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1)B37
27叶红军,等1刺五加叶皂甙诱发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1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3)B162
28张乃哲,等1抑凋谢基因bcl~2蛋白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病过程中的表达1实用肿瘤杂志,1999,14(1)B11 29张乃哲,等1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Ó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病中表达1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997,5(2)B120 30王峻,等1刺五加注射液对肺肿瘤化疗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1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6)B339 31王杰,等1复方刺五加提取液抗衰老作用研究1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3)B170
32李求实,等1刺五加总甙穴位贴敷抗睡眠剥夺作用的实验研究1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16(2)B11
33黄力平,等1维生素E和复方刺五加液对小白鼠疲劳性游泳运动作用1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8,20(2)B84 34李强,等1刺五加制剂对中老年人恒定负荷运动中脂
肪利用的影响1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4)B365
35张明溪,等1刺五加对辐射损伤后小鼠胸腺影响1时珍国医国药,1999,10(6)B408
36张明溪,等1刺五加对辐射损伤后小鼠脾脏的保护作用1时珍国药研究,1998,9(1)B37
37杨义军,等1刺五加复方口服液提高耐冷能力的研究1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0,18(4)B241
38高艳华,等1刺五加叶皂甙对实验性Ò型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四个指标的影响1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 25(2)B8
39辛建华,等1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四氧嘧啶化学性糖尿病实验研究1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2)B155 40孟德欣,等1刺五加叶皂甙对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大鼠心肌酶的影响1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5)B10
(2003-04-16收稿)
虎杖清热解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海防窦昌贵顾菲菲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南京210038)
摘要本文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抗毒素抗炎五方面综述了虎杖清热解毒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虎杖清热解毒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 idatum Sieb1et Zucc1的干燥根茎和根。别名有阴阳莲、苦杖、大叶蛇总管等。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有活血定通、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主治经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及肺热咳嗽等。虎杖主要成分为蒽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萘醌、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中药的清热解毒药理作用主要体现为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解热、抗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112。现将虎杖及其有效成分的清热解毒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1抗病毒作用
111体外实验研究抗病毒的体外研究方法分为:(1)药物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即病毒先与药物接触一段时间再感染细胞;(2)药物对病毒的增殖抑制作用,即病毒先感染细胞一段时间再加入药物;
(3)药物对病毒的感染阻断作用,即细胞先与药物接触一段时间再加入病毒进行感染。
11111直接杀灭作用:虎杖水煎剂细胞外显著抑制ECHO19病毒Burke株和Coxsackie B3病毒(COX B3V)Nancy株(P<0105),但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没有提高细胞本身抗病毒感染的作用,1mg/ml对人胚肾和人胚肺细胞无毒性122,蒋岩等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虎杖水提液在M T-4细胞和HIV-1培养体系中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于增殖早期病毒的表面,以阻止其吸附于细胞13、42。
11112增殖抑制作用:王卫华等研究发现虎杖提取液阻断CVB3吸附敏感细胞的能力较低,其TI< 1125;虎杖直接灭活CVB3的M IC50为2011L g/ml, T I为310;虎杖抗CVB3的主要作用环节在于抑制CVB3生物合成,T I为816,随着药物浓度升高,病毒核酸稀释度降低,细胞皱缩、变圆、脱落、破裂等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病变程度逐渐降低,浓度在24 L g/ml时,无明显细胞病变出现,同时感染性病毒滴度降低为零152。
11113感染阻断作用:虎杖10%水煎剂用717% NaHCO3调pH至710左右,对京科68-1病毒、孤儿病毒(ECHO11)和单纯疱疹病毒有感染阻断作用162。11114直接杀灭、增殖抑制、感染阻断作用:王志
