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更新时间:2023-05-18 07:01:30 阅读: 评论:0

试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试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试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篇1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和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稳健原则深入到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论述稳健原则具体表现、存在前提、发展过程及与其他主要会计原则的冲突,说明了其存在的现状;同时,通过一些理论和实例的分析,论证了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一、稳健原则的具体表现

稳健原则是“最古老、也是最普及的会计计价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保守主义观点在会计中的突出体现,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应该说,稳健原则的确立是随着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和复杂化而出现的必然产物。

稳健原则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理论基础,它体现于会计管理的全过程。在现代会计中,稳健原则包括了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及各个方面的稳健性内容。从会计确认上看,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上看,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收益,也不得少计负债、费用;从会计报告上看,要求会计报告为使用者充分披露重要会计信息,特别是要报告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结合会计要素,稳健原则具体表现为:①应预计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应提前预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②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就应该“宁低毋高”;③某些界于资产和费用之间的支出,宁作费用而不作资产处理;④某些界于负债和收益之间的收入,宁作负债而不作收益处理;⑤某些难以具体确定其效益期限的支出,即使明知其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也应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⑥某些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期限,宁可缩短,也不作毫无根据的延长。稳健原则的运用,一方面是为了排除会计估计的随意性和防止出现虚夸不实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回避企业日益突出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稳健原则的存在前提

稳健原则的提出,一方面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而会计职业本身就是在“破产、倒闭、舞弊和争议”的企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使会计人员时刻充满了“强烈的灾难意识,即危机感”,采取稳健主义成为会计人员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而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这要求经营者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实中,只要企业经营就有可能发生坏帐,在经营中也存在资产过时削价处理和其他损失等情况,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稳健原则,即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预先估计入帐,以避免造成企业经营成果忽高忽低,影响投资者投资的信心。

从以上可以看出,市场的不确定性即风险的存在,是企业会计稳健原则存在的前提,稳健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稳定器”。

三、稳健原则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是稳健原则形成的最初原因。稳健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的庄园会计,庄园的管理是由管家进行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庄园管家的记帐、算帐,并不象现在的企业那样是为了搞好经营,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应付庄园主的审查。因此,乐观地反映或提高未来不一定实现的价值是不明智的,相反,保守的估计资产和收入就显得顺理成章。

1494年探记,复式簿记迅速地传播,在以后三百年里,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短期性,会计的主要责任是维护业主财产的安全或完整,受托责任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动机。在这种背景下,稳健主义是会计计量的最切实的基点。

19 世纪,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延长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持续经营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但是,稳健主义依然占居重要的甚至是主导性的地位,因为:①有根据地少报资产有利于抵制管理人员虚报业绩,有利于保护股东权益;②会计职业特点决定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在簿记上的低估不是会计人员一时的冲动,而是潜移默化的行为;③银行作为会计报表最有影响的阅读者,稳健主义对对付虚增抵押品的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30年的持续物价下跌,使得资产更易于更新换代,低估的资产价值并没有影响资产的实物和价值的补偿,客观上助长了稳健原则的推行。

1900年以后,持续的物价上涨和企业经营思想由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向增值营利的转化,使以稳健主义为基础的会计实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对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为盈利而使用资产比单纯在物质上保持资产的完整性更为重要。更何况,物价的迅猛上涨使固定资产的更新日益困难,以保守的价值观列报的资产负债表已无意义。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使得股票易手变得极为便当,成千上万的股东或潜在股东要求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应尽可能的公正、客观,而不是用随意性和内在不一致性的稳健原则来反映收益和资产价值。

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界掀起了对会计原则理论体系研究的热潮。稳健原则作为受托责任会计的一项重要原则,随着会计从经营责任报告向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转移而变得不适宜。稳健原则虽被继承下来了,但已由一项占主导地位的会计原则退居为处于附属地位的会计惯例,作为对其他主要会计原则的修正。

2003年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完成并提交的《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中提出,作为会计准则制订灵魂的财务概念框架,要保证其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并特别强调了“资产负债观”优于“收入费用观”的观点。与“资产负债观”等价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引入后,收入确认等会计计量将发生重大变化,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及实现配比原则都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公允价值、现金流动制及全面收益原则,会计真正保证中立性,稳健原则也将消失。

从稳健原则的发展来看,它并不是一条直线轨迹,并可能最终被更具公允性和合理性的会计原则所替代,但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说,它仍是会计原则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四、稳健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作为一项会计原则,稳健原则由于其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因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与客观性原则的冲突。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稳健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或有损失的确定等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此外,稳健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2、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但在稳健原则下,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固定资产按帐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短期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冲减其帐面价值,这样可能会造成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累计折旧的计算、短期投资成本的结转等背离历史成本原则。

3、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冲突。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当作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稳健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显然违反了 “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4、与配比原则的冲突。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而稳健原则要求干鲍鱼怎么泡发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种核算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当期利润的正确计算。

5、与可比性、一贯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稳健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而会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发生冲突。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不同企业的存货、同一企业不同品种的存货,有的用成本计价,有的用市价计价;同一品类不同时期的存货,随着市价波动,其计价基础不断改变;当本期成本高于市价时,按市价计价,下一期市价高于成本时,又按成本计价。又如根据稳健原则,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坏帐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所有这些都破坏了会计的可比性、一贯性原则,使企业本身前后各期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五、对稳健原则的认识

