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的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会计处理系统在内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事项都构建于信息系统之上。以下是精心准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提要:作者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产生的必然性和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几点建议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会计 信息系统 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会计处理系统在内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事项都构建于信息系统之上,人们不仅需要对磁介质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也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流程所涉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因而扩大了其审计范围,从“观其会计”进步为“察其会计”,不再只从结果为出发点,而是提前到了过程伊始及过程进行之中,整个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运行的全过程都成为了审计的对象。它突破了传统的审计理论架构,对审计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决定,完善其理论体系,制定执业标准和规范,增强实践操作性,应当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1]。
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产生的必然性
1.1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正向大型化、复杂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其处理过程就极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的信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环节处理的信息的可靠性,而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作出评价,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客观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导致一些技术的应用尚未到成熟阶段便遭淘汰,新技术往往被广泛使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的性能,但同时未到成熟阶段的新技术会给信息系统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信息系统要进入运行阶段,要经过规划、设计、编程和测试阶段,任一阶段出现错误,都会导致下一阶段错误的出现,甚至会出现“积累放大”效应。尤其是信息系统中的软件系统,其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始终存在着差距,无论采用何种开发方法和技术,都难免会出现错误。企业对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和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客观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推动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对信息系统实施审计,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减少信息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1.2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审计
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实施后,能否带来预期效果,是企业管理者极为关心的问题。另外,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投资的工程。因此,企业的投资者肯定会关心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也就需要***审计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作出客观的评价。
2、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胜任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但我国现在还很缺乏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胜任的计算机审计人员。大部分审计人员并不熟悉计算机是如何进行经济与会计业务处理的,不知道计算机处理与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什么风险、怎么样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这些风险,也不掌握如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审计。计算机技术人员虽然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比较熟悉,但他们又不熟悉会计、审计知识,不知道要审什么、该怎样审。而开发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所需要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人员也很缺乏。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2.2信息系统缺乏应有的审计接口
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留有审计接口,以便通过接口取得被审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有关的审计处理。虽然我国软件协会财务及管理软件分会曾对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提出了标准要求,但许多财务与管理软件都没有执行。我国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大部分没有设置审计接口,有些系统的数据库还加了密,使审计软件无法访问系统的资料,电子资料的获取成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瓶颈。除已有的信息系统缺乏审计接口外,更令人忧虑的是,现在正在开发的电子***务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大部分也都没有考虑到审计接口这一要求。
3、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制约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痼疾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信息系统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方法技巧。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既通晓经营管理核心要义,又具备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能为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会计人最好的策略是不断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在人员培训上,要对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面上的培训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职人员培训和未来人才培养进行统筹规划。对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重点可放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的功能或应用程序审计、网络安全审计和审计软件的开发等方面。
3.2强制要求信息系统提供审计接口
我国许多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审计接口,审计软件无法获取系统的电子资料。缺乏数据接口已成为我国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桎梏,解决审计接口问题刻不容缓。日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行各业都在开发自己的信息系统,如果不及时提出并解决审计接口这一问题,势必影响今后我国会计信息审计的开展。尽管***办公厅的88号文已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此文件的宣传不够,许多单位并不清楚有相应的要求。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要加强宣传,让各单位明确凡涉及经济和会计业务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必须要为经济监督部门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于今后计算机辅助审电梯用英语怎么说计方法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2]。
3.3注重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功能审计的研究,积极尝试网络审计
正如前面所述,我国审计机构目前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功能的审计。其实,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是否正确首先确定于系统的功能,而系统的功能正确与否,又确定于系统的开发。在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条件下,审计人员无法再绕过计算机审计,必须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功能进行审计。我国审计机构应积极关注和组织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功能审计的研究,包括其规范与指南、技术和方法、风险及防范等方面的研究,以准备积极开展这项审计,适应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随着网络审计的开展,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将以电磁形式存储,审计信息也可以采用网上发布,无纸化审计将会出现。我国规划中的金审工程就是准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能对财***、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对财***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动态审计和静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4、结论
总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本质是会计学、审计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学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其目标是通过审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评价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监督服务,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庄明来.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详细审计[J].审计研究,2003.6
[2]孙俊英.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J].四川会计,2000.8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或单位为了保证其资产的安全性、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贯彻执行其规定的管理方针而在组织内采用的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手续。其在企业管理、会计和审计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内部控制本身呈现出新的特征,内部控制技术在系统管理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解和掌月底结账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不仅是开发设计可靠系统的前提,同时也是使系统高效运行和管理的必要条件。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
计算机引入数据处理系统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手工系统的特征,如数据处理的集中化、数据存储的磁、光介质化、可视审计线索减少、缺乏综合判断及推理能力和初始成本变大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这些特点,一方面使得审计中有些风险减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许多在手工系统中较小的、或不曾有的风险,从而使得加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成为任何实施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单位都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一些变化主要有:
1.差错的反复发生。在手工系统中,发生差错往往是个别现象,而且由于数据处理缓解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人员完成,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一个环节中发现和改正。所以一般而言,一定时间内数据中反复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计算机系统处理的集中化,加之计算机运算的高速性,使得其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就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使得多种文件、账簿,以至整个系统失真。如果发生错误的原因在于系统程序和系统软件,则计算机就会重复执行同一错误操作。
2.数据安全性差。手工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均分散于各个部门和人员,而计算机系统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处理和存储的集中化。由此对数据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如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轻而易举的浏览其他部门文件和数据,从而使得机密数据被泄漏。另外,数据大量集中存储于磁、光介质中,一旦发生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件,就可能是全部数据丢失或者毁损;同时磁、光介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防水、防火,还要防尘、防磁,而且对温度还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
3.对不合理的业务缺乏识别能力。尽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精度高,但以其代替人的手工操作的同时也使系统丧失了人类所具有的对不合逻辑、不合理的及例外事项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因此要求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增加多种检查控制。
4.输入差错的严重性。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垃圾进,垃圾出",即如果输入数据出错,以后的处理环节再正确,也只能输出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高速性和集中化,都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另外,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过程较手工系统多了一道程序,即需将人类可读的数据转换为机器可读的代码形式,这一环节无论采用联机系统还是采用批处理系统都可能产生一定的错误,由此使得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输入方面的补偿控制更加必要。
5.程序被非法调用篡改。计算机完全依靠程序进行操作。离开了程序,性能再好的计算机也像没有拐杖的盲人一样。对程序的控制这一在手工系统中不曾有的控制手段在计算机系统中却至关重要。如果对任何人接近计算机系统缺乏控制,则未经授权的人员也可以上机操作,改动程序。同时对于经批准接近系统的操作人员加以限制也非常重要。在历史上,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操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篡改程序达到非法目的的事件一直屡见不鲜。
