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1497年间中国的火器技术与越南

更新时间:2023-05-29 07:09:49 阅读: 评论:0

海洋史研究(第七辑)
头衔怎么设置2015年3月㊀第21 57页
1390 1497年间中国的
火器技术与越南
孙来臣
在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中,军事技术总是最先被引进,因为若不如此,就会大难临头㊁国破族亡㊂①
安东尼㊃瑞德(AnthonyReid):‘欧洲和东南亚“武器和军事组织方面的任何巨变都会使一些民族比以前更容易实现目标,却也让其他民族面临前所未有㊁难以克服的困难,由此影响政治与社会㊂火枪的出现正是这样一种巨变㊂②
威廉㊃H 麦克尼尔(WilliamH McNeill):
‘1450 1800年的火药帝国时代“
少先队论文
①②作者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富乐屯分校历史系教授,译者周鑫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程淑娟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㊂
译者是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李塔娜教授的推荐和孙来臣教授的授权㊁指导㊁校订下完成译文的,并征得孙教授同意,对原文个别内容及注释有所调整㊂在翻译过程中,还得到薄文泽教授的帮助,解决一些泰文史料和史实问题㊂并致谢忱㊂
本文原文发表于NhungTuyetTranandAnthonyReid,eds ,ViêtNam:BorderlessHistories(Madison: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2006),pp 72-120㊂该书已由丁克宽㊁黄英俊等翻译为越文,将由越南河内的世界出版社出版㊂
本文所用之 越南 ,主要指胡朝(1400 1407)㊁(后)陈朝(1407 1413)和后黎朝(1428 1789)统治下的越南,除非特殊情况(如使用 陈朝  安南 ),一般别无他指,请读者明鉴㊂
AnthonyReid,EuropeandSoutheastAsia:TheMilitaryBalance(Townsville,Queensland:CenterforSoutheastAsianStudies,JamesCookUniversityofNort
hQueesland,1982),p 1.WilliamH McNeill,TheAgeofGunpowderEmpires,1450-1800(WashingtonD C :AmericanHistoricalAssociation,1989),p 1.
在亚洲军事史上,有关1511年葡萄牙入侵马六甲之前中国火器技术传入东南亚的历史仍遗留诸多空白㊂笔者曾撰文讨论过明初(1368 1450)火器技术传入大陆东南亚北部地区(主要包括今中国云南南部㊁印度东北部和大陆东南亚的北部)的历史及影响㊂①本文则主要探讨中越关系和越南历史中与中国火器传播相关的两个问题㊂
第一个问题关涉中越关系,即火器技术到底是从中国传入越南,还是从越南传入中国㊂这一问题可追溯至‘明史“中那段众所周知但又疑窦百出的记载: 至明成祖平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㊂ ②人们依据这条记载普遍认为,正是通过1406 1407年征服越南,中国人从越南人那里习得火器技术㊂③虽然这种观点已遭到诸多质疑,但并未被推翻㊂④学者们并没有找到确凿的史料,证实越南从中国获得火器技术㊂而‘明史“的记载却得到其他数种中国史料的佐证㊂本文将充分利用中国和越南的资料对此进行详细讨论,一方面阐明火器技术的中国来源,另一方面揭示越南在火器技术上
男生如何长高的若干创新㊂
第二个问题牵涉15世纪越南向外扩张的动力,包括众所周知的1471年占城阇槃城(Vijaya)陷落事件和鲜为人知的1479 1484年越南军队对伊22㊀海洋史研究(第七辑)
②③
④SunLaichen, TransfersofMilitaryTechnologyfromMingChinatoNorthernMainlandSoutheastAsia,1390-1527 ,JournalofSoutheastAsianStudies34,3(2003),pp 495-517.中译文‘明代中国军事技术的传播和东南亚北部大陆的崛起(1390 1527年)“,‘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2005年第1期,李新平㊁邱普艳译,第27 39页;另收入范宏贵主编‘论说东南亚“,民族出版社,2010,第239 269页㊂
张廷玉等:‘明史“卷九十二‘兵四“,第2264页㊂另参见同书卷八十九‘兵一“,第2176页㊂
Needham(李约瑟),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Vol 5:ChemistryandChemicalTechnology,Part7,Mil
itaryTechnology:TheGunpowderEpic(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p 311;潘辉黎等:‘越南民族历史上的几次战略决战“,戴可来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第142页注③㊂尤其是李约瑟的观点广为中外学者所接受㊂