综合看来,人们对稳健原则有三种不同的认识:第一种是过去盛行的稳健原则,在金额上,尽可能多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尽可能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资产和收入;在时间上,尽可能早地确认负债和费用而尽可能迟的确认资产和收入。第二种是广为接受的传统含义,即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既不无视可能的损失,又不计提过多的准备,同时,不预计可能取得的资产和收入。第三种看法则认为不确定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才是决定取舍的标准。这一观点以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代表, FASB并不鼓励一味的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认为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取舍时须持谨慎态度,但同时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理论上来说,前两种做法都将一种偏向引入会计计量,而FASB提倡的适度稳健原则才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可靠性、相关性。

当前,对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应采用稳健原则,采用什么样的稳健原则,也主要有三类观点。观点一:从决策有用观来看,稳健原则已经过时了。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公允的信息,以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稳健原则扭曲了数据,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可比性的要求,难以被信息用户理解,妨碍了会计信息发挥作用。观点二:从信息相关性要求来看应采用适度稳健原则,主张对于那些尚未发生但对企业已产生影响的经济事项和情况,不论其结果是利得还是损失,只要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金额能够合理的加以估计,就应当予以反映,即对不确定事项采取一视同仁态度,应主要依据其发生的可能性来决定是否反映,而不是根据其后果是损失还是利得来决定,才能充分反映信息。观点三则主张中国上市公司目前仍应适用传统的稳健原则。下面我们来分析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

六、传统稳健原则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

我们知道,脱离会计目标和经济环境来谈某项会计原则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对稳健原则的适用性判断应该基于以下标准:是否有利于达到财务会计目标和适应相应的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对中国上市公司来说,稳健原则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现阶段应以传统观念上的稳健原则为主。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虽然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全面推开,但总体来说股本结构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其典型的结构是国有股、法人股特别是国有法人股占大头,公众投资者持股占小头,这样的一种股权结构,导致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极为有限,多数企业只能靠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但中国的资本市场远未发育成熟,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公众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制约和监督,加之上市公司经营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中小投资者只能依赖报表了解其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也就是所,中国现实国情决定了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而稳健原则正是达到此目标应该遵循的。

实际上,即使在股权高度分散化的美国,其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已不再是为反映受托责任,而是为“满足投资者和其他潜在的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样一种情况下,虽然FASB多次提出企业财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和经济现实,满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规定的相关性、可靠性、中立性、及时性、可理解性等主要的质量特征”,但稳健原则实际仍然贯穿于其整个财务框架体系,并在诸多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

2、稳健原则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的影响.FASB 认为“把存在于经济业务和事项中不肯定因素的性质范围在财务报告中做出交待,……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可赖以提高”。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事项存在的风险进行揭示,也可使信息的相关性增加。从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稳健原则的运用可以说正当其时。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上市公司要自己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自我承担市场风险,因此面对不确定的事项,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可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中国规范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之前,企业大多采用激进的会计***策,过多地追求短期的效益和利润,对残冷背滞存货不予减值,坏帐不提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策保守,已可预见的负债不作处理,从而造成巨大的潜在风险,使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业绩荒漠化现象,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至今未能消除。由《经济观察报》编制的“2004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显示,一千多家境内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均亮“红灯”,平均信任度指数35.6,而这项指数的满分为100。从这一点来看,实行稳健的原则,可以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及时的反映企业面临的风险,使会计信息反映企业情况更加真实,相应地,也使会计信息比之过去的不稳健更加可靠和相关,可见,实行稳健原则并未背离决策有用观。

3、中国上市公司当前应采用何种稳健原则。人们对稳健原则心有疑虑是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给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留下了余地,反过来可能损害到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对适度稳健原则看法也是如此,它克服了传统稳健原则的缺点,使信息真实公允,但却使利润操纵的空间更加扩大,这从美国近几年发生的财务丑闻可以看出。从中国上市公司现有情况来看,其利润操纵的冲动是相当大的,操纵现象也相当普遍。据1999年1月8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经理人员月度调查结果,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对适度利润包装持肯定态度。调查中巧用会计***策作为利润包装途径方法很多,如改变折旧方式、潜亏挂帐、改变坏帐核算方式等。我们来看一下南方航空上市前后通过改变会计***策来调节利润和净资产的手法乌龙茶功效,在2003年7月南方航空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将其下属子公司厦门航空2002年度的净利润调整为4.4亿元,净资产调整为28.7亿元,这一调整正是将厦门航空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得到的,从而使南方航空实现了快速“扭亏为盈”的目的。在其上市后的第一年度,同样是利用了减少坏帐准备的计提、降低固定资产年折旧率、通过合并会计报表调整子公司利润等方法来得到其盈利目的。这里,一方面企业有强烈的操纵利润动机,有些甚至得到监管层的默认,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整体水平不高,难以识别种种粉饰业绩的做法。在具体操作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明确的入帐标准,需要财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水平,难以排除主观判断的失真性。因此,从反映财务会计目标和适应经济环境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现阶段不存在适合适度稳健原则生存的土壤。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目标依然是反映受托责任,中国现时的经济环境还不能适应适度稳健原则,传统稳健原则应该是中国上市公司必须遵循的一项会计原则。

七、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资产核算中的应用

按照中国上市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和各具体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稳健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在资产核算中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有八项。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上市公司应当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如果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应按其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确认计提跌价准备。但如果某个短期投资占整个短期投资的10%及以上,则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其自营证券也应列入短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上市公司存货在会计期末时应当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五种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和四种应当将存货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的情况。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只是一种帐面处理方式,是更为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必要手段。

