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0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
二、品读课文
1、首先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指名读。
你读懂什么了?指名说。(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思考:文中哪些字、词、句让你觉得她是一名英雄?轻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重要的地方可以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2、汇报交流。(依学生回答随机进行)
小朋友们,大家都想做英雄,其实,那些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同学就是课堂上的小英雄,谁先来说。
(1)、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读一读,想一想,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是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从***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终于来到了战场。战场上的木兰是什么样的呢?请看***,你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她跃马提***,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是一位真英雄!谁来读一读。(适当点评)。齐读。
(2)、正是在像木兰一样英勇的将士的努力下,战争结束了。回到家乡的木兰有什么变化呢。指读第4节。再见木兰,将士们什么反应?指名说。
你从哪些词能读出惊讶的感觉?(“才”、“竟”)。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么惊讶?(这更说明木兰在战场上表现的英勇,决不逊色于男儿)
将士们仅仅是惊讶吗?(还有敬佩)自由练读。指名读。
(3)这样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呢?再读课文,思考。
指名说。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家忧”是指什么?“国忧”又指什么?
正因如此,木兰决定替父从***,那么,她又是这样说服家人的呢?
先想想,木兰家里有哪些人?指名说。小组讨论一下,再演一演。
敢于走上讲台的人是最勇敢的,指名演。师生点评。
三、指导背诵:
1、整体感知:说一说:木兰是 ()的女英雄,因为她( )。
愿意把木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学生自由发言)(看***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B、指名背
四、生字教学:
过渡: 真正的英雄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学知识,学本领,我们来比一比,谁能把这些字写正确,写漂亮。
出示生字,将、病。
教学目标 :
1、 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初一学习方法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 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 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 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片)
二、 完成“阅读”
1、 看了***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 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 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 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 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 :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
学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1、改变身份,引生入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来上课,还要向大家推荐我们学校校办工厂的一种书包,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原价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学见面,优惠价40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激发学生购买,引tired翻译导学生还价!)
(点评:通过教师改变身份,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明白购物讲价的重要性。学生当时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2、因势利导,引出课题。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买的价格不同,问: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的要便宜得多呢?(讨价还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本领。师板书课题,生打开课本。
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联系生活。师:刚才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还价的重要性。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还价的机会非常多。同学们,你们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买过东西吗?想一想怎样还价的?
(也可让学生看课本或从刚才的情景中领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说。)
(点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讨价还价经验,运用于课堂之中。)
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
3、师:老师把大家介绍的方法总结成了还价宝典,请看大屏幕,指名朗读。
4、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习。
三、自由结合,摸拟训练。
1、师: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练习的注意事项,指名朗读。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把教室当成申泰大市场,把你的课桌当柜台,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看谁最会卖,看谁最会买。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书包就做为奖品送给他。
(点评:教师再次创设购物情景,使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还价方法。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卖家叫卖,使出看家本领,买家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有买有卖,气氛热烈。)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身份、讲价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把同类商品合到一块儿,分成几个小商店)
四、边演边评,锻炼能力。
1、师:有句俗话叫“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看看到底是卖家精还是买方精。请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表演的同学哪儿演得好,用了什么方法还价。
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拔。(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还价方法,交易情况)
3、学生点评优点及不足,教师应提醒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对点评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点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训练,是师生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还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注重多元评价,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总结评价,归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哪一位同学演得更好?(生不评师评,若有分歧可让学生举手表决。)
2、刚才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呢?你还知道其它方法吗?