浩等用水提醇沉法处理虎杖,减压回收乙醇后,用苯萃取水相,苯层浓缩,冰醋酸重结晶得晶Ñ;水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析出的深棕色沉淀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晶Ó;回收乙醇乙酯至成浸膏,稀乙醇溶解,放置,过滤得红棕色沉淀,重结晶得晶Ô。经理化性质分析认为晶Ñ是大黄素,晶Ó不是蒽醌类化合物,晶Ô可能是蒽酯类化合物(此提取工艺与文献172相同,其用多种方法鉴定晶Ñ是大黄素、晶Ô是白藜芦醇苷(polydatin PD),晶Ó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在HEP-2细胞系统中,通过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以及空斑减数实验研究表明晶Ñ、晶Ô对人疱疹病毒HSV-1F株、H SV-2333株、柯萨基病毒CVB3株具有明显的直接杀灭、增殖抑制及感染阻断作用; ED50、ED90都较阳性药阿昔洛韦(ACV)、病毒唑小;晶Ñ、晶Ô细胞毒作用较低,012861g/L的晶Ô对HEP-2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晶Ó无抗病毒作用18~122。
青年精神是什么112体内实验研究蒋岩等报道体内实验显示虎杖水提液可以部分地抑制LP-BM5病毒导致的C57BL/6鼠的脾肿大、免疫抑制和病毒血症;病毒接种前和接种同时给药效果较好,接种一星期以后开始治疗对感染鼠的各项异常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示早期用药效果较好;持续给药可以部分地控制感染鼠脾肿大和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刺激应答降低,但对高球蛋白血症的改善作用是非持续性的1132。水提醇沉法制备虎杖注射液,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76/118株感染乳小鼠,214g/kg 腹腔注射给药,虎杖对感染乳鼠的保护率可达8913%;保护力大小与病毒感染剂量、药物剂量及其使用时间均有关;初步认为214~316g/kg为最佳剂量,病毒感染后24~72h内用药,保护率最高1142。
2抗菌作用
211对细菌的作用虎杖水煎剂体外对临床分离的2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抑菌情况尚好,M IC50分别为25、1215、25mg/ml,并与大黄进行了比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虎杖较弱,对肠球菌虎杖略强1152。虎杖水煎剂采用琼脂平板法进行抑菌实验表明对表皮葡萄球菌作用最强,其次为枯草杆菌和甲型链球菌,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抑制作用最弱, M IC分别为1215、25、50、100mg/ml1162。樊小容采用K-B纸片扩散法,表明虎杖对绿脓杆菌、复氏痢疾杆菌和雷极氏普罗维登氏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柔氏念珠菌、B群链球菌、大肠杆菌、摩根氏菌、表皮葡萄球菌无抗菌作用1172。虎杖中大黄素、大黄素葡萄糖苷和白藜芦醇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抑菌作用,晶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变型杆
菌有抑菌作用132。虎杖对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抗菌作用中等,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抗菌作用较弱118、192。产美英等用虎杖水煎剂1g/ml对10株阴道加德纳菌(GV)以管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012ml药液/管,结果表明GV菌对虎杖为中度敏感1202。
212对真菌的作用欧阳录明等采用菌基混合加药汁、双倍释释法体外测定8种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效果,虎杖作用较弱,其M IC为215mg/ml,抗菌效价为50mg/ml1212。吕小迅等应用试管法证实虎杖稀醋酸浸出液对皮肤癣菌中的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 IC[25mg/m l)1222。
213对淋球菌的作用虎杖水煎剂012g/ml上清液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淋球菌抗菌作用中等,其M IC50和M IC90分别为1125mg/ml和215mg/ml1232。虎杖水煎剂对3种淋球菌纸片法抑菌实验表明淋球菌对虎杖高度敏感。5L g生药/片抑菌圈直径大于15mm1242。周邦靖等研究认为虎杖对淋球菌抗菌作用中等1252。
214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久保道德以须发癣菌抗菌实验为指导,对虎杖根中抗菌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发现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为有效成分,并测定了其对抗多种真菌和细菌最小有效浓度;表明白藜芦醇对深红色发癣菌、趾间发癣菌具有强力抗菌性能,并对枯草杆菌、藤黄八迭菌、M1lysodeikticus等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1262。Masae Yamaki等通过检测虎杖提取物对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有抗菌活性的
组分,得到白藜芦醇和2-甲氧基-6-乙酰-7-甲基胡桃醌,后者较前者作用强,并测定了两种化合物对加得那诺卡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变种、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等的最小抑菌浓度1272。朱廷儒等将虎杖用乙醇提取后分离成醚溶物、醚不溶物、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前四个均有抗菌活性,以醚溶物抗菌活性最强;从醚溶物、氯仿部位中分离出大黄素、7-乙酰基-2-甲氧基-6-甲基-8-羟基-1,4-萘醌均有抗菌活性1282。
3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311体外实验研究程向缨等研究虎杖总蒽醌粗提物对Cu2+诱导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的抑制作用及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法(TBARS)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发现虎杖使氧化动力曲线迟滞
相延长,峰值降低,浓度为40L g/ml时使曲线峰值明显降低,浓度为80L g/ml时使曲线不出现快速氧化期,保持在基线附近;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并有浓度依赖性,IR50为15158L g/ml1292。
童平等以卵磷脂脂质体为人工细胞模型,Fe2+和抗坏血酸为自由基发生系统,硫代巴比妥酸显色,采用丙二醛法测定白藜芦醇苷对自由基发生系统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0103、0109、0115mg/ ml白藜芦醇苷对脂质过氧化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P<01001),从膜水平证实了白藜芦醇苷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即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在肝脏的堆积,从而减轻肝损害1302。
