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问题探讨论文(精选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问题探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大学生检讨书家能够喜欢。
摘要平行世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作为传递社会新闻信息的重要媒介,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使我们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但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电视新闻媒体服务民众的功能作用,需要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透彻地分析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发展的要求,然后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探索适应新媒体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问题;发展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电视新闻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从某种程度讲,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单一化,使广大的电视新闻观众获得了更多发言权和创作权的机会。就传统电视新闻而言虽然同新媒体相比在传播途径和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传统电视新闻在交互性和及时性仍旧占据绝对优势,电视新闻不管是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权威性还是公信力方面都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但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及时更新观念、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地对现有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1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发展要求
1.1 进一步提高传播的便捷性,更好地满足电视新闻观众需求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都是采用线性的传播方式,即将时事新闻以固定的时间点传播于广大的观众。但实际情况下,电视新闻受众不可能全部都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及时观看到电视新闻,使得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受众自身所需要的材料无法获取。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收看到电视新闻特定时间内所播放的所有内容,从播婴幼儿配方奶粉放内容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资料。这就要求传统的电视新闻应更加注重电视新闻传播的便捷性,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
1.2 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的互动性,提升受众参与度
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传播是单向的,这就使得电视新闻观众无法参与其中,观众对电视新闻某个事件所要表达的看法和建议无法通过互动的方式得以体现。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改传统单一的单向传播为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基于网络传播平台是开放的,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对电视新闻的一些热点新闻进行评论,同时对热点新闻评论的内容可以得到其他热心观众的及时反馈,受众参与电视新闻的程度提高,有助于电视新闻良好互动局面的形成。
1.3 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传播实效性,提升信息传播速度
电视新闻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但传统的电视新闻的在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程序和环节较多,从电视新闻记者获得新闻线索,到现场进行采访、后期制作,需要的时间比较久,从一定程度上讲传统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不是很乐观。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比如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如果有人遇到并第一时间将这些事件的相关信息传到互联网上,新媒体受众就能够及时地了解这些事件。这就要求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注重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2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发展对策
2.1 借鉴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提高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
电视新闻播发的时效性是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发展的根基,更是获得更高收视率和关注度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深刻认识到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指的是电视新闻信息在传播方面要及时,新闻信息内容要简明扼要。就电视新闻播发而言,电视新闻报道距离新闻信息所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信息对受众的价值性越高。反之则电视新闻播发的价值性就越低。目前,电视新闻直播形式是新媒体时代的最好体现,是吸引更多观众,提高收视率的关键手段。通常而言,社会中的一些事件发生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及时性和信息传递的质量是对电视新闻媒体综合实力最有效的检验标准。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充分地将电视新闻播发效率、传播途径同新闻制作工作有机地结合。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播报及时性,应从缩短新闻信息采集时间入手,通过多设置一些新闻采访点或借助网络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此外还需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创新电视新闻的播出手段,比如对于一些短平快式的新闻信息可借助网络渠道在网络媒体屏幕下方插入字幕的方式对新闻信息进行传递。
2.2 保证电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提升电视新闻权威性
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可概括为:直观、形象以及传播速度快,能够真实地对客观事件进行反映。如果电视新闻信息真实性缺失,那么将失去播发的价值,更将会失去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滞。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加强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创新及传播速度提升外,还要注重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在日常的电视新闻信息采集过程中应认真地对观众或者新闻记者所提供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经核查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缺乏真实性,应坚持宁缺毋滥的思想。杜绝传递虚假信息,避免电视新闻媒体在受众中失去公信力和权威性。此外,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保证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外,还需对播报的形式进行创新,比如在播报某个新闻事件时,可在播报的同时穿插一些***片或者视频,能够更真实、更直观地将新闻事件传递给受众。
2.3 充分尊重观众自主意识,提升受众参与电视新闻积极性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注重电视新闻播发的方式和效率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如果电视新闻失去观众,那么电视新闻的播发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所以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积极主动地探索能够让观众参与电视新闻话题讨论的方法和途径。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本着充分尊重观众评价电视新闻信息权利和选择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利的思想,对现行的电视新闻播发方法和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改传统电视新闻单向性播发形式为多向性播发形式,引导观众积极参与到电视新闻节目中。比如,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可采用中央三套《星光大道》这个栏目的播发手段来提升受众的参与度。该栏目就是有效借助现代网络媒体手段,运用微博、贴吧以及手机短信的方式让观众支持自己所喜欢的选手,提升了场外观众参与该节目的积极性。
3 结论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即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能够实现电视新闻媒体单位的良好发展,应对现有的电视新闻播发方式进行创新,注重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增强同观众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谢金华.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4(3):127-128.
[2]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之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4(10):12-13.
