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十五篇)

更新时间:2023-05-26 07:53:00 阅读: 评论:0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一

从上一学期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学习较努力,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好。但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成绩偏低,个别学习基础较差,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接受,成绩不理想。鉴于此,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狠抓两头、猛促中间,重视情景串教学及直观教具的运用,加强个别差生的辅导,争取教学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于20xx年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下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本册教材共分为11个单元:1、万以内数的认识;2、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4、图形与拼组;5、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6、混合运算;7、统计;8、两、三位数乘一位数;9、时、分、秒的认识;10、图形的周长;11、总复习。

第一、四、六单元系统地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仅扩大学生解决实际计算问题的范围,也为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做一定的准备。 第三单元这一单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各种长度单位。时、分、秒这一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学过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 统计是在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填写统计表。图形与拼组是学生的初步认识。

混合运算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一)“情景串”引出“问题串”。

(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三)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版块式”编排结构,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5、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6、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7、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验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察。

5、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 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

5、定期召开学生学法交流会,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加强对差生的辅导。

6、多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两个班,92人,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午米、分米、

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二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一)知识与技能:

1 .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计算工具并能进行计算。

4、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5、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6、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1)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上学期三(1)平均分在68分左右,及格率为81%左右,优秀率为21%。三年年级(1)班优秀生比较少。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三

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直线和线段

⑤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进步。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教学内容 备注

1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收心

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24页)

4 练习六——练习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

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

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

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

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

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

17 复习第一单元

18 复习第二单元

19 复习三、四单元

20 复习第五单元

21 总复习、期末测试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四

学前班是幼儿升入小学的过渡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根据时代以及本班幼儿的具体情景来分析,孩子们的反应本事和学习程度有必须的差异。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智力反应本事的一门课程,针对幼儿个体和全面素质的要求,教师会用心、耐心、信心教好每一位幼儿。

这个学期的教材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数学教材安排了34节课,教材着重培养幼儿思考、动脑筋的好习惯和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如:《10以内的分成组合》、《比较大小》、《10以内的加减法》、《时间的变换》、《几何图形》等,教材从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多动脑思考,帮忙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1、使幼儿运用观察、比较、比较等数学方式学习类包含关系。

2、帮忙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和分成。

3、指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加减法,进一步认识时间,并明白怎样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的变换。

4、让幼儿初步了解、认识几何立体图,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帮忙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

6、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操作本事、观察本事、逻辑思维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以及书写本事。

1、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资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全面的图片,创设简便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幼儿班的特点,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动脑多操作。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五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并借助数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高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内容学习,帮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继续任教初三c42、c43两个班级的数学。本期以前历次考试成绩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两个班的数学整体水平基本上比较持平,个别差距属于正常差距。所教两班考得虽然比其他班级来说有较大进步,但是,从本身来看,还是不尽人意,应该考得更多。这里也反映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我平时教学时,注重过关不够,过多地注重了量,忽略了质。另外一点就是,个别辅导不够,没有用足够的时间抓最容易出成绩的学生,而是采取了一盘棋整体抓的思想,因此在辅导上仍然采取大局思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落后。所以,单独地来说,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应该相当,但总的来说的时候,教学上经验不足,难度把握不太准,层次感不够强烈,导致了这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和其他班比较起来就显得拙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时时学习,时时分析,时时进步。

1、教材分析:所用教科书是由出版社是人民教育出版出版的《人教实验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学期总课时400课时(每个班200课时,其中正课120课时,辅导课80课时),每周20课时(每个班10课时,其中正课6课时,辅导课4课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二次根式一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意义;难点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意义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技巧。

⑵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难点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⑶旋转一章的重点、难点是旋转及其特征,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⑷圆一章的重点是圆的有关性质、与圆有关的几种位置关系及计算;难点是对圆的各种性质的探索、理解及其综合应用。

⑸概率初步一章的重点是列举法求概率,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难点是概率意义的理解及实际运用。