6.系统现状与用户要求不相适应。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知识,单纯依靠用户本身往往难以胜任。所以一般要凭借本单位或者专业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但我国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往往不懂会计与审计知识,而用户又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系统的开发过程只能由用户提出具体要求,由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相应设计。由于用户和审计人员知识背景的差异,往往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使得设计出来的计算机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总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加强其内部控制的建设,比之手工系统更为迫切。并且国内外的事实说明,虽然计算机系统中出现错误和舞弊的次数有所减少,但其每次所造成的损失程度有所增加。如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的银行舞弊案,每次造成的损失为10.4万美元,而计算机系统的银行舞弊案的平均损失为61.7万美元,计算机系统的每次舞弊案的平均损失是一般手工系统的6倍以上。
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目标仍然是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保证管理方针的实现。但其控制的重点、方式、内容和范围有所不同。
1.控制的重点转向系统职能部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后,数据的处理、存储集中于系统职能部门,因此内部控制的重点必须随之转移。
2.控制的范围扩大。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手工处理方式相比有所不同,以及计算机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复杂性,要求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其中包括一些手工系统中没有的控制内容,如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等。
3.控制方式和操作手段由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在手工系统中,所有的控制手段一般都是手工控制。在计算机系统中,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有些仍然保留,但需要增设一些存储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化控制。当然随着计算机应用的程度不同,程序化控制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计算机应用的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也就越多。
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功能
内部控制发挥着三个方面的功能,即预防、监测和校正功能。
1.预防性功能。是通过防止或组织来避免错误、灾害、事故、舞弊等的发生。例如,通过设置口令来防止非法接触和使用终端、主机、数据文件和程序,以避免对数据文件和程序进行破坏、篡改或非法复制。
2.监测性控制功能。是通过找出、发现已经发生的错误、灾害、事故、舞弊等来防止危害的扩大或者使损失得到补偿。例如,计算机
操作系统通过记录和报告系统法记录非法修改系统软件、应用程序或数据文件的行为。
3.校正性控制功能。是通过更正和校正已检测出错误,处置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及处理和补救已发生的灾害来减轻危害,使系统恢复正常。例如,通过文件和程序备份措施,补救因灾害造成的数据和程序损毁的危害。
四、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类型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两类,即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它们均是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特殊控制,用来预防、发现和纠正系统中所发生的错误、舞弊和故障,使系统能正常运行,是其提供可靠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的重要保证。
1.一般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组织、鉴定、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控制。一般控制所采用的控制措施普遍适用于某一单位的会计系统,同时也为每一应用系统提供了环境。一般控制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每项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可以说,一般控制是应用控制的基础。一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1)组织控制;
(2)系统开发和操作控制;
(3)系统文书控制;
(4)系统工作环境控制;
(5)其他一般控制。
2.应用控制则指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功能的控制。应用控制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应用系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环节,因而有不同的控制问题和控制要求。但是,一般来说,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包括以下几项控制:
(1)输入控制;
(2)处理控制;
(3)输出结果控制。
随着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2001年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二十六条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手工记账系统的会计数据是用可视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的,这种记账方式有较好的直观性,甚至笔迹也可以成为控制的手段。采用计算机集中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由人工形成并掌握的信息便越来越少。当会计数据以肉眼无法识别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人的判断作用便降低了。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的透明度较高,因此,对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进行的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其中有许多的处理过程对会计人员来说是“暗箱”,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和硬件的可靠程度,因而电算化会计系统必须建立起在计算机处理方式下特殊的内部控制。
(三)在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及对有关会计法规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效果。财务部门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传统的控制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必须有新的方式取代它。会计工作的质量除受原有因素的影响外,还将取决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会计人员自身对新系统的操作管理水平。在这种旧的数据处理方式未被完全取代而新的方式尚未成熟的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大了。为了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减少转换风险对会计信息的威胁,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应当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控制制度。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一般控制是指任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普遍适用、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人、硬件、软件)及环境实施的控制。
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核算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由部门级发展到业务系统集成,成为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其运作对会计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原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有些已逐步失去效用,必须采取新的管理和控制方法。本文拟就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数据的来源发生变化,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积极的影响有:①会计数据不必重新录入,减少了会计数据录入错误的机会;②会计数据直接从其他系统采集,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③会计系统从其他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消极的影响有:①从其他系统直接采集的数据,如果数据本身有错误,则该错误可能会带到会计系统;②会计人员被动地接受其他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会计处理,审核功能被削弱;③由于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输与数据共享,数据生成部门或客户如果反复更改同一经济业务的数据,则会给会计部门的账务处理带来不便。
2.信息流与单证传递相脱节,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形态发生变化。当企业的信息系统大规模联网时,数据可以跨部门、跨地区传输,且传输的速度极为迅速,而纸质原始凭证却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在需求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有些电子交易甚至没有产生纸质原始凭证。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记账时难以取得数据发生时产生的纸质原始凭证,而只能依赖原始数据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凭证,如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凭证或数据汇总凭证等。企业的信息系统越发达,数据的共享性越强。然而,在数据共享的同时,数据的使用部门往往要无条件地接受所共享的数据,难以审查数据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会计部门在会计核算时也会面临这种情况。
3.系统升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大影响。在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系统的升级要对原有的数据和系统进行更新和转换,新系统达到稳定和可靠也要经过一段时间和过程。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往往要求新系统和老系统并行一段时间,稳定后再甩掉老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新系统切换后,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数据紊乱的情况时有发生。系统升级过程中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大影响。
4.会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依赖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系统的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也由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掌握会计核算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这就好比以前由会计人员保管的会计账簿变为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保管,而且由于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熟悉信息技术,所以不能排除他们具有改账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在进行一些特殊的会计处理时,或者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只能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时,会计人员有时会提供本人的代码和密码,使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极易掌握会计人员设定代码和密码的规律。如果会计人员事后不及时修改密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会计人员的密码进入会计系统。
二、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1.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实现集成后,业务系统可直接向会计信息系统传输数据,只有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有效、可靠地运行,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有保障。
借助于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的业务处理活动大多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手工环境相比,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业务处理的控制形式和控制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业务处理控制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嵌入在信息系统中,对业务处理的控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在建立业务处理环节的各项控制措施时,应按照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并考虑信息技术环境下业务处理过程的特点,针对各个业务处理环境设置相应的控制。对于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嵌入在信息系统中的业务处理控制,应当关注相关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系统的控制是企业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其控制的对象是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应用系统、数据和有关人员等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信息系统的控制采用系统自动控制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由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组成。一般控制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所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确保应用系统得到恰当开发与实施、程序和数据文件完整、信息系统良好运作。一般控制主要有: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数据资源管理控制、安全管理控制、运行管理控制、质量管理控制、信息系统外包的管理控制等。应用控制与具体的应用系统有关,是为确保数据处理完整、正确而实施的控制。应用系统对数据的处理一般都要经过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从这一共性出发可将应用控制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但是,由于应用控制与具体的应用系统相关,因此在设置应用控制时,还要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结合具体业务设置相应的控制。
2.注重对会计信息系统及业务系统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特别是对会计核算有何影响,需要在持续的控制之后,对此做出评价。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在评价内部控制时,往往注重对业务处理控制的了解、测试和评价,忽视了对信息系统控制是否有效执行、是否健全的审查,从而导致由于信息系统控制的漏洞而有意无意地改变了信息系统中有关数据,这样就无法保障后续会计处理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不仅要建立信息系统控制,还必须对所建立的各项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特别是要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做出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的控制测试包括控制设计测试和控制执行测试两个方面。控制设计测试是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设计是否合理、适当,也就是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健全性进行测试。可将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描述情况与理想的控制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出关键的控制以及控制的强点和弱点。对于控制的弱点,应寻找解救性的控制措施。控制执行测试是确定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否存在并发挥作用,也就是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由于信息系统控制既包括人工控制,又包括计算机程序控制,因此单纯依靠传统的`控制测试方法是无法完成该项工作的,还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才能对信息系统控制进行全面测试。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控制形式,选择相应的控制测试技术。