摘要:对电视新闻采编而言,要想提高电视新闻的采编质量就要认真剖析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的影响要素,并有效处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出详细的处理战略,使电视新闻采编可以在整体性和精确性上有所提高,确保电视新闻采编可以获得积极的效果。为此,我们应对新闻采编工作惹起足够的注重,并依据新闻采编的实践工作制定出详细的新闻采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程度。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问题及对策;实效性
一、前言
思索到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特殊性,新闻采编工作的整体质量对新闻节目制造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只要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整体质量,才干够满足新闻节目制造需求。从目前新闻采编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新闻采编时效性不强、新闻采编重点不突出、新闻采编精确性有待提高。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主要缘由是新闻记者在采编过程中没有依照工作标准进行采编工作。在详细的新闻采编过程中无视了新闻的特性,使新闻采编工作在整体质量和时效性方面难以满足实践的需求。
二、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视新闻采编时效性不强
从电视新闻的特性来看,时效性是电视新闻必需注重的要素,为了到达这一目的,请求记者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注重新闻的时效性,使新闻采编工作可以在新闻事情发作的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展开,使新闻采编工作突出及时性。重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践展开看,新闻采编没有在时效性上到达相关请求,有些新闻记者没有在新闻事情发作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些新闻采访都是事后进行,在时效性上没有满足实践请求,延长了制造新闻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制造新闻的质量。
(二)电视新闻采编偏重点不突出
由于播出电视新闻的时间有限,在电视新闻播出过程中应当对主要的新闻线索进行合理的编辑,这就请求在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应该有所偏重,留意新闻采编的重点,合理采编重点内容。从目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展开来看,有些记者由于没有控制采编要点,在电视新闻调查过程中,存在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由于电视新闻采编缺乏偏重点,对记者采写的新闻内容没有方法进行合理的编辑,影响了电视新闻的质量,使电视新闻在制造过程中难以取得有效的新闻资源,限制了电视新闻的开展,影响了电视新闻的效果。
(三)电视新闻采编精确性有待提高
在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固然应该以现场采访为主,但是记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也应对采编的内容进行核实,使采编内容在精确性上可以到达预期目的,防止错误新闻的发作。但是在实践采编过程中,有些记者没有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惹起足够的注重,并片面地以为所采访的材料在精确性上都能满足请求,形成了电视新闻采编内容在精确性上呈现了一定的偏向,使电视新闻的质量遭到了一定影响。所以有效提高电视新闻采编的精确性,对电视新闻采编效果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应当有效处理采编的电视新闻的精确性缺乏的问题。
三、电视新闻采编的主要应对战略
(一)电视新闻采编应注重提高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特性,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过程中,我们应当依照在新闻事情发作的第一时间赶往发作事情的所在地对新闻现场进行采访,使新闻采编可以在时效性上有所保证。并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情的最新动态,构成对事情的全面有效的跟踪,为新闻制造提供富余的素材,使新闻制造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对节目进行有效的编辑。为此,电视新闻采编应当注重时效性特性,应当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注重提高时效性,使电视新闻采编可以做到及时有效,提高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整体质量,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电视新闻采编应做到突出重点
我们在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为了控制新闻事情的动态和事情的内容,保证电视新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突出重点,在规则时间内向观众引见主要的新闻事情。应在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依照事情的发作时间和发作过程,对新闻事情进行有效的梳理,在采编过程中做到突出重点,使观众可以更直接地理解新闻内容,提高新闻节目的制造质量,确保新闻节目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取得更为有效的新闻线索。为此,电视新闻在采编过程中应当做到突出重点合理优化,使编辑过的新闻内容可以满足制造新闻节目的需求,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
(三)电视新闻采编应提高精确性
依照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践需求以及电视新闻节目制造的理想请求,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应当对精确性有相对严厉的请求,使电视新闻在采编工作中可以对节目的采编内容进行有效的核实,使采编内容可以在精确性上满足实践需求,防止呈现虚假新闻,防止虚假新闻对观众产生误导。所以,电视新闻采编应注重工作的精确性,应重复核实采编的内容,一旦发现新闻采编内容存在不精确的现象,应当及时更正。
四、结语
经过本文的剖析可知,在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由于影响新闻采编的要素较多,形成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比拟多,这些问题影响了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制造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应认真剖析在电视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从注重电视新闻采编时效性,突出电视新闻采编重点以及提高电视新闻采编精确性等方面动手,确保有效展开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使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可以为电视新闻节目提供完善的原始素材,到达提高新闻节目制造和播出质量的目的。只要注重这一点,并积极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才干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使新闻采编工作可以更好地为制造新闻节目服务,满足制造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为制造电视新闻节目奠定良好的根底。
参考文献:
[1]赵向阳.电视民生新闻的特性、存在的问题与处理的对策[J].今传媒,2010(08):25-26.
[2]张健.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J].新闻传播,2014(01):37-38.
[3]胡红梅.浅析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新闻研讨导刊,2014(07):26-27.
[4]李慧萍.对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几点考虑[J].新闻研讨导刊,2014(07):14-15.
[5]梁珊.浅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认识[N].驻马店日报,2013-10-30(8).
