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20 21:05:01 阅读: 评论:0

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rdquo面膜排行榜;,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教学例用车水马龙造句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3乒乓球赛、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海洋的英语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认缴制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反馈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a、先说***意,再列式。

b、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十七第3题。

a、“糖块”***。

b、“蚂蚁抬大青虫”***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c、练习十七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apple英文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上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软件服务合同模板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3、充分利用诗文诵读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5-20 21:0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54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设计   ldquo   rdquo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