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手法在小说《红字》中的运用动漫卡通
***** *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5期
地球脉动观后感 摘要:《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写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居民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本文主要探讨反讽手法在小说《红字》中的运用。小说通过对人物反讽式命运的刻画展现了19世纪美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
关键词:《红字》霍桑 海斯特·白兰 亚瑟·丁梅斯代尔 齐灵渥斯 反讽鸦胆子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052-02
金华公积金
别府大学>四有好老师演讲稿 引言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红字》以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本文主要探讨反讽手法在小说《红字》中的运用。小说通过对人物反讽式命运的刻画展现了19世纪美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
学为教育
一 反讽艺术手法在电影《红字》中的运用
反讽(irony),源于希腊文eironeia,意为“佯装、掩饰”,最早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出现的。到了中世纪,反讽叫做“ironia”,指运用语言的技艺,侧重于表层语言与深层意义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迈向了修辞风格。18世纪早期,反讽开始成为一种文学传统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反讽是小说中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技巧。它由于在叙述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情感态度上,具有意婉旨微而又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在形成小说的意义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构成小说内在价值
的重要因素,以至于H·R·耀斯说,“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最高成就都是反讽性的作品”。(H·R·耀斯,1997:23,)
>青霉素过敏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