3、坏帐准备。坏帐准备依据期末各项应收款项可收回性和预计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提取,应收款项包括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以及及金融企业的拆出资金和应收保费等,但不包括金融企业贷款的应收利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帐准备的***策,明确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计提方法、帐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在确定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为充分体现稳健原则,会计制度规定,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预付帐款和未到期应收票据,应将其帐面余额转入应收帐款,然后再计提坏帐准备。

同时,为防止企业滥用计提坏帐准备***策,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计提坏帐准备进行了限制。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外,对于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帐准备,而要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估计。上市公司要根据迎亲堵门游戏历史经验和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应收款项产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计提坏帐准备后的应收款项净额要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应当在期末,对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长期投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制度分别按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和无市价的长期投资给出了判断是否计提减值准备的标准,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运用职业标准进行审慎的判断,以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减值。

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对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的六条标准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固定资产,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对符合会计制度五项规定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或年终,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应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四种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和三种应将无形资产帐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的情况,进行审慎的判断。

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或年终,对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等有证据表明已经发生了价值减值的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

8、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或年终,对有迹象表明可收回金额低于贷款本金的委托贷款,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9、对金融类上市公司来说,在上述八项减值准备中减少了存货跌价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增加了贷款损失准备和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进出口押汇和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但不包括保户贷款和委托贷款。金融类上市公司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对预计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付能力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计提。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金融类上市公司应当在期末对抵债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抵债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八、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在中国上市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和相关具体会计准则中,稳健原则在资产确认和计量、收入确认等会计管理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存货计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成本。据此计价能使出售和耗用存货的成本接近当前水平,并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有助于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现实条件下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可使企业不致因货币贬值而表现为虚增利润。

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当期末存货市价低于成本时,以市价来取代历史成本作为存货的价值,差额作为当期费用加以确认。这样做,避免了将这种损失推迟到以后期间,有助于各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正确性。

2、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①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稳健的估计。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尽量将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投入作为当期费用而不作为资产核算,是稳健原则在无形资产核算中的充分体现。。

3、固定资产计量及累计折旧计算。由于固定资产及折旧涉及金额巨大,中国上市公司采用了更为稳健的原则。在固定资产计量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明确说明外购或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应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支出为依据,避免了企业将发生于其他项目、应予以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在折旧方法上,企业可以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方法,更好地体现了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规定对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企业也应当计提折旧,充分考虑知识经济条件下资产的无形损耗,表现了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谨慎性。

4、对待摊费用、开办费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的会计处理。根据会计制度中资产的定义,对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如待摊费用、开办费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等,不能再作为资产,而只能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就会高估企业的资产价值。对待摊费用应在1年内分期平均摊销或一次性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不能留待以后期间摊销。对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在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计入损益。对待处理财产损益,无论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均应在年末计入当期损益,不得列示于资产方。以上规定的实施,就是要求企业提前确认费用,以防止高估企业资产。

5、对或有事项的处理。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对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三个条件的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列示,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而企业一般不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资产。对或有事项的处理作这样的要求,遵循了稳健原则,同时也能让报表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全貌,掌握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事项,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6、收入的确认标准。一般上市公司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同时满足《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四个条件时予以确认,金融类上市公司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取得的收入,应在同时满足《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两个条件时予以确认,否则即使已经发出商品,或者即使已经收到价款,也不能确认为收入。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已计提的贷款应收利息,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对建造合同收入,在合同能够可靠估计时,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费用;对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时,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确认收入,合同成本不能够收回的,不确认收入。以上收入的确认标准,充分地体现了稳健原则,即谨慎确认收入,在各项条件未满足时,宁作负债不做收入。

7、、短期投资收益的核算。上市公司在收到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帐面价值,”已记入“应收利息”的除外,这一高度稳健的作法可以抵御短期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了因短期投资价格波动引起的年度间的损益波动。

其他如借款利息资本化的相关规定、递延收益的延期确认、补贴收入实行收付实现制等,也无不体现出稳健原则。

九、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应用情况

随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得到的广泛应用。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仅坏帐准备一项,就计提740多亿,比2003年 661亿上升超过11%,占总利润的比例高达40%。从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来看,每股净利润列前十位的中集集团等公司2004年末累计计提各项准备11.6 亿元,占总资产655.9亿元的1.77%;ST天仪等10家濒临亏损的公司2004年末累计计提各项准备7.1亿元,占总资产108.3亿元的 6.54%;每股净利润列后十位的ST重实等10家公司2004年末累计计提各项准备39.6亿元,占总资产92.0亿元的43%,以上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比例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匹配的资产质量,说明了企业在会计***策选择上基本是稳健的。

我们仍就2004年以上三种类型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情况进行分析。中集集团等10家公司2004年计提减值准备5.2亿元,占年末准备总额的45%,占全年利润总额的3.8%,其中扬子石化计提3.0 亿元,占年末准备总额的70%,占全年利润总额的5.4%;ST天仪等10家公司2004年冲回减值准备1.1亿元,占年末准备总额的16%,为全年利润总额的9.6倍,其中ST东北电冲回7925万元,占年末准备总额的55%,为全年利润总额的6.8倍;ST重实等10家公司2004年计提减值准备 30.0亿元,占年末准备总额的76%,为全年亏损总额的47%,其中*ST黑龙计提6.3亿元,占年末准备总额的76%,为全年亏损总额的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同一年度对待稳健原则的态度是不同的,效益好的公司尽可能提足各项准备,较好地应用稳健原则;濒临亏损的公司为保证当年利润,只好先把稳健原则放一边,尽量少提准备或不提准备,甚至冲回以前年度计提准备;亏损多的公司则希望把所有亏损留到当年,先尽情稳健一把,以备来年可以扭亏为盈。

