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考试菜根谭经典名句既然都要付出,为什么不试一试考北外?“同传考试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所以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但一旦考上了,你的人生真的就不一样了。”
lizard怎么读
其实,我从不奢望能上高翻,从一开始我就向往简单恬淡的生活。希望能当大学老师,所以考研;想考南开的笔译,人家二外不收西语的学生;不想继续留在本校,不想去南方,所以选北外;笔译复习的书都买好了,笔译老师说很难考;在同传班上课,考高翻试试吧。这就是我确定学校的简单过程,考研是我一直的目标,但高翻不是。第一次听“同声传译”这词是在大一,在大港那个空荡的校园,在那些原始的日子,很多人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做口译,当翻译。没有我。我是个低调的人,有时很自卑,只会像蜗牛一样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慢慢爬动,光鲜的花儿嫩绿的草对我缺乏诱惑力,因为我清楚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样的。了解自己是件好事,没有贪念,不去奢望能力范围之外的快乐,烦恼会少很多。我学习努力,因为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我的背景让我承受不起放松的自由。我无大志,因为我习惯性自卑,我的性格留给我这个天生的缺陷。如果说这一点成功已经很令人艳羡,那么我想只是我比别人多了一些毅力,多了一些用于补偿自卑的刻苦,多了一些让自己心安的努力。
坚持下来,就会有好结果。
这是桑老师说过的话。同传班是她带我走进的。大二下学期桑老
怎么用番号师教我们口语,她和我想象中的口译译员很不一样,她安静善良,朴素踏实。她说北外并不是你们想象
学习的感受
折垃圾盒中那么难,考研都要竭尽全力,难道说你考北外尽100%的力气,考天外就只用70%吗?既然都要付出,为什么不试一试考北外?“同传考试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所以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但一旦考上了,你的人生真的就不一样了。”这是桑老师在回复我邮件时写道的,前半句我做到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体会后半句。同传班是英语学院翻译系的特别项目,大二结束时学生可以报名参加,但要通过严格的考试。班里只收22人左右,老师就是温和桑。一年半的时间,每周多上三节口译课和另外的练习课。我参加的是第二届,几乎是挤进去的。班里的人都是系里的尖子,身在其中不免会有压力。曾经害怕被点到做模拟会议;担心轮到我翻的一句超长没有句点;站在大家面前紧张得听不清partener讲的什么;翻的带子被公放时不戴耳机,不忍听下去;揣测自己在班里排在什么位置;尽力翻得合格希望少在同学面前丢人;课下狂练狂补;因为老师清楚叫出我的名字而欣喜。温老师开玩笑地说丢人丢习惯了就没事了。后来真的就习惯了。班里有很多苗子,起初我不是老师看好的对象。大三快结束时,温老师问我有什么打算。那时已经开始复习考研了,却没有勇气跟老师说,怕遭到打击。我想就先默默地准备吧。直到放暑假前,老师又问,我才犹豫地告诉他。我怕大家说我狂,怕失败,怕各种鄙夷的眼神。大四时,同传班每次上课的人数都是个位,大家都有了自己打算。准备考高翻的有八个,开始大家都没直接说出来,含含蓄蓄的,好像都在暗中较劲。我清楚对手
又岂止七个,出了同传班,翻译系有;出了翻译系,英院有;出了英院,学校有;出了学校,全国有。既然都是对手,也就不怕说出口,反正迟早大家都会晾出底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方式,
果然如此我依旧坚持上同传班的课。一是自己想不出别的复习方法,二是每次上课听温老师讲些高翻的事情都能增加自信,觉得高翻也不是想象中遥远。后半学期,上课的人只有三个。大四我成了逃课狂,只要觉得班里的正常课程对考研没有帮助的我都不去上,包括笔译课。高翻的初试笔译侧重时政,我就按照温老师说的方法,每天练一篇翻译,用的书是他推荐的钟述孔的《英汉翻译手册》。那是一本内容很老的书,图书馆里有,我几次借借还还的。我用的另一本书就是高翻指定的书目,庄绎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我是从暑假开始按照温老师说的这样练习笔译的,开始热情高涨,每一篇都练得很仔细,翻完了和答案对照,找出差距。做了一段时间,觉得没什么长进,强度就变小了。而后上课,温老师问起来“最近练得怎么样了”,就又借来书接着练。其实并没有严格做到每天一篇,因为还要复习别的科目,这其中夹杂在对自己的怀疑,总在想“这样练有进步吗”。系里的翻译老师都很好,只是觉得时间不多,上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不去上课了。为了应付高翻的专业翻译考试,我还把背政府工作报告完整得背了两遍,记下来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考研前,系里很流行看张培基的一本散文翻译,考虑到基英考试有一篇文学翻译,我也开始看。书很不好借到,在考试前一个月我才拿到那本书。其他的指定书目,像是中式英语之鉴,还有叶子南的那本,我都没有仔细看,翻了翻觉得没什么大作用就收柳宗元作品
起来了。老师说高翻考试很注重水平,不是你看多少书就能考上的。到考试之前,我就翻译些高翻的真题,有时会让老师改改。离初试还有一周的时候,心里特别烦躁,觉得自己就像个翻译机器,有数
量没质量,自己翻的东西从不完整地读第二遍。那时,我停笔了,换成读外刊,培养一些感觉,也临时积累一些好的表达方式。我读外刊比较马虎,不是每个生词都查,因为有些词查了也不会熟练运用,通常只查认识却不会用的词和造成理解障碍的词。记得郑老师说过从大一到大四我们学的词并不少,可是真正会用的有多少?我力争把外刊里出现的面熟但是不会用的词掌握,自己练习翻译时用一用。还有我喜欢的表达方式,好句子我都会记在一个本子上,没事时翻出来看看。可是永远是记的比看的多。虽然初试不考听力,可是我喜欢每天到学校视听室看BBC,我认为多听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好方式,听到的东西永远比看到的印象深刻。NHK,DW,ABC,CCTV-9的英语节目我都喜欢看,也不只是听新闻,丰富的电视节目会暂时缓解我的压力,让我了解得更多。时政内容政治也会考到,这样不会因为复习而信息闭塞,这些都是不冲突的。这些就是我复习基英和专业翻译的方法,经验谈不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键是实施起来要持之以恒,认准了就早动手,少一些犹豫多点决心和毅力,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