3、小结:我们在学习中不光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购物讲价和学生学会生存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
目标预设:
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好12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
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颈部刮痧,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一、概述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45分钟)。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的定量关系时是广泛运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的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在本课时教学中安排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几个高难度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涉及宏观领域,还涉及微观领域,难点集中,理解困难,为教学带来了障碍。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所给资料,提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2.通过物质的量的教学,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3.在摩尔是堆量的教学中,提高迁移应用的能力及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质宏观与微观间量的关系的探究,感受化学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对学习自然科学感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与“物质的质量”相混。 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数量比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引导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对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如视频、动画等,变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自己建构新概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PPT课件
概念动画
实验视频
相关***片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
(一)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视频引入(此处需常见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观看视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出发,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意义。
C?O2点燃CO2
微观粒子数 11 1
物质质量12g 32g 44g
设计意***:从学生已有的学***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复习总结:
(1)从质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从微观机理角度,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提出问题
教师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那可称量物质与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系?我们有何办法能将微粒数量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想办法
设计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础。
环节二:方法探究
(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的办法;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的质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断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的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增长,直
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的质量可称量。就可说某克的物质中微粒数目是多少。)
学生体会,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其核心是一种化小为大的思想。
(2)摩尔——堆量
教师以学生常见的物质为例,演示其粒子堆积的过程,并伴有总质量、粒子总数的同步变化。(如以碳原子为例,展示碳在堆积的动画课件)当堆积的微粒数为6.02?10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如以碳原子为例,6.02?10
子。
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摩尔是联系宏观与微观数量的桥梁。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词与摩尔相似。
学生思考,并回答常见量词的名称,如“双”、“打”,“公斤”等。
(3)迁移应用
教师将示例微粒改变,而微粒数目6.02?10232323时,个碳原子,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的碳原不变,引导学生回答此时这些微粒量是否为1摩尔?(此处需1摩尔不同物质的相关***片)
学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结论:将示例微粒改变,同样数目是6.02?1023时,我们说它是1摩尔。
设计意***:围绕提出的问题,再现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一种物质迁移至其它物质,使学生体会摩尔是一量的单位。
环节三: “物质的量”慧的繁体字概念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教师进而指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像“千克”是“质量”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举例类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学生理解,并细细体会摩尔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2)“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
教师展示有关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的信息(此处需要有关国际单位制方面的***片),物质的量是其中之一,记作n。
学生看教材P12资料卡片,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建构新概念。
(3)“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并结合教材P11***1-11给出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
(“物质的量”不同于“物质的质量”。如以炭为例,12克C-12含有6.02?10
子,物质的质量12克,而“物质的量”是1摩尔。)
(4)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介绍:国际上规定,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数与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23个碳原。
数相等。实验表明,这数目约为6.02?1023。6.02?1023mol。
NA
学生体会,记忆。 ?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
设计意***:在摩尔——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的量”概念,降低了学生在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时的难度;通过将常见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对比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构过程。
环节四: “物质的量”的应用
在初步了解了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在环节一中做的分析,将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联系在一起。
学生作文提纲10篇思考、讨论做出总结:
C?O2点燃CO2
微观粒子数 11 1
1NA 1NA 1NA
物质的量 1摩 1摩 1摩
设计意***:通过将物质的量(摩尔)概念再次应用于化学反应,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数量间的桥梁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活动,吸取其它同学在该问题中正确的地方,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
自主学习情况: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反馈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1.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的集体就是1摩尔
233.NA的精确值为6.02?10,单位为mol
23?1 4.1摩尔物质均约含有6.02?10分子
235.0.1molH2O中含有0.2?6.02?10个H原子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熟字加笔画”是一种有效的记字方法。
2、积累ABAB式的词语。
3、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重点练习相关的基本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并交流书写的感受。
6、对学生进行观察、想欢迎拼音象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敢于与他们交流。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的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
注重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练习卡。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感受并巩固“熟字加笔画”的识记方法)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带读:口、四、古、田、白、由。
2、再读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后五个字都是给口字加上两笔所组成的。
3、请你也来试一试。(及时鼓励、表扬组成其他字的同学)
4、扩展训练:
(1)试着给口字加上三笔或四笔。
(2)小组学习:自己找可添加笔画的字。
例:“日”加一笔:田、申、白、旦、旧……
加两笔:百、自、早……
(3)小组汇报。
(二)词语超市。(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特殊形式词语归类积累)
读中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词卡,指名带读。
2、请学生再读:发现了什么?(一、三相同;二、四相同,是ABAB式)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出了什么?(体会ABAB式词的强调作用)
4、请学生自己练习读。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用到过这样的词语吗?
