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㈠、导入
语文园地是小朋友学习语文的乐园,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去,去玩一玩、学一学吧。
㈡、我的发现:运用反义词认字
1、投影出示“我的发现”及六组反义词。谁来读题的要求?
2、小朋友来比比看,谁的眼睛尖、脑子灵,你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出示词语:高、胖、明、忙、美、新,跟老师对对口令,行吗?
4、可是,小朋友认识这几个词的反义词吗?赶快认识它们吧。
5、我们来跟反义词一起玩吧。领学生做找朋友游戏。
6、我还想到一种玩法:我能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说话,比如:“小林的个子很高,小松的个子很矮”,你能这样做吗?
7、小结:真能干,我们又认识了一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你喜欢用这种方法识字吗?
8、补充其它的反义词:“真”、“笑”、“早”、“香”、“远”、“饱”、“厚”
㈢、我的发现:读由“打”字带出的词语感知:“打”有多个意思
1、出示词语“打”,做一个动作表示它的意思。
2、“打”字是个喜欢交朋友的字,瞧,它的朋友真不少,一下子就来了这么多。
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带有“打”字的词语。
⑵、再来做一做词语中“打”字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3、在这些词语中,“打”字可以换成一个另外的什么词?
4、“打”字还可以跟那些词语做朋友呢?
㈣、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字母表
1、出示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这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2、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这又是什么呢?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在这一天里你想做些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植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着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拼音、汉字对照读,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指名分节读。思考:每节都写了什么?
4、学生齐读。
5、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同学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6、学生边读边汇报。
三、游戏识字
第二课时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请大家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节是在向我们介绍植树的好处。
2、学生读后汇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应怎么读。
⑴ 说到第二节时,教师可问:你通过读这一节知道了什么?如果我们在这些地方都栽上树,会是什么样?(学生想象、体会)
⑵ 读第三节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3、请大家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祖国美丽的景象。
蜿蜒起伏的意思4、试着背诵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学习“立”字旁,注意立字旁在上边时要写得扁一些。
2、指导“老”字的笔顺。
3、注意“今”与“令”的'区别。
4、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小车上。
六、迁移练习
回家后,设计一下学校里或者你家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栽树种花。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电话英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华可以组什么词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鼓励质疑。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
二.板书课题,质疑学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
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幸福三宝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转盘***”,“转盘***”下面是这组形声字和他们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和插***。儿歌编入了新学的大部分字词,为学生理解字词提供了语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果。插***再现了儿歌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儿歌。第三部分是本课安排的生字、新的偏旁部首及供学生描红的红色田字格。
2、学习目标3、
1、学习本课,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4、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6、学会本课生字,7、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教学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情朗读
5、教学难点
认识生字,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6、教学准备7、
自制转盘、田字格、小卡片
8、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4、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出示字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认识字盘上的几个偏旁
(1)你们认识哪几个偏旁?说说意思。
(2)学习竖心旁,(3)想想这个偏旁与什么有关。
3、转动字盘
(1)出示:青
(认读)
它找了许多好朋友,组成了许多新字,你想认识他们吗?瞧:他们来了。
(2)转动字盘,出示组成的生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8》。
(3)出示课题,齐读
2、学习生字词
1、学习“清、晴、睛、情、蜻”
(1)转动字盘,(2)出示
(3)自由读准字音,(4)说说在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5)理解字义
仔细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偏旁不同,右边相同。)
我们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的意思,大家讨论讨论。
(6)揭示形声字的特点:这6个字都由左右两部分组成,(7)它们的读音和右边的“青”有关,(8)它们的意思都和左边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9)左偏旁是形旁,/(10)这6个字都是形声字。
(11)说出这6个字的声旁、形旁。
(12)认读生字,(13)巩固字音。
2、学习“洁、坐、事、眼”
(1)理解字义;小组试用其中的一个字,(2)先组几个词,(3)再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4)扩词、说话,(5)相机出示词语。小组认读,(6)字音难读的多读几遍。
(7)四人小组展示读,(8)提醒大家注意容易读不(9)好的生字词。(“眼睛”的“睛”、“事情”的“情”都读轻声)
读词
(10)反复(11)认读,(12)加深巩固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写“洁、坐、事、眼”,2、认读
3、指4、导:
洁、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眼”与“很”比较字形
坐:指导笔顺,上面的“人”要写紧凑,“竖”压在竖中线。
事:指导笔顺,上下写紧凑,“竖钩”写在竖中线,第一笔“横”写得长一些。
5、教师范写。
四、作业
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1、复2、习字词,3、认读
4、指5、导看***,6、学习儿歌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填字的游戏。
(出示课文插***)你在***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回答,说话完整。
2、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写了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
(1)出示黑板:天气(),池水()小()蜓,大眼()飞来飞去捉蚊虫。
指读、齐读
(2)老师发给四人小组各一套字卡:清、晴、睛、请、情、蜻,组员讨论完成:括号里可填什么字,为什么要填这个字?