1115%虎杖的无水乙醇-氯仿(2B1)冷浸液在63e烘箱条件下的花生油中抗氧化效果与同浓度的维生素E相当;但用OSI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较弱1312。
虎杖粉末以95%乙醇40e恒温水浴摇床提取抗氧化物质,分别用二苯代苦酰自由基(DPPH)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碘量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虎杖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虎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达215@10-5 (质量分数)时,即达饱和清除率8817%,虎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低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及合成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显著延缓亚油酸、猪油的自动氧化过程,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且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在亚油酸中抗氧化能力比同浓度的茶多酚强,但不及叔丁基对苯二酚;其在猪油中抗氧化能力比同浓度的茶多酚差,但当虎杖浓度达0105%时,其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0102%的茶多酚;此提取物耐热、耐光性好,在酸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1322。
陈忻等用TBA法研究了虎杖水煎剂对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影响,31125mg/ml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强于维生素C,与维生素E作用相当1332。
孔令东等采用体外氧自由基生成系统和羟自由基诱导的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虎杖生品、各炮制品可清除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所产生超氧阴离子(O2-#)以及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OH),并能抑制羟自由基诱导的小鼠肝脏匀浆脂质过氧化,生品、各炮制品间EC50有显著性差异1342。
莫志贤等发现白藜芦醇苷对过氧化氢所导致的肝细胞氧化损伤有明显的抗氧自由基作用,提高肝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消耗,降低M DA含量,抑制一氧化氮酶(NOS)活性,减少一氧化氮(NO)的生成和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氧化物对肝细胞的损害,明显降低了肝细胞悬液中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0105~ 2mmol/L)其抗氧化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4 mmol/L浓度时,对肝细胞内酶系统(NOS,SOD)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使肝细胞悬液中ALT水平有升高趋势;提示白藜芦醇苷的使用剂量对药物的作用有重要的影响1352。金伟军应用化学发光法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苷对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s(PM Ns)受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PMA)刺激时发生呼吸暴发产生活性氧的早期1~ 60min呈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在12min时高于空白对照,说明白藜芦醇苷对PM Ns 的呼吸暴发有抑制和延缓作用;对由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释放的O2-#、由Vit C-Cu2+-酵母多糖体系释放的#OH、H2O2温育后经鲁米诺增强化学发光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416、2916、1310 L mol/L1362。
312体内实验研究梁荣能等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前5m in由静脉注射白藜芦醇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白藜芦醇苷能减少脑含水量、减轻脑水肿程度;这一作用与其抗自由基反应密切相关,白藜芦醇苷使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的过氧化氢酶(CAT)、GSH-Px和SOD活性增高,MDA 含量明显下降,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但量效关系不明确1372。
虎杖水煎醇沉液50g/kg剂量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1382。
小鼠口服虎杖鞣质20mg/kg明显(P<01001)对抗氨基比林(AP)合并NaNO2引起的急性肝损伤;215L g/ml明显抑制O2-#的产生,5L g/ml抑制率达6518%;60L g/ml显著对抗H2O2诱发的溶血, 90L g/ml抑制率达83%;160L g/m l对#OH有明显(P<0101)清除作用1392。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烫伤小鼠在免疫功能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罗中华等以虎杖水煎剂灌胃给药发现对烫伤小鼠受损的免疫功能在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 (IL-2)能力、小鼠产生抗体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方面有改善和恢复作用,并有剂量相关性1402。然后取虎杖经粉碎、匀浆,以生物截流提取小分子混合成份,制成含生药110g/ml药液,剂量为1618、814、412g/kg或配成018、014、012g/ml的药液015ml/只,腹腔注射,2次/d,共7天。观察了虎杖对烫伤
