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偏方
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台湾等地区[1]。其味甘、涩,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荔枝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各种成分的作用还未能准确阐明,可见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就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棕榈酸(Palmitic acid)12%,油酸(Oleic acid)27%,亚油酸(Linoleic acid)11%,半合成环丙基脂肪酸(Semisynthetic cyclopropanoic fatty acids)42%,其中主要为二氢苹婆酸(Dinydrosterculic acid)37%、顺式-7,8-亚甲基十六烷酸(cis-7,8-Methyleneh-exadecanolic acid)4%、顺式-5,6-亚甲基十四烷酸(cis-5,6-Methylenetetradecanoic acid) 0.4%、顺式-3,4-亚甲基十二烷酸(cis-3,4- Methylenedodecanolic acid)0.1%(2)。沈氏等(2)报道,荔枝核中含挥发性成分:3-羟基丁酮(3-acetoin),丁二醇(2,3)(2,3-butanediol),顺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
,葎草烯(humulene),δ-毕澄茄烯(δ-cadin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二氢白菖考烯(calamenene),喇叭茶醇(ledol),愈创木薁(guaiazulene),棕榈酸(palmatic acid)。乐氏等(3)发
1个性网名字
现荔枝核挥发性成分有雪松醇(himachalol)、十六酸(hexadecoic acid)、苯(benzene)、甲苯(methylbenzene)、苯甲酸(antipyrine benzoate)等。屠氏等(4)报道,荔枝核中还含有辛酸乙酯(ethyl caprylate)、壬酸乙酯(ethyl pelargonate)、油酸乙酯(ethylis oleas)、二氢苹婆酸乙酯(ethyl dihydrosterculic acid)等油脂类成分。1.2 氨基酸荔枝核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Alianine)、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α- methylene-cycopylglycine)(5)。1.3 其他屠氏等(4)从荔枝核70%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5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3个成分,分别为硬脂酸(stear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in)、豆甾醇(stigmasterine)、(24R)-5α-豆甾烷-3,6-二酮((24R)-5α-stigmast-3,6-dione)、豆甾烷-22-烯-3,6-二酮(stigmast-22-ene-3,6-dione)、3-羰基甘遂烷-7, 24-二烯-21-酸(3-oxotiru-calla-7,24-dien-21oci 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ine-β-D-Glucoside)、1H-imidazole-4- carboxylic acid, 2,3- dihydro-2-oxo,methylester、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pinocembrin-7- neohesperi-doside)、D-1-O-甲基-肌-肌醇(D- 1-O-methyl-myo-inositol)、半乳糖醇(melampyrin)、肌-肌醇(myo-inositol)。水利论文发表此外,刘氏等[6]从荔枝核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中首次分离得到5-氧-对-香豆酰基奎尼酸甲酯和原儿茶酸。国王的新装
2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郭氏等[7]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荔枝核及其制剂中原儿
茶酸的含量,使用Spherisorb C18柱,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 nm,所用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分离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杨氏等[8]以人参二醇为标准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应用722分光光度计,确定了荔枝核总皂苷含量测定的实验条件,该方法是国内首次报道的关于荔枝核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杨氏等[9]运用比色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对荔枝核总皂苷元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将荔枝核总皂苷水解,通过测定总皂苷水解产物皂苷元的含量来测定荔枝核总皂苷的含量。
3 药理作用研究
3.1 降糖活性
荔枝核的降糖作用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邝氏等[10]用荔枝核水提取液5 g/kg给小鼠灌胃,发现既能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又能降低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的高血糖,其效应分别与格列本脲和苯乙双胍几乎等效。潘氏等[11]研究发现,荔枝核水和醇提取物能拮抗肾上腺素、葡萄糖和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降低糖尿病-高脂小鼠血糖,但不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血脂小鼠的血糖,因此认为荔枝核是以双胍类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产生降糖效应。郭氏等[12-13]报道,荔枝核皂苷能改善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葡萄糖耐量降低,降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 h血糖和空腹血清血糖,还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 h血糖,同时改善了病鼠的糖耐量减退。陈氏等[14]研究荔枝核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的影响,结果治疗4 d后,荔枝核提取液低高剂量治疗组付合
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水利论文发表
3.2 降血脂活性
潘氏等[11]在四氧嘧啶致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动物模型上,证实荔枝核水和醇提取物能降低模型动物血清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T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HDL-C/TC比值,说明其能改善内、外源性脂质代谢紊乱,对抗四氧嘧啶所致的自由基损伤,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加速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清除,此作用可减弱自由基损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并产生协同降糖、调脂效应。郭氏等[15]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脂肪肝致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和空腹血清血糖,并能显著降低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陈氏等[14]用荔枝核提取液治疗糖尿病小鼠4 d后,各组TG差异不明显,荔枝核提取液高剂量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治疗组。
黄瓜炒肉丝
3.3 抗肿瘤作用
设计经典肖氏等[16]将移植性S180、肝癌用生理盐水按1∶1进行稀释制成含瘤腹水混悬液,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0.2 mL,24 h后灌胃给予荔枝核水提液,连续10 d,结果发现荔枝核水提液(62.5 g/kg)有明显抗肿瘤活性,对小鼠S180抑瘤率为30.24%~36.28%,对肝癌抑瘤率为29.81%~38.58%。
3.4 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荔枝核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有不少学者对此进
行了研究。杨氏等[17]报道,荔枝核水和乙醇的提取物对HBsAg和HBeAg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肖氏等[18]发现荔枝核对小鼠免疫性肝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徐氏等[19]研究荔枝核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应用HepG2.2.15细胞系检测荔枝核提取物A、B、C、D、E、F对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荔枝核提取物A、B、C、D、E、F(200、100 mg/L)对HBsAg与HBeAg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E成分作用最强。他们又应用光密度测定法和细胞培养及定量PCR技术研究荔枝核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对HepG2.2.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DNA含量的影响,认为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明确、毒性低、治疗指数高[20]。徐氏等[21]进一步研究荔枝核总黄酮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rmV)作用,结果表明,荔枝核总黄酮有抑制乙肝病毒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保肝作用。水利论文发表3.5 抑制血小板聚集
吉氏等[22]用荔枝核提取物0.5 g/mL加10 μL于200 μL反应体系中,发现荔枝核提取物能显著降低人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5.5%。
4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学者对荔枝核的化学、药理、临床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荔枝核及其提取物有降低血糖、血脂,抑制HBV、抗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且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除已知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为降血糖有效成分外,荔枝种仁油调血脂的成分还不明确,抑制HBV及抗肿瘤的成分还有待确定,而作用机
>中国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