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同一年度对待稳健原则的不同态度,我们仍以计提准备情况来分析一下原因:①对于绩优公司,在利润增长较大时,尽可能提足各项准备,消除一切潜在的风险,可以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②对于濒临亏损的公司,为保证本年度不亏损,从而给广大投资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本年度尽量少提准备或不提准备,从而保持微薄的利润;或是以前年度计提了大量的准备,本年度采取冲回准备的办法来弥补经营上的亏损;③对于经营上已造成巨额亏损且资产质量较差的公司,则采取激进的稳健原则,一次性提足各项准备,将资产的风险全部甚至超额释放,对经营尚可的公司,可为以后年度盈利留下空间,对经营不好的公司,可为资产重组创造条件。

从以上实例和分析来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用计提准备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实际上,从计提减值准备进入中国之时,同时带来的就有“大洗澡”(big bath)和“甜饼罐”(cookie jar)等会计制度明令禁止的计提秘密准备问题,早的有2001年的深康佳,2002年的ST鲁银投资、ST纵横,近的有2004年的开开实业等。可见,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环境状况及发展策略采用不同的会计***策。对会计***策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反映真实资产和收益或反映受托责任,或者是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是否遵循某种会计原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就给中国的准则制定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来防止稳健过度和稳健不足,还会计以公允,给中小投资者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十、中国上市公司必须适用稳健原则

通过以上对稳健原则理论和实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稳健原则是中国上市公司应该采用也必须采用的会计一般原则,它适用于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全过程;②只有采用稳健的会计原则,谨慎反映各项资产价值,提取应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审慎确认收入、费用和资产、负债,才能使会计信息更为公允、真实、可靠;③对于不采用稳健原则和滥用稳健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情况,一是国家相关管理机构如***、证监会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二是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三是要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从业人员水平,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和***性,四是要提高投资者的水平,增强社会监督的力度;④国家应加快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提高会计准则制定水平,保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从制度上防止稳健原则的滥用。

参考文献: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 上海财大出版社 1997年版。

2、***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企业会计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8、***会计司译: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 中国财***经济出版社 2003年版

9、徐志翰,李若山:从中报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荒漠化现象及其治理 财务与会计 2000年第11期

10、杨有红:会计规范构建中的里程碑——《企业会计制度》评说 财务与会计 2001年第4期

11、王鲁兵,卢华丽:小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财务与会计 2002年第3期

12、祁新娥,李若山:年报亮点与隐忧——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特点分析 财务与会计 2003年第6期

13、张连起:被异化的谨慎——“资产减值准备”先生自白 财务与会计 2004年第3期

14、郭松海:***府应解决好股市三方面的问题 财务与会计 2005年第5期

15、崔学刚,岳虹:“会计魔术”挑战会计规范的有效性——来自厦航利润之争案的启示 财务与会计 2005年第6期

16、《证券时报》,1999静夜思的诗意年1月8日第3版

试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篇2

【摘要】本文对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有关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进展情况,这将有助于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进行度量,并有助于缓解企业中债务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 度量 债务契约

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Basu(1997)认为,稳健性原则对会计的影响至少有五百年的历史。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要求逐渐增强,从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确认要求可见一斑。最早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wat(t1993),他将会计稳健性归结于契约的作用,以及法律与管制的共同效果。直到basu(1997)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会计人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的确认需要更多的保证”,并提供了经典的会计盈余对市场回报率的反回归模型,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才开始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现状综述

Wat(t2003)将会计稳健性的测量模型分为了三大类,分别是净资产度量(Net ast measures),盈余和应计流度量(Earn-ings and accrual measures)。在这以后,一些学者对稳健性的度量又有了新的发展。Givoly、Hayn和Natarajan(2006)指出,一些外部事件的发生不能在会计记录上体现,他可能会影响股市,但不能被会计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及时性的差异测度企业的稳健性显得不合时宜。比如披露***策,市场供求的变化,原材料预期的走势。因此,在没有控制这些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及时性差异测度稳健性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Ball和shivakuma(r2005)提出,basu的计量模型存在着无法将暂时性差异和盈余管理相区别,他建议通过资产收益率的反转性差异来测度会计稳健性。亏损比盈利更具有反转,说明企业是稳健的。

二、会计稳健性常用度量方法的研究综述

1、净资产度量(Net ast measures)

企业的净资本是总资产减去负债的净值,而企业的资本和负债在不同时期是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不总是能在会计记录中得到确认。在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下,企业的收益或者资产价值的上升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不会确认,相反,企业的损失和资产价值的下降被立即记录下来。这种行为的记过是企业的净资产被低估,或者说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研究人员通过估价模型(Valuation Model Measures)和账面市价比模型(Book-to-Market Measures)获得这种低估的证据。

(1)估价模型(Valuation Model Measures)Feltham和Ohlson(1995and1996)提出使用估价模型(Valua-tion Model Measures)研究净资产被低估的程度,在这种模型里,表现出会计稳健性的资产低估是因为资产的会计折旧超过经济折旧。Morton和Schaefe(r2000)就用估价模型得到了会计稳健性的证据。他们通用企业商誉做因变量,对非正常收益,延迟营运资产还有临时性投资进行回归建立模型。其模型如下:G=A+αL+I+ε其中,G表示企业商誉,其数额等于企业市场价值减去账面价值;L是企业的延迟营运资本,表示的是企业目前营运资本的净值;I是企业临时性投资的净值;ε是随机扰动项。