[摘要]目前中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萎缩状态,功能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节目中的“成人化”现象。本文从当前我国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入手,分析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应对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成人化”现象。
[关键词]儿童电视新闻;成人化
现状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成人化”现状
(一)内容形式教条化
1960年,施拉姆通过调查得出,儿童观看电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娱乐、获取信息及社会效用。对于儿童来说,收看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是娱乐,而并非信息的获取。这就要求儿童电视节目无论是内容还是各个展现要素上,都要从儿童的思维和角度出发,以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形式呈现。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调查发现,不少观众认为有些新闻报道内容肤浅、不够深入,有些新闻报道不及时、缺乏新意,有些新闻内容空泛毫无吸引力,如儿童教育会议等。这些新闻内容虽然都发生在儿童身边,但表现形式如成人新闻一样理性严肃,显现出了传统刻板、缺乏吸引力的特点,无法真正贴近儿童。
(二)主持方式成人化
新闻节目的语言需要符合客观、严谨、恰当的特点,这方面儿童担任主持人较难把握,因而许多儿童新闻节目都选择成人担任主持人,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成人化倾向。儿童是具有***人格的主体,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需求,儿童电视新闻主持人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而是用成人的视角左右整个主持过程,以成人的观点和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就会出现带有成人化倾向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很难与孩子产生共鸣,并且在此影响下,即使是儿童自己主持新闻,也会出现刻意模仿成人的主持方式,而失去了儿童的本真与天性。
(三)制作剪辑模式化
目前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团队多以成年人为主,因缺乏与儿童的沟通和对儿童的了解,使得部分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在视觉表现上呈现出剪辑节奏不够明快、叙述不够故事化、包装字幕不够生动、解说配音不够夸张、缺少有趣情景音乐和音效配合等现象。这类儿童新闻节目虽然制作逻辑性强、较为理性,但过于成人化、模式化,缺乏生动性和贴近性,视听表现与儿童实际兴趣脱节,拉开了儿童与节目的距离,使儿童对节目的信任度降低,造成收视萎缩。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成人化”应对策略
(一)明晰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
1.播出信息增量化。儿童对新闻的需求不仅仅是了解发生的事件,他们更希望通过新闻扩充知识、了解信息、拓宽视野。因此,儿童新闻内容绝不能拘泥于儿童身边发生的事,国内外新闻时事、正在热议的社会话题、富有争议的社会现象等,都可以成为内容之一。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有延续性是儿童对新闻的诉求,这也要求儿童新闻工作者需尝试把儿童新闻做深、做新、做全,从信息量的角度满足儿童获取信息的需求。
2.儿童受众细分化。受众细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受众需要和节目创作,这是儿童电视节目以儿童为本的创作理念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但目前全国儿童新闻节目在受众年龄、节目类别、播出时间等方面都未细分。以央视少儿新闻节目《新闻袋袋裤》为例,其目标受众是12~18岁的少年儿童,即中学生,首播时间为每天17:00,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样。受众范围狭窄、没有准确定位和细分化的少儿新闻节目,“儿童本位”的理念无从体现,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儿童受众,找准定位,科学地对儿童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受众细分理念在儿童电视节目领域内最重要的是以年龄段作为依据,从儿童的生理成长特点和接受程度来看,可以进行以下几个阶段的划分:
①7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和行为规范正逐步养成,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有限,可适当安排与他们相关的或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数量不用太多,但要极力符合他们的行为发展水平和规律。
②7~9岁的小学阶段初期。该年龄阶段儿童有自己***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好奇心使得他们求知欲极强,他们的生活范围、人际关系和知识量不断增大,针对该年龄段,播出新闻的数量应较多,内容以满足兴趣和获取知识为主,可以包含近期国内外新闻、学校新闻、身边事件,与动植物、外星生物有关的信息等。
③10~12岁是小学阶段后期,该年龄段儿童的意识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迅速提高,这个阶段是认知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因此不仅新闻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内容也要有新意、深度和延展度。
④12~14岁是初中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创造性想象力飞跃发展,表现出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件的广泛兴趣,因此针对该年龄段特点,新闻节目要体现出社会化功能,要以引导和帮助儿童心智发展为主,通过节目为儿童提供
社会***景。
3.风格形态儿童化。儿童新闻节目的风格特点首先是儿童化。儿童化就是符合儿童的审美要求,从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趣味出发来制作节目。通过镜头的运用、字幕的色彩、背景的设计、道具的选择、音乐音效的使用等多种制作包装手段,增强节目的欢娱感,展现节目的格调及受众特点,满足儿童感官和心理需求。
4.表现节奏明快化。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对拖沓冗长、单调缓慢的节目缺乏兴趣,因此儿童电视新闻节目要加强节奏的处理,不仅要通过不断转换画面和话题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内容安排上也要内外结合、长短搭配,音乐使用上动静结合、松紧有致,同时在播报形式、语言运用上也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充满童真童趣。
(二)改良儿童新闻主持系统
1.大胆起用儿童主持人。虽然儿童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理解能力的局限,不能完全客观、***地分析问题、评论事物,但用儿童的思维理解事件,用儿童的话语评说新闻,更易于得到儿童的喜爱。起用小主持人和小记者时,职业新闻工作者要尊重儿童,以正确的导向对儿童提出目标和要求,辅助性地为儿童解读新闻,帮助儿童理解新闻内容,参与新闻主持。
2.采用多样混合主持方式。儿童新闻的内容、题材、形式越丰富,主持方式就越多样灵活。本地新闻可以采用演播室与场外儿童记者时空连线的方式,通过外采进行多方互动;国内新闻可以邀请同龄小嘉宾参与事件的讨论,增强参与性;针对国内外新闻大事件,成人和小主持人可以共同主持,深入探讨;校园新闻则由小记者直接运用采访+评论的方式,多种主持方式的综合运用,不仅能丰富节目形式,更能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注重儿童主持人培养。做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后续发展,必须注重儿童电视主持人的培养。对儿童新闻主持人、小记者要进行前期专业化训练和培养,使他们较好地掌握采访技巧、语言表达等专业知识,熟悉新闻节目制作流程,了解新闻节目创作规律,加强他们的文化积累,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专业素养,这样在主持新闻节目时做到游刃有余。
(三)真正建立属于我国儿童的“CE”
CE是英文children’sExpress的缩写。该组织诞生于美国纽约,是一个完全由儿童自己管理的小通讯社,工作包括确定新闻选题、组织采访、写稿以及编辑等。CE的口号是“儿童为儿童制作新闻”。目前,一些儿童媒体和拥有电视台与广播设施的学校实行了“小记者”制度,即在儿童中间发展小记者和编辑。这些小记者大多是在成人的“遥控”下进行采访报道,主观参与、发表观点的权利受到限制,又因区域、时间等因素,小记者们各管一摊、各自为***,信息互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不能形成团队的力量。CE建立的目的就是要以团队强大的力量不仅使儿童了解自己的生活,也让成人、全社会听到儿童的声音。消除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成人化”现象,向儿童提供与他们年龄相适应、成长相关联的新闻内容,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不仅是一个电视专业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在传播观念、制作理念、主持方式等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作用也正在发生着变化。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正确认识电视编辑的各种思维形态,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这是电视编辑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电视编辑;思维;形态;观念
