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锚、金本位制及美元本位制货币锚由实物锚转变为信用锚

更新时间:2023-05-27 12:12:03 阅读: 评论:0

什么是货币锚、金本位制及美元本位制货币锚由实物锚转变为信用锚
什么是货币锚、金本位制及美元本位制,
货币锚由实物锚转变为信用锚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由通货紧缩倾向转变为通货膨胀 倾向。国别央行货币政策信誉充当货币锚,造成储备货币发行与国际收支失衡挂钩, 也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实施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留下了空间。
一、货币锚
经典的爱情电影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IMS)由货币本位(Currency Standards)、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调整机制三部分组成。货币本位与汇率制度为特 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实现物价稳定的货币锚(Currency Anchor)。例如,在金本 位制、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过规定全部或部分货币的含金量 并承诺实施充分的或有限制的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自由兑换,黄金在上述体系下均扮演 了货币锚的角色。而在当前的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美 联储货币政策信誉取代黄金成为该体系的货币锚。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 实施的“以邻为壑”的量化宽松政策从根本上动摇了美联储货币
政策信誉,削弱了当 前国际货币体系下货币锚的稳定性,从而增强了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必要性。未 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也必然会以货币锚的重构为基础逐渐展开。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基于货币锚与调整机制的历史分析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经历了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1870 年至1914 年)、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Gold Bullion & Gold Exchange Standard,1922 年至1936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1945 年至1971 年)与牙买加体系(Jamaica System,1976 年至今)等四个阶段。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文献汗牛充栋,本文并 不打算简单重复,而是试图从货币锚与调整机制的视角出发展开论述。在分析每个国 际货币制度时,我们主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该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第二,该 制度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第三,该制度为什么会终结,即该制度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1、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可谓是迄今为止最为平等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在该制度下,各成员国 货币并没有“中心”、“外围”之分。在金本位制下,黄金而非国别货币扮演着储备货 币的角色。该体系有两大特征:第一,各国政府均宣布本国货币的含金量;第二,各 国政府承诺实现本国货
币与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境内外居民、企业与外国政府均能 与本国政府进行交易,按固定价格实现货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
金本位制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通过宣布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各国货币通过盯 住黄金而间接实现了彼此之间的固定汇率。汇率风险的消除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与 投资的增长,以至于金本位制时期被称为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第二,由于公布了本国 货币的含金量,同时承诺实现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各国政府过度发行货币的 能力受到限制,从而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物价稳定;第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通过 黄金的跨国流动而自动完成。顺差国黄金流入、本币多发、物价上涨、出口产品竞争 力下降,从而逐渐实现贸易平衡。逆差国黄金流出、本币少发、物价下降、出口产品 竞争力上升,也能逐渐实现贸易平衡。这是一种少有的由顺差国与逆差国共同承担调 整责任的机制。
金本位制的根本缺陷一是总量上的,二是结构上的。从总量来看,由于全球黄金 存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金本位制具有内在的通货紧缩
魔芋的功效与作用1
倾向,即黄金增量的不足难以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各国政府定期调低 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或许能够弥补金本位制的这一缺陷,但含金量的定期调整会留下明 显的套利空间,可能造成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从结构上来看,一旦某些 成员国具备了较强的出口竞争力,甚至使得黄金流入造成的物价上涨不足以完全抵消 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那么黄金将持续由其他国家持续流入上述国家,加剧全球黄金分 布的不均衡。持续顺差国固然会面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但持续逆差国受到的冲击 更大,本国黄金的过度流失会造成金本位制难以为继。