小鼠巨噬细胞(M5)、中性粒细胞(PMN)的作用、对烫伤小鼠补体活化后的调节作用和对烫伤小鼠受损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M5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虎杖可使低下的M5吞噬功能恢复正常;虎杖能显著提高肝脏枯否细胞清除墨汁功能;能使低下的M5抗原递呈功能恢复到90%以上1412。烫伤后PMN内贮存钙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治疗组与之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虎杖中剂量组对烫伤小鼠的PMN 释放H2O2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说明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虎杖对烫伤小鼠PMN的体外释放溶菌酶有显著降低作用1422。单烫组的血清对PMN趋化及聚集都显著高于正常(P<0105),虎杖对升高的趋化能力有降低作用,表明对补体活化有一定程度的调节或改善作用1432。虎杖能使烫伤小鼠淋巴细胞低下的接受抗原信息功能提高到正常水平;可使受损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反应提高至正常的9418%;能使IL-2的产生能力恢复至8815%;能使受损淋巴细胞抗体产生能力恢复至8118%1442
。表明虎杖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以上实验均显示中、小剂量效果较好。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抗内毒素、抗炎作用
莫国玉等用红细胞膜碎片封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加静注内毒素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白藜芦醇苷对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造型前30m in肺外静脉插管注入2mg/ml白藜芦醇苷5ml/kg,发现白藜芦醇苷可降低肺湿/干重比值及肺通透指数,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同时还降低肺组织MDA含量,防止血浆GSH-Px活性下降,减轻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因白藜芦醇苷具有多个酚羟基,推测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抗氧化实现防止肺损伤的作用1452。白藜芦醇苷可减轻大鼠的内毒素休克,延长存活时间,减轻器官损害,血压降低程度明显轻于休克对照组,脉压差在各时点明显大于休克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得到明显恢复,降低血中和培养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a)和溶酶体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146~482。经白藜芦醇苷预
处理12h的单个巨噬细胞加入内毒素后胞质游离钙无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101)1492。
傅乃武等报道小鼠耳部涂抹虎杖鞣质4mg,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部肿胀(P<0101)。口服1 g/kg/日,连续4天,也有效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部肿胀(P<0105)1302。6小结
虎杖在中药分类学上多作为利湿退黄药、活血祛瘀药或清热解毒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药理研究多集中在白藜芦醇苷对心血管的作用;对其清热解毒药理作用的研究往往由于提取工艺的不同、未进行提取物的定性定量研究及判定标准不同导致有的结果相互矛盾、缺乏研究的系统性及深入性。虎杖资源丰富且具有广泛的清热解毒药理活性,值得深入系统研究、充分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沈映君主编1中药药理学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B42~47
2董杰德,等1四种中草药抗柯萨奇及埃柯病毒的实验研究1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4)B46
劝的组词3Jiang Y,et al1Ant-i H IV-1Activity of Polygonum Ex tract in vitro1Japane Archives of Sex ually T r ansmitted Dis-eas,1994,5(1)B138
4金航1虎杖抗HIV-1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1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3)B32
5王卫华,等1虎杖提取液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1湖北中医杂志,2001,23(9)B47
6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病毒组1中草药对呼吸道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1新医药学杂志,1973,(1)B26
7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字第一七三部队化学教研室、药理教研室1复方阴阳莲的实验研究1新医药学杂志,1973,
(12)B31
8王志洁,等1虎杖中蒽醌化合物部分分离晶体抗Ñ型人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1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
(6)B458
9王志洁,等1虎杖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抗人疱疹病毒研究1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9,16(5)B27
10王志洁1虎杖蒽醌化合物抗CVB3病毒的实验研究1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B41
11王志洁1虎杖大黄素抗HSV-2、CV B3病毒的作用初探1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3)B41网络新媒体
12王志洁,等1虎杖蒽醌化合物抗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1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B180
13蒋岩,等1用鼠艾滋病模型评价虎杖水提液的抗病毒作用1中国病毒学,1998,13(4)B306
14刘泽富,等1单味中药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乳鼠的保护作用1中华传染病杂志,1993,11(2)B81
15李仲兴,等1虎杖对252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1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6)B390
16吴开云,等1冰片、虎杖、地榆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1江西医学院学报,1996,36(2)B53
17樊小容1虎杖对致病菌株药敏试验1时珍国医国药, 2000,11(2)B108
18周邦靖,等1160种中药对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抗菌作用1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3,16(4)B36