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备课上更多地是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构思,以自己的特有想法为主,结合和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因材备课、因校备课、因时备课;授课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变单纯的“灌输”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现代教学方式,同时兼顾自主学习的培养,更多地做到教学方法理念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思想紧跟教育原则,教学目标紧跟教学大纲,教学效果紧跟社会需求,并且探索一些新教学法。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作业上做到及时讲解及时纠正,不拖不漏不放按时按量按质。考试上进行适当的改革,考试方式上变单一的“纸试”式为多样化的考试评价体系,争取作到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辅导上做到个别与集体结合,自学与讲解结合,有的放矢。

5、建立错题本,反复检查错题过关情况,树立以错促进步的观念。

6、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7、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习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高数学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优化复习氛围是搞好复习工作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教学进度表

周别 日期 教学(含实验)内容(章节) 课时 作业次数 考试测验 课外辅导

1--2 9.1-9.9 二次根式 10 12 2 12

2--4 9.10-9.23 一元二次方程 15 12 2 12

4--5 9.24-9.30 旋转 15 12 2 12

6--10 10.8-10.31 圆 15 12 3 12

11--13 11.1-11.10 概率 15 12 2 12

13--20 11.13-1.28 复习、下学期内容 50 12 2 12

21 01.30-- 期末复习、考试 15 12 2 12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六

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同组数学教师加强同头研究,集中集体智慧,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安排。

2、每长周星期三下午召开同组数学教师会,总结上一周教学得与失,布置下一长周教学任务。

3、每一章节小考一次,重点班、普通班分别命题,分层次检测,每章责任人见附表。

4、每个组员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

5、全组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大大课堂容量,加强课堂趣味性。

说明:各班教学进度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七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1.出示口算:

2.竖式笔算:

这四道题全班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4名同学写的打在实物投影上,并让这4个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教师出示图:(或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在口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联系图说明.学生可能答出:先算出图右边少的部分,用 (块)也就是用个数2乘3得6.再算出图左边整十的方块数,是用 (块)然后再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或继续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9)反馈练习: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演示动画“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例2)”)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采取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相同点:算理与算法相同,都是从个位乘起.而且都是不进位的乘法.

不同点:例2比例1被乘数的位数多,例1被乘数是两位,例2被乘数是三位.

4.验算的方法.

师:如何检查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再乘一遍.

师:我们要养成随时验算的好习惯,无论题目要不要求验算,都要在草稿上重新乘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又培养了我们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5.反馈练习:

1.计算并验算

(1)一个因数是233,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2)342乘2,积是多少?

(3)3乘331,积是多少?

2.笔算下面各题:

3.应用题:

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有多重?

板书设计

例1 计算 例2

讲解例题从直观图入手,说出口算过程,在进一步巩固算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索出写竖式的正确过程,注意让学生明确算理.教学例2时重点放在用乘数乘被乘数的首位数字时,积写在什么位置上,所采用的教法是放手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八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思考,进取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资料: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一样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景,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资料,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资料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资料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资料。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仅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本事,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使学生明白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经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趣味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本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团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一样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本事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略)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九

我从事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算可以,有一半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原因,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后知识学习太快,学习跟不上;还有就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突破口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投入到自学和讨论中,积极的探讨新知,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空就偷着玩,不爱学习。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抓的不够紧,没有及时跟上辅导,致使有些学生越拉越远。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几类简单的尺规作图。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以前学过的一些重要定理。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第三章《分式》,本章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第四章《数据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本章内容包括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证明举例。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4)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与计算.