在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进行测试之后,冰箱温度怎么调节要对各项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做出评价。根据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执行测试的结果,通过合理判断,可以确定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在哪些方面控制严格,能够发挥其作用,哪些方面控制不足或存在缺陷。针对识别出的控制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提出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建议,及时改进。在日常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要经常关注会计信息有无异常,要利用各种手段发现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于信息系统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
3.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操作环节的控制。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实现集成后,成为会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会计
信息系统也由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若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不当,不仅会影响系统的有效运作,甚至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必须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加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操作环节的控制。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和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人员都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于重要岗位,要配备技术过硬、责任心强、道德品质高的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
首先,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各类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其职责范围内应具有的信息技术技能。上岗前要进行业务技能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岗位要求安排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考核不合格的不能上岗。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对于会计职业操守方面要有一定要求。其次,要实行授权操作制度。对于系统升级、系统转换、数据清理等重要操作,必须由企业统一组织进行,具体操作必须得到主管人员的授权,任何人不能擅自操作。再次,要实行操作记录制度。除系统自动记录操作日志外,对重要事项的授权人、授权内容、操作人、执行结果等要有书面记录。最后,还要有检查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定期检查,不仅要审计和检查会计人员的工作,也要审计和检查电子信息处理各个环节的情况,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及时处理。
4.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内部控制意识。在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全面了解信息系统的特点和风险,提高控制意识,尽量减少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依赖。特别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通过分析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了解与业务过程相应的信息处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信息系统中需要设置哪些内部控制,从而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措施,使会计核算工作在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之下进行,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可靠。
一、硬件管理方面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软件管理方面
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门测评的会计软件。***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四、会计档案方面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及其它会计资料。传统的会计档案仅指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会计账表凭证,随着会计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在电算化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再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员的签名或盖章、复核的管理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均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它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之前,应妥善保管井留有副本,要认真定期检查,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一般说来,为方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直至其中的会计信息完全过时为止。会计档案的保管实行权限分离制度,系统操作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查阅会计档案应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一方面带来了高端的审计方法,另一方面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处理与思考,使得审计的程序与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促进了审计由人工审计逐步向计算机审计的发展,使得审计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大。从只是审核会计结果转变为审核整个会计流程,即不再只以结果作为起点,而是将所有流程都考虑其中,打破了传统的审计框架。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简述
1.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含义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收集并客观评估证据,对企业等组织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价,在此过程中,以判断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是否做到安全、可靠、合规和有效,确保其符合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又能最经济地使用资源,并最终向企业的管理者报告。
2.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程序
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程序包含准备、实施以及完成这三个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准备阶段是关键环节,这奠定了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础,该阶段重点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并规划出一个合理的工作安排。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根据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所完成的各项任务,如明确审计范围、目标、步骤、方法,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最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报告是审计完成阶段的最终结果。审计完成阶段包括评估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策。
3.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特征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包含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审计线索的隐蔽性、审计证据的动态性、审计内容的系统性、审计技术的复杂性。
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审计人员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如果运行不正确,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料和文件可能会遭到毁损,从而破坏了重要的审计追踪,审计系统的工作会受到干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往往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进行审计取证,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不干扰被审系统的正常工作,这就给审计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只有从构成信息系统的各因素如输入数据、硬件、软件、机内文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检查,才能确定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各子系统一个有机整体,数据的共享性很强,对它的审计必须具备较强的系统性。由于不同单位的计算机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不尽相同,不同单位对同一业务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策,加上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这些决定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复杂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有共享充电宝效的审计软件
我国当前开发出了很多功能强大的软件,但是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而言,实用性与有效性就不太强大。审计市场中,一方面审计软件的本身效能不高,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也不够,不会运用审计软件的功能。
2.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
会计信息系统一般都是设计人员进行开发的,技术人员并不能深入的了解细节。在运行会计信息系统后,常常会出现很多不法的行为,问题的出现加大了信息的审计难度。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之间的对应较为复杂。计算机的安全与风险涉及了授权与修改的范围,很多人在没获取授权就随意的更改计算机内的数据,这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容易被破坏,资料难以恢复,系统瘫痪等。由于数据缺乏备份,很多数据在经过攻击后很难恢复,这些非常不安全的因素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进行。
3. 缺乏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才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传统审计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而且还要在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我国的很多审计人员大部分都有着较强的专业性,但是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理论与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知识储备不足,真正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业务的人并不多,不能满足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市场的需求。
三、如何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
1.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建立应具备前瞻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制定,制定审计准则时需要着眼未来,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评判,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在更加安稳的环境下运行。当然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需要建立在系统结构化的基础上,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构建需要与国情结合。考虑信息系统准则的整体要求,结合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不断发展。
2. 健全专业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队伍的管理机制方面,需要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授予专业的证书。
同时,我们可以把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划分为初、中、高这三个等级。初级培训是让审计人员每年都去进行短期的培训,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人员考核,判断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掌握。中级培训包含会计审计软件的操作与利用,高级的培训是为了使审计人员具有更加专业、更加扎实的知识。对于信息技术人员也需要进行审计上的培训,对于审计的缺乏,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合理化管理。信息技术员一方面需要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信息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高校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开设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课程,要求学员必须通过考试,在涉及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
3. 开发会计审计软件
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要求开发人员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的信息知识,另一方面要对财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技能在不同环境中的使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开发出一款专业的软件,降低审计的效率与风险,使得审计人员能掌握更多的软件技术,增加软件的升级功能,保持审计软件性能稳定、连续。
4. 重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宣传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需要***府专业人员的重视,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效用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认知度。我国当前还没有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协会,我们可设立科研基金对会计郭潜信息系统审计进行研究,其次组织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还需要加大对理论研究工作的投入。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专业的研究,指导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
