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翻译理论的两大流派及其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借鉴意义

更新时间:2023-06-04 20:32:52 阅读: 评论:0

道家代表人物《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9
俄罗斯翻译理论的两大流派
及其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借鉴意义
曾 澄灵阳寺
【摘 要】在俄罗斯,翻译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源远流长,苏俄的翻译理论在世界译坛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从十月革命初期翻译理论形成开始,几十年时间里苏俄先后出版了几十部翻译理论专著和大量专题论文,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探究和争论。分析俄罗斯翻译理论的两大流派,剖析其理论体系和争论焦点,对完善我国的翻译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翻译理论 文艺学派 语言学派
俄罗斯的翻译理论在世界译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翻译理论的特点是以语言学研究为主,以篇章学、文化学为辅。在中国,对俄罗斯翻译理论的研究并不像英美翻译理论那样普遍,相对于英美翻译理论而言,国内对俄罗斯翻译理论了解明显不够,而剖析苏俄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完善是相当有益的,下面笔者就将对俄罗斯翻译理论的两大流派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文艺学派翻译理论不耻下问什么意思
济南市图书馆
苏俄翻译理论的形成从上世纪20年代肇始。1919年,楚科夫斯基在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分别是《文艺翻译的原则》和《散文体的翻译》。楚科夫斯基倡导的翻译原则是“再现”。他认为译文就是对原作艺术特征与艺术品味的再次重现,提出“同等性”的概念。楚科夫斯基认为翻译者应该是艺术工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观点“复制原文的一切形式和逐词死译倾向”给予了否认。这两篇文章标志着苏俄翻译理论的诞生。
这一时期文艺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斯米尔诺夫。1934年,他在《文学百科》一书中发表了论文《翻译》,提出翻译的等同性概念。斯米尔诺夫提炼了“同等性”这一概念,他认为译作应该完全地反应原作者地意图,还包括功能一致和与作品一般特点相符的替代物。
此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文艺学派日趋成熟,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和语言学派针锋相对的局面。索博列夫和卡什金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文艺学派的翻译理论家的代表。索博列夫提出“翻译是以形象译形象”,应集中精力传达原作的形象。卡什金在索博列夫观点的基础上,对语言学派的质疑作出了反击,认为翻译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词句间的机械转换,还包括字面地下情感、思想的传达,必须包含所有的表现手段、符号等代表地多义性。卡什金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现实主义的翻译”思想。
公务员考什么科目
20世纪70年代是俄罗斯文艺学派翻译理论的成熟时期,标志就是加切奇拉泽出版的《文艺翻译与文学部落冲突8本最强布阵
交流》。加切奇拉泽是卡什金思想地继承者和传承者。加切奇拉泽之后,此派学说地观点无人继续更新与发扬,文艺学派陷入萧条时期。时过20多年,托佩尔称为了文艺学派新的领。2000年,他的著作《比较文学体系中的翻译》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文艺学派翻译理论的重视。托佩尔继承了索博列夫提出的“以形象译形象”。在托佩尔之后,许多文艺学翻译理论家又开始陆续出版一些颇具影响的著作,代表性的人物有莫杰斯托夫,索洛杜普等。
汽车超市
二、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50年代起,苏联的翻译理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翻译理论研究不再困于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了更广阔地空间,发展到最终形成了翻译语言学这门新的学科。列茨克尔是翻译语言学的首创者。他认为,翻译理论离开语言学的基础是难以想象的。译者选定某种译文并非是主观的,在翻译过程钟两种语言单位存在一定地对应关系,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列茨克尔创造的翻译语言学理论为俄罗斯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3年费奥多罗夫的《翻译理论概要》出版面世,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翻译理论,这在俄罗斯是第一本。费奥多罗夫提出,翻译理论应属于语言学范畴。作者指出要区分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前者研究多种语言之间的共性翻译问题,而后者探讨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问题。《翻译理论概要》一书使费奥罗多尔成为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奠基人。
迅雷加速
1975年,巴尔胡达罗夫写出《语言与翻译》,这本书是苏联70年代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一部抗鼎之作。他指出,在语言转换中的存在一些翻译单位,并且他将这些翻译单位分为了6个层次:音位、词素、词、词组、句子和话语。在他看来,翻译主要传达4种意义:所指意义、语用意义、语言内部意义和语法意义。由此可见,此时的苏俄翻译理论研究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拉特舍夫在《翻译:理论、实践和教学法的问题》(1988)中阐释到翻译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活动。拉特舍夫提出了影响翻译行为的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涉及到原文的文本内容、中心含义、精神含义以及文章构架。第二个因素是民族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学因素和超语言学因素。1970年,翻译理论学整体框架已经初步行程。其中对比话语语言学在翻译理论行程过程中起着基础理论的作用。翻译理论语言学在词汇、语义、语法、修辞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三、借鉴意义
翻译在我国历史悠久,从东汉时期到建国以后再到现今,翻译理论不断发展。东汉时期,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翻译专著的彦琛提出“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的原则。后玄奘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到了清代,严复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而后,傅雷总结了自严复以来我国五十年的翻译经验,提出“神似”,强调精神相似。这一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后来,钱钟书提出了“化境”。“化境”是翻译中的最高境界,既不能显示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在翻
译中的生硬感,但又能传达出原作的神韵。这要求译者在两种语言中都有较高的造诣,并且能自由行走在两种
(下转第71页)
· 68 ·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0:3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64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理论   学派   语言   语言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