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帝1冉利梅2聂四平1吴春维2辛林明3金鹰1
(贵州医科大学1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04;2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0-60岁少数民族(苗族、布衣族、侗族等)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评估;按年龄分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症状的差异性;并进行围绝经期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415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34±3.98)岁。民族、居住地、月经情况、文化程度、睡眠质量、吸烟、运动情况均与Kupperman评分有关(P<0.05)。发生率前五位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是眩晕、失眠、疲倦乏力、情绪波动、头痛;至少有1项围绝经期症状者占比86.75%。围绝经期综合征轻度者163例(39.28%),中度者58例(13.98%),重度者5例(1.20%)。年龄40~49岁者围绝经期症状以疲倦乏力为主、45~49岁者以失眠为主、50~60岁者以眩晕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初中及以下学历、睡眠质量一般或差、绝经、缺乏运动、饮酒为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重视少数民族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工作;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轻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21)11-2417-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21.11.051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的生育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包括从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直至完全绝经后1年,一般发生于40~5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呈波动性或下降,引起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波动、抑郁,心悸等症状。围绝经期女性的症状因地域、文化差异、经济状况而不尽相同[1]。民族间的遗传具有多样性[2],少数民 族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及独特的生活环境。本研究旨在探讨贵州地区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对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415名40~60岁少数民族(苗族、布衣族、侗族等)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平均年龄(49.76±5.80)岁,自然绝经年龄平均为(48.34±3.98)岁。月经规律者156例(37.59%),月经不规律者44例(10.60%),绝经
基金项目: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资助项目(2017NJK009)
通信作者:冉利梅(1973-),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妇女保健和健康管理研究。
第一作者:刘帝(1989-),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妇幼保健研究。者215例(51.81%)。纳入标准:贵州户籍,年龄40~60岁,有子宫且至少有一侧卵巢,精神状态正常。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状态,使用激素补充治疗(HRT)或其他可缓解围绝经期症状的药物。本研究通过贵州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编号2018-88-01)。
1.2研究方法自行设计问卷,统一培训专业研究生作为调查员。①一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年龄、民族、居住地等人口学资料及月经情况、睡眠、运动等资料。②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3],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抑郁疑心、眩晕、疲倦乏力、骨关节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生活、泌尿系感染共13个条目。症状评分=症状权重系数X程度评分,各症状分数之和为总评分。总评分W6分为正常,7~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0分为重度。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结果
2.1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月
经情况、运动情况、睡眠质量、吸烟均对Kupperman评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o
表1415例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Kupperman评分单因素方差分析(x土s,分)因素n Kupperman评分F值P值因素n Kupperman评分F值P值年龄(岁)40~44887.43±7.12 2.3100.076月经情况规律156 6.67±6.16 6.6200.001 45~491239.22±7.67不规律449.96±6.12
50~541028.96±7.47绝经2159.07±7.84
55~601027.13±6.08睡眠质量很好137 6.27±6.849.2120.000民族苗族2318.78±7.84 3.5440.015—般2238.95±7.27
布依族358.86±6.21不好5510.45±6.55
侗族66 5.65±5.50吸烟经常1114.27±8.26 4.0320.018
其他838.66±6.38偶尔38.62±5.04
居住地城市2738.80±7.0118.8560.000不吸烟4018.10±7.10
农村5411.46±7.81饮酒经常1311.79±4.27 1.6320.197少数民族自治区88 4.64±5.79偶尔1288.19±6.08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110.13±8.25 2.8100.039不饮酒2748.13±7.71
高中/中专738.00±7.30运动情况经常1577.14±7.127.9560.000
大专/本科2447.71±6.62偶尔1958.18±6.07硕士研究生及以上7 6.14±6.87不锻炼6311.33±9.40
2.2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流行情况至少有1项围绝经期症状者占比86.7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程度分布为轻度者163例(39.28%),中度者58例(1
3.98%),重度者5例(1.20%)。发生率处于前五位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是眩晕(53.49%)、失眠(52.53%)、疲倦乏力(52.29%)、情绪波动(46.27%)、头痛(4
4.58%)。见表2。
表2415例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流行情况=415)
症状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总发生率〔n(%)〕眩晕193179412222(53.49)失眠197190271218(52.53)
疲倦乏力1981781623217(52.29)
情绪波动223154362192(46.27)头痛230151286185(44.58)
骨关节痛246127366169(40.72)心悸298103122117(28.19)
抑郁、疑心30689191109(26.27)性生活30786814108(26.02)
感觉异常3273747488(21.20)
泌尿系感染327816188(21.20)