电视作品中许多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的艺术形象,都是通过声画塑造和传播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片断:仰望蓝天白云,马上就能看到同一片蓝天下的亲人,这是电视驾驭时空的思维;仰望翱翔的雄鹰,俯瞰大地的壮观,这是电视自由转换角度的思维表达;坐在沙滩上观看大海,想到最思念的亲人踏浪而来,电视可以表现无限的遐思……这一切无不都是电视思维、电视编辑思维的结晶。
事实上,从客观存在事物的展示,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电视都可以将它们顺理成章地转换成艺术化的视听造型,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为伟大,通过视听形象传递情感或神韵,创造出适应和满足观众欣赏情趣的电视作品。
1、理论思维的重要作用
理论思维是发现和创造高技术的前提条件,也是转换和应用高技术的具体手段。以往的电视实践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个基本道理。
20世纪末,人类迈入了数字电子传播时代。一方面,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的融入,为电视传播获得了延伸的可能性。电视编辑突破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诸多局限,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等为电视创作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媒介和新技术使自己放大和延伸”。新技术应用下的电视编辑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需要新思维的切实指导,需要思维的推动激发和创造性构思。
另一方面,媒介竞争也迫使电视编辑更新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一直以来,报纸、广播与电视的竞争始终没有停止过,“第四媒体”网络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对电视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构成强大的冲击。面对其他媒介及其电视媒介间的多重竞争压力,电视如果不及时从思维观念和思维策略上加以突破,其传统的优势地盘将难以维持。
从“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概念的提出,信息资源的丰富与膨胀已是公认的事实,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影视产业将进一步跨入市场化、国际化轨道,“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在所难免。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影视资源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如何实现电视资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如何借鉴写作业的简笔画和吸纳外来资源,并纳入自主发展轨道,如何实现从外延到内涵的强化,如何进行整合与重构,这是电视编辑面临的又一新问题。思维观念、模式、方法、策略的革新势在必行。
2、电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
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直接组织和传播,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与规律直接影响着最终电视作品的质量。北京广播学院的丁海宴先生曾以纪录片的编辑为例:“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模糊的,而在编辑台上才能理出头绪。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主观的理解与客观的事实,时常是相背的,这种矛盾的统一同样需要在编辑台上完成。许多感情阶段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事实,往往需要在理智阶段来分辨和澄清。如果说,纪录片的前期制作是一种即兴的感情创作,那么后期编辑则应该是理智的思维创造。用个形象的说法,摄影机是感情的机器,编辑机(包括剪刀)则是理智的工具。”思维在编辑阶段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
面对紧迫的实践形势,理论显得相对滞后,这是当前电视界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尽管“操作和思维是平等进行的”,但“两者是两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和系统,人的思维和认识永远指挥着操作”。这也是建构电视编辑思维的另一重要动因。
3、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
在于将这些直观上无关联的画面组织起来。画面隐含的延伸性是电视编辑实现思维概括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看来:“剪辑的过程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组接并列方法,可以赋予镜头过去从未具有的意义。”他们甚至把它作为一条“美学原则”,“对于一种艺术来说mes系统开发,首先是材料,其次是组织运用这些材料,使其适合这种艺术的特殊要求的方法。”
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把思维理解为“发生在脑中的信息变化过程,或者说是信息变换过程,从操作意义上讲即信息加工过程。”在他们看来,“思维是在特定物质结构中以信息变换的方式对客体深层远区实现穿透性反映的、可派生出或可表现为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活动。”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以信息加工为基础,又超越了信息加工的物理存在意义,赋予信息以精神、以力量、以思想。如此看来,电视编辑思维即是一种选择、加工、存储和输出电视信息的高级意识活动与过程,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选择信息,调动电视。编辑的注意力、观察力,对感性材料的捕捉能力、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选择信息,这是电视编辑思维的准备阶段。摄像师从俯拾皆是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出用以传情达意的最直接、最真切的对象物;电视编辑则从这些视听形象中选择和提炼信息,用以构造屏幕形象,可以说,是电视摄像工作的延续阶段。当然,电视编辑选择信息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受众的需要,这是制约创作者选择信息的客观因素。
(2)加工信息。发挥电视编辑的想象力、抽象力和创造力,加工组合信息,这是电视编辑的主体阶段和核心。
(3)存储信息。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这是主体阶段的延续。这两个阶段是信息的创造阶段,蒙太奇形象的塑造,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创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动机等在此得到体现,其思维观念、思维习惯也对之产生影响,相应地,受众的需求和认知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和遵循。
(4)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这是整个电视编辑思维的完善阶段和最终检验阶段。
4、电视编辑思维的分类
按照这一科学界定,电视编辑思维也应当包含三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形象思维是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层次,即通过具有形象化的电视符号组织来阐释一定的意义,是一种具象化信息的加工过程。著名导演谢晋在谈到电影、电视的本性时,曾用一句话来概括:“形象高于一切”。的确,电视摄像捕获的是视觉化形象,电视编辑塑造的也是形象,“电视是直观、形象信息的窗口”,形象的选择与建构是电视思维的第一要义和最基础层次。
形象思维活动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基本贯穿于电视制作的全过程。人们运用形象思维工具,就可对事物的客观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引起联想与想象,创造新的物蒜苗怎么种植在家化形象。或以形象的积累创造诗意、表达情绪,或以形象的对比阐述思想、强调差异、刻画人物,或以形象的联想隐喻或象征某种意义等等。
