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名词解释(优秀范文5篇)

更新时间:2023-06-05 19:06:16 阅读: 评论:0

古代印度名词解释(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古代印度名词解释
古代印度
工人入党申请书哈拉巴文化
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因1921年在印度河上游旁遮普地区的哈拉巴发现而得名。它存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750年。该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喜马拉雅山、难道纳巴达河下游,东起德里附近,西至巴基斯坦西南沿海。哈拉巴文化属于城市青铜文化,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等动物及各种家禽。手工技术发达,发现了大量铜器,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城市繁荣,商业兴盛,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频繁。社会已有财产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对立,已经存在依靠剥削养尊处优的统治者。已经有了文字。阇提
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该制度按行业划分成不同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种姓间禁止通婚。这一制度称为社会发展的障碍。耆那教
公元前6世纪印度一个很有势力的教派,奠基人和创立者是筏驮摩那。该教代表了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利益。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物质和灵魂构成的;业是一种特殊的、细微不可见的物质,能黏附于人的灵魂上。行善者可以转生了天神,作恶者可转生为低级种姓、动物和无生物。耆那教的最高理想是让受业和肉体这些物质束缚的灵魂得到解脱,得以脱离躯体,超脱轮回。丰持“三宝”和五戒。耆那教的进步性在于反对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的三大纲领,争锋相对氐指出吠陀并非真知,杀生祭祀只会增加罪恶,婆罗门是不学无术的祭司。其缺陷在于它囿于灵魂转世、因果报应、轮回解脱之见,并将禁欲和苦行当做解脱的好方法。顺世论派
古印度的一个唯物主义学派,活跃于列国时代,又称“顺世外道”和斫婆迦派,重要代表人物为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该派不承认吠陀和其他婆罗门教经典文献,主张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是世界统一的物质基础,人死后没有灵魂和轮回。该派激烈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生而平等,本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认为人应该入世求快乐,反对苦行、禁欲。该派观点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受到统治阶级残酷的迫害,也被视为异端邪说,作品基本全部被毁灭,目前仅存片断。阿什斐迦派
古印度一个主张彻底宿命论的学派,又称“邪命外道”,盛行于列国时代,代表人物为末伽黎拘舍罗。该派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既定程序安排好的,人的意志和行为不论善恶都不影响整个既定过程,人生历程是由宿命决定的。这种观点一方面否定了善恶有报的说教;另一方面也否定了人的能动作用,使人安于无为。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列国时代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印度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列国分立,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据记载,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河和横河流域存在16个国家。这些国家有14个是王国,只有2个是共和国。各国之间兼并土地和争夺霸权,经常发生战争。列国中居萨罗和摩揭陀逐渐成为强国。公元前4世纪,摩揭陀征服了恒河中上游的强国居萨罗,逐步统一了北印度地区,为后来的统一帝国——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吠陀借景抒情作文
原意是“知识”或“神圣的知识”,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实际上是印度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宗教、文学典籍,也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分为4部,合在一起称为《吠陀全集》。其中最重要、最古老、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它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早
期吠陀时代”,时间约从公元前1500年指公元前900年;其他三部是《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编纂的时间较晚,合称“后期吠陀”。
迦提
孔雀帝国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吠舍、首陀罗中产生的从事不同职业的集团。受种姓制度影响,各迦提也具有职业世袭和实行内婚制的特点。旃荼罗
社会地位最低下、最受歧视的一个迦提。他们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高级种姓的不仅不和他们接触,还不接触他们玷污的东西,而且连看见他们都被视为是不幸的。他们必须住在村外,不准与他们以外的人来往。通婚只能在本迦提内进行。他们要穿死人的衣服,用被人扔掉的破容器吃饭。他们干的活是搬运死尸,当刽子手、当屠夫。白天工作时,必须按照国王的命令佩带标志行走。晚上,他们不准在村子里和城里走动。
梨俱吠陀
是《吠陀》四部中最重要、最古老、最具文学价值的一部。该文献反映的时代是早期吠陀,也叫梨俱吠陀时代。梨俱吠陀约编纂于公元前12-千9世纪,用梵文写成,既是印度雅
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又是具有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在诸神颂歌中,以战神因陀罗的颂歌最多,约占1/4。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战争生活,而且也反映了雅利安人社会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
种姓制度
腹黑小说合肥衡安中学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最高。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地位。
婆罗门教
崇拜罗摩为主神的印度古代宗教,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经典是《吠陀》以及解释《吠陀》
的《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梵我一致和业报轮回说是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的高度概括。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前1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四谛说
做爱情费劲的基本教义之一,是佛陀所传的最根本的教义。是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人生充满种种痛苦,集谛:人生多苦的原因,佛陀认为苦因在于人右“欲爱”。灭谛:灭掉苦因,到达无苦境界。道谛:灭苦的方法,通过修道达到涅槃的途径。
孔雀帝国
古印度旃陀罗笈多建立的完成,依其家族名称命名。旃陀罗笈多驱逐马其顿·希腊侵略军,灭难陀王朝建立,都华氏城。孔雀帝国时期,古印度进入帝国时代。至阿育王时,对南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讨,除南印度一部分外,悉入孔雀帝国版图,达到极盛。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迅速衰落,大约到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的末代国王被一位将军杀死,孔雀帝国告终。
阿育王
古印度孔雀帝国第三代国王。他在位期间,开始大举进攻南印度的羯陵伽。除迈索尔地区,统一印度全境。孔雀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后期,他大力弘扬佛教,宣扬仁爱和慈悲、鼓吹宗教宽容,要人们尊重他人教派,大力倡导非暴力。阿育王统治期间是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时期。
第二篇: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一、概述
“印度”(India)《史记》——“身毒”《汉书》——“天竺”《大唐西域记》——“印度”来源于印度河(Indws)
(一)自然环境
复杂、南亚次大陆各部落或国家的总称 印度河 恒河(Ganges)(上古文明)
(二)历史 △哈拉帕文化(Harappa)
禁止停车的英文企业注销程序1、达罗毗荼人·印度河流域城市国家(约公元前3000—前1750)
2、孟达人·恒河流域城市国家(森林土著居民)(约公元前2000—前1000)
3、雅利安人·印度河及恒河流域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000—前400)△婆罗门教形成 △种始制度形成
4、孔雀王朝(Maurya)(约公元前324—前187)△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阿育王统治的40多年为极盛时期
因创立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为国王养孔雀之家族而得名 艺术:△阿育王大石柱 △桑奇窣睹波(佛塔)△舍利容器 初期佛教艺术
5、贵霸帝国Kushan(1~5世纪)迦尼色加统治时为鼎盛时期 艺术:犍陀罗艺术 Gandhara 盛期佛教艺术
6、笈多王朝Gupta(5世纪)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并行大力发展印度中世纪历史的灿烂
时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全诗艺术:阿旃陀石窟(公元前1世纪—前7世纪)长550M八百年建成共29窟(5拜、24居)1819年被英军官偶然发现
(中国云岗(460年)、龙门石窟(493年)均为5世纪)
☆种姓Caste(英语)瓦尔那Varna(梵语)1婆罗门Brahmana——“人间之神”,最胜种姓。僧侣
2刹帝利Ksatriya——武士贵族,掌握军政大权
3吠舍Vaisya——平民、农、牧、商、工(雅利安人)再生族 ④首陀罗Sudra——土著居民、雅利安人中贫、破者 一生族 ※旃陀罗Gandala——最底层 山林地区落后部落或不同种族 结婚后生的子女,“最卑贱者”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9:0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754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印度   吠陀   种姓   帝国   雅利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