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矛、盾”,积累“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四字好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盾和矛的优势集合起来,发明坦克的。
2、初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5课,齐读课题。读准生字:矛、盾。
2、关于矛和盾,你了解多少?(请生自由说)
3、指导书写喜笑颜开的反义词“矛、盾”。学生练写,师巡视。
二、初读课文:
邓城猪蹄1、在我们的印象中,矛和盾是对立的,而今天的课题却是矛和盾的集合,这是怎么回事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持续 蜗牛雨点般 履带 坦克 戳不到
(1)小老师带读。(注意正音:持、戳、坦)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男生、女生比赛读。
4、文中还有一些四字好词,我们也来读读吧。
出示: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乱成一团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重点指导:大显神威
(1)把含有“大显神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想象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场面。
(3)联系课文,从哪可以感受到坦克的威力之大?
小结学法:通过抓关键词语“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等来感受到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4)指导朗读。
三、感悟重点,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
1、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么威风,它的发明却源于一场比赛。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比赛时发明家又产生了一个怎样的想法?默读 1、2段,边读边思考。
2、反馈、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追问: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比赛的紧张危急?(出示)
指导学生继续通过抓关键词语“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谈体会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3、指导朗读。
4、交流: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怎样的想法?指名读。
(1)发明家急中生智,想到的办法是什么?指导朗读。
(2)请生评一评这个想法怎么样?小结、板书:自卫。
5、你们都赞扬发明家的想法好,但他自己却不满意了。从哪儿看做饭的男人出来的?指名读。
(1)“固然小鬼智多星”什么意思?
(2)为什么不满意呢?
小结:这里发明家只把盾的优点体现出来,而矛进攻的优势却一点也没发挥。指导朗读。
6、看来,只有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起来,才能更加厉害!你有好办法吗?(请生自由发表意见)
发明家是怎样改进的呢?齐读第4自然段。
小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势集合了、优化了。
板书:进攻、坦克。
7、出示:坦克***。谁能说说发明家发时坦克的过程。
8、你还能在它身上找到矛和盾的影子吗?
这铁屋子就相当于——自卫的盾。
这炮口就相当于——进攻的矛。
发明家经过思考,又加上——轮子,安上——履带,就成了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坦克。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鼓励学生背诵下来。
2、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呢?
3、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集合事物的长处,做学习和生活中的胜利者。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坦克
夜如白昼教学目的:
1、读懂本课内容,通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感悟发明家遇到困难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的过程,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并感悟出发明家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以疑入课,引发思考
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默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深入学习,了解发明过程。
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由学生的见解,引读第二段第1句话。
出示投影,句式对比。
引导学生读出“紧张、危急”。
发明家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去掉关联词“如果……就……”,假设想象变成了现实,发明家会是怎样的心情?
然而,有了铁屋子就够了吗?发明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桌二位同学配合读,读出发明家心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发明家在盾的自卫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矛的进攻,并装上了轮子和履带,发明出了坦克。
出示投影,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出坦克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来回顾一下吧。
三、感受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感悟发明家的优秀品质。
1、出示坦克***片
2、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
3、播放影片
那么,就让我们用朗读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读出来吧。
4、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合而为一发明出了坦克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你觉得发明家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
四、揭示课文讲述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
课文通过描写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合在一起发明出坦克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根据学习助手“泡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类似的发明。
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不少好的词汇,你想积累哪些呢?
(机动:通过学习课文,除了明白了最后一段所讲述的道理,你还有什么收获?能否试着也用“是的”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片、文字资料。(师生)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
3、准备好相关的挂***和词语卡片。(师)
4、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银用什么洗才亮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
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
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返场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
朗读课文。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现在进行时的构成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
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2中野美村、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
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06:4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57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