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的水溶性成分分析与研究进展_李颖

更新时间:2023-05-30 13:35:56 阅读: 评论:0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质量监督·消费指导
2010·10
六堡茶是以地理名称命名的历史名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有一千多年的制茶历史,在港、澳及东南亚华侨之中久负盛名,是黑茶家族中的一员。对于它的确切定义,千百年来无人说得清楚,造成了除苍梧县六堡乡以外生产的黑茶也叫六堡茶的情况,“六堡茶”几乎成了通用商品名称。
一、六堡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一)六堡茶的发展
六堡茶是广西梧州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茶,是一种很古老的茶制品。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所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笔香辈。”说明远在五、六世纪时,两广地区的人们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朝期间,茶叶已经开始制饼烘干,并有紧压茶出现。正如陆羽《茶经》中所云: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干矣。鲜叶采摘后经过蒸饼捣揉出汁。用手拍紧成形,烘干后成为饼茶、团茶备用。而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自于这种方法。经过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六堡茶今天的制作方法和品质。
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达到1500吨左右。多年来,由于六堡茶的茶叶收购及流通的管理不善,加工粗制滥
造,六堡茶销量逐渐减少。目前,广西六堡茶的年产量仅为2000-2500吨,年出口量1000-1200吨。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的对黑茶的重新认识,带来了六堡茶发展的全新机遇。梧州市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产销两旺,陈年优质的六堡茶价格不断上升。梧州市把六堡茶产业列入2007-2011年农业优势产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着力发展六堡茶,制定并发布了六堡茶行业标准———《六堡茶》(G X C IQ 88-2003),标志着六堡茶标准化生产的开始,六堡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六堡茶的研究现状
尽管六堡茶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名茶,在广西特定地区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知名度,但迄今为止,六堡茶的研究报道极度缺乏,目前没有研究者关注并开展六堡茶的研究工作。虽然同为黑茶,和普洱茶产业相比,六堡茶的系统研究的显著不如普洱茶所开展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六堡茶的发展。
为此,有必要针对广西的地域特色,对广西梧州、苍梧等地生产的六堡茶的品质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对比,为进一步研究加工因素及环境因素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提供重要的评价体系。
二、六堡茶中水浸出物的成分分析
文书格式
有研究指出,六堡茶与其它黑茶一样,其滋味是以黄酮类如何分辨真假烟
[摘要]广西六堡茶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名茶,在广西特定地区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知名度。但迄今为止,六堡茶的研究报道极度缺乏,目前没有研究者关注并开展六堡茶的研究工
作。本文针对广西的地域特色,对广西梧州、苍梧等地生产的六堡茶的发展、水溶性成分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六堡茶;水溶性成分;生物活性
六堡茶的水溶性成分分析与研究进展
李颖1,2刘小玲1(1.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2.柳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西柳州545001
)检测与分析
45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质量监督·消费指导2010·10
及其氧化产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种多味综合体,有儿茶素的涩味、咖啡碱的苦味,也有氨基酸的鲜甜味。因此,有必要系统分析六堡茶水浸出物中的茶多酚、氨基酸总量、黄酮化合物、咖啡碱、可溶性糖。
(一)茶多酚
茶多酚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一类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酚类化合物。其含量占鲜茶叶干物重的15%-25%,是决定茶汤滋味、颜色的主体成分,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性物质。同时,它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糖、抗龋护齿、抑菌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1-2]。
茶多酚的分析测定方法,近年来有很多报道,其中多以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它们广泛应用于茶汤中茶多酚的分析。另外,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高锰酸钾滴定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亦用于茶多酚的分析测定。
(二)氨基酸总量黑白漫画图片
茶叶中所含蛋白质占干物质量的15%~30%,经加工分解为多种氨基酸,赋予茶汤营养“醇”及新鲜口感。目前茶叶中发现并已鉴定的氨基酸有26种,包括20种存在于游离氨基酸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6种
非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它们是构成茶叶香气、滋味的十分重要的化学物质,与茶叶品质有显著的相关性。茶叶水浸出物中具有氨基酸的有机酸且呈游离状态存在者,均称茶叶游离氨基酸。
由于氨基酸是无色物质,可以用适当的试剂,使被鉴定物质显出一定的颜色,借以测定其含量。氨基酸是水溶性物质,可用沸水浸提。氨基酸显色剂的种类很多,其中茚三酮适用于溶液显色,且与氨基酸生成的有色物质的含量成正比,可以作定量测定。国标法(G B /T8314-2002)即是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
(三)黄酮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近年来,世界上掀起了植物药开发的热潮,植物药以其天然低毒的特点倍受青睐,而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广谱的药理作用引人瞩目。茶叶分布广泛,茶叶中黄酮类
物质的含量较高,茶叶具有广泛开发和利用价值。茶叶在固态发酵过程中,黄酮类物质中以黄酮苷形式存在者最多。而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 的作用,可防止人体血管的硬化,而对大多数黑茶来说,“固态发酵”正是形成其独特风味的一个重要工序,因此六堡茶完全值得综合利用和加强资源开发。
对六堡茶中提取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中含有的酚羟基和环酮基结构,可与某些