同(4)学们齐读句子
(5)指(6)导背诵,(7)加动作可以进行表扬
(8)词语延伸
出示黑板:
青、清、晴、睛、请、情、蜻
( )坐 ( )蜓 ( )天 ( )香
( )菜 心( ) 眼( ) 邀( )
事( ) 年( ) 山( )水秀 目不转( )
想想横线上应该填上哪几个字,并说说理由。
齐读
7、分析字形,8、指9、导朗读
学写“清、晴、睛、情”
(1)指(2)导: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3)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4)教学“竖心旁”:指(5)邮政网上银行导笔顺,(6)左右两点不(7)要写在一条线上,(8)左边低右边高。
学写“捉”
教师示范,学生描红。
10、作业
完成《习字册》
教学要求
1.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学习部首查字法。
3.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4.展示学生课外生活中的收获。
学重难点
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学习部首查字法。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课前准备
1.师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2.学生准备一个课外活动中的拿手节目准备露一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比较,发现。
1.板书或贴生字卡片。
白柏 己纪 方纺
只织 尤一一优 生胜
弯湾 立一一粒
2自由认读。读了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二、小组合作,自立识字。
三、探究我会读。
1.板书生词,自由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j
(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的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
3.拓展:
你还发现有哪些字有共同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读读比比。
1.板书词语,比一比,两组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区别。
2.学生合作识字。
二、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记的内容是什么?
2.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指名边背边写。
三、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音序查字法可以帮我们认识许多生字,可是如果看书看报时看到了一个字,我们不认识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部首查字法。
3.自由读学习,用画出的发现。
4交流方法。 师出示儿歌:
遇到生字不用怕,
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数部首有几画,
部首目录去找它。
部首右边是页码,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学生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季节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学生们秋游时小篱笆儿歌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色绘形。作者抓住秋天季节里天空里的白云的形状特点,以及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交融,语言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排比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韵律,适合学生感情诵读。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学生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朗读能力。
三、设计理念
1、情境教学法
我们地处四季分明的江南,学生对秋景本身就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也了解秋天景色及天气的特点,因此我选用一些典型***片再现秋色,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快地走进文本,欣赏美丽的秋景,感悟快乐的心情。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拓展训练法
陶行知说: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如果将知识枸杞菊花茶的传授仅限于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这篇课文文辞优美,语句凝练,并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这篇课文中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拓展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且由词到句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渐渐” 、“有时……有时……”、 “有的……有的……有的…&hellip无能为力的反义词;”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学生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季节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季节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四、教学过程
第一段
1、看***,用几个学过的成语形容一下你所看到或者你能联想到的成语
(相机出示“金风送爽”“凉”)
2、读第一句。指导朗读“渐渐”
3、在秋色宜人的`季节里,最适合去哪里游玩呢?(出示词语“郊外”)
4、什么是郊外,看***说说你的理解。(城市外面的地方)
5、读第一段
第二段
1、看***,郊外的天空是怎样的?
除了可以用蓝蓝的,还能用什么词语来表示很蓝很蓝?(设计意***:这个过程在于让学生积累词汇。)师:是呀,秋天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所以我们一眼望出去都望不到边了!谁能用一个词来说明天空的大和无边。指导朗读“一望无边”,让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天空的广阔。
在读的基础上提问:课文用“一望无边”这个词写出了火车硬座图片天的广阔,你们能不能换个词也能表示天的大呢?然后把这两个词换到句子中去读读。(生读)
一望无边可以用来说天空,还可以说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呢?不光要说出什么一望无边,还要说出怎样的什么一望无边。
(出示小练习题)
师:说得真好!蓝蓝的天空有什么呢?白云又是怎样的呢?读读书上的句子是怎么写的。(生读句子)我重点抓住“一望无边和多变的白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通过品读、赛读来感受秋天天空的美。
师:为什么这儿用的是“有时···有时···”呢?
师: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白云还有更多的变化呢,是不是?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看谁变得又快又多,好吗?
出示: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
(设计意***:课文文字优美,并且能够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抓住“一望无边”、“有的···有的···有的···”、“有时···有时···有时···”进行说话训练,让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想象表达出来,并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这么美的天空,这么美的白云, 你怎样来读?
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秋天的天空是这样美,让我们把目光望向远处的农田,去看看,庄稼长得怎么样?
第三段
1、我们在练习一上面有一首关于秋天季节的儿歌,还记得吗?一起来背一背秋天的庄稼这一段。《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乡村风景图片大全。高粱乐红了脸,稻谷笑弯了腰。”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田野里是否真的像儿歌里写的这样呢?看***自读这一段。
生: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里的颜色都很美,你找出了几种颜色?(黄、红、白)
出示相应美***。
3、师:秋天的田野真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稻子( )了,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黄?(黄澄澄、金灿灿、黄灿灿等);高粱( )了,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红?(红彤彤,火红火红);棉花( )了,可以怎样来形容?(雪白雪白,白花花)。
4、完成填空练习
(设计意***: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课文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表示颜色的字,但是其中的韵味却无穷。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拓展训练,既丰富了自己的词汇,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5、我们儿歌里是怎样来形容这几样庄稼的?
稻子笑弯了腰,高粱乐红了脸,棉花朵朵白。
我们把这几句话换到课文里来看看。
6、师:欣赏完色彩斑斓的农田,再到果园去瞧瞧,看看那里是什么景象?
出示小练习
过渡:欣赏完了秋天的美景,我们也该坐下来休息、玩耍一会了。在这样迷人的大自然中,学生们都在做什么呢?
第四段
1、看***,他们在草地上干什么呀?
2、出示课文,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的
读一读右边的词语,读出不同的语气(选择喜欢的词语读一读)
再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拓展:
师:说得真好!相信下面几句也难不倒你们。出示小练习
4、今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秋色,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秋游,请大家拿起语文书用你们最好听的声音齐读课文。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12:1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907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