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修辞特点比较

更新时间:2023-06-06 01:24:53 阅读: 评论:0

英汉谚语修辞特点比较
2031年5月第26卷第3期常德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JoumalofCtmg,3eTeachersUniversity(SocialScien~Editi~)Mav.2{~01
26No3
英汊谚语修辞特点比较
傅云霞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
摘要:英汉谚语注重词语的凝炼噩语言的形象,常用t3.语词,同义词,反叉词等增强效果,在句式配搭上,注重
句式对称井在均衡中车变化.掌握英汉谚语修辞特点对萎汉教学噩翻译工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谚语:对比;g-辞功能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309—489X(2001)03—0104—02 AComparisonofEne~Jishan
dChineProverbs
道的组词FUYⅢl一勘饮水机构造
(ForeignkmgugInstitution+CemralSouthUniversity,Chan~.Htman410(~,China) Abstract:InEnglishandChineproverbs.specialattentionispaidt0concisionandttllagesof lang~mgeAsfaras
ntencepatternsareconcerned,elTlphasisisl】ut0nparallehsmandvarie~-inequilibrium.Themaste~-oftherhetorical feataresofEnishandChineproverbsisbeneficialtobilingualteachingandtranslation Keywords:proverb;comparison,rhetoricalfunction
最清澈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话是谚甭谚语语言精
雷姆污图完税证明图片炼,寓意深刻,韵味隽永.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栏.英语谚语
是这样.汉语谚语也是如此.英汉谚语在语言巧用上有许多
共之处+如注重声音的表达效果,词语的精选,语言的形象,
句武的搭配等等.本文仅就英汉谚语在词语与幻式两方而的
特作一比较.
词语的凝炼
词汇是语言之本,谚语"一字值千金就说明了选择词语
雪中送炭的近义词的重要性.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它缢世世锤炼.琅琅能上口,字字易人心.由于它能用优美凝炼的词汇来表达深刻质朴的内涵.历来就丰富着人类的语言=英汉谚语在词语的凝炼方面,具有下特点
1,谚语来自生活,流传在群众的口语之中,而,大量运
用【]语词是英汉谚语的共同特点例如:(1)Ahorstutalal~ fltatlmfourlegs(2)枷Inol.ungandpmverbedain一
eryslreel?(大街小巷是否都在歌唱,骂我是个傻l?)(3)儿人
不由爹,女大不由娘.(4)麻雀当家,叽叽喳喳
例(1)的l甥,例(3)的"爹","娘"等均为口语间语.例(1)
的st~mlble+例(4)的叽叽喳喳"是口语中常用的象声词.例(2)来源于弥尔顿的悲剧诗《斗士参孙》.民旗战-参孙在非列士首都迦萨的监狱前向他的但族同乡,少年时的好友所说的话.《牛津英汉词典》将pmverb诠释"用谚语表达",译者朱维之先生"骂"字译得传神+贬义自胡."大街小巷",众人在
骂",口传耳矧,正点出谚语口语化的特点.
由于使用『J语词语,谚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能生动
活泼地体现其深刻的寓意.读来顺口,听之入耳,使读者和听众感到亲切
2,为了准确地表达语义,同时,使词语富有变化,避免重
复,英汉谚语都注重同义词的运用.例如:(5)Itneverudm butpoum(6)ttastyclinic'shavesuddenfalls.(7)人心难测,海
水难量.(8)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9)单丝不成线,独
木不成林.
同义词的使用使谚语的词语变得丰富多采.如例(5)的
rain,pour,例(6j的hasty,sudden,例(7)的"测""量"等.汉语谚
语在同义词的使用上更为普遍.更见匠心如倒(8]的"锤"与
"炼",倒(9)的"单"与"独"是双音节的台成词"锤炼","单独"
中的两个同义的语素.两个同义的语素单独使用.相互呼应,
把谚语前后两个部分的意思更加紧密地鞋系起来,使谚语的
语义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
有一些英汉谚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例如:(10)Never troublelmubleuntiltroubletroublesyou(11)画龙画虎难画骨,
知几知面不知.反复使用同一个诃,能加强语气,深化印
脑瘫的原因象.倒(】0)重复四次使用trouble这个词来突出不要自寻麻
烦的寓意.例(11)前两个"画"与知"突出后面的"难画"与
"不知"
3,英汉谚语大量使用反义词.客观世界存在着大量的矛
盾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如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英汉谚
收祷日期:20ol一0l_o7
作者简舟:傅云霞(1964一),女.湖1南衡阳^,巾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语言比较.