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如与铝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红色络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浓度和吸光度符合比耳定律,进行吸光度定量。
公司股权转让合同(四)咖啡碱
茶叶中的咖啡碱由于其所存在的生物环境,使它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比单独咖啡碱的作用要缓和,这与茶叶中的茶氨酸有关,研究证明在神经生理活性方面,茶氨酸显示出对咖啡碱的拮抗效果[3-4]。另外,药理实验证明,茶叶里的咖啡碱对儿茶素的防癌等功效具有协同作用[5]。
目前主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甲醇和水的混合物,咖啡碱标准溶液用三氯甲烷或甲醇配制。
(五)可溶性糖
六堡茶在发酵过程中,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糖及可溶性糖,可溶性糖是构成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同时,表现在感官上所谓的“甘”。茶叶中芳香物质及糖类经复杂生物化学反应产生萜烯醇化合物,并表现出陈香味。
在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其含量的测定是植物碳素代谢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分析技术。葱酮比色法是目前运用较广的定糖方法,该法具有试剂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于微
量测定的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
三、六堡茶中水浸出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
自20世纪以来,肥胖症已成为世界性的疾患,且和高血脂、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有密切联系。2003年,N ew England Journal of M edicine 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又揭示了肥胖与癌症存在的相关性[6]。近几年陆续有研究报道,脂肪酸合酶(Fat t y A cid Synt ha ,FA S ,E .C .2.3.1.85)与肥
检测与分析
46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质量监督·消费指导
2010·10
检测与分析
胖症和癌症有密切关系。2000年,L oft us 等发现给肥胖小鼠注射FA S 抑制剂将会通过其底物丙二酸单酰辅酶A 的积累,抑制下丘脑进食激素神经信号肽Y (N PY )表达,导致大幅度的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从而提出FA S 是一个治疗肥胖症的新的潜在靶点[7]。K uhaj da 则综述了近年来癌症和FA S 关系的一系列研究进展,提出了癌生物学的一个新观念:抑制FA S 很可能成为控制癌症的一条新途径[8]。目前FA S 和肥胖症及癌症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在已有报道绿茶和红茶提取物能有效抑制FA S 的活性并减轻实验动物体重,其减肥机理可能和抑制FA S 有关
[6-10]
。而六堡茶具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年,是黑茶家族中的一
员,因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被列入全国24个名茶之一。研究六堡茶对FA S 的抑制作用有着较高的实际意义。
四、六堡茶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六堡茶成分分析及活性研究中还存在几个关键的科学及技术问题,使其在工艺改进受到极大限制。其中在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
六六人体艺术(
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版1)研究加工因素及环境因素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2)探讨六堡茶水浸出物中的主要成分作为茶叶品质控制和鉴定的综合指标参数以及相关生理功效方面的组效关系。
由于六堡茶与目前正在全国热销的普洱茶功能、加工工艺类似,一夜之间成了广西各茶商看好的黑类茶。在实验室阶段,普洱茶的成分分析及活性研究已获得累累硕果。可以预言,在对六堡茶的品质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对比后,将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六堡茶,喜欢六堡茶。
[参考文献]
[1]郭炳莹,程启坤.茶汤组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J ].茶叶科学,1991,11(2):139-144.
[2]杨继远,袁仲,王秀芹等.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开发[J ].食品科学,2000,21(12):174-175.
[3]Kakuda T ,Nozawa A.Inhibiting elects of theanine on eafeine stimu-lation evaluated by EEG in the rat [J ].Bioi.Bioteeh.Biochem.2000,64(2):287-293.
[4]SagesakaY.Pharm aedogicaleffect oftheanine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ISTS
[C ].1992:362-365.[5]阮宇成.茶叶咖啡碱与人体健康[J ].茶叶通讯,1997(1):3-4.
祁阳方言[6]Callee ,Rodrigudez C ,Thurmond KW ,et.Overweight ,obesity and mortality from cancer in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a of u.S.adults.N Engl JMed ,2003,348(17):1625-1638.
[7]Loftus TM ,Jaorsky DE ,Frehywot GL ,et a1.Reduced 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in mice treated with fatty acid syntha inhibitors.&ience.2000,
288(5475):2379~2381.[8]Kuhajda FP .Fattyl-acid syntha and human cancer :new perspectives on its role in tumor biology.Nutrition ,2000,16:202~208.
[9]张睿,肖文平,田维熙.绿茶提取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A ):42~47.[10]杜亚涛,赵颍,吴晓东,田维熙.红茶萃取物及茶黄素对两类酮酰还原酶的抑制作用[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2(6):701-706.
[作者简介]
李颖(1978-),女,湖南衡阳人,工程师,广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检测技术研究。
47
>按捺读音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13:3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137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六堡   研究   茶叶   广西   具有   成分   咖啡碱   分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