四、结语
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是利用获得的信息对系统进行有效安全的评价,并合理地进行资源的利用。长久以来,我国的信息审计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审计的效率不高,目标不明确,这些都阻碍了事业的发展。会计信息管理中的核心在于改善企业的管理系统,对信息的安全性做出有力保障。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时间不长,行业尚在起步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应里孟 .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内容的探讨 [J]. 商业会计 ,2012(11)。
[2] 孙立辉 .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的步骤 [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2)。
[3] 孙立辉 .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J].山西财***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3)。
[摘要]基于世界经济整体水平和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本文从云计算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建议,旨在通过推动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更好地适应云计算环境的最新要求与标准,最终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云计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安全防护机制;定期总结;评价制度
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云计算,是随着世界经济整体水平和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诞生的一种现代化信息分析与处理模式,是数据信息分布式处理、并行式处理与网格化计算的集成与商业化体现。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智能化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将总量庞大、内容复杂的各类信息数据的分析与计算程序自动分解细化为子程序,再由多主体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将处理结果回传至用户的全过程。
2.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优越性
2.1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的、通过电子智能化平台完成的对会计信息工作的计划、领导、组织、控制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属于EDP和MIS一类,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尚处于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
2.2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优越性
2.2.1开放式的组织架构
随着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正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对组织架构开放性的要求日益加强,因此,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建立与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拥有着开放式的组织架构,与时代和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2.2.2有效的安全防护机制
在当前开放程度较高的互联网环境下,各企业的会计信息正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安全风险,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破坏主要集中于信息泄露和数据破坏上,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则有着有效的安全防护机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规避各类风险与危机。
3.云计算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职能
3.1预测
云计算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预测功能,即通过总结和分析前一阶段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状态,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预测,以促进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机会。
3.2决策
通过企业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比对,在某几种行动或方案中选择最佳的一项,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的宏观掌握,并根据战略发展目标的主题进行整合和预处理,最终实现战略决策科学性、有效性的极大提升,以最终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3.3控制
即对企业的生产与运营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计划变动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以促进企业生产与运营的有效提高。
3.4评价
即企业对内部各组成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业绩进行综合的评价与考核,并以此为根据对生产与运营活动的各个部分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控制。
4.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建设策略
4.1明确云计算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
目标是激励组织行动和指引未来奋斗与前进方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在大力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时,要立足于云计算环境的最基本特点,将明确通过加强系统框架体系建设所希望取得的效果和达成的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和基础,以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明确工作的前进方向与工作的侧重点,减少工作失误的同时,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定云计算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企业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从现阶段企业开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在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内部清查与总结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改正和弥补策略,确定初步工作目标;第二步,企业要对各类自有资源进行宏观掌握与分析,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出发,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有机配置,以从根本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步,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目标实时更新机制,着眼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社会现实,以及时对建设工作的方向与目标进行调整,保持与时俱进和发展的先进性。
4.2明确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框架体系的具体构建模式
企业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发展方向,选择科学、有效的,符合时代与企业未来发展要求的框架体系构建模式,而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作为一种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与信息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在企业的建立健全,势必会给企业组织管理结构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框架体系构建模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该模式对内部组织结构与工作人员的影响,以影响最小、转型最快和兼容性强为优。(2)当前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对企业以何种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着重衡量和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3)云计算环境中,各云服务商及相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也是企业选择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具体模式的重要考虑因素。
4.3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支持氛围
在云计算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的建设面临着更多更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因此,为了减少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难度与阻力,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必须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支持氛围,基于此,企业在开展系统框架体系建设工作之前,要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角度加强重视,着力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与环境:首先,企业要从现阶段的自身发展特点出发,建立健全云计算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结构,并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置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管理团队,实现各个工作层级和团队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以从根本上减少工作失误和消极怠工现象,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企业要顺应时代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通过开展知识讲堂、专家讲座、专项学习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内部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云计算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积极引导其树立对在云计算环境下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最后,积极学习和引入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电子智能化工作平台,提高云计算能力和安全性,以在最大限度上规避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中的各类风险与危机,使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4明确功能模块,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合理部署
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开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时,首先要明确体系各组成功能模块的功能,其次要对其进行合理部署,并在全过程中注意将以事前编制预算为重心的事前预测、以差异分析为重心的事中控制、以业绩评价为重心的事后管理与评价的管理会计思想贯穿始终,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明确成本核算子模块与全面预算管理子模块两个关键部分的功能和部署策略。4.4.1成本核算子模块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直接采用通用的商品化模式,但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殊性,通用型的成本核算系统很难满足实际工作开展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从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子模块。不仅如此,成本核算子模块的构建还要考虑其经济性和兼容性,把问题和困难想在前面,做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从根本上提高成本核算子模块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最终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4.4.2全面预算管理子模块一般来说,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子模块由预算计划编制、预算计划执行、预算管理与控制和预算工作评价与总结四个环节构成。其中,预算计划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子模块的基础和先导性工作,是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自有资源情况制定的资金使用预测;预算计划执行是预算编制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预算管理与控制包括预算计划调整、反馈控制、预算计划执行分析;预算工作评价与总结则是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改正与弥补的过程,是对整个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延伸和升华。
4.5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定期总结与评价制度
立足实际发展情况,从客观角度出发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是企业焕发活力、保持发展能力,获得持续、稳定发展机会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只有不断总结和发现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才能及时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调整未来发展方向,全面增强工作能力和整体效率。因此,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开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系统框架体系建设定期总结与评价制度,从体系建设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出发,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工作总结与评价,并开展内部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持续性监督与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奖励先进、激励落后,从而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推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的建设,以更好地适应云计算环境提出的最新要求和标准,在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抢占属于企业自己的一席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章银平,李红梅,姚云霞,等.“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工具的新实践———以安徽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常来尝趣”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2):49-50.
[2]张宝贤,古柳,陆易.“互联网+”时代业财融时代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研究———以通信行业为例[J].财会研究,2017(9).
[3]王永祥,柳义筠,何雪利.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基于对国家首批高职示范校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8):29-32.