2001年第3期博云霞英汉谚语修辞特点比较105
语通过反义词的运用进行正反对比,来突出语蔓例如:t12j
sobo~sconcealsdnlnkrle~,sre~,eals(13)"1all,1w-eall
(j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千金易得,知名难觅.这些平
平常常的词语在鲜明的对比中显示出不平常的意味,极具艺
术的魅力.如例(12)的d1%lnkl~与reveals在~bemess与c咖
teals的衬托下,突出了"醉汉酒后吐真言";例I5)把千金说
成"易得",突出了"知音"的"难觅".正反的l刈比使谚语具有
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羹汉谚语大量使用数词.数词可以表不实数,也可理
南荜为虚数.例如:(16)Killtwobirdsw】th[I丌estone(17)Aeathas
t~ineli'~es.(18卜一山不藏二虎.(19)_一寸光阴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2o)-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例(16)寓意为做
件事而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而例(18)的比喻意义则是一
个地方容纳不下两个互不相让的强者,因而,这里的Ogle与
关于元宵的故事
t㈣,一"与"二"表示实数而例(19)的"一寸"井非指具体的
寸.一寸光阴"是比喻光阴的宝贵.数词作为一种修辞手
段,不表示实数而表示虚数,这种情况在谚晤叶-更为普遍.例(17)的nine不表实数,比喻猫的生命力强盛.倒(20j里的三
个'是指多数,比喻人多见识广,智慧高.与英lf}谚语相比汉
语谚语运用数诃的情况更为普遍.
二句式的配搭
英汉谚语在句式上的配搭也有不少特点.钿式的对称便
是其中之一.对称是一种均衡均衡,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
也是语言艺术的原则之一.在句式的配搭,英汉谚语主
要通过对偶,回环,顶针和排比等主要手法来进副语言的均衡美但与英语谚语相比,汉语谚语的句式对称I为引人注日. 1,对偶.不少英汉谚语的前后两个部分结;句不仅对称齐
整,节奏鲜明,而且音节数目相等例如:(21』Thebesthc,t
IⅫ=bbreaking.andtheaptestchildt~eedsteaching(22)Feeda
o)klandstarveafever(2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4)^
各商处走.水往低处流.侧(22),(24)的英汉谚语:仪结构
相同,相对应的词语的词类相同,而且前后两部分韵音节数丰日等.这些谚语的对偶是严谨的.例(21)中相对脚的词语的词
娄,结构相同,但前后两部分的音节数略有差别有一些英
谚语的词语出现重复,如侧(21),(24).但是,英语谚语中
重复词常可以省略.前后两个部分有时可以通过and来连接, 这种情况在汉语谚语中是没有的.
对偶从内容上讲.可以分为正对与反对,正对是前后两个
部舒运用类似的事物相互补充,如例(21),(23反对是前后
两个部分运用相反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如例(22),(24)
正对可以相互补充,反对可以相互跌照,有利于揭示事物的辩证:系
2,回环.英汉谚语取回环方式变换词语次序,即重复前
--
gig分的结尾,作为后一部分的开头,叉回过头束用前~部分的开头作为后一部分的结尾,例如:(25)Kndsomethingd everythlngande,,en,thingofsomething.(26)Livenotbeat,buteat 岫li~.e(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28)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英汉谚语通过回环往复的形式,或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的相互依存,如例(Z5);或表示两种事物或现象的相互F斥, 如例(26),(28).回环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情趣,使语言有节
奏感,同时又可加强表达效果.
3顶针.即谚语的前后两个部分首尾蝉联,用前一部分
的末尾作后一部分的开头,上递下接,环环相扣,亦称之为"链式结构".汉语谚语中常使用顶针手法.例如:(29)好手不敌
双拳,双拳不如四手.(30)好汉怕懒汉懒汉怕急汉.(31)大
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英语谚语中也有用顶针修辞方法的. 例如:(32)Astouchstonetriesgold.80goldtriesmal1但这方
面的谚语比较很少.谚语通过环环相扣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连锁羌系,如捌(31)通过强凌弱,大欺小的比喻反映r"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律.顶针使谚语各部分之间的结构严密,语气连绵,音律流畅,节奏明快.
4,排比即谚语前后三个或三个以上部分结构相同或相
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汉语谚语中常使用排比手法.例毕业诗
如:(33)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段水吃. (M)冰不窖不寒,术不钻不着,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1:2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786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谚语   英汉   词语   使用   部分   语言   事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