(2)账面市价比模型(Book-to-Market Measures)Beaver和R yan(2000)认为,在其他情况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更稳健的会计处理将导致更低的账面市场价值比。在考虑了各年份的不同影响,以及公司市场回报的影响,Beaver和R yan(2000)建立了如下模型:BM=C+Y+∑αiR i+ε其中,BM表示账面市场价值比;C是公司哑变量,表示公司代表的账面市场价值比的持续性差异,即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特征;Y表是年度哑变量,表示年份代表的账面市场机制比持续性差异,即年份的会计稳健性特征;Ri表示第i年公司的回报率;ε是随机扰动项。在会计稳健性存在的条件下,C和Y应该显著是正值。

2、盈余和股市回报回归模型(Earnings/Stock Returns Re-lation Measures)

盈余是由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组成的,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可以认为是稳定的,并不受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所以盈余的稳健性就体现在应计利润上了。而应计利润是由经营性应计利润和非经营性应计利润。通过单独测量非正常性应计利润或者是应计利润整体对股票市场消息的反映,测度其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反映及时性以及未来时期的盈余和损失的可持续性差异,也是测度会计稳健性的一种方法。

Basu(1997)认为,股市和公司的会计盈余对坏消息(公司价值的下降)反应是同步的,但是对好消息(公司价值的上升)反应是不同步的,股市会马上反应出来,而会计盈余却要在未来年份逐渐确认这些好消息。Basu提供了如下模型来检验这种会计稳健性,并预测以盈余为负的公司做样本,测得的代表公司稳健性的系数将更咳嗽能吃南瓜吗显著。

NIit=α0+α1R Dit+β1R it+β2R itR Dit+ε其中,NIit等于t年每股盈余比上t-1年股市收盘价,Rit是公司t年股票的年回报,RDit是一个虚拟变量,Rit当小于0的的时候取值1,否则取值零。β1度量的是盈余对好消息的敏感程度,β1+β2度量的是盈余对坏消息的敏感程度,所以β2是度量公司对坏消息比对好消息更敏感的程度,即公司会计稳健的程度。当公司越稳健β2取值越大。

以上的模型是企业的股票收益率对股票回归的反映,当我们把股票收益率改为应计盈余比上上一年的公司总资产,同业也可以测度企业的稳健性。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由于盈余是有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组成的,提出了不受稳健性影响的经营现金流的影响后,盈余和稳健性的关系将更加明显,这样有利于寻找企业稳健性存在的证据。第二,由于每股盈余壁上股票价格,就等于股票收益率,这与股票回报率在概念上就有所趋同。这不免犯上了让盈余做自回归的缺陷。而基于应计盈余的回归模型就避免了这种概念上的混淆。

Eit/Pit-1=α0+α1R Dit+β1R it+β2R itR Dit+ε其中,Eit是企业的应计利润,Pit-1是公司上年的资产总额。

其检验稳健性的方法和盈余度量模型一致,都是通过测度β2,当β2越显著的大于零的时候,企业越稳健。

3、盈余与应计度量(Earnings/Accrual Measures)

正的盈余和负的盈余的可持续性差异也可以用来检验会计的稳健性。在稳健的情况下,坏的消息得到了及时的确认而好的消息是逐步确认的。我们可以通过测度正的盈余和负的盈余在未来的可持续差异来寻找这种证据,当可持续性更强,意味着反传更差,以下模型就是通过盈余的反转所表现出的可持续差异度量会计稳健性的:△Yit/Qit-1=α0+α1DR+α2△Yit-1/Qit-1+α3△Yit-1/Qit-1DR其中,Yit表示第t期的会计盈余;Qit-1表示第t-1期企业的总资产;DR是虚拟变量,当△Yit-1小于零的时候,DR取值1,否则取值0。因此α2代表好消息的持续性,α3+α2代表坏消息的持续性,α3代表是坏消息相对与好消息的持续性差异,当α3大于零的时候,表示坏消息比好消息更持续,α3小于零的时候,表示坏消息比好消息反转性更高。所以当α3显著的小于零的时候,可以认为会计师稳健的。

在检验可持续差异的时候,应计项目的度量模型可能比盈余的度量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当不确定的事项发生时,其发生一般都会记录在应计项目上,而不会在经营现金流中表现出来。可持续差异的检验模型,是通过不确定信息的反转差别来加以识别企业的稳健性,而坏消息在稳健的企业中能得到更及时性的确认,所以在亏损企业中,通过可持续性差异来检验企业的稳健性将比较容易得到满意的效果。

应计项目的会计稳健性检验模型是:ΔAt/Qit-1=α0+α1DR+α3△At-1/Qit-1+α3△At-1/Qit-1DR其中△At表示本年应计项目的变化。

三、其他会计稳健性度量方法综述

Givoly和Hayn(2000)认为长期来看,处于稳定状况的公司,净利润应该等于经营现金流,累计应计项目应该偏向于零。一般来说,相对于盈余,损失产生了更多的应计项目,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或者对亏损公司来说,通过应计项目的偏度也是检验会计稳健性的一种方法。而Ball和Shivakuma(r2005)认为,在会计稳健性的条件下,因为非对称的确认条件,损失相对于盈余更不具有持续性,更容易反转。因此,Ball和Shivakuma(r2005)利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制作了如下盈余测度模型,来度量会计的稳健性。