摘要:计算机技术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前进步伐,与此同时,也对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文章首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其作用做了简要阐述,然后再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改进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会计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世界经济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前世界“一体化”格局的到来,而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信息技术也随着这种格局的到来渗入到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中来。相较企业而言,事业单位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但是,近年来,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事业单位改制正在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随着改制的推进而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信息化技术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于单位的日常记录、分析等业务,能够极大地缩短业务操作时间,同时使获取的相关信息更加准确和全面等,由此进一步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作用
所谓的会计信息系统,就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采集、存储并处理相关的会计信息,由此而完成相应会计核算的任务,同时还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用于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和决策有价值辅助信息的一个系统,具有智能性、统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加以利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见,会计信息化还能够打破事业单位原来的那种因条块分割而造成的无法及时处理信息和实现共享的弊端,因此可说,实现会计信息化是实现科学的内部管理的一个必然手段。在会计信息化这一条件下,内部控制最主要体现在对内部控制活动和环境的影响上。相对完善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为事业单位内外部的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更多的便利,单位所潜在的风险和损失也会因为严密的授权、审批以及核对等职责的明确分工而明显降低和减少。因此,一旦事业单位决定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就必须要重新设计其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要确保其执行是有效而全面的。否则,不但会使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本来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还有可能会因为某些数据信息的差错而导致整个决策的错误,造成更大损失。
二、影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因素
首先是***策因素,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国家各种新***策的制定过程中也会面临着挑战和变化,其相关会计统计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去制定新的行之有效的程序去完成内部控制,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规范化;其次,被分为公益类、行***类和经营类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每一种类型在具体的业务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其分类的属性不同则导致其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承担着不同的风险,也会对事业单位业务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中要不断加强信息的管理水平,以及规避相应的经营风险,做到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最后,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外部监督需要监督管理者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情况做定期的监督,还需通过媒体在恰当的场合对相应情况进行披露,从而直接地影响该事业单位的名声。
(二)内部因素
影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部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如下两个:首先,相较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其业务大权相对集中,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决定其经营理念以及规章制度。因此,该负责人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上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该单位的执行情况;其次,因缺少在工作经验上的交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专业水平的提升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也需要其财务人员的相应配合,所以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有着较高要求,其水平也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过程的相关执行情况。
三、改进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对策
(一)提升并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要想会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要能够满足单位的日常预算、核算与决算需要。那么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就应该要非常熟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再结合单位日常的业务开展情况,对会计信息系统优缺点进行总结,并以书面的形式将系统的使用流程梳理出来。而内部控制负责人则应该将相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共同梳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以更加及时地发现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所暴露出来的一些漏洞,并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来对系统加以完善,建立起与之相应的进行内部控制的流程。而事业单位要想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所提高,首先就必须要提高单位高层的负责人实行内部控制的意识。因为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执行效率而言,高层负责人具有直接影响,大部分有远见的高层负责人,都会非常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状况,并分管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作为负责人,有必要对其内部员工实行内部控制教育,并通过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文化,由此来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必须要确保在使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有非常严格的控制程序,要将权限分配的工作做到最好,同时还需要定期地对内部的控制监督工作进行检查。
(二)优化控制环境
在COSO(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的报告当中,控制环境居于内部控制的重要地位。因此,一方面,事业单位极有必要加强对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这一环境下建设并完善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其重点在与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制度,再结合事业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这一环境下有关内部控制的制度和规范,落实关键控制点的有关岗位,同时还需要通过结合单位的相关奖惩制度来提高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强化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于内部控制而言,审计监督具有查错纠误的重要功能。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增加在会计信息化这一条件下的有关内部控制的风险审计的内容,并针对其内部控制薄弱点,出具相应的管理建议书,由此更加及时地解决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之下,内部控制已经出现或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强化管理的力度,建立相应奖惩机制
制定计算机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加以强化,并提高其处理会计信心的能力,由此来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保障,满足单位的各项发展需求,由此来促进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管理力度的强化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参照会计工作的开展状况来逐步完善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另一方面,还需要适当地对相关财务人员的岗位划分与工作职责作出一定的调整。另外,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措施。对于那些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工作人员,可以予以其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示鼓励,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榜样作用,激励更多的人更好地在其内部控制岗位上执行和遵守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违反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消极怠工的人员,也应当进行一定的惩罚,除了督促其不再犯错以外,还要达到一个以儆效尤的目的。在这一历史新时期,事业单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在改革道路上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而实现会计信息化又将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以,于事业单位而言,更重要的是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优势,对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外因素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并加强对其内部的控制管理工作,由此来促使事业单位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春萍.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6(01).
[2]刘琳.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
[3]赵春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现状及优化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