潮热出汗3316511884(20.24)
皮肤蚁走感368378247(11.33)
2.3各年龄组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不同年龄少数民族女性潮热出汗、情绪波动、抑郁及疑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o
2.4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多因素分析
以kupperman评分为因变量,居住地、文化程度、睡眠质量、月经情况、锻炼身体、吸烟、饮酒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初中及以下学历、睡眠质量一般或差、绝经、缺乏运动、饮酒为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见表4。
八个月宝宝辅食
表3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症状的分布情况〔”(%)〕
年龄n疲乏肌肉酸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生活泌尿系40~44岁8844(50.00)32(36.36)40(45.45)23(26.14)11(12.50)15(17.05)16(18.18) 45~49岁12371(57.72)53(43.09)56(45.53)36(29.27)14(11.38)30(24.39)26(21.14) 50~54岁10255(53.92)43(42.16)49(48.04)29(28.43)13(12.75)28(27.45)28(27.45) 55~60岁10247(46.08)41(40.20)40(39.22)29(28.43)9(8.82)35(34.31)18(17.65)光2/P值 3.327/0.344 1.077/0.783 1.754/0.6250.260/0.9670.962/0.8117.604/0.055 3.636/0.304
续表3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症状的分布情况〔”(%)〕
因吸烟、偶尔吸烟和饮酒、偶尔饮酒人数较少,合并为二分类项。本科及以上人数较少,学历合并为三分类项
年龄 n
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抑郁、疑心 眩晕40 ~44 岁
88
13(14.77)21 (23. 86)38(43. 18)42(47.73)19(21.59) 40(45.45)45 ~49 岁 12333(26. 83)
28(22. 76)75(60. 98)62(50.41)49(39.84)
64(52.03)50 ~54 岁
10224(23.53)23(22. 55)
55(53.92)
53(51.96)24(23.53)
65(63.73)55 ~60 岁 102
14(13.73)16(15.69)50(49. 02)35(34.31)
17(16.67) 53(51.96)
光2/P 值
8.302/0.040
2. 521/0. 4727. 186/0. 0668. 116/0. 04417.939/0.000
6.780/0.079
表4
415例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相关因素的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B 值
册al 吹2值
P 值0^(95% C/)居住地(少数民族自治区)城市 1.4550. 31820.891
0.000 4. 285(2. 296 -7.998)农村 1. 557
0. 43412.8810.000
4. 743(2. 027 - 11.098)
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
初中及以下
0. 9330. 3447.358
0.007 2. 543(1.296 -4. 991)高中/中专
0.413
0. 318 1.6820. 195 1. 511(0. 810 -2. 821)李白送别诗
睡眠质量(很好)—般0. 7140. 2587.664
0.006 2. 043(1.232 -3.387)差 1. 8290. 39621.372
0.000
6. 231(2. 869 - 13.532)
月经情况(规律)不规律
0. 505
0. 362 1.9440. 163 1.657(0.815 -3.371)绝经0. 6600. 276 5.734
0.017 1. 934(1. 127 -3.319)
锻炼身体(经常)
偶尔0. 2600. 250 1.0850.298 1.298(0. 795 -2. 118)
夕露沾我衣
从不0. 898
0. 359 6.2490.012
2. 455(1.214 -4. 964)饮酒( 不饮酒)饮酒-0. 6870. 2547.336
0.007
0. 503(0. 306 -0. 827)吸烟(吸烟)
不吸烟
0. 444
0. 954
0.2170.641
1.559(0. 241 -10. 106)
3 讨 论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明显 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潮
热出汗、心悸、情绪波动等症状。目前我国围绝经期
女性约占全球的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
68.1%。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女性所特有的
疾病,了解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 不仅可以提高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 少数民族妇女保健指明方向。聂广宁等⑷报道中
国城市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48. 72±3.51)岁,
美国[5〕平均绝经年龄为51.34岁,刘红雪等⑹报道 哈尔滨地区平均绝经年龄为49. 49岁,李洋洋等[7]
报道北京市某农村平均绝经年龄为(49. 98±3. 61) 岁,孙小燕等[8]兰州市横断面研究中女性平均绝经 年龄为(47. 9±3. 3)岁,本研究中少数民族围绝经期 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围绝经期
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9]。
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进行分
析,结果显示:①至少有1种以上围绝经期症状者占
比86.75%,高于我国总体水平的75% o ②眩晕、失 眠、疲倦乏力症状在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女性中患病
率高达50%以上,情绪波动、头痛的患病率高达
45%以上,其中眩晕和头痛的患病率高于盛祝梅
等[10]研究中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的41.5%和
37.3%。卢春冬等⑴〕发现重庆市城区围绝经期女
性的症状以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激动等为主。围绝
象龙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大幅波动,影响了皮质和降钙
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可能是导致眩晕及头 痛症状发生的原因[12]。情绪低落与睡眠障碍密切 相关,睡眠障碍可诱发情绪低落,同时消极情绪又引
起睡眠障碍[13]。@40 -44岁者围绝经期症状以疲 倦乏力多见;45 - 49岁者失眠多见;50 - 60岁者眩
晕多见。④文化程度提高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率明显降低,这一结果与徐婷等[14]研究相同。⑤接
受调查的40 ~60岁妇女中超过一半发生不同程度 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且不同时期的发生率有显著差 异,并随着月经规律、绝经、月经不规律而逐渐增加, 本研究显示:月经规律(46.2%)、月经不规律
(70.5%)、绝经(57. 2%)o 这与邓冰等[15]研究中
月经正常、紊乱、停经这三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率依次提高略有不同,考虑与民族,年龄差异有关。
关于教育的成语
⑥围绝经期症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发现,
居住在农村、睡眠质量差、缺乏运动均是少数民族女
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危险因素。
综上,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应 当引起重视,有必要加强这一特殊人群的妇女保健