如果说形象思维是以物质客观存在的形态及其形象信息来表现事物,逻辑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一样都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正如朱景和先生所说:“艺术创作有赖于形象思维,但在某些纪录片创作中,逻辑思维也颇重要。”事实上,逻辑思维并不仅限于纪录片种,其他电视节目中也有广泛应用。
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是指以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起点建构和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概念为基本思维单元、以抽象或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和信息辩证对列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结合,是两者互补、互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创作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信息储备去实现创造思维。在节目编辑中运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开放性、立体性、层次性、深刻性的思维方法,不断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用新的方法去表述各种内容,用新的手段去传播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当代电视节目创作者的重要内涵。
现实生活中,报纸与电视合作、电视与网络合作、电视与广播合作等等,各种媒体优势互补,报纸之所以与电视合作,主要是借助电视传播广阔的威力;而电视利用报纸则是发挥其多样灵活,又善于挖掘深度的特长。电视借鉴其他媒介的优势和特长,为丰富电视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摘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十分艰巨。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创作出符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节目,这就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时期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工作;问题对策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不够生动目前,广播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缺乏生动性,对观众的吸引力远远不够。尤其是地方性广播电视台的受众都是本地的,所以在进新新闻编辑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听众的需求,选择和本地相关的新闻热点,加强新闻编排的处理,进而提高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此外,在新闻编辑上立意不够深刻,角度不够新颖,缺乏创新,新闻质量难以提高,新闻的价值无法体现,听众逐渐失去信心,甚至开始抵触,听众开始流失,更加不利于广播电视的发展。
2、新闻时间不合理我国广播电视台的通病是将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不注重新闻事件的安排。这是由于新闻编辑工作者没有深入了解听众的收视心理与收视规律造成的,因此,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当对新闻信息和素材进行科学的编排,结合实际情况与听众人群的收听心理,合理调整新闻的播报时间,对新闻版块进行有效编排,这样才能创作出受观众喜爱的新闻节目。
3、语自我要求言不精确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的语言一定要具有准确性,尤其是在对客观存在事实的叙述上。我们在新闻中经常能听到“最近”或“前不久”等上含糊其辞的表述,在时间描述上,必须要精确。违背新闻描述规则的用语是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的。此外,新闻中言之无物,平淡无奇,大量的文字堆砌,新闻的价值点没有突出,说一些你家大空的话语吧,增加了观众的反感,造成了观众的流失。
4、播报形式单一新闻事件的播报依然沿用传统的播报方法,不寻求创新,墨守陈规,古板单一的形式,造成听众审美疲劳,逐渐失去兴趣。很多广播电台不善于借鉴国外比较新颖的播报手段,不注重对播报形式的创新,对新闻播报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广播电台的收视率开始逐渐下降。
5、新闻表现形式与手法落后广播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的模式是新闻画面配上一成不变的解说,不具备吸引力。同时表现手法也比较落后,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上,通常采取单调乏味的长镜头。对于会议的报道,连篇累牍,表现手法单一,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解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1、内容丰富,形式要多样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保证编排的内容丰富、有序,避免编排内容出现盲目搭配的现象。因此对新闻报道进行设计和编排的过程中,要求编辑人员根据新闻稿件的软硬度进行编排,同时要保证编排的内容符合群众的需求,利用新技术展现新闻,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掌握新闻编辑工具,以不同形式想听众展示新闻。此外,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稿件进行搭配,确保二者完美结合,让新闻报道内容表达准确,便于观众理解。
2、重视编排工作新闻编辑工作首先要了解听众的收视心理。要对宣传心理学有所了解,同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做好新闻素材的编排工作。在编辑新闻素材时,要考虑到播报对象的收视规律,将不同类型的新闻进行合理衔接,站在广播电视台的角度,对每一则新闻进行深入的分析,合理对新闻素材编排剪辑,让新闻节目更加突出内在价值,以达到最佳的播报效果。
3、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水平,因此,应提高对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编辑人员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治素质,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坚持***的理论思想,把***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握好正确的***治方向;其次,编辑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责任感,使编辑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做好正确的导向和舆论引导;最后,广播电视台的相关部门应安排编辑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进而在编辑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
4、重视新闻编辑机制建设根据广播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新闻编辑机制。第一,采访报道的机制建设,确保编辑人员应对突发新闻报道可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进而保证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新闻编辑人员可以依据制度进行有序工作。第二,日常报道机制的完善,为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提供良好机制。第三,确定周末值班制度,方便编辑工作实现合理化和有序化。
5、坚持创新,打造优势节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人们的需求,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科学合理的创新来创造出质量更优的新闻节目迎合现代人的需求,让更多的人们去关注新闻,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突破传统编辑题材的限制,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对节目题材创新,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吸引力的栏目,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优势新闻节目,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提供条件与保证。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已发生重大变化,编辑工作任务艰巨。同时,我国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仍存在问题,对此,应完善相关机制,促使新闻编辑工作有序进行,新闻编辑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提升素质,不断创新,利用新技术展示新闻,让广播电视新闻更加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凯明.丘苑新.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之思考[J].新闻知识,2010,(5).