新的信息存储介质也将新传输的会计信息按照传输标准和不同的商业组织数据要求进行整合。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对数据的实时处理,对信息的存储输出,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在企业应用中也被降低。实现信息系统之后,信息整理和经济活动的实施进程中的实际业务处理系统是步调一致的,所以应嵌入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活动的会计控制规则,要求企业会计和领导消除障碍,进行及时的交流,把握业务进程中的特征。此外,会计人员只考虑到信息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风险而没有兼顾到实际业务操作中的风险。业务风险是指在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维护和报告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根据相关的业务制度,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是一个操纵的问题,能够识别触犯制度和不间断传达非正常报告,从而有效地防止欺诈活动的执行活动,能最大程度的完善风险防范。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用业务事项作根底,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既改动了组织的财务和业务情况的利益,而且也记录客户需求的规划,操控与测评一切的业务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只要储存业务活动的所有多方面的属性资料,便可以将视***报告多用户分层次的灵活输出,能够使企业各个组织职能部门融合贯通,将非财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融合在一起,让提供的信息更有价值更加完整,从而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按照会计信息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及时性与开发性来确定目标与原则,现代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下面五个部分组成。在会计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对企业一般性的经济活动中一切的财务与非财务资料以原始数据储存在数据库里面,通过不一样的决策需求产生不一样的信息资料。多维数据需要以公司制定数据库为基本条件,信息化的多维测量需要公司事项数据库来给出参考。元数据是有关数据的数据,描述数据索引、结构和内容,元数据库其实就是元数据的集合,用途在于管理一切相关的数据仓库模型,视***和经营策略,为更好地管理数据仓库提供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数据仓库是稳定的数据库集合,具备决策能力,通过正式传统的会计规则和方法,数据探索技术的应用可以探索新的资料,客户依据不一样的资料决策需求,通过面向客户的终端评测工具来完成决策判断。防火墙是一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利用它来保护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料安全,以防止不法分子的入侵骚扰破坏,从而可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这是维护系统的绝对步骤。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现代会更多地去依靠计算机网络,而不再单一的依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这种系统能够高效率地结合公司会计与业务两个方面的资源,更加快捷有效的远距离操作报表等相关工作。研究开发会计软件方法分以下形式:
①自主开发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代码编写、测试、系统维护、升级等阶段的工作。
②委托开发。公司委托软件开发单位,根据自己公司的业务特点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地开发。
③联合开发。企业与软件开发单位共同组成开发机构,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完成会计信息系统地开发工作。企业在市场上选购成型的商品性质的会计软件,经过不断地实施与再次开发研究最终能够构建出自己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一般通过因特网向应用服务供应商租赁会计软件系统和会计信息服务。公司把自身的业务资料发送到应用服务供应商系统,通过应用服务供应商会计软件系统的快速分析之后,获得各种报表和分析结果。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选型
1企业挑选适合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方法
按照“先进、适用、节约”的原则,选择成熟的会计软件。企业根据其自身管理的特点,在挑选会计软件时,一定要考虑现有的财务流程和自己公司的特点,挑选最适合公司需要的软件,并本着节约原则,合适的成本投入取得先进的财务软件。根据适应企业现有的财务流程为原则挑选相应的软件。农业企业都拥有各具特色的财务流程。挑选软件过程中,公司需要按照现有的财务过程,通过对实施计算机化的财务过程基本规划研究,来挑选满足自己公司需求的适当的软件。通过会计软件平台的一致性原则来挑选软件。现阶段,农业企业系统的工作平台全部都是WINDOWS,几乎所有的会计软件是根据WINDOWS研究制作而成。经营公司一般都是需要使用相同的平台,这样可以防止一些错误的发生。不要选择或者慎重选择基于像UNIX,Linux,这样平台开发的会计软件。通过会计软件应用领域一致性原则来挑选软件。假设会计软件应用领域和公司所在的领域不是同一处,该公司必然要重新定义软件,大费曲折。不然,公司无法使用软件所包含的功能,并且公司想拥有的功能这些软件还都不具备。如果会计软件无法施展自身的优势,那么会对公司执行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样会使数据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在数据的操作上的错误率也大大提高。所以,会计软件与公司应用领域一致性是不可或缺。农业企业通用软件是最佳的选择。
2企业在选择会计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软件的性能是否安全可靠。会计数据是最重要的信息,所以保障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是头等大事。所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指会计软件的错误预防和纠错能力,通过预防和纠错能力来避免会计信息破坏与泄露。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电脑硬盘问题,像停电,硬件故障,病毒等。②数据库的安全性。假设一个公司购进了一款不是主流的会计软件,公司在购入此种软件之前无法知道其安全性,不过公司能够根据软件能否测评达标作为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通过测试软件的性能安全是值得信赖的。公司也可以参考其他公司常用的软件。③操作权限的控制。会计软件的打印模块是否完整。公司的会计信息最后都是必须打印出来并储存在档案中的。因此在挑选会计软件时需要公司多加注意软件打印模块完整性。同时,公司还需要考虑到软件的打印是否符合公司特点,是不是可以依照公司的特殊要求进行打印等等,公司在买入会计软件之前,对这款软件进行模拟打印来判断其打印模块是不是完整。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实施
1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它也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麻烦。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会性感微信头像计信息系统构建应用中还有很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实现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公司领导和会计从业者缺乏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深层次了解,认为完成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让会计人员摆脱复杂的手工劳动,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改善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阶段,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公司信息化构建中关键因素,公司高层领导仅仅把目光放在面前,没有考虑长远发展,吸引他们的水平仍然是在原来的水平,手段和措施,没有多大改变。有的领导甚至认为电算化是信息化的需求,所以没有足够的重视公司的信息技术。
***策条例不完善,会计信息化理论滞后。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发展的新兴领域。然而,会计信息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努力寻找、升级与纠正。与其相应的***策和法规仍需不断充实改进,不具备法律规章的保护,电脑安全和健康成长不能很好的保证。这就给会计工作者妥善记录会计信息、反映经营活动产生不便,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及时提供,而且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虽然中国会计信息化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理论还未完善,基本实施的措施上都是很多书本上的,缺乏引导性的成熟措施。虽然会计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很快速,但理论尚不完善成熟,基本方法和技术只是局限在教科书上,缺乏实践应用,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
缺乏有力地安全保障防范措施。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大大增加了系统的风险。会计信息系统让公司生存于一种开放的环境里,在开放的环境里所有的资料都会暴漏,只有采用特殊手段将其分开。所有的资料都存放在这个开放的环境里,很大几率上会遭到不法分子的入侵和破坏。不法分子的攻击很大程度上会使电脑损为什么会长冻疮坏,并窃取用户重要资料。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了故障,或者信息遭遇了攻击和拦截,那就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要建设企业的会计信息技术,就必须做好强大的安全防范措施。电脑网络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因此应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电脑网络系统被侵害。
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企业要想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就必须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进而才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但中国目前的现实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过程充满艰辛,因为它们的管理意识很模糊,资金缺口大,人员不充足,不能达到财务和业务的整合。
2基于建设问题提出的对策
提高管理层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水平。只有高层领导正确认识了信息系统,并且重视它,才能顺利开展各种关于信息系统宣传活动。在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企业要时常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知识的培训,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网络。为了促进公司内部资源共享,发展管理和决策的信息系统,就必须使信息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模块相互连接。同时,企业通过互联网***处理各种财务和会计的相关业务,可以极大地提高办理业务的效率,让企业获取更大的商业机会。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网络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断增强电脑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来加快系统的恢复速度与阻止不法分子入侵等重大问题。
②对机房和设备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完善软件与硬件升级,来阻止因为电脑损坏同桌的你是谁唱的而引起的资料被盗等问题。
③建立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通过在防火墙的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机制,防止不法分子非法攻击和资料丢失,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④加强信息输入、处理和控制的管理,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⑤建立完善的安全服务机制以及控制机制,例如密码控制、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访问控制、密码加密、完整性检查认证以及应急备份等,严格认证访问的用户,让不法分子没有办法入侵。
⑥建立有效的安全保护,增加安全保障的措施,来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实施环节复杂,内容涉及面广,教学环境开放,所以教学过程监控、评估难度较大。本文运用“企业内部控制”思想,来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控制问题,培养学生“业财融合”的全局观,从而促进实践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实践教学;内部控制;教学效果;会计信息系统
0引言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实践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对内部控制的解释为: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类似。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环节和学习环节采取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等方法与手段,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并提高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优势及“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源高度整合为企业带来的决策便利性和管理高效性,最终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1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目标
1.1培养学生“业财融合”的全局观
“业财融合”是新时代财务人员转型的方向,它要求财务人员全程参与业务工作。传统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事后核算,而“业财融合&rd徒手操quo;则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转变。所以今天的财务人员必须是懂财税的业务经营人员,是业务经营的方案提供者和问题解决者。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基本财务业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业务经营中,将眼界扩展至行业、客户、供应商,并充分了解行业***策、行业趋势、商业模式与竞争者等信息。
