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新柳》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新柳》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杨万里《新柳》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释
①拂银塘:形容春风吹拂,池塘闪耀银色的光。
②且莫狄仁杰出装:可作切莫解。深青、浅黄:指柳的颜色。
③蘸(zhàn):刚刚挨着水面,入水无子都多。
④引:引申,这里指水中柳影把柳引长。
阅读题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阅读答案
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2、“引”字照应了&ld后下quo;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译文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啊,且莫是深青的,只需要浅黄。真挚的爱
柳条虽长,可他未必能蘸到水。啊,原来是水中的柳影将他拉长了。
作者简介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宝谟阁学士。他的诗同情百姓疾苦,构思新颖,感受独特,语言生动活泼且富有风趣。现存诗作四千二百多首。
赏析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而有动感的画面,富有情趣地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地图龟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辰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这首小诗画面清新,节奏明快,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吹拂着和煦的春风。字字句句无不流露着诗人爱惜新柳,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深情。
“柳条百尺拂银塘”。作品开篇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柳树池塘两情依依的整体画面。“百尺”写了柳生态理念的婀娜与茂盛,“拂”写出了柳的轻揉,像手少女的纤纤玉手轻拂着银光闪耀的池塘。如此一来,一幅清新、煦暖、鲜亮、灵动的春树春水***画就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且莫深青只浅黄”。在这一句理,诗人以浓重的笔墨写柳叶的颜色。“且莫”即“切莫”,有“千万不要”的意思,但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点儿……都没有”,就是“一点儿深清的绿色都没有”;&抽油烟机10大品牌ldquo;只”限制了柳叶颜色的单一和纯粹,没有其他颜色,只有鹅黄嫩绿,“且莫”和“只”这两个限制性的词语不但传神有效地写出了初春时节柳树的特点,同时还流露了诗人爱惜新柳的深情。
以下两句集中笔墨揭示“柳条”何以“百尺”长的原因。
“未必柳条能蘸水”。&ldq古筝欣赏uo;未必”,即不一定,意思就是说从远处望见的那些长长的柳条,未必就是真的已经长到了延伸到水里。“蘸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伸展到水里。
“水中柳影引他长”。这最后一句中的“引”字用得妙,既说明了柳条之所以“百尺”长的原因,又赋予了柳条倒影以生命的活力,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出人意料地把新柳,以至于把整个画面都写得灵动鲜活了。
刘秀是西汉宗室成员,为了表达重兴汉室的志愿,刘秀在推翻王莽***权之后,仍然以汉为国号,世人称之为东汉。西汉传至刘骜这一代,皇帝昏聩,外戚干***,终究被权臣王莽所篡位,西汉***权至此覆灭,新莽***权建立。而刘秀虽然有西汉皇室血脉,但是由于属于旁支庶出,不受重视。又因推恩令,变为了平民百姓,始终势单力薄。新莽末年,烽烟四起,刘秀兄弟乘势而起,举兵起义,并与绿林***联***,以此来壮大势力。他于舂陵起兵,摧莽于昆阳,王莽***权由此覆灭。当时,刘秀虽然战功卓越,但是绿林***拥护了西汉宗室子弟刘玄为帝。刘秀兄弟虽然不服,但也只能忍辱负重,伺机而动。
刘秀凭借着自身的谨慎与智慧,利用出抚河北的机会,积聚实力。他发兵与河北的农民激战,大获全胜。之后,又将投降中的精锐力量收入囊中,使他的实力大增。佣兵百万的刘秀在众人的拥戴之下登基称帝。为了表达诚信的故事50字他重兴汉室的志愿,他仍然沿用汉为国号。历史上将刘秀建立的汉朝称为后汉,后世因其都城位于东方,而重阳节祝福将其称之为东汉。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平定叛乱,扫平割据势力,结束了***阀混乱的局面,为百姓们建立了一个安居乐业,富足强盛的朝代。而史学家们也将东汉称之为是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刘秀之所以能成功的复兴汉室,建立东汉,与他那些手下的大将们的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刘秀手下大将各个都非常厉害,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云台二十八将。而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最出名的又是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冯异这几人。邓禹,字仲华,公元2年出生于南阳新野。邓禹年轻的时候就与刘秀交好,刘秀被更始帝派去前往河北巡行,邓禹就与他一同前去。在河北期间,邓禹一直为刘秀出谋划策,因此被刘秀称为有“萧何之才”,功劳卓著。刘秀登基为帝后,邓禹被封为大司徒,后来改封为高密侯,公元58年去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这一年是作者“忽若有悟”的一年,五十二岁的诗人发现“万象毕来,献予诗材”,“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08:1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67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