[2]许秋月.陈小静.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J].今传媒,2010,(10).
[3]孙运民.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J].新闻爱好者,2013,(9):134-136.
[4]林洁霞.从观众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的重要性[J].视听纵横,2011,(2):412-414.
摘要: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从新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环境;电视新闻;记者;采访
采访工作是电视新闻记者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而电视新闻记者的现场采访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对记者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近几年,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产生了新的变化,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提升采访质量,促使电视新闻获得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逐渐成为电视新闻记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基于当前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需求,十分有必要对记者在采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为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一、新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记者的问题
电视新闻记者的个人素养对新闻采访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新闻信息的挖掘和整理方面也表现出迅速和彻底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得独家报道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记者只有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且能够在采访过程中综合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才能够保证有良好的采访效果。但是,目前新闻行业的部分记者在采访过程茶花什么时候开花中由于自身专业素质不足,无法随机应变地提出各类型问题,并且缺乏提问技巧,造成采访工作陷入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新闻采访的质量。
(二)被采访者的问题
在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被采访者存在的问题也会对采访质量产生影响。部分受访者自身综合素质偏低,认识能力不足,面对记者的采访往往会出现拒绝采访或者影响正常采访秩序的情况,对采访工作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在2013年某青海煤气公司出现了紧急制动事故,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就遇到了拒绝采访的现象,采访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甚至在一些采访工作中,记者还会遇到暴力行为,对记者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可见,受访者问题也会影响采访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其他原因
在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除了采访者和受访者的因素会影响新闻质量外,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气候因素、突发事件因素以及采访环境干扰因素等,电视新闻记者要想提升采访质量,就应该争取克服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随机应变,尽量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采访质量。[2]
二、新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具体措施
(一)做好采访准备工作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一般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所以针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特点,电视新闻记者在组织开展采访工作之前应该加强对准备工作的重视。在对采访事件或者采访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采访方案,明确采访目的,使采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一方面,记者在采访时应该事先与受访者或受访单位预约,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的采访,记者更应该在采访之前尽量与受访者取得联系,并确定采访的时间和内容,让受访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避免出现受访者拒绝采访等情况。[3]另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还应该注意结合事件主线编写相应的采访提纲,事先做好语言组织工作,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推进。例如,在对见义勇为的市民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就需要明确采访目的,并结合具体事件对受访者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见义勇为事件能够产生的社会影响,然后做好采访准备工作,为采访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把握提问技巧
在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提问技巧较为关键,记者以一问一答的基本方式获取信息。同时,在问答过程中记者还应该结合采访实际情况对采访技巧进行调整,保证采访质量。一般情况下,将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划分为正面提问、迂回提问、激将提问、引导提问以及暗示性提问等,记者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应用不同的采访策略。比如针对H7N9的事件,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应采用正面提问的方式,避免引起受访对象的反感,而是尝试以委婉的提问方式对受访者加以引导,进一步提升采访效果。
(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从本质上进行分析,电视新闻记者要想真正提升自身采访水平,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采访过程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将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保证采访的实际效果。[4]基于此,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定期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保证在采访过程中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采访问题以及突发事件,有效提升采访质量,为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全面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唯有如此,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才能够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电视新闻得到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
三、结语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电视新闻记者要想保证电视新闻采访质量,就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并尽量掌握多种类型的采访技巧,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进而增强电视新闻的竞争优势,为电视新闻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武红全.新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5(1):125.
[2]张杰.试论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4(5):89+91.
[3]李华.浅析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0):253.
[4]李智刚.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方面的技巧[J].科技传播,2014(14):14+19.
1 云计算的概述
