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鉴赏赏析《送杨少尹序》

更新时间:2023-05-16 11:33:07 阅读: 评论:0

古文鉴赏赏析《送杨少尹序》

《送杨少尹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赠序。文章开篇略述汉代疏广、疏受因年老辞官回乡时朝野送行的盛况,借以烘托杨巨源令人景仰的美好才德,并进一步想象他离京时朝野送别的情形,赞扬其功成身退,不恋名利的节操。全文意含蓄而文辞流畅,抑扬婉转。下面是整理的古文鉴赏赏析《送杨少尹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作品介绍】

《送杨少尹序》是一篇赠序。杨,姓。少尹,官名。名臣源,字景山,以能诗称。唐贞元五年进士。长庆中,年七十,致仕归。朝官作诗送行,时文公为吏部侍郎,为之序。

【原文】

送杨少尹序①

作者: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②,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③,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④,而后世工画者,又***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⑤,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⑥,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高一数学笔记,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释】

①杨少尹:即杨巨源。少尹,官名唐代州长官的副职。

②疏广、受:即疏广、疏受,西志愿者的精神汉人,疏广为太傅,其侄疏受为少傅。年老同时辞官,百官盛会欢送,封建时代传为美谈。

③设供张:即设供帐。陈设帐度举行酒宴。祖道:饯行。

运营的英文④汉史:指《党员评议表汉书》。

⑤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司业。国子监,唐代最高学府。司业,学官,是国子监的副职。

⑥忝(tiǎn):有愧于。谦词。当时韩愈任吏部侍郎。

【译文】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逆矩阵计算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墨梅古诗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而我听说扬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解析】

这是韩愈为送同僚杨巨源告老还乡写的一篇赠序。文中把杨辞职归乡的情景跟历史上有名的二疏具体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杨巨源思想品德之美。写汗注意前后照应,富于变化;并且反复咏叹,言婉情深,作者的思想感情灼然可见。

妙在一起引事来陪,以下同不同,两两相形,不惟文有律,亦且有情。至是谓大同相形处,妙不说煞,全从“遇病不能出”句生来。古人行文,纯用虚托,不肯用一实写,乃自占地步,不滥夸人处,不徒善作波澜已也。《辑注》评:突引二疏作陪,又将自己病不能送,偷插一笔,顿觉溪山重叠,烟雨迷离。末段偏从杨君归乡,追思童时事,并把没后可祭,就乡人心中写出,纯是空中楼阁,宛如逼真情景。文章巧妙,莫逾此法,昌黎尤长,所以冠乎八家。时文则金正希多有。学者即此四首,可悟一切矣。

创作背景

杨君巨源是贞元五年进士,有诗名,官国子司业,年满七十,即告老归乡。作者对此极为赞赏,于是作序相送,意在张扬其事,以振古风。

名家点评

南宋谢枋得《文章规范》卷一:文有气力,有光焰,顿挫豪宕,读之快人意,可以发人才思。

明末清初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一:送杨少尹,却劈空忽请出二疏,又偷笔先写自己病不能送,便生出无数波澜。

明末清初吕留良《晚村先生八家古五谷画文精选·韩文精选》:但无此轻妙生动耳,如《南丰送周屯田》亦有斯意,然极重矣。

明末清初孙琮《山晓阁唐宋八大家选·韩昌黎集》卷三:送少尹归乡,却从二疏说起,此是文章借陪之法。妙在一段叙二疏归乡时事,一段叙少尹归乡时事,平平提出。忽从‘遇病不能出’五字生出下文两段‘不知’来。一段笔笔写二疏事,其意却遥遥带合杨侯;一段写杨侯事,其意却遥遥带合二疏。回环相生,莫测其妙。后幅写出杨侯归乡,可敬可爱,情景宛然。

清代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二:羡杨少尹能全引退之义,却将二疏来相形,言其事迹之同不同,未可知,而清风高节则无不同也。文法错综尽态,意在言外,令人悠然想见。末段遂言其归故乡之乐,贤于世之贪爵慕禄者远矣。唐人诗云:‘相逢尽说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士大夫出处之际,可念也夫。

清代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卷四:了语翻作不了语,最奇。

清代林云铭《韩文起》卷六:七十致仕之年也,杨侯原不得为高。增秩而不夺其俸,亦国家优老之典也,杨侯又不得为奇。至于赠行倡和,乃古今之通套,而不去其乡,尤属本等之常事。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二:反复咏叹,言婉思深。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巨源之去,未必可方二疏。公欲张大之,将来形容,又不可确言。特前说二疏所有,或少尹所无;后说少尹所有,或二疏所无。则巨源之美不可掩,而己亦不至失言。末托慨世之词,写出杨侯归乡,可敬可爱,情景宛然。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年间进士。任刑部侍郎时,曾因上疏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卒谥文,又有“韩文公”之称。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文,倡导散文,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打折信息主要领导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雄奇奔放又曲折变化,其诗常“以文为诗”,追求奇险。于山水旅游诗春华秋月何时了,则另创一派,扩大了创作领域。有《韩昌黎集》。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11:3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63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古文   送杨少尹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