ΔAIt=α0+α1EΔAIt-1+α2ΔAIt-1+α3ΔAIt-1ΔAIt-1+ε其中,AIt代表的是t年公司的资产收益率;ΔAIt是第t年的公司资产收益率减去t-1年的资产收益率,即第t年相对于t-1年公司资产收益率的变化;α0代表的是环境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例如在景气的年代,资产收益率有一个自然上升的数值,不景气情况下,资产收益率有一个自然下降的数值。

ΔAIt-1是虚拟变量,假如ΔAIt-1小于零,则ΔAIt-1为1,否则为零;α1ΔAIt-1代表去年会计稳健性操作对今年资产收益率变化的影响;α2ΔAIt-1代表去年资产收益率变化情况趋势对今年的影响;α3ΔAIt-1ΔAIt-1代表去年亏损反转对今年会计资产收益率变化的影响;当会计稳健性存在时,α3应显著为负,表示盈余比亏损更有持续性,亏损则更有反转性。

Basu(1997)和Paeet al(.2005)认为,在稳健性原则影响下,会计确认导致的应计项目的非对称及时性与盈余(代表着好消息与坏消息)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与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关系。

因此将研究的放在应计项目和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关系上,能更好地理解会计稳健性。Ball和Shivakuma(r2005)提出了通过度量应计项目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关系测度会计的稳健性。通过测量应计项目对两类消息反应的差异,我们可以测度企业稳健的程度。

应计-现金流模型如下:

KIt=α0+α1EBLt+α2BLt+α3EBLtBLt+ε其中,KIt是第t年应计项目比上第t年期初总资产,BLt为t年的经营现金流比上第t年期初总资产,EBLt为虚拟变量,当BLt小于零的时候为1,否则为零。α2度量的是应计项目和经营现金流量正相关的程度,α2+α3度量的是应计项目与经营现金流量负相关的程度,因此α3则是度量应计项目对于经营现金流负相关高于正相关的程度。即当存在会计稳健性的时候,&alp乳胶漆颜色效果图ha;3应该显著的为不为零,α3越大,表示会计越稳健。

四、结束语

我国学者在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我国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和其动因分析上,而有关会计稳健性度量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详细地对净资产度量、盈余和股市回报回归模型和盈余与应计度量等度量方法进行了综述,从而为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试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篇3

一、引言

在完全市场假设条件下,交易双方无信息不对称,企业内外部融资成本相同,当边际回报为零时,管理者停止投资,企业投资与内部现金流无关。而在现实市场中,两权分离及委托代理机制导致投资者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并引发代理问题,打破了完全市场假设。受信息不对称及代理冲突的影响,企业往往呈现投资现金流敏感现象。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益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企业健康稳定的营运发展。而会计稳健性要求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要谨慎,即及时确认负面消息,对有利消息延迟反映,这对投资中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有治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管理者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也可降低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对探索非效率投资治理机制及企业内部现金流管理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理论界已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会计稳健性对管理者投资行为的约束,但稳健的会计信息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领域,则主要关注敏感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抑制企业过度投资。Ball & Shivakumar(2005)指出,对会计信息的谨慎反映,使项目损失尽快被反映在当期财务报告中,管理者基于未来经营绩效及目前报酬的考虑,会降低过度投资的动机。王宇峰、苏逶妍(2008)测试了外部投资机会不利时,不同企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他们发现会计稳健性高的企业,投资规模会下降。Lara,Osma and Penalva(2010)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会计稳健性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他们还发现盈利能力高的企业,投资不足的现象较少。孙刚(2010)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所有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会显着抑制过度投资并缓解投资不足。以上研究从管理者动机、投资机会、所有权性质等角度分析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研究中,以Myers & Majluf(1984)为代表的融资约束理论和以Jenn(1986)为代表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分别从信息不对称及代理冲突角度阐释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成因。李爱玲、王振山(2013)使用两种动态分析模型研究自由现金流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代理问题显着影响投资-现金流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系数。以上研究只是探究并验证了新增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006)认为当会计信息质量足够可靠时,利益相关者可以及时获取投资效果的消息,并有效地实施对管理者的监督,内部现金流量将不会影响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企业投资将完全遵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姚曦、杨兴全(2012)以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本公司2005—2010年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财务报告质量越高,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越弱政教。张琦(2008)实证研究发现,当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较高时,企业的投资对现金流的依赖性弱。张琛、刘银国 (2015)认为高的会计稳健性具有抑制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上述研究表明,财务会计报告、市场化程度会影响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及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综上,会计稳健性会影响企业投资效率,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受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等因素约束,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有何影响?其影响带来的经济后果如何?这需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加以验证。本文就会计稳健性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关系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企业现金股利***策、内部现金流规模控制及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

假设两权分离导致企业管理者与股东利益存在差异。当企业拥有过量的内部现金流时,管理者往往会将其用于投资一些净现值可能为负的投资项目,以扩展其对企业的控制权或者谋求更多的在职消费收益,从而产生了由代理问题引发的投资现金流敏感。由于存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会基于市场平均水平而非企业实际投资风险确定资本收益(企业的外源融资成本)。这使企业偏好于运用内部资金进行投资,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造成了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

H1:企业新增投资对内部现金流高度敏感。

会计稳健性要求及时确认损失,如果管理者在投资前就认识到投资净现值为负,并且他们未来的报酬与会计利润密切相关,他们就有可能放弃投资该项目。如果管理者持续经营负的投资项目,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要求管理者将进一步发生的项目投资损失在任期内及时确认,这使得管理者有动机终止该不利项目。因而在投资之前或在项目进行中,会计稳健性都有效地抑制了管理者过度投资的动机,从而减少其过度投资行为。会计信息对不利消息反映越及时,财务信息越可靠。外部投资者往往愿意为会计信息可信度高的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借款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减少管理者因逆向选择引发的投资不足,提高投资效率。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