有马成甫(ArimaSeiho):‘火炮の起源とその源流“,吉川弘文馆,1962,第166 171页;Needham,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pp 311-312;王兆春:‘中国火器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第106 107页;LiTana(李塔娜),NguyenCochinchina:SouthernVietnamintheSeventeenthandEighteenthCenturies,(Ithaca,NewYork:SoutheastAsiaProgramPublications,1998),pp 43-44(中译本见‘越南阮氏王朝社会经济史“,李亚舒等译,文津出版社,2000);郑永常:‘征战与弃守:明代中越关系史研究“,成大出版组,1998,第39页注65;刘振仁:‘明代卫所制度研究“,政治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学位论文,1999,第309页㊂在提交本文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会议上一名与会者告知笔者,她仍在讲授这一观点㊂
洛瓦底江的远征㊂最主要的问题是,为何在与占城对峙1000年或500多年后,越南能够打败占城?①现将已有观点罗列如下㊂
培训收获与感悟
第一种观点是农业与人口论,认为越南的人口增长驱使其 南进 ㊂②早期的研究都倾向将越南的人口增长归因于红河三角洲的农业发展,但对红河三角洲农业发展本身关注甚少㊂③而据最近理查德㊃A 奥康纳(RichardA O Connor)的研究,大陆东南亚缅人㊁泰人㊁越人对骠人㊁孟人㊁高棉人和占人的种族演替(ethnicsuccession)的主要原因便是水稻种植取代低地农业(花园农民)㊂这些种植水稻的民族能够种出更多的稻米, 促进贸易繁荣㊁人口增长,并为中央集权和社会扩张集中资源 ㊂④李塔娜对越南北部和中部人口趋势的研究则为这一理论提供更坚实的支撑㊂⑤
凤眼手串第二种观点是儒家国家转型说,即1406 1407年明朝对越南的征服最终导致越南尤其黎圣宗(1460 1497)朝仿行明制㊂越南由此开始国家转型㊂特别是越南吸收中国的华夷论,将之运用到其与占城的关系上㊂用约翰㊃K 惠特莫尔(JohnK Whitmore)的话说, 现在道德变成中心问题,由此区分文明( 华 )与野蛮( 夷 ) ㊂文明相对论不再成为主流㊂改朝换代之后也不再是暴力掠夺,而是实行王化㊂换言之,只有当越族人永久占领占城,他们才能教化其子民㊂⑥
21390 1497年间中国的火器技术与越南㊀①
③④⑤⑥1000多年和500多年分别是按照192 1471年㊁939 1471年计算㊂192年㊁939年分别是占城㊁越南独立之年㊂有关越南现代历史学研究(1954 1975)中关于南进问题的分歧意见,可参见Lockhart, CompetingNarrativesoftheNamtien ,未刊稿㊂例如, 越南南进占城很大程度上是人口压力㊂越南的胜利首先就在人数上 ,且 14世
纪  越南人口膨胀导致两大王国实力失衡  占城  完全是输在人数上 ,见Quách⁃
Langlet, GeographicalSettingofAncientChampa ;Lafont, NewPatternsontheEthnicCompositionofChampa ,inProceedingsoftheSeminaronChampaHeldattheUniversityofCopenhagenMay23,1987,pp 41-42,69.另参见Maspéro,TheChampaKingdom:TheHistoryofanExtinctVietnameseCulture(Bangkok:WhiteLotusPress,2002),p 112;陈重金:
荆轲刺秦王翻译
‘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1992,第10页㊂O Connor, AgriculturalChangeandEthnicSuccessioninSoutheastAsianStates ,Journalof
AsianStudies54,4(1995),p 986.LiTana,NguyenCochinchina,pp 159-172.Whitmore, TransformingDaiViet,PoliticsandConfucianismintheFifteenthCentury ,Chap 5,未刊稿;Whitmore, TwoGreatCampaignsoftheHong⁃DucEra(1470-1497)in
DaiViet ,paperpresentedatthe InternationalWorkshoponIndigenousWarfareinPrecolonialMonsoonAsia, 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UniversityofLondon,10-11January,2003,p 3;MomokiShiro(桃木至朗), DaiVietandTheSouthChinaSeaTrade ,
Crossroads: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ofSoutheastAsianStudies12,1(1999),pp 18-23.
