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显化和隐化
[摘 要]:正确认识和了解翻译中显化与隐化的因素,有助于译文的正确表达。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英汉互译中显化和隐化现象,认为它由语言、译者、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并提出了应用策略。
[关键词]:显化 隐化 语言特性
显化(explicitness / explicitation),又译外显化、明晰化,指的是“目标文本以更明显的形式表述源文本的信息,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解释性短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增强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从而使原文艰涩晦暗之处在译语中变得清晰、明白、浅显”。
而隐化(implicitness)现象是指目标文本通过概括信息或删除连接词等有意忽略或省译源语文本中的某些部分。由于汉语在指称形式、连接词、造句结构等方面都不同于英语,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的确存在隐化现象的发生。
贺显斌曾选取欧•亨利的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及其汉译本进行显化现象的比较。他的结果是:英文小说全篇134句,译成汉语后明晰化程度提高的有79句,占58.96%,也就是说,在英译汉
过程中确有显化现象发生。
一、影响显化、隐化的因素
导致翻译中的显化和隐化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语言特性因素。语言本身的特性,包括结构特性和习惯用法,决定了语言表达中显、隐化程度的区别。分析发现,汉译英时会较多地运用形式上的显化,而英译汉时意义上的隐化是普遍存在的。二是语用因素。基于翻译的目的在于使读者理解原文的观点,翻译者有责任将不同文化的承载内涵和文化缺失部分通过加词、阐释等方法显化表达。三是译者因素。过多仿译会造成过多“显化”。
1.英汉语言特性因素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汉、英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与意合的区分,邵志洪对汉语和英语的语义对比表明,汉语属语义形语言,而印欧语言属语法形语言;前者力主考究“字”与语义及其相互关系,后者则重点研究主谓序列及其相关词类。贾玉新将英汉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异精炼的概括如下:“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
因此,英译汉时注重“神合”,在词语处理方面应体现出汉语的特色,看下例:
(1) We 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we是泛指的英语人称代词,在英语句中必不可少,在汉语中却是无需译出的。如果译出,变为“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反而将句意限定得过于狭窄,失去了其普遍性意义。
(2) Outside it was pitch and dark and 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外面一团漆黑,大雨倾盆。此中的it无法译出,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与其对应的表达。这是由于语言结构的差异所造成的,汉语句式可以不要主语而准确表达众所周知的意思,英语则要求句式结构严谨,主、谓、宾俱全。再请看如下汉译英的例子。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老汉靠沙子,当然要吃沙
If you live on a mountain, you live off the mountain; if you live by the water, you live off the water. I live on the sand, and I’ll live off the sand.
(4)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
In a country as big and as poor as ours, if we don’t try to increa production, how can we survive?
嗑瓜子
在以上的例句中,因英文表达的需要,汉语原文的隐性条件句在翻译成英文时都加上了if,汉语中的假设意思被显化了。
2.语用因素
语用因素,即为了把原文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和文本的意图表露出来,在译文中增添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和认知的表达方式。如把“Kleenex”写成“克林尼克斯牌手纸”。语用“显化”的原因是原文中的共知信息或意图在译文中变成了非共知信息或意图,但它又是作者意欲表达的一部份,隐含信息需要传达出去,需要读者领悟。
3.译者因素
负责的译者在穿梭于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协调时,总会尽量减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丢失,
壮阳食物排行榜10强便于读者的理解和吸收。但有些译者因其能力上的不足,在翻译中对原文亦步亦趋地仿译,也会导致译文过度“显化”。
二、显化、隐化策略的应用
1.更为地道的表达
在翻译中适当采取显、隐化策略,可以使译文更贴合目的语表达习惯。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这一点。
(1) If you take this medicine, your illness will surely be cured.
(2)你要是服用这个药,你的病肯定能治好。
(3)这药吃了准好。
陈义和
(4) You needn爱国的诗有哪些’t care about the affairs in the home.
什么的本领
(5)你不必担心家里的事。
(6)家里的事,不用你管。
显然,上述汉译文(3),(6)句运用了隐化策略后更加地道、简洁,符合中国人的口语表达习惯。(2),(4)为明显的仿译,它将外语的表达法引入汉语,原本可以隐化的人称代词被显化到译文中,成了“带洋味儿”的汉语。
2.阐译
许国璋曾提出应采取“通译”、“切译”或“阐译”、“释译”方法,力主译文必须通脱、醒豁,译出词的文化史涵义。他特地翻译罗素《西方哲学史》以为其“阐译”示范。他解释说:feudal不译“封建”,译“拥据领地(之诸侯)”;anarchy不译“无政府”(当时无中央政府),而译“诸侯纷争”;adventure不译“冒险”,或译“猎奇于远方”,或译“探无涯之知”,视上下文而定。
3.称谓语的灵活处理
英语的称谓相对简单、分类单一,许多称谓语可以一词表示多个亲属关系。例如aunt一词可以表示汉语中的姨母、姑母、伯母、婶母、舅母、阿姨、大娘七种称谓。在汉译英时,可以统一译为aunt;如果称谓所表达的亲属关系与上下文的理解有密切关系,则需要将这种关系具
体阐释,在目的语中显化源语言内在的涵义。
三、结束语
针对翻译中隐化和显化的不可避免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现象为翻译服务。合理运用显、隐化策略可以帮助译者更灵活地表达原文涵义,达到翻译促成不同语言间表意理解和文化交流的目的。企业安全员
相机带子怎么绑参考文献:
[1]柯飞.2005.翻译中的隐和显[J].外语教学与研究.
[2]贺显斌.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明晰化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2.
[4]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