19周邦靖,等1106种中药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1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2)B47
20产美英,等1黄芩等16种中药对阴道加德纳菌的抗菌作用1蚌埠医学院学报,1995,20(4)B222
波拿巴21欧阳录明,等1中草药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B26
22吕小迅,等1黄芩黄精等四种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1广东药学院学报,1995,11(1)B18
23刘腾飞,等1中草药体外抗淋球菌的实验研究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8(6)B38
24袁昌衡,等180种中药水煎液对淋球菌的抑制试验1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11)B508
25周邦靖,等1148种中草药对淋球菌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1浙江中医杂志,1992,27(8)B370
26久保道德1虎杖根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1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1982,3(2)B24
27M asae Yamaki,等1中国生药抗菌作用的筛选及虎杖的活性成分1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4)B61 28朱廷儒,等1中药虎杖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1中草药, 1985,(3)B21
29程向缨,等1中药总蒽醌粗提物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抑制作用1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5)B299
30童平,等1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对脂质体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1中国药学杂志,1991,(6)B363
31刘玉鹏,等130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活性研究1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0,13(1)B70
32孟洁,等1虎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1化学世界,2000,(8)B418
33陈忻,等1大黄等19种中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1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4)B27
34孔令东1炮制对大黄、虎杖抗氧化作用的影响1中国中药杂志,2001,26(6)B388
35莫志贤,等1白藜芦醇苷体外对过氧化氢导致小鼠肝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1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16
随意的反义词(5)B519
36金伟军1虎杖晶4号对人血PM N s呼吸暴发和氧自由基的作用1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5)B355
37梁荣能,等1白藜芦醇苷对脑缺血损伤的抗自由基作用1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2)B126
38王桂英,等1虎杖对消炎痛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1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1)B35
39傅乃武,等1地榆和虎杖鞣质抑制体内亚硝胺生成对抗巴豆油对皮肤的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1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2)B13
40罗中华,等1中草药对改善烫伤小鼠受损免疫功能的作用1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3,9(1)B56
41罗中华,等1三七等四种中药对烫伤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1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0)B634
42罗中华,等1几种中药对烫伤小鼠中性粒细胞的作用1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4)B271滑板英文
43罗中华,等1中药对烫伤小鼠补体系统的作用1上海免疫学杂志,1994,14(4)B210
44罗中华,等1中药对受损淋巴细胞功能的调理作用1中华外科杂志,1995,33(9)B571
45莫国玉,等1白藜芦醇苷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3)B153
46张曼,等1白藜芦醇苷对休克大鼠损伤器官的保护作用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6)B352
47张曼,等1白藜芦醇苷对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 NF A和NA G的影响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5,11(3)B242
天然化妆品48张曼,等1白藜芦醇苷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影响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7,13(3)B245
49金丽娟,等1虎杖苷对内毒素刺激的单个巨噬细胞内游离钙动态变化的影响1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7,17
(2)B103
(2003-03-27收稿)
5中药材6杂志来稿注意事项
1凡2000字以上的文章,请作者写好200字以内的摘要,放在正文之前;研究论文,请附上英文标题、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来稿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并附函介绍。一稿不二投,否则由此而引起的后果由作者负责。一律不退稿,请先留好底稿;如确需退稿者,请来信说明并附邮资。满6个月收不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3来稿需按规定邮寄稿件审查处理费30元;一经采用,需交版面费。
4稿件刊登后即寄作者本期期刊,并酌致稿酬。
5来稿请附第一作者或联系人的电话及详细地址,以方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