼密封在呼吸室内,记录死亡1尾、死亡50%及麦穗鱼全部死亡时水中的溶氧量、pH和水温。以麦穗鱼全部死亡时呼吸室内水中的溶解氧量作为该条件下麦穗鱼的窒息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穗鱼的耗氧率
试验麦穗鱼的耗氧率见表1。
由表1可见,在水温为(24.0±0.1) ℃时,大规格麦穗鱼的平均耗氧量和耗氧率分别为1.54 mg/(尾·h)、0.16 mg/(g·h);水温为(16.5±0.5) ℃时,小规格麦穗鱼的平均耗氧量和耗氧率分别为0.31 mg/(尾·h)、0.59 mg/(g·h)。大规格麦穗鱼的耗氧率明显低于小规格麦穗鱼,而
大规格麦穗鱼的耗氧量明显大于小规格麦穗鱼。麦穗鱼的耗氧量与鱼个体大小量正相关,而耗氧率则与规格量负相关。
2.2 麦穗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在水温(16.5±0.5) ℃,pH为8.2±0.1条件下,对小规格麦穗鱼所测的耗氧率以7:00—18:00为白天,19:00—6:00为夜间,其昼夜耗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白天平均耗氧率[0.51 mg/(g·h)]略高于夜间平均耗氧率[0.47 mg/(g·h)](图2)。
白天10:00,麦穗鱼的耗氧率达最大值[1.20 mg/(g·h)],然后开始下降,至中午12:00,达低谷[0.11 mg/(g·h)],随后回升,大约至18:00,又达另一峰值[0.84 mg/(g·h)];麦穗鱼的耗氧率在22:00达到最小值[0.10 mg/(g·h)],随后开始回升,至凌晨2:00,达到了夜间的峰值[0.70 mg/(g·h)],此后开始下降,至5:00,又达到低谷[0.17 mg/(g·h)]。由此可见,麦穗鱼的耗氧率在白天和夜间都分别显示出了一定的变化规律。
图2 麦穗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2.3 麦穗鱼的窒息点
在水温为(24.0±0.1)℃时,对8尾麦穗鱼进行了窒息点的测定,结果见表2。麦穗鱼的窒息过程是:切断进出水后,开始时正常游泳,数小时后,随着水溶解氧量降低,麦穗鱼呼吸频率加快,开始浮头。随着水中溶氧量进一步降低,鱼体极度不安,时而游到水底,然后迅速游至水面,甚至在呼吸室中乱窜,之后又安静下来,这时鱼体失衡,身体与水面倾斜,头朝上,然后仰腹。不久,鱼体缓缓沉入水底,呼吸频率变慢,鳃盖微微开合,体色变浅,挣扎几下,最后痉挛死亡。
3 讨论
3.1 鱼类的耗氧量和耗氧率
鱼类是水生动物,水中溶氧量对鱼类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耗氧率是指鱼体在单位时间、单位体质量所消耗的氧气量,反映了鱼体的代谢水平,耗氧率受到鱼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在内在因素方面,鱼类的耗氧率与鱼的种类、年龄、体质量、饥饿和摄食、鱼体的活动以及生活习性等有关[8-13]。同种鱼类,耗氧率一般随鱼体质量增大而减小。契普科夫[14]认为,这是因为在鱼类个体早期发育阶段,直接维持生命活动的肾脏、脑、肠等一类组织和器官所占比例较大,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单位鱼体质量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但随
着鱼体的不断长大和成熟,那些直接维持鱼体生命活动的组织和器官逐渐完善,其所占比例也随之变小,而那些非直接维持生命活动的骨骼、脂肪等一类组织和器官所占比例增大,单位鱼体质量需要消耗的氧气减少,鱼体的耗氧率变小。耗氧量代表的是个体代谢水平,即整个鱼体的生理生化活动水平,鱼体越大,耗能越多,生理氧化水平就越高,耗氧量就越高。本试验中,麦穗鱼的耗氧率和耗氧量与体质量的关系符合上述规律。类似的研究结果也见于美国大口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15]、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sco)[16]、月鳢(Channa asiatica)[17]等鱼类中。
加密邮箱
表1 麦穗鱼的耗氧率水温℃平均体长/cm平均体质量/g不同时间总耗氧量/mg·h-11h2h3h4h5h平均耗氧量mg/(尾·h)平均耗氧率mg/(g·h)16.5±0.54.10±0.060.53±0.091.974.035.987.145.690.31±2.010.59±0.2424.0±0.19.24±3.0612.32±1.4412.6012.9612.9911.0411.911.54±0.830.16±0.01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5:4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807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耗氧率   呼吸   鱼体   鱼类   试验   质量   窒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