(5)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

(3)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4)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方差的计算公式.(5)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设。

1、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十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班共有学生5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十一

本学期二年级三班、四班、国际班三个班共有学生79人,三个班从整体上上看,数学的平均成绩相当。新生当中,从入学测试来看,大部分学生成绩尚可,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从家庭背景和可用资源看,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较好,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白领阶层居多,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这些学生的家长,有85%的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有的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督促和辅导,有的则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所以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利用整体教育优势实施完整性教育。

工作目标具体措施

1、总体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并使之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2、采取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3、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多方面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个性发挥、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阶段目标

1、《认识除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认识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使学生获得平均分的直接经验和认识。

2、《口诀求商》是使学生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认图形》是通过看、数等活动来认识四边形,类推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4、《加和减》是让学生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帮助学生经历算法发展过程,理解笔算方法。

5、《位置和方向》使学生能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认识东南西北。

6、《量长度》让学生认识线段、认识厘米、米,并能以厘米、米为单位量长度。

7、《乘和除》(一)(二)两个单元是让学生能熟记7、8、9的乘法口诀,并能用相应的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8、《时、分、秒》是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能认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并认识时间单位“秒”。

9、《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能观察出物体某一面的形状。

10、《统计和可能性》是通过收集数据,让学生能用方块统计图表达数据,并认识时间发生的可能性。

1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了解“每几个一份地分”的具体过程,感受平均分可以用除法。

12、让学生在联系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

1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1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5、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生活问题。

16、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17、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18、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19、使学生能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20、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2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3、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25、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呢感有序思维、敢于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26、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周次起至日期工作要点责任人实际执行情况

18/29—9/4《分一分》

29/5—9/10《认识除法》、练习一、单元复习

39/13/—9/17《口诀求商》、《练习二》

49/20—9/24《认图形》、《有趣的七巧板》

59/27—9/30《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610/1—10/7国庆放假

710/8—10/15《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810/18—10/22《单元复习》、《位置和方向》

910/25—10/29《量长度》、《量一量》

1011/1—11/5《乘和除》(一)、《练习七》、

111/8—11/12《乘和除》(一)、《练习八》、

1211/15—11/19《单元复习》、《时、分、秒》

1311/22—11/26《乘和除》(二)、《练习九》

1411/29—12/3《算“24点”》、《观察物体》

1512/6—12/10《统计与可能性》、《田园风光》

1612/13—12/17《期末复习》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十二

寒冷的冬日已经过去,转眼已是温暖的季节。本期我继续教授初一(8)班和(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十三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学期新的挑战。由于刚接手本班,对于有些情况还不是很了解,相信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我会很快的和我的孩子们融为一体,相信我们在《纲要》的精神和《园务计划》的引领下,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的建议,经过讨论我们拟定了本学期的班级计划,我们将提供多元整合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放的态度,陪伴幼儿一起经历这有意义的一学期。

本学期本班幼儿 35名;旧生34名;新生 1名。经过小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非常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预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练习,将学前的预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学前班打好基础。

(1)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2)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du**立意识,增强du**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学前班的小朋友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碰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拟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重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du**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爱好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选;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选;“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预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小班毕业典礼。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把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4、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教师团队合作及专业成长: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

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先进班级而努力。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数学教学计划书篇十五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百分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先介绍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然后着重讲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联系实际,介绍常用的成活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分数的乘法中教材先讲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而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可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配合图形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根据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推导出来的。由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解题步骤基本相同,所以这两种应用题在教材中混合编排。

分数除法是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讲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突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一重点。还安排了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以后学习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方程知识,介绍了这种应用题的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着重联系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次还将了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

圆的周长和面积中主要学习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选学“扇形的认识”。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3、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4、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5、掌握圆和扇形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6、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认真负责、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

1、第一单元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重点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重点是一个数除以分数和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4、重点是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1、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3、难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数量关系。

4、难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难点是从实际到抽象,理解相关知识。

本班共有42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成绩也偏低,可见学生普遍比较粗心,马虎,而且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然后,分数应用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1、改变百分数的编排顺序,加强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2、扩展分数应用题的范围,把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结合起来。

3、突出重点,适当降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要求。

4、加强操作、直观,认识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见附表)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7: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81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