写春风的诗句第三种是制度论㊂与上一种观点强调越南的制度优越相比,此一种观点突出占城的制度缺陷㊂如肯尼斯㊃R 霍尔(KennethR Hall)认为,与其说占城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不如说是一个依靠个人关系网络整合乌合之众的松散政治联盟㊂占城农业基础和海洋贸易非常有限,主要奉行掠夺式的政治经济㊂占城国家制度的固有弱点最终决定其失败的命运㊂①
以上诸观点都各有其理,但是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解答㊂本文将从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角度切入,论证15世纪晚期中国的火器技术在越南南进㊁西征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㊂
文明伴我行演讲稿
一㊀1390 1427年火器技术从明朝向越南传播
1 越南最早的火器与占城之败
尽管军事技术从中国传入今天越南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但是明初有一项重要技术输入越南㊂1390年,占王制蓬莪(CheBongNga)在一次海战中遭 火铳齐发 , 贯于船板而死 ㊂②长期以来, 火铳 被普遍认为是大炮㊂但其为手铳的可能性更大(见图1)㊂③正如桃木至朗(MomokiShiro)所说,这是一种新型武器㊂④其火力特别是占王制蓬莪之死令占城士42㊀海洋史研究(第七辑)
③④Hall,MaritimeTradeandStateDevelopmentinEarlySoutheastAsia(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85),pp 178-193;Hall, EconomicHistoryof
EarlySoutheastAsia ,inNicholasTarling,ed ,CambridgeHistoryofSoutheastAsia(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pp 252-260.近年来,法国殖民者将占城建构为单一民族和中央集权国家的观点受到挑战㊂除霍尔的论著外,亦可参见GeraldCannonHickey,SonsoftheMountains(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82),pp 78-120;Taylor, EarlyKingdoms ,inNicholasTarling,CambridgeHistoryofSoutheastAsia,Vol 1,pp 153-157;LiTana,NguyenCochinchina,pp 31-33;Reid,ChamintheSoutheastAsianMaritimeSystem(ChiangMai:SilkwormBooks,1999),pp 49-53.在越南历史学研究中关于 占城 来源的详细论述,见Lockhart, ColonialandPost⁃colonialConstructionsof Champa  ,inTranKyPhuongandBruceLockharteds ,TheChamofVietnam:History,SocietyandArt(Singapore:SingaporeUniversityPress),2011,p 1.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卷八,东京大学文化研究所,1984,第464页;‘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KhamdinhVietsuthonggiamcuongmuc)称火炮是19世纪的一大改变,见‘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卷十一,第12页㊂为连贯和简洁计,文中出现的武器名称皆采用中文名㊂越南从中国借鉴了所有火器和其他种类的武器名称,如火箭㊁炮㊁铳等㊂
陈重金:‘越南通史“,第128页;LiTana,NguyenCochinchina,p 43.明朝早期 铳 指的是 手铳 或者 火炮 ㊂由于不清楚到底所指为何,所以仍保留原文术语㊂
桃木至朗:,第51卷第3号,1992,第166页㊂
+!&!"#$:;<=%&4.'/5.(/-+)*+,--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07:0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049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越南   中国   技术   火器   观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