丰富词语积累: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ABAB式词积累到“我的词语库”中。
(三)选词写话。(口语表达训练)
1、请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带读。
3、教师带学生理解词语大意。(提示词语的使用范围)
4、请学生自选词语练习说话。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用两个或多个词语说句子。
5、指名反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四)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请学生再练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指名反馈。(配乐朗读)
(五)作业。
朗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请学生自读所给汉字。指名认读。
2、学习“迟”字。
(1)学生按笔顺自学“迟字”。(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三笔写成)
(3)学生练写“迟”字。
3、小组学习:观察其余的字。
(1)重点观察,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二)语文生活。
1、看***思考。
课本第51页***上的猴子、小熊和小白兔举着相机照什么呢?
2、想象训练。
小小的照片能记下美好的时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
3、小组学习。请学生介绍自己照片的故事。
请小组推荐本组说的最好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指导,要求不要过高,说出给谁拍照,为什么拍照即可。
4、请同学们动笔,把这个拍照片的故事试着写一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
(三)作业。把想象的内容写成几句话。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二班4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但班级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尖子生较尖,但比较少,后进生10人左右较差,其中两人属于待合格生。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
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平行四边形地认识和面积 2、三角形地面积计算 3、梯形地面积计算4、组合***形地面积计算。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地活动空间
1、多边形面积计算 2、小数四则运算 3、统计与测量方法
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 3、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 :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地意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地量
3、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第五单元 :校园课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地意义 2、分数与除法地关系 3、真分数、假分数
4、分数地基本性质
第六单元 :空间与***形-对称平移和旋转
1、认识轴对称***形 2、认识***形地平移与旋转,会画平移旋转90度
3、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组合***形。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意义 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意义
3、找两个数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4、约分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7、分数与小数互化。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2、小数四则运算
第八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地城市-统计
1、折线统计*** 2、选择折线条形统计***描述数据
第九单元:可能性
求简单事件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数学与生活
1、简单地统筹法2、简单地优选法
回顾整理——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
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空间与***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形的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形平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案。
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知道折线统计***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用机智幽默调节课堂气氛,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务必要精讲精练,讲课要讲到点子上,围绕着知识点出不同类型的练习。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心里要有数。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9课时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10课时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5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正负数 2课时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第六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5课时
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4课时
第九单元:可能性 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 5课时
教学理念: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3 三个儿子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识记字形,规范生字的书写。
2、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通过本课学习让大家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前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风车转盘,录音机,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过程 :
一、巧设悬念导入 新课(引发学生好奇心,为学习本课激趣)
1、出示***片,看到几个儿子?
2、出示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设疑: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一个儿子呢?
4、揭题:23 三个儿子(齐读课题,指导轻声)
二、初读感知感受情趣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给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
2、趣味检查识字情况
小黑板出示:(词语做成苹果状)
我会读
嗓子晃荡胳膊停下
拎着水桶沉甸甸
既聪明又有力气
1)同桌互读(抢摘苹94年属狗果)
2)个别展示读(我能行)
3)指导难读的字,以沉甸甸一词为例。举例ABB式词语。
4)单个生字认读,设计大风车游戏。
3、指导写字:胳膊重点是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同桌反馈)
三、创设氛围情动你我
1、课中操,(进入情境,创设氛围,引出重点句)
2、引读重点句段: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四、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分层朗读
1)指导学生试读,交流情感。你感受到什么?
2)谈自己的妈妈。(说说是怎么累怎么辛苦)体会真情
3)感情朗读,读出对妈妈的感情。
2、升华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妈妈夸儿子的话。
1、一个妈妈说:我的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儿子在妈妈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
3)指导理解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小结:妈妈心目中的儿子:聪明能干(板书)
5)领悟升华
聪指导看字形。听师范读拎水的句子,
A、让学生用耳听,你仿佛听到什么?(妈妈喘气声,水晃荡声等)
B、让学生用眼看,你仿佛看到什么?(妈妈流汗,弯着腰很累的样子)
C、让学生用心体会用口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再一次体会妈妈的累)全体深情朗读表演读
3)如果你看到了会怎么做?你会说些什么?(联系实际发散、创造)
四、再读课文突破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三个儿子中谁做得最好?