从云计算的概念上看,这种计算方法并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形势,它是一个概念化的理论方法,但是云计算的实施必须是建立在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层面上的提高。通常意义上的云计算就是一种网络技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有效计算等优化计算方式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理念。云计算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并借助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软件服务)等先进的商业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内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虚拟资源服务中心,具体模式见***1。这个中心的结构体系随着终端用户的应用需求不断变化而随时调整,并把中心的结构体系随着终端用户的应用需求不断变化而随时调整,并把中心的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发送到所需要的终端用户中主。终端用户如互联网的百度、google的搜索引擎一样,只需输入几句简单指令即可获取所需的大量信息,且无需考虑服务的设备和信息的存储来自哪里。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云计算更加适应于电视媒体。广义云计算是指“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型大型服务器集群。云计算将所有的这些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终端用户无需为繁琐的计算细节而烦恼,从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业务,有利于进行业务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通俗的讲:就是“让电脑变成电视,让电视变成电脑!”,即让电脑像电视一样简单易用,打开电源就能看,无需安装软件,也不必担心感染病毒;让电视像电脑一样拥有点播、互动、视频、游戏等各种功能。云计算基本上是传统技术的集成,并不是新技术的诞生。
2 电视新闻直播对云计算的需求
在云计算带来的变革中,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也在这次发展中获得了机遇,这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服务方法、网络构建给电视直播技术带来更广阔的空间。让云计算和电视新闻直播技术相结合,并形成一种信息的新闻直播服务模式是云计算所带来的最大的益处。而从电视新闻直播的角度看这无疑可以满足当下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困难,更可以满足未来数字电视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新闻数据大量化
新闻直播中,数据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个文件大、非结构化文件为主体。随着高清素材的大量应用,数据量的增加速度将越来越快。例如对于一个中童话作文200字型省级媒资网络来说,每天需要归档做持久化存储的数据量在300GB左右,因此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体和支持非结构化存储的文件系统和数据库。
2.2 新闻采编中编码多样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多样化,视音频编码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更新,编码方法和封装格式丰富多样,并且这些格式都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播出、发布场合,而随着各电视台、影视机构之间内容共享交互的频繁,不同文件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识别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达到高效且不失真的转码效果,更需要一个高性能、高稳定的计算平台作为支撑。
2.3 涉及的业务复杂化
随着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媒体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求,高科技的发展也使得更多传统业务需求有机会得以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式实现,而随着台内业务系统的增加,业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3电视新闻直播中的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是未来3—5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技术***,许多世界级的大公司,如微软、IBM等都已将云计算作为新的战略核心。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的优势地位,就必需融合云计算技术。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直播(或重播)从单向的,即由记者拍摄现场素材,回到机房制作人员进行后期制作、剪辑,然后在固定时间段播出,观众被动地在相应时间段观看,已经不能满足习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媒体、信息的祁连山草原需求了,向双向媒体、网络媒体的转化是电视新闻传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去年底中央台成立的网络电视台就是对这种考虑的探索。三网融合之后,云计算更是必不可少,如果我们要融合应用云计算,必须做以下几点:
3.l 建立电视新闻直播的数字化模式
要实现与云计算的结合,电视新闻直播内容要完全实现数字化、海量存储及数字检索。目前虽然有了硬盘数字化高清播出,但相对于云计算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制作、存储和传播形式上加以改进,以前的电视新闻内容也要实现数字化、海量存储以备检索。
3. 2 从直播环境上创造条件
进一步完善电视新闻传播的支持环境。要从目前通过广视网,租用电信网和无线网的传播转移到一个统一的网络组成“云’传播,要尽快统一各单位、行业的规章制度和采用的标准和协议,以形成支持云计算网络环境。
3.3 提高终端的服务能力
简化终端用户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实现电视机的功能比较简单,要使电视和手机拥有电脑的功能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如何使电视、手机实现计算机的功能,需要解决很多的技术问题。虽然央视成立了网络电视台,但要实现“云”传播,能让电视、手机收看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不同网络的电视新闻直播还需要制式、标准、格式、协议转换统一,以及电子商务的支持等。
3.4 利用云计算建立新闻资源库
利用云计算技术或思想构建新的电视新闻视频资源库,形成“云”视频。简单的方式是依托现有的广视网为基础构建一个相对封闭的电视新闻私有云视频池,为全国各电视台电视新闻直播提供素材,另一个方式是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再配上云计算平台建立一个开放的电视新闻公视频资源池,并将电视新闻视频内容发布在云计算资源池中,但必须有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使相关的电视新闻生产人员利用已拥有的“云”授权,登陆到相关的服务器群,将需要的新闻视频素材***到自己的终端上进行编辑和制作,然后传回台里经过责编的审阅、修改并报请相关领导批准就可以播出了,编辑好的电视新闻视频同时可以放在公视频池中供“云”终端用户进行网上直播(或点播)。
如在某电视台的机房内建立一个服务器集群,创建一个虚拟的电视新闻视频资源池,云计算网络上任何一授权终端用户(如:记者)把自己拍摄的现场新闻视频经过简单的筛选编辑(粗编)利用“云”网络上传到服务器集群上,后期制作人员从相关服务器集群上调用现场新闻视频素材,用专业编辑系统剪辑制作符合播出要求的新闻片子后存储在相应的播出服务器集群内,经值班责编审阅合格后编辑入播出串联单中并报请相关领导批准后就可以播出了,在电视台播出的同时也可在“云”网络的公有视频池中供所有终端用户观看直播(或***重播、点播等),但对于没有授权的用户(如:拍客、视频爱好者等),也可以上传视频和观看、F载公有视频池的电视新闻,还可以通过有关的管理方式与直播中的主持人就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互动。
结语
新技术领域下的电视网络面临着巨大的行业性挑战,转变传统观念利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三网融合才能使得电视媒体立于不败之地。在云计算这种先进的计算模式正可以迎合电视新闻直播的高集成和庞大的数字处理需求,将二者结合,让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获得应用的空间,这不,仅仅有利于满足电视新闻直播的需求也可以促进三网融合的进程,帮助电视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正伟,文中领,张海涛.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
[2] 罗***舟,金嘉晖,宋爱波,东方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
摘要:电视媒介理念的不断革新,促使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一批电视记者从幕后走向台前,出镜记者行业应运而生。出镜记者在镜头画面内进行现场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见证者、体验者和转述者。正是由于他们的出现和参与,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也随之加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赋予了新闻生命力。本文就电视新闻出镜记者所面临的问题和必备的素质进行探究,针对提高我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专业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视新闻;出镜记者;问题探究;必备素质