及健康宣教。相关研究表明,家庭和社会支持可促
进绝经后女性的心理健康[16],运动可以提高睡眠质
量[17]、减轻抑郁程度[18]、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高
妇女的生活质量[19]。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梦见捡钱是什么预兆酒、运动等,应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健康的全部策略中的重要部分妙〕。同时,激素补充治疗是目前缓解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2l]。
牵牛织女的故事4参考文献
1Lin L,Wu J,Pu D,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ge of natural menopau and menopausal symptoms in Chine women[J].Maturi-tas,2012;73(4):354-60.
2国学红,何燕,张秀秀,等.贵州三个世居少数民族24个Y-STR 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8;35(4):595.
3Tao M,Shao H,Li C,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and the Menopau Rating Scale in Chine women[J].
Patient Preference Adherence,2013;7(default):223-9.
4聂广宁,王小云,杨洪艳,等•中国城市女性绝经年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91-3.
5郁琦,尚梦远.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2):81-3.
6刘红雪,郑建华,郁琦•哈尔滨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保健需求分析[C].合肥:2012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2012:401-3.
7李洋洋,李爱阳,孙万卉.北京密云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情况[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2):914
8孙小燕,张瑞,王丽蓉,等•初潮年龄对女性绝经年龄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的横断面研究[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8;38
(4):299-304.
9周小丹.国内外不同种族/民族妇女围绝经期现况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227-9.10盛祝梅,黄坚,马林等•杭州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分析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214
11卢春冬,宋娟,史常旭,等•重庆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8):3978-9,3982. 12余孝君.女性前庭性偏头痛与围绝经期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8;39(15):95-7.
13曾倩茹,熊正爱.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7):821-3.
14徐婷,徐静,周小培,等•镇江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588-92. 15邓冰,庹安写,张业勤,等.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6636
16马晶.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对老年绝经后妇女心理困扰和绝经后症状的调控及交互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 6232-3.
17Mansikkamaki K,Raitanen J,Nygard C,et al.Sleep quality and aerobic training among menopausal wom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Maturitas,2012;72(4):339-45.
18Luoto R,Moilanen J,Heinonen R,et al.Effect of aerobic training on hot flushes and quality of lif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n Med,2012;44(6):616-26.
19李青,王艳娜,杨娜,等.运动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875-8.
20张绍芬,包蕾.绝经期健康管理策略[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31(5):3334
21程晓利.芬吗通和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6):471-3,482.
[2020-02-17修回]
(编辑杜娟)
武汉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身体活动与健康体适能的相关性
郭燕王亮严亚琼杨念念张微代娟李长风赵原原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武汉430024)
〔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身体活动能力,分析两者与健康体适能的关联性。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武汉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2096名,根据体适能测量原则,进行一对一现场问卷调查、日常和身体活动量表测量及健康体适能测量。结果83.44%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50.24%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47.92%自觉健康状况良好及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失能率为7.59%,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失能率为35.50%。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各维度男、女性差异显著(P<0.05),除
下肢柔韧度外,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述慢性病患病数与平衡能力、下肢肌力、下肢柔韧度、肩部柔韧度呈负相关。自觉健康状况、身体活动与健康体适能7项均呈正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敏捷/动态平衡、上肢柔韧度呈正相关。结论武汉市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失能率较高。自述慢性疾病患病数是身体活动能力和下肢活动能力的预测因子,自觉健康状况是多项功能性体适能的预测因子。患有慢性疾病或自觉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应该加强身体活动,提高身体各项体适能,进而减缓失能。
〔关键词〕健康体适能;健康状况;身体活动;失能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21)11-2420-05:doi:10.3969/j.issn.1005-9202.2021.11.052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WT2019F011)
通信作者:王亮(1970-),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病研究。第一作者:郭燕(1980-),女,博士,主管医师,主要从事慢性病研究。
我国已有1/4的省市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4.2倍⑴;老年人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