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篇一:高一物理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高一物理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1.4.12 下午3:15——4:00 地点:高一物理办公室
到会人员:黄福友王建刘晓李风民
新年计划英语作文
活动目的: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严格执行活动方式:一人主讲(提出问题、个人观点),每人提出看法,共同研讨解决具体问题。研讨内容:
1、通报各人本学期的教学进度情况
黄:讲到万有引力理论应用,题目没做。王:高一部分同上,高二讲到相位
李:高一部分同上,九年级第二轮复习电功率刘:高三第二轮复习完成
2、分析学生月试情况cad打印图纸怎么打印
年级平均风:45分表达爱意的英文
失分较高的题目:选择题(4)、(5)、(10);实验题(13)
题;计算题(17)题失分原因---(1)概念不清;(2)解题方法不会;(3)不会确定研究对象(4)计算速度慢、准度差
措施---不追求速度,抓好落实;打好基础,锻炼能力(分析问题即物理过程分析)
3、制订教学教学进度
温州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进度(物理)
(2010年2月—2010年7月)
4、制订教学计划
朱唐庄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物理)
1.师徒结对黄福友—王建
舞蹈开门红2.指导师
3.公开课
4.听课
郑云贵—刘晓等
青年教师至少开2节,其他老师至少1节。青年教师力争每节都听,其他老师不少于15节
5.校本教研活认真组织,做好记录,按活动结果执行。
6.教科研
7.其它
每人至少发表一篇(省级刊物)青年教师要多写(1)及时上传有关资料(2)整理资料做好积累
(3)与兄弟学校间多交流(4)积极参加公开周活动
(5)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和改卷工作
形容收获满满的成语3、本周复习资料的使用
三份资料:校实中学其中考卷+2007年温中期终考卷+2008年温中期终考卷使用顺序:校实→ 07温中卷→ 08年温中卷(由易到难)使用要求:重点分析→ 逐题点到→ 三份合在一起归纳
4、讨论期中复习情况
(1)知识点的覆盖情况(2)实验题情况(3)分值分配(4)出现问题,解决办法。
物理学科组2011年4月12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你若安好我便晴天篇二:高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4月25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代秀德
参加教师:赵来国、陈风云、王连霞、刘世莲、时玉霞、王凤花
主题:1、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2、生成课程探析
过程:
1、代秀德主讲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怎么锁定电脑屏幕
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
★提高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积极参与,来侧重
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只有对理化持热情、积极的态度,才有可能学好理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参与,来侧重解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维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通过研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来达到三维融合的境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互渗透的,在理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的过程中。
2、赵来国主讲生成课程的涵义
既然生成课程以生成论为理论背景,那么就有必要对生成论作一简单介绍。生成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
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是指已经完成、已经完结。在当前,生成论思想虽然仍缺乏系统的哲学建构,但它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亮点。生成论是关于事物生成、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思想,它坚持宇宙万物在本质上是生成的,它对世界持一种动态的整体性分析观点。
所谓生成课程是指: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
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这表明课程弃绝了“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思维逻辑,而代之以“一切将成”,课程在过程中展开其本质,课程活动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的生活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活动。以此为据,英国进行的开放课程,斯腾豪斯倡导的过程取向课程,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瑞吉欧—艾米利亚的“项目活动”课程,以及丰富的后现代课程理论都是生成课程的深刻体现。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多尔就认为课程是在师生对话中生成的,“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澳大利亚学者布莫(Boomer)等人倡导的“协商课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成课程,其课程内容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都是由师生通过协商合作而共同完成的,同时课程所蕴涵的价值、意义、精神也通过师生的相互理解而得以生成。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从多层面内在地反映了生成课程的精髓,比如研究型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成课程。
这样,在生成课程中,课程就具有了全新的含义,课程真正实现了由“名词”到“动词”的根本跃迁。课程不再仅仅只是已知的结论性知识,而是师生通过对话探究知识并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