随着电视新闻产业的发展,电视媒介不断革新,业内进一步分工,出镜记者行业应运而生。探讨出镜记者所面临的问题和必备素质是对出镜记者专业素养提升的题中之义。
一、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中的一个要素
电视媒体是通过画面和声音为讯息传递给受众的,而出镜记者与讯息一起呈现给受众。出镜记者与所传播讯息互为阐释、相互影响。受众在接受讯息的同时也在接受传播者。出镜记者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吸引着受众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面对镜头,出镜记者是观众在新闻现场感知的带路人,也是新闻中突出主题的主要元素之一。
2.出镜记者能够增强新闻的生命力
记者的“出镜”能够有效地拉近观众与传播者的心理距离,尤其是在动态或突发新闻事件中更需要出镜记者来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性。调查曝光性报道需要出镜记者一步步探寻真相,问题性新闻报道则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出镜新闻记者充当的正是观众的眼睛,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增强。
3.出镜记者是电视媒体的代表
在新闻报道中除了客观的新闻事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事件采访报道者——出镜记者。出镜记者的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于新闻媒体的评价和认可。新闻事件本身和出镜记者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受众的接受度。因此,出镜记者在某种意义来说上代表了电视媒体。
二、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分类
1.消息类新闻出镜记者
消息类电视新闻又称动态新闻,一般是指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传播面广泛、信息容量大,影响力大。因此,在这类消息类新闻报道中,更多地使用了记者出镜方式进行现场报道。增加了消息类新闻的信息量,提高了现场感和真实性。
2.评论类新闻出镜记者
评论新闻是电视台编辑部就新闻事件或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进行评论、发言的一种新闻体裁。主要分为主持人评论、谈话体评论和电视书评等。这类新闻的出镜记者对于所采访事件有着明确的立场和态度,以自身作为媒介去探究事件的本质,在采访中需要表明自身观点。一方面以新闻事实为主导,使新闻评论有客观实证;另一方面,出镜记者的主观论述也增强了报道的主观性和人性化。
3.专题类新闻出镜记者
专题新闻是针对某个或某类新闻题材所进行的深度报道。这类深度报道是在新闻消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把握新闻事实,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和分析。这类新闻出镜记者需要能机敏冷静地梳理现场信息,深入挖掘事件内涵和外延,在专题报道中引导观众去进一步了解和认知整个新闻事件。
三、电视新闻出镜记者所面临的问题
1.对新闻现场判断能力欠缺
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又分为两个层次: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许多电视节目主持人凭借其人脉关系或者出众的外表而跻身出镜记者行列,其中许多人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的新闻素养,亦或者有一些人虽然镜头感强,但是在处理复杂的新闻场面和突发事件时,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2.自身情感把握能力欠缺
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情感,往往使新闻采访走向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沉溺现场气氛之中,忘记了自身职责和媒介作用。另一个极端是,置身事外,情感冷漠。不管现场氛围如何,无论是什么题材、事件的新闻,记者的表情、风格和情绪没有任何相应的变化。
3.无法摆正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在大量的新闻节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充分地协调好与被采访者的关系,无法将采访现场营造出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使得被采访者经常出现话语中断,不敢敞开心扉地跟记者交流,以至于影响新闻采访的质量以及稿件水平,极大降低了新闻报道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另外,由于电视新闻的现场性,记者的采访态度会直接影响新闻事件的传播。这也是出镜记者尤其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4.自我意识强,过多看重自身形象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新记者身上,由于自身的不成熟,缺乏自信和经验,他们经常分不清自身形象和采访现场之间的主次关系,过多的表现自我,苛求自身形象,注重自身多于新闻本身。
5.模式化采访,缺乏专业性
新闻节目中,模式化提问越来越多,不可否认这种开放性提问方式的优势,但是这只是采访提问的一种方式而非全部。如果过多使用模式化提问,会使采访流于表面无法深入,缺乏新闻采访的专业性。 6.没有倾听意识,只顾自己表现而忘了记者的本分
出镜记者的倾听往往比采访本身更重要。只有通过倾听才能获取需要的信息和发问点。采访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不是记者展现自我的过程。在电视新闻中,不乏一些记者喧宾夺主、不善倾听,忘记了出镜记者本身的职责。
四、电视新闻出镜记者所必备的素质要求
1.要有新闻现场的判断力
新闻判断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主要包含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两个层次。现场判断力是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只有具备良好的新闻现场的判断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确保电视新闻节目的顺利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
2.提高对自身情感的把握
出镜记者在采访中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个性的我”,一个是“职业的我”。“个性的我”要求记者具备常人感情,随情而动;而“职业的我”则要求记者的感情始终围绕着采访主题,不能完全以个人感情来干预对新闻事件自身的把握。这里强调的是,出镜记者要同时扮演好两重角色,且两重角色都要有所控制和把握。
3.正确把握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记者所代表的是媒体和观众,面对不同场合不同采访对象要有所改变,对待强势者应适当压抑,对于弱势者应适当鼓励。同时要注意自身的神态、语气、声调以及肢体语言的把握。
4.在镜头面前不要故作表演
出镜记者应当综合考虑镜头前自身形象和现场采访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央视《面对面》栏目制片人王志曾经说过:“如果你过分在意自己的角度或神态,那么你会忘了你要干什么,你要问什么问题,所以在出境时最好的状态是‘忘我’,做一个具有自己个性的本色记者。”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不是表演者,而是具有自我特色,能够将现场氛围、临场急智和采访问题融合得恰到好处的新闻从业者。
5.提高提问能力,问题具有针对性
在采访过程中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是需要记者动脑筋思考。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更需要记者做好功课,充分了解其背景,将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列出采访提纲,逐一甄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仅可以得到被采访者的尊重,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入被访者内心,保证采访质量,达到采访效果。
6.学会倾听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通过“非语言交流”的。“非语言交流”,即倾听,往往是采访中信息最大的来源。新闻信息源是被采访者,而不是出镜记者本人。出镜记者要做的是引导被采访者说出与采访内容有关的信息并适当加以评论即可。因此当被采访者叙述重点时,采访者要做的就是倾听和适当提示。当然,也不能忽视现场调控和话题把握。
参考文献:
[1]赵玉涛.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出镜记者[J].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2003(7).
[2]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版.
[3]田维钢.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J].新闻世界,2003(8).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07:0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803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