H2a:会计稳健性有利于抑制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 H2b:会计稳健性有助于减缓管理者投资不足行为。

对不利消息的及时反映通过影响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及缓解管理者与股东间的代理矛盾,对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产生影响。即使企业存在大量的内部资金,管理者也不会将其投入到不利的投资项目,这降低了道德风险引发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对不利消息的及时反映,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可信,减弱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即使企业出现内部现金流短缺,管理者也能够用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投资所需的资金,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性减弱,从而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因而,本文提出假设3。

H3: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四、研究设计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及假设,用C-SCORE指数法测度会计稳健性水平,并建立投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验证上述假设。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研究所用数据均取自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并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及2007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的影响,选用2007—2013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所需数据缺失的公司,共获得5 490个有效样本。模型中所需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二)模型设计首先,参考Richardson(2006)的投资分析模型,建立投资回归模型(1),考察新增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是否敏感,并根据残差值筛选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企业。

五、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会计稳健性(Conrv)即模型(4)得出的C-SCORE指数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27和0.029,均大于0,由此可见,就整体而言,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实施效果比较明显。在5 490家样本公司中,投资过度的公司(NI+)为2 269家,占样本总数的41%,而出现投资不足的公司(NI-)有3 221家,占样本总数的59%,即投资过度的公司相对较少。

模型(1)的F值为87.61,通过了1%的假设检验,即线性回归方程成立。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模型(1)中,内部现金流(CFO)的回归系数为0.191,为正值,并且通过了1%的假设检验,说明投资与内部现金流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性,由于现实市场摩擦的存在,投资对现金流高度敏感,假设1成立。

模型(2)的F值为93.149,通过了1%的假设检验,会计稳健性指数(Conrv)的回归系数为-0.052,并且会计稳健性与内部现金流的交叉项系数也为负值(-0.594),通过了1%水平的假设检验,说明随着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内部现金流与企业新增投资之间的关系变弱,会计稳健性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假设3成立。在控制变量的回归中,托宾Q值(Q)与新增投资呈正相关关系,托宾Q值衡量的是企业的投资机会,说明投资机会越大,企业投资扩张的可能性越大;资产负债率(LEV)与新增投资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负债水平、债务约束对投资规模造成了影响;企业规模(Size)与新增投资成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规模大,则新增投资增多;年股票收益率(Ret)与新增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股票收益率越高,企业发展越好,新增投资将增多。

会计稳健性越高,投资不利的“坏消息”会更及时地被确认为损失,股东能够及时获得投资净收益为负值的信号,管理者基于“不被解雇”的考虑,会尽快终止投资净收益为负的项目;同时,对会计信息的谨慎反映也减少了管理者为扩大自身职权或私人利益而利用内部现金流投资于不利项目的动机。会计稳健性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假设2a成立。

会计稳健性和内部现金流的交叉项(Conrv×CFO)与投资不足的相关系数大于0,并且通过了1%的假设检验。对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反映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可靠,降低了外部融资成本,缓解企业可能因内部现金流短缺引起的投资不足,假设2b成立。综上,会计稳健性能有效抑制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无效率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并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此外,在投资过度组,内部现金流(CFO)与过度投资显着正相关,即内部现金流越多,企业越可能有过度投资倾向;在投资不足组,内部现金流(CFO)与投资不足显着负相关,即内部现金流充足,企业投资不足的可能性小;管理费用率与投资过度(不足)成正相关,说明企业管理者的在职消费高,会增加管理者无效率投资的行为;高管薪酬(3EXE)与投资过度(不足)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对高管的薪资激励会使得高管抑制过度投资而缓减投资不足,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六、结论

投资决策是企业的三大财务决策之一,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经营风险、盈利水平、资金筹集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营发展。而企业微观层面的投资效率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通过对2007—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

(1)企业新增投资与企业现金流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2)会计稳健性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及代理问题带来的投资-现金流敏感问题;

(3)对会计信息的谨慎反映,可以抑制投资无效率行为,降低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提高投资的科学性。针对上述结论,企业应充分运用和发挥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以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提高投资效率;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内部现金流的管理控制,建立恰当的现金分红***策。

试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篇4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公允价值指的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目前,我国***发布的新的财务会计准则中所包含的会计要素的计量要求的有三十项,而其中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或多或少的相关的会计要素就有十七项之多。公允价值在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进行提高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然而,就会计信息质量或会计信息的披露来看,不仅要求相关性,而且要求可靠性。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然而,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却存在一定的争议。公允性价值计量需要在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即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原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的制约

一项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披露和计量的越是合理详尽,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越强;同时,因为市场价格具备一定的波动性,很容易导致价值一定程度的偏离,与财务会计信息要求的可靠性、谨慎性等有所背离。然而,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宜于满足会计目标的实现和会计环境的多样变化。因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负面影响。刘蕾认为:在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相关的资产进行后续的工作量计量时,在持有期间(即在资产、负债等没有交易或出售前),每一次的“计量日”,都必须进行重新的计量,不仅持有的资产、负债要按照当前的公允价值重新开始计量,而且还要确认公允价值在变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并没有得到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在这样的计量过程中,公允价值体现了一定的波动性:首先,当在计量日重新计量持有的负债或资产价值时,后续计量仍然是必须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则产生了一定的损益,而这部分损益直接影响了期末的净资产或者当期损益,进而资产和负债产生了波动。其次,即使是“有序交易”价格也有波动的一面。公允价值计量是持有资产待价而沽的当前估计价。相关准则都要求存在于活跃市场的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市场报价。但由于资金的供求量、投资者的期望、市场的流动性等都会影响报价的高低,并且在极端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有较大的波动。价格波动必然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当市场价格一直上涨或者下跌时,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资产和损益也会被相对应地夸大或缩小。

