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5-20 15:16:42 阅读: 评论:0

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是什么

刚果盆地,非洲最大盆地,属于世界十大盆地(曾称为世界最大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画火影忍者和气候特点

刚果盆地的气候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rd坐以待旦quo;。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金箔的功效与作用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革命文化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龙的成语,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刚果盆地的地理

盆地形成

刚果盆地位于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处于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和刚果共和国。

这是个构造盆地,底部是基本上未受扰动的厚层沉积岩,形成平坦单调的地形,只有断层作用造成的一些零星分布的不高的.陡崖在一定程sk2适合什么年龄段度上打破这种单调的景观。

沉积岩是在内湖沉积的。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原始的刚果河(扎伊尔河)切穿盆地西缘,内湖才逐渐消失。今天盆地西南部的两个大湖就是它的残迹。盆地周围是相邻高原的边坡,其基底结晶岩广泛出露。

湖缘侵蚀作用

1、原受断层作用陷落而形成低地。

2、因周围高原完整,形势封闭,后因多雨而逐渐积水成湖。

3、而后湖水逐渐侵蚀边缘,致湖水外泄出露形成。由于采伐过度,非洲仅存的这片横穿非洲中部的原始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减。上世纪初,非洲热带雨林资源还极其丰富,是仅次于拉丁美洲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而今天已不到10%。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第一届保护中部非洲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会议是1999年3月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召开的。会议通过了关于森林保护的《雅温得宣言》。

2000年2月,联合国春天桃花的描写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帮助中部非洲国家实施《雅温得宣言鳕鱼面》。2002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会议上倡议的“伙伴计划”,也包括保护中部非洲刚果盆地自然同声传译员资源计划。

刚果盆地的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热带雨林,有“地球第二肺&rd实习建议quo;之称,它的一半以上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刚果(金)国土面积达23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54%被森林覆盖。刚果(金)盛产乌木、红木、灰木、花梨木、黄漆木等25种贵重木材。

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显示,这个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以每年3190㎞的速度减少。和很多国家不同,刚果(金)森林遭到破坏并非因过度采伐,而是战乱。

欧盟驻刚果(金)环境、森林专家菲利波·萨拉克称:“在这个国家,持续的战乱造成数百万流民。他们逃进森林地区,用火烧森林的办法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这对森林生态造成很大压力。”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5-27℃,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热带雨林广布,有黑檀木、红木、乌木、花梨木等名贵树种。土壤以砖红壤、红壤为主。

矿藏资源

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中非宝石”之称。为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是大猩猩等热带动物生活天堂。

本文发布于:2023-05-20 15:1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476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刚果   气候   盆地   类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