2、小组交流反馈据学生回答板书:孝顺
3、重新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4、理解老爷爷的意思。
五、拓展延伸情满课堂
1、优化板书,回归整体。
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师:《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文《太阳》与它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将会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①、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摄氏度差不多 生存繁殖估计杀菌***蔬菜比较凝成
②、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4)、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学习课文(l-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l-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交流远的特点:
a、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比较: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c、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
(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d、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热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a、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列数字)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列数字)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4、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太阳与我们密切的关系?
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指名读)
(2)交流: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可见,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阳带来的。也就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学习4-7自然段
1.默读4-7自然段,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选代表交流汇报。
(l)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说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④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神话故事120篇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6、总结全文
《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7、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3)读写词语。
8、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教案点评:
本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说明事物的。为很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机指导,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视频演示,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布置学生通过书刊和网络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戴善娣评
《太阳》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文章语句优美,多种说明方法并用。教学中抓住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关系一条主线,通过读,品评来感受说明文的语言,培养语感。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态投入了学习过程,我想学生定会学得情趣盎然。
竺亦瑾评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其内在的活的语言文字的因素,促使学生能唤起这些活的因素,从而成为自己可以加以灵活应用的有益部分。在课后设计练习写写《太阳的自述》,能够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又因语言的运用有章可循,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运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本文语言极其简洁、生动,描写手法高妙,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去细心玩味。全文篇幅短小,应指导学生当堂背诵下来。此外,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步骤 :
—、导入
有条件的学校可为学生播放—点当代口技的声像资料。
二、诵读指导
从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让学生逐步提升朗读层次。
三、课文探究
通过以下问题的探究,完成对文意的理解、章法的揣摩、语言的品析。
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如何展示口技艺人的“善”?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这里可先用原文回答,再用现代文复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举例分析文中描摹声响的特点。
4.文章描写观众的反映有何作用?
5.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6.举例分析本文语言之简洁。
四、背诵课文
在课堂上给20分钟左右的时间,鼓励学生当堂背诵下来。
五、词汇积累
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文言词汇,如:
1.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如“***”“绝”等。
4.表示时间的词(本文的一大特点)。
5.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词,如“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莫名其妙。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一些精短、浅显的文言文比较适宜自学。大致程序为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背诵全文、练习巩固。其间,教师可印发一点关于本文的赏析文字,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二、反复诵读
1.听教师范读(或录音),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2.反复诵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2.同桌互相帮助,互相检查。
3.教师析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
4.精选有关本文的赏析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本文。
四、背诵全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马上背诵全文。
2.教师可提供—些有参考价值的背诵方法。
3.找同桌检查自己的背诵。
五、练习巩固
1.完成课后关于词句理解的练习。
2.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词语归类练习。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背诵比赛、改编故事比赛、词句理解竞赛等。只要引导得当、安排合理,可大大提高效率。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二、文意疏通
1.检查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2.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解答。
三、当堂背诵比赛(课前不通知)
1.宣布比赛规则:背诵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叉检查)。
2.小组交叉检查:主动申报、接受背诵检查、检查打分。
3.小组代表示范背诵。
四、讲故事比赛
1.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将本文改编成故事。
2.听同桌讲故事。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讲解。
4.师生评价。同时把他们误解或忽视的关键词语提出来。
五、练习抢答
选编适量的有价值的题目,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各小组抢答。
六、综合评价
将三轮比赛的成绩加起来,评出获胜组,还可评一些特别的个人奖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强烈的团队精神。
[资料整收付记账法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老残游记》第二回(节选)
刘鹗(清)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食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呜。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使用建议:
这段选文最好穿插在分析《口技》的写法时作类比,因为他们都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不过,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异,又可引导学生作对比欣赏。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13:5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65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