1.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财务机器人的到来使众多财务基础工作将被替代。所以教师的功能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探求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让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置疑,主动学习。
1.3考核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课堂评价多样、灵活、生动、丰富,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生机勃勃。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高校要鼓励教师采用多元评价,例如: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采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困难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比单纯关注学生的分数更有利于学生克服困难全面发展。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基于以上培养目标,教师在实践教学教程中就不能让学生的眼光只盯着业务流程,完成一个个实验和数据,更不能将眼界局限于核算的目标,局限于眼前的凭证、单据、报表,而应该以全局的眼光引导学生看待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公司经营战略、商业运行规则、盈利模式与外部环境等。
2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环节控制不当带来的问题
2.1开放的教学环境给控制和监管带来困难
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就是完成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模块、供应链模块、人力资源模块等。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在机房利用用友ERP软件实现。另外,教师需要运用极域电子教室等相关软件给学生演示操作步骤,所以机房需要在接通外网的情况下授课。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充满诱惑。由于机房可上网,部分学生会控制不住玩游戏、追剧、看视频等,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此外,由于所有学生完成同一套实验数据,作业可复制性较强,部分学生会选择“搭便车”,监管难度比较大。这导致最后的考核评价难以做到有区分度和公平性,就会反向刺激学更多的学生选择“偷懒”。
2.2教学目标的单一性难以培养学生“业财融合的全局观”
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就是运用用友RTP软件完成一个企业一个月的所有经济业务,最后出报表。这种目标的单一性会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盯着每一笔经济业务,一张张单据。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仅限于完成任务和业务流程,最后输出报表。这很难培养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和素养以及业财融合的全局观。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最好经过两轮训练,第一轮由小组扮演不同角色合作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让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在第一轮实验中学生可以体会“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的特点,了解企业不同岗位之间的合作。所以小组成员最好是五名学生来分别扮演账套主管、出纳、会计、采购主管和销售主管等角色。但是由于不同角色只需要用不同账号登录就行,所以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人代劳”的情况,丧失合作的意义,加大监管的难度。第二轮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一整套账,全面熟悉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熟悉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从而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将财务业务融会贯通。但这一轮由于工作量较大,学生往往难以关注业务以外的知识和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2.3信息与沟通不畅降低课堂效率,反馈不足让学生学得迷惘
实践课不同于理论课,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实践内容都要求学生或自助或合作完成,其实验内容关联度较高,只要前面的设置出现一点问题,后面的内容将无法推进。再加上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既有财务内容,也有供应链的内容,这种财务业务一体化加大了教学难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师生不断地沟通。如果教学教程中所有学生遇到的问题都只依赖教师一个人解决,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极易导致课堂控制无力而陷入混乱。这样的结果使学生依赖思想极其严重,不积极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而教师也是疲于应付。所以在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企业内部控制的思想,师生共同从内部环境的完善、风险的控制、信息的沟通与内部监督的增强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效率,获得良好的课题效果。
3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控制策略
3.1环境控制只是手段,巧妙点拨引导才是良方
面对开放的教学环境,“堵比疏”更重要。由于网络开通,学生诱惑增多,但只要教学任务充足而且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明确,并辅助阶段性检查机制,学生就不会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玩网络游戏。所以每一个学生的职责分工必须明确,不得越级也不得代劳,同时奖罚分明,作业完成好的或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可为平时成绩加分。此外,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极域电子教室等软件来监控学生机界面,凡在上课时间私自游戏或者做实验无关的事情的学生可以黑屏警示,让学生有一定压力,屡教不改的扣减平时成绩。当然环境控制只是必要手段,推动学生有意识地努力学习才是目的。所以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只有激发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意愿,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在上课前,教师的引导和分解学习任务非常重要,例如:会计信息系统的开篇,应重点讲述“财务业务一体”对整合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及对管理决策的重要性。在业务流程及操作步骤分解的时候除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巧妙地点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的良方。
3.2风险控制策略
为了有效防止“复制作业”的风险,最简单的控制办法使用学生本人学号的最后三位作为账套号,学生自己的真实姓名作为账套主管,因为账套一旦建成就不能重复用账套号,用户名一旦引用则不能修改。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复制账套来欺骗老师。当然这也只是技术上避免学生的投机心理。要让学生从心理上爱上这门课程才是风险控制的最佳策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从技术上打消学生“弄虚作假”的念头,也要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对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业财融合”的思想,教会学生基于财务但要跳出财务的局限看待公司的发展及财务信息对决策的有效性。这样做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可以扩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格局,这种综合素养才是未来学生有效回避职业风险的核心。
3.3教学活动环节控制策略
教学活动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小组协作即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每名学生必须先完成账套主管的工作,再轮岗扮演其他同学账套的其他角色。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充分得到训练,而且加大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力度,把大家的任务融合在一起,不仅起到相互促进学习的效果,而且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辅导负担。此外,通过任务驱动,定时检查,学生上课有了紧迫感,甚至有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来机房完成作业,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由于辅导其他同学学习有额外的奖励学分,遇到困难时多数同学也能够合作学习,互帮互惠,所以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教师可以先演示示范,并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多提醒,当然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点陷阱让学生折腾折腾,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从“被动辅导”到“主动出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让教师从繁重的基础性辅导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格局看待企业存在的问题。
3.4信息反馈和教学反思策略
由于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可加大平时过程的考核力度,可考虑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甚至60%,这有利于学生重视过程。所以学生每做完一个模块就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学生的学习往往都要经历一个从“毫无章法”到“有章可循”再到“豁然开朗”的阶段。所以一个实验完成后,应该有一个由学生组长主持反馈问题和总结问题的小环节,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业务的解读能力,并能根据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解读分析财务相关业务,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录监督,熟悉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了解并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结合岗位要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整合内化为职业能力,这才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商业活动。当然教师平时也应该多反思教学,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探讨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效的教育评价不仅可以收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反馈出来的各方面的信息,而且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了解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需求,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
4对新教师的建议
会计信息系统这门实践课程,对于第一次上课的教师而言,挑战极大。或者陷于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或者陷于忙着解决学生各种问题,甚至出现现场解决不了学生问题的情况。因为学生会所犯的错误五花八门,而这些错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基本遇不到。但学生人数那么多,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这个地方设置错误,有的学生在那个地方操作漏了步骤,这些问题都会集中爆发。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这对于初上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课的新教师而言确实带来不小的挑战。所以,笔者建议新教师能够作为助教跟着老教师过一遍再上这门课程才会得心应手。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敢于与学生“斗智斗勇”,也要把握“严与爱”的度,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当然也要关心和关爱学生。同时,对于学生平时的表现,记录完整,才能做到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学生也才能心服口服。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反思和总结得失。从“恐慌应对”到“自如面对”需要经历“十年磨一剑”的艰辛。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剑锋.企业业财融合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新会计,2017(4).
[2]余中福.基于ISOG模型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商业会计,2013(6).
