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炸杏鲍菇“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一)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地域范围最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连绵区域。随着国家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国际成功经验表明,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长三角”现有高等学历教育院校296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41所(不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长三角”包含16个城市,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强,财政收入占全国1/4,出口占全国的1/3,全国百强县半数以上都在这里,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长三角”就占了10个,而长三角城市群仅以全国1.1%的面积(10.96万平方公里)、6.5%的人口(8212.12万人),创造的GDP产出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随着“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Megalopolis)概念的提出和认识,“长三角”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是由附着于空间上的知识要素、人才要素和制度要素三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对应了城市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制度资本的发育程度。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更能直接、及时体现“三大资本”程度。探索和研究“长三角”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发展模式,旨在适应和促进城市群发展和产业集聚与集群的趋势,使区域要素资源.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效能和能量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
关键词: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coreldraw教程
迄今,我国高等学历教育院校2168所(不包括军事院校和香港、澳门和
哄睡儿歌
台湾高等院校),本科院校742所(包括新建本科院校198所),高等职业院校共1109所,独立学院317所,“长三角”现共有高等学历教育院校296所,其中上海有高校65所(本科院校31所、高职院校29所和独立学院5所),浙江89所(本科院校29所、高职院校40所和独立学院20所),江苏142所(本科院校44所、高职院校72所和独立学院26所)。
①从职业大学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初,到多种类型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再到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21世纪初,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增量”(原有高等教育结构体制外的增量)和“自变量”的高职教育机构和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新生代主体”.高职院校在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和承担起新的使命。
读书分享活动一、“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与依据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地域范围最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连绵区域。随着国家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国际成功经验表明,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长三角”现有高等学历教育院校296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41所(不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长三角”包含16个城市,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强,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4,出口占全国的1/3,全国百强县半数以上都分布在这里,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长三角”就占了10个,
而长三角城市群仅以全国1.1%的面积(10.96万平方公里)、6.5%的人口(8212.12万人L创造的GDP产出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②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和世界级水平和能量的城市群之一。③
现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有两种取向:一是基于现实需要和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和“发展性研究”;二是基于国际视野和本土化思考,着眼于高等教育不同结构类型本质特征和内涵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性研究”。特别是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以高等教育资源增量为标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单从一种取向研究,难免会出现“就事论事”或“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困境,只有将两种取向有机结合,方能达到研究成果“顶天立地”的效果(周济部长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期望),也就是既能解决现时问题,又能着眼于前沿研究和思考。为此,本文力求从两种取向的有机结合出发,梳理相关背景、条件并提出可信的借鉴依据。下面分别从高等职业教育本体的价值认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群”发展模式以及区域合作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等方面予以分析和探索。
做梦掉牙背景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主要问题不在于满足“量的增长”,而在于如何“实现目标,确保目标的‘含金量”’,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有志者创业”。事实证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
程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类型结构变化和制度转型密切相关。20余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历史演进中的嬗变.深受高等教育体制和结业制度变迁因素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到多种类型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再到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21世纪初,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和内涵发展探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引领等三个阶段,完成了规模发展的框架体系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办学理念和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条"3K为主体、并行发展的高速公路”。
语文素材
背景二:高等职业教育处于现阶段的社会转型期,其基本特征体现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传统计划经济主导的政府办学向“法人办学”和“教育家办学”的转型。教育面临“三重化”:全球化、本土化、个别化。峨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主要体现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传统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转向“市场资源配置”科学管理,职业教育发展由“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现代模式。具体而言,这里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亦称多元全球化(MultipleClobalization),包括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学习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不同地域及不同社会间的价值、知识、科技及行为规范的转移、调适及发展,从而影响到社会、社区、机构或个人的过程;本土化(Localization):是指与本土相关的价值、科技及行为规范的转移、调适及发展的过程。本土化有两种解释:其一,
表示尽量采取相关的外在价值、新事物及规范,以切合社会、社区及一线层面的需要;其二,也可表
示提高与本土有关的价值、规范、关注、相关性及参与,并进一步鼓励本地的开发及实践。(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校本培训以及校本评价等);个别化(Individualization):是指在转移、调适及发展外来的价值、科技及行为规范时,能切合个别人士及群体的需要及特
平陆中学性的过程。(强调个别化服务、关注人的潜能和个别差异、关注特殊需要、促进入的主动性及创意、鼓励自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等)。概而言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最大的航母
背景三: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群”发展模式以及区域合作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群”(Megalopolis)概念由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于1976年提出,在将其作为一个观察和概括城市化发展态势时,他便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列人城市群发育的第一集团中.并列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戈特曼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仅仅具有地理概念的长三角城市群在30余年后正以迅猛的势头,以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实力而崛起,而且发展潜力又是那么不可估量。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课题组专题报告中,将长三角城市崛起与持续发展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原因和十个方面特征,主要原因包括:①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地位的不断提升;②长三角城市群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领先;③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