政治表现鉴定材料一战爆发后,随着各国开始扩军备战,各国政府均需要通过多印钞票来弥补财政 支出,随着各国政府纷纷宣布本币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迅速瓦解。
2、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
发现法一战期间,各国货币之间汇率频繁波动,损害了全球贸易与投资增长。一战结束 后,各成员国均很怀念金本位制下的汇率稳定。然而,由于一战后全球黄金分布已经 极不均匀,大多数黄金集中于英国、法国、美国等几个资本主义大国手中,在全球范 围内重新实施金本位制已经不具备可行性。在这一背景下,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应运 而生。
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典型的“中心—外围”式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的典 型特征为:第一,中心国家(英国、法国、美国)实施所谓的金块本位制,即政府宣 布本币的含金量,本国国内仅流通纸币,但允许各类主体与本国政府进行交易,按固 定价格实现本币与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不过为了限制兑换黄金的货币数量,各国均 规定了用于兑换黄金的货币最低限额;第二,外围国家实施所谓的金汇兑本位制,即 维持本国货币与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固定汇率,本国国内仅流通纸币,且 纸币与黄金之间不能自由兑换;第三,中心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失衡由黄金流动引发的 价格调整来实现再平衡,中心国与核心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失衡由固定汇率的调整来实 现再平衡。在这种“中心—外围”式国际货币体系下,形成了英镑区、法郎区与美元 区。从表面上来看,英镑、法郎与美元取代黄金成为了全球储备货币,但黄金在该体 系下依然扮演了货币锚的角色。
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的主要优点包括:第一,适应了当时黄金在全球范围内分布 不均、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国的现实;第二,各国货币通过盯住黄金或盯住中心国货币 间接实现了彼此之间的固定汇率,从而促进了贸易与投资的增长以及一战后世界经济 的复苏;第三,中心国为了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外围国为了维持与中心 国的固定汇率,这也会限制上述国家过度发行货币,从而实现了体系内物价稳定。 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缺陷与金本位
制是非常类似的。其一,作为货币锚的黄金 产量显著低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该体系会内生出一种通货紧缩倾向;其二,对实施 金块本位制的中心国而言,黄金可能持续流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具有较强出口竞争力 的国家(例如美国)。随着全球经济在1929 年至1933 年陷入大萧条,各国政府均需 要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这导致中心国不得不宣布停止黄金与本币之 间的自由兑换,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在1936 年走向终结。
3、布雷顿森林体系
两次大战期间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以及剧烈的“汇率战”使得各国认识到建立一 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好处,在二战结束前,各主要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 顿森林体系开会,美国的“怀特方案”战胜了英国的“凯恩斯方案”,布雷顿森林体 系应运而生。
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无非是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的新版本,美国成为唯一一个 有能力实施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该体系的典型特征为黄金与美元的双挂钩制:首先,
2
美国政府宣布美元的含金量(1 盎司黄金兑换36 美元),但仅允许外国政府用美元向 美联储
酒店好评怎么写
山穷水尽兑换黄金;其次,其他国家的货币以固定汇率盯住美元;再次,该体系下国际 收支失衡的调整机制为,当成员国之间的固定汇率存在“根本性失衡”时,允许调整 固定汇率水平,同时建立IMF 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融资支持。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适应了二战之后全球黄金储量的一半以 上集中于美国手中的现实;第二,黄金与美元的双挂钩制使得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相 连接,再次消除了汇率风险,促进了全球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催生了战后20 年经济 增长的黄金时代;第三,从理论上而言,为维持美元与黄金的挂钩,美国政府会限制 美元过度发行,而其他国家政府为维持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也会限制本币的过度 发行,这有助于维持体系内的物价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大缺陷自然是著名的“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一 方面,为满足全球范围内对国际清偿力的需要,美国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出美元;另一 方面,如果美国输出的美元数量足够多,美国政府就难以继续维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 自由兑换。事实上,随着二战后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的不断崛起,美国政府开始大量 进口上述国家的商品,导致美元不断流出。当其他国家政府开始担忧黄金与美元间自 由兑换的可持续性,开始纷纷用手中的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之时,布雷顿森林体 系就难以为继了。 果的偏旁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2:1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92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货币   黄金   体系   全球   国际   国家   金本位制   政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