第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公允价值将没有实现的损益计入收益会增加负债或资产的账面价值,而这部分收益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得以实现。会计稳健性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显然,两者有一定的冲突。其次,公允价值所采用的估价方式具有强大的可操控性和主观性。显然,估价技术的应用就让公允价值失去了一定的公允性。当以客观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估计的基础时,其可靠性就高,从而其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就具有价值相关性;而当金融工具并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时,依靠估价模型与相关假设所估计出的公允价值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具有信息含量。随着金融市场的条件变化,估价技术也发生变化。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会计的一些技术缺陷,对于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高度依赖于建模技术、模型假设、数据来源以及管理层的估计和判断。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对会计稳健性造成了先天的不足。

究其根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制约的根源在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即假想式的交关于灯的作文易取代现实的交易、在“计量日”“有序交易”的价格、三个层级的估价技术。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的促进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而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对资产减值损失及减值资产的披露、计量和报告上。如,假设一个公司甲为了生产某种专利产品专门购买了一项设备,并且这种设备是只能适合甲公司的生产使用的,也就是说购买的是专用A。甲公司对A 固定资产主用采用直线法对其进行折旧摊销,并进行其他相关的会计计量和处理。在前期,甲公司的这种专利产品很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在前期该种专利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效果很好,给企业带来大额的利润,也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情况不可能总是乐观的,好景不长,该项专利产品出现了价格更便宜、质量更佳的替代品,消费者向该种替代品转移,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由于该种产品的销路差,产品滞销,继续用A 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再获益。这种情况下,也就表示固定资产A 的价值下降,出现减值。如果我们按照稳健性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发生日或者说期末应该对该项资产进行减值方面的测试,并进行减值计量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话,期末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应当正确计量和报告,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尽管在两种情况下,设计的会计科目一个是资产减值损失,一个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使得二者反映的科目有所不同,但是,报表上所报告的A 设备的价值是完全相同的,这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没有太大的差异。本质上,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都是损益类项目,都影响的是利润表,对利润表无论是质量还是结果而言都没有差异,只是原因基础上的不同表述。

总之,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的促进的根源在于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稳健性二者在一些处理上面是相对一致的。如果强调信息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不表示要牺牲可靠性,我们所使用的决策有用的信息需要同时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两种,两者是一前一后的关系,而不是谁重要谁不重要的关系。现在有很多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货、期权很多都是反应未来某一个时刻的会计信息,然而这些会导致人们更多地关注过去的信息转到将来的信息,人们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会让我们去更多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确保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质量要求体系。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权衡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是有用的。只要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存在,公允价值就有用武之地。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应该互相协调、促进与权衡。

第一,同时保留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两种计量原则,完善理论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没有达到完善,无法完全地独当一面。公允价值计量以市值计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并一定程度地放大市场的经济风险,也可能会造成资产的泡沫,而当这种资产的泡沫破裂的时候,危机也会随之而来。如果市场剧烈地波动,将会导致经济的混乱。此时,会计稳健性在维护计量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必须加以适当贯彻。当市场经济活动的不确定较高时,我们应该考虑会计稳健性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的描述更加平稳可靠,也更加合理地反映经济状况和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尤其当经济繁荣时,资产还是比较容易被高估的。若是资产被过高估计,将会大幅度地偏离它的实际价值,此时应该使用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方式,抵消公允价值计量情况产生的资产泡沫。可以考虑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法相结合的计量方式双重入账,这样既可以反映价值的真实性,又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第二,改进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会计实务中,可以使用的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很多,且估值模型、估值的参数各式各样,使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得出的值也大多不一样。如果能够通过改进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并将其类似准则一般应用,那么无论是公允价值的估值模型还是估值的参数都将得到明确地计量。这样既可以保证会计人员在计价过程中更加的方便,又可以使得审计人员有据可循,同时也可以提高估值结果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从而能够增加估值的结果的“公允性”。

第三,将更多适当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因为收益性的或者与收益相关的指标更受使用者的广泛关注,相应的管理层便可能通过使用各种的方法来操纵利润,使利润值达到管理层所想要的标准,因此,保证相关和可靠的信息便成了治理层和投资者作出决定的基本要求。应该对现在的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元素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部分重新确定其分类,严格确定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调整至损益的部分,多多考虑将公允价值变动调整到所有者权益相关要素,最大程度地减小其对利润表的影响,而将其作为综合部分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减少收益上的不确定性。

第四,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充分披露。如果会计计量的不确定性发生的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不同,那么对投资者而言,效果也将是不同的,此word序号怎么自动生成时会计报表披露中反映的信息也有所不一样。因此,会计披露中,有必要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时间、应用范围以及应用过程的各类标准做出充分的披露,防止会计报告人员对使用者的恶意欺瞒损害。尤其是当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应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经济不稳定造成的影响,更应该对信息的处理记录详细披露,比如各类参数、估价方法等等事项。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07:0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03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适用性   稳健   中国   实际应用   试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