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画“清供”题材作为中国花鸟画题材中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内容,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
本文第一章为前言,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等。第二章概述了清供的源起和发展。第三章对清供题材的审美趣味进行分析,从审美趣味与文人雅士的生活、主观创造以及艺术语言进行阐述。第四章研究清供题材及其审美趣味对当代花鸟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在当代花鸟画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以及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对本人毕业创作的重要影响。
乌鸡山药汤笔者试图通过清供题材作品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分析其文化内涵,认识清供作为绘画题材的独特性和不断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出文人雅士对清供高雅文化的传承和对雅致精神生活的向往,从而更深入的体会中国清供题材所反映的审美趣味和创作观念。
关键词:清供题材,审美趣味,艺术语言,文化内涵
Abstract
新叶古村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form of Chine flower-and-bird painting,the theme o f"QingGong"in Chine painting has its unique aesthetic taste and is highly praid by schola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arch backgrounds its current situation.The con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concept and background of the"Qing Gong".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theme of the conf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esthetic taste and real life,the creation of artists and artistic language.Chapter fou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me of"Qing Gong"on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flower-and-bird paintings,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eme of"Qing Gong"in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flower-and-bird paintings,an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its unique aesthetic taste on my graduation creation.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subject works of"Qing Gong",analyze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and understand the uniqueness and diversity of"Qing Gong"as a painting subject.It show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elegant culture of"Qing Gong"and the yearning for the refined spiritual life of the literature,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taste and creation concept of the field of the"Qing Gong"painting.
Key words:The theme of Qing Gong,aesthetic taste,artistic language,cultural connotation
催财最灵的方法目录"小学英语"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目录 (Ⅲ)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方法 (1)
二、“清供”概述 (2)
(一)“清供”的源起 (2)
(二)“清供”的发展 (2)
三、“清供”题材审美趣味分析 (4)四字词语反义词
(一)清供题材的审美趣味与文人雅士生活密切相关 (4)异组词组
(二)清供题材的审美趣味是文人主观创造的结果 (4)
鱼缸水草
(三)天趣盎然是清供题材表现审美趣味的追求 (5)
四、“清供”独特的审美趣味对当代对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9)
(一)当代“清供”题材审美趣味案例分析 (9)
(二)“清供”题材审美趣味在毕业创作中的体现及感悟 (9)
(三)“清供”题材及其审美趣味的前景展望 (14)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个人简介 (2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们谈审美趣味,在本文中实际上是指审美趣味在中国清供题材中的体现。人们常通过艺术作品来研究审美趣味,但缺少对审美趣味与中国画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目前的研究或只停留在中国画是审美趣味的一种物化形式的简单论断上,或只偏重于对作品的分析而忽略了其所表现的审美趣味,都没有真正将审美趣味与中国画联系起来进行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我们需要呼唤审美趣味。只有在审美趣味的介入下,才能使绘画由技入道,体现出生命精神及其内涵,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供题材作品的梳理,认识清供绘画题材的独特性和不断发展的多样性。清供作为绘画艺术题材的作品是人的审美趣味物态化的集中体现,是人的审美趣味活动特征及其历史发展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对清供题材作品的构成规律、内容、形式等进行研究总结,研究其在历史发展中体现审美趣味发展的形态及其内在规律,能更好的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呈现新的价值,对当今绘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中国画“清供”题材审美趣味这一专题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各类的期刊上。在国内对于清供题材作品的研究中,并没有针对做具体深入的研究,一般是做文章中的一个小点,或一笔带过。在审美趣味研究上,并没有针对清供题材作品所体现出的审美趣味具体深入研究,都是概括性的研究且研究
卖油翁选自
也不深入。通过清供题材作品来研究中国画审美趣味的文献资料也几乎没有。
现存最早的清供图是北宋赵昌所绘的《岁朝图》。此后每个朝代都有以清供为绘画题材的绘画作品,但数量较少,一直以来并没有受到历代画家的重视,但有其存在价值,主要是符合文人雅士、士官贵族的审美需求。到明清时期,这一绘画题材开始盛行,尤其是清晚期。
专著多以鉴赏方面的工具书较多,有关于清供鉴赏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杜文和著的《书斋清供》、刘文哲编著的《中国古代文房清供鉴赏》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百卉清供瓶花与盆景画特展》。
期刊对于清供题材的研究也都是泛泛之谈,没有围绕审美趣味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刻去分析。硕博士论文中多是对于明清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探讨,而未发现有关清供题材审美趣味领域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使用为本文寻找更多资料,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具体方法如下:
文献研究法:最大可能的搜集清供绘画题材和审美趣味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总结,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分析法:本文通过对清供题材的梳理,将清供绘画题材兴盛的时代背景做了详细的阐述,结合清供图来反映审美趣味及对当代绘画的启示。
图像分析法:通过清供作品分析寻找出表现审美趣味的关键因素,从而体现出清供绘画题材对自身创作的影响,为论点做后备支撑。
二、“清供”概述
从“清供”的发展上来看,“清供”题材是表现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一种缩影,表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品味或对自然的向往,其题材内容从早期的瓶花艺术发展到文房用具,金石古玩,后来拓展到古董彝器、书法绘画和居家装饰等,其功能也从早期的供奉变成了娱人娱己的心灵写照。清供创作的主题思想上蕴含了独特的人文情怀,饱含了文人的生命体验。文人们把对生活的情怀寓情于景,使其成为了一种有格调的生活方式。
(一)“清供”的源起
“清供”即清雅的供品,突出表现“清”字。辞源指出,“清”者,为高洁雅致之物,寓意“清心寡欲”之心态。“供”,设也,陈施也,有供奉的意思,表现出对生活的虔诚态度,象征文人高洁无染的品格。“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指的是美并不是天生就是美的,美是离不开观赏者的。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从平凡的物件中发现美,而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是“供”。
按照旧时的习俗,节日、祭祀的时候会摆放鲜花、蔬果等作为供奉品,后来逐渐成为文人雅士摆放于
厅堂和书房里供观赏把玩的各种时令水果、奇石古玩、盆景插花等。清供源于佛前供花,完整体系大约产生于唐以后。清供可分为“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节分,如岁朝清供、端午清供、中秋清供等;亦可按礼俗分,如寿诞清供、婚喜清供、成人清供等。无名清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摆放几件物品来“供奉”自己的内心。清供,是文人书写作画的工具,是案头鉴赏把玩的器具,也是传统节日摆设的供品。清供不仅烘托出人们的生活意趣和审美情趣,也表达出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备受人民的喜爱。
(二)“清供”的发展
“清供”源于佛前供花,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供”首先要追溯到瓶花艺术。瓶花艺术萌芽于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初步发展,
1唐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