[3]陈传海,李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体系平台的研究[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摘要: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会计信息都是有组织地寄存在数据库中的,那么数据库设计能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处置功用和效率。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对会计数据的存储设计,首先要保证能将一切的会计信息都有效的存储在数据库中,还不能是简单的将手工会计的数据直接对应的存储成一个个数据库文件,还必需要留意会计数据的存储效率,会计信息是一整套完好的、连续的账,其数据量普通比拟庞大,特别是业务量较多的企业,因而对数据存储的效率有严厉的标准,这就请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对数据存储时要运用愈加标准化的技术来进行设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一、记账凭证文件的数据存储构造设计剖析。
这种构造属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它和手工记账凭证的项目根本是逐个对应的,该构造中的关键字是凭证号和科目称号,而且每一个字段都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从这个案例也能够看出一些缺乏之处,凭证文件中的这一个经济业务属于一借多贷,这张会计凭证经填写完保管后,包含若干条记载,关于每一条记载而言,要么是借方金额,要么是贷方金额,不可能存在同时有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的记载,所以,每一条记载的借方金额或者贷方金额字段总是有一个字段是空的,关于数据存储空间来说就相当于每一条记载要糜费12B的存储空间,则就这一张凭证八条记载就要糜费96B存储空间。
不可思议,当系统中的凭证越多,记载越多,那么糜费的存储空间就越大。为了减少存储空间的糜费,能够对该方进行改良,将每条记载中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字段兼并为一个字段,叫做“金额”,并在“金额”这个字段上增加一个“借贷标志”的字段,以此来表示金额的借贷方向。
二、记账凭证文件数据存储构造设计的改良。
每一条记载都不再存在空值字段,而且每一条记载的“借贷标志”和“金额”两个字段共占14B,而之前没有改良构造中,每一条记载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两个字段共占24B,经过改良后的计划每一条记载就节约了10B空间,整个例子中的这张会计凭证在数据库中的八条记载就节约了80B空间,那么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存储的凭证越多,数据库中节约的存储空间就越大。
认真剖析就会发现仍然存在缺乏,改良后的数据存储构造固然不存在空字段了,都有却还有很多存在反复记载值的字段,如凭证号、制单日期、摘要、附件张数、制单、审核、记账等都是反复的值,这样的设计构造还不能满足第二范式的请求,像有些非主要的属性就并不完整是依赖于其主码的,比方“摘要”依赖于“凭证号”。所以,还能对该计划进行最终的整改。
三、记账凭证文件数据存储的最终构造设计。
在记账凭证文件中,每张记账凭证都存在两种内容,一种是只要每张凭证都存在一个制单日期、凭证号、附件张数等固定的内容,另一种是每张凭证都存在会计科目称号、摘要、金额等却是非固定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将会计凭证文件里的内容分红两个类:一类是“凭证固定内容文件”,用来寄存每一笔与经济无关的内容,如凭证号、制单日期、附件张数、制单、审核、记账等,另一类文件是“凭证变化内容文件”,用来寄存第一笔与经济业务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内容,如科目称号、摘要、借贷标志、金额等,这样一来,会计凭证文件的构造可最终设计如下:
1、凭证固定内容文件。
2、凭证变化内容文件。
在最终的构造设计中能够看出,关于会计凭证的固定内容文件来说,每一笔经济业务只对应一条记载;而关于凭证变化内容文件来说,每一笔经济业务要同时对应多条记载,即一笔经济业务会触及到几会计科目就对应几条数据记载,两类文件能过“凭证号”作为关联字段树立数据联络。这种采用两类文件方式来寄存记账凭证的数据构造设计,其优点是具有很大灵敏性,能够表示不同的会计分录方式,能够是一借一贷的简单分录,也能够是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复合分录,同时还能够节约存储空间。
上述所研讨的计划凭证文件里列示的字段都是最根本字段,在实践工作中,会计信息文件所要列示的字段文件远远要多于最根本的字段,通常需求保管更多的信息,如支票号、结算单据号、外币的金额、汇率、数量、单价、部门代码等各种辅助核算信息,固然要保管的信息比拟多,但其原理是一样的,只需求增加若干字段,使得凭证文件能最大限度的保管会计核算和管理所需的信息就能够了。
四、结语。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关系数据库设计时,在构造设计剖析时必需进行关系的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的过程是逐渐消弭关系形式中不适宜的函数依赖过程,尽量简化依赖关系,使数据库模型中的各个关系模型到达某种水平的别离,提高存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伟,朱卫东。若干会计数据存储问题及对策研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2]付荣彪。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及完成。吉林大学,2008。
[3]李毅波。数据构造与算法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完成,中南大学,2012。
[4]于敏,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数据库管理,财会研讨,2002。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不同的会计岗位,对企业记账、财务数据核对、相关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以及其他工作程序进行控制和约束的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专业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得到了许多企业的重视,并开始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原因是会计信息是企业资金安全的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的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影响因数发生变动都会导致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的关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也开始逐渐信息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监督力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显得格外重要。会计信息主要是对相关的会计数据在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对会计管理工作以及企业有效管理等进行价值信息的呈现,其主要是实现和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及时的反馈。一个好的会计信息呈现,会使领导对现在企业的运营、管理状况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以便领导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规划[1]。
企业应当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浓缩果汁尤其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安全的管理,其主要方法是加强企业内部当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采集和整理,并将采集和整理的会计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和加工,再转到各个部门。国家在宏观经济上的相关***策中,也强调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国家通过企业上交给国家相关部门的财务报告中分析各个企业的财务实际情况,最终将国家资源有效的合理分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在实现企业财务的管理、企业风险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国家的***策方针的变动,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改革,从而使得企业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发生一系列的变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开始对企业的會计信息管理颁布一些强制性法律条例,约束企业的财务操作、引导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制度的实施和发展。外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直接影响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效果,任何公司的财务工作,都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监督制约,所以外部的监督力度也是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的影响因素。
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发展状况不同其财务管理方法也会产生变化。在企业成立期间,各方资金并没有到位,公司的章程和制度都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做好相关规定,所以也不存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只有企业稳定发展时期,各方面资金到位,财务的企业的管理才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不仅仅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经济运作模式以及企业内部制定了相关规定,都会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领导的领导能力,和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重视程度,决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在私营企业中,企业领导的财务态度也会侧面反映这个公司的经营风格。思想开明的领导就会主张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相反,就会被禁止。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其执行力度,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很好的贯彻,企业可以制定明确的、严格的实施细则,对会计信息会严格的把控,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发展[2]。
企业文化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标志着一个公司的精神面貌,同样也是企业的外在形象。企业文化水平较高的企业通常会严厉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条件,而没有形成自身特质的企业文化,缺少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环境,却执行力会降低。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是会计师,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会计从业者对财务进行了报告分析,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会计从业者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求会计从业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知识,又能够完成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企业财务、档案、数据等内容的管理工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了会计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同样的,会计从业者的素质水平直接反应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结语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逐渐变了重要起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也逐渐被企业应用并改善。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受到企业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印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应该多学习其他公司的发展,并结合公司的特色,合理规避风险,解决公司面对问题,促使企业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呼和浩特小微企业为例[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8:222-223.
[2]冯佳佳. 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影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156+159.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06:1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863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