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觉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3-05-24 07:54:26 阅读: 评论:0

一、Limited time perspective, values, and greed: Imagining a limited future
reduces avarice in extrinsic people
●时间有限对生命的影响:
当人们意识到时间有限时,会重新考虑生命的优先次序,比如个体认为以他人为中心和利他主义比自我中心和物质主义更重要(Midlarsky & Kahanna, 1994)。
●Limited time perspective,LTP范式:
想象一件发生在75岁时的事情,并一路回顾以往的生活直到75岁。
实验一:实验结果表明:LTP组的被试,他们的外部价值取向与贪婪并没有呈现相关,即高外部价值取向的被试在LTP后,他们的贪婪程度会下降。而时间开放组(想象发生在明天的事),外部价值取向与贪婪呈现显著相关。这证明了时间有限确实会改变人们行为的优先次序,由其是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e.g., Kasr, 2002)。
实验二:为了证明实验一中的LTP不是因为引起死亡而是真的引起了一种时间有限的感觉。实验二改了一下传统的MS方法,传统的MS没有明确死亡时间,而在这里的MS是写了死亡时间,为了强调时间的有
限。LTP MS的操作是:“请想象你现在75岁了。尽管你有健康的身体,但你知道这是你人生的最后阶段了。请描写你处在这个年纪想到死亡时的想法和情绪”。传统的MS只是让被试想先死亡,但是他们可能并不会觉得这件事迫在眉睫了,而LPT MS这一范式比以往的MS多了两句话,把被试放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并且告诉他们所剩时间不多了,把死亡一下子拉近,包含了时间有限的感觉LTP。这也证明了以下研究:The effects also support recent theorizing that predicts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bstract, time-nonspecific considerations of death (i.e., conventional mortality salience) compared to considerations of a specific, individuated death (Cozzolino, 2006; Cozzolino et al., 2004; for related effects e Kosloff & Greenberg, 2009)。结果表明:LTP MS也导致了高外部价值取向的个体贪婪程度下降(而光MS以往的研究是导致贪婪上升的)
炒红薯叶●这篇文章讨论里面有一个construal level theory可以看一下,是讲distant future的
二、时间知觉理论和实验范型
●时间知觉的概念:
因此我们认为, 作为“ 知觉到现在” 的时间知觉, 其概念的内涵应当包括:①“时间知觉”是将一些时间上相继的事件知觉为大致同时或一个整体; ②是对事件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③虽然也牵涉时距, 但不同于时间估计, 不牵涉长时记忆, 是对“当前” 刺激的直接反应; ④虽然也牵涉时序, 但有一定的时限, 顺序“
知觉” 依赖于同质刺激的自发组织, 不同于对顺序的记忆重构。在知觉到现在的时间限度内谈时间知觉, 并不意味着它独立于任何先前经验,
●时间知觉的三大理论模型
(1)生物模型(内部)
生物模型假设有机体大脑内存在一个生物钟或内部时钟来掌握时间, 它产生的
时间信息是有机体基本知觉的前提。当个体被唤起时,他们的内部时钟就会加
云南旅行攻略速,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更多的脉冲(比如在相同的时间内更多的时间单
元将被纳入计算)。(Maricq, A. V., R oberts, S., & Church, R. M. (1981). Methamphetamine
and time percep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imal Behavior Process, 7, 18–30.
doi:10.1037/0097-7403.7.1.18)
(2)认知模型(外部)
认知模型主要强调外部刺激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它认知活动过程对时间知觉
的影响, 认为时间是从刺激环境特别是刺激的变化中加以抽象和建构而来的,
是认知过程的间接结果, 尤其是记忆和注意的结果。
(3)时距知觉综合模型
其实不论是纯粹的生物观还是纯粹的认知观, 都承认时间知觉仍然是各种内部、
外部因素的混合作用, 因此, 综合模型可能更具有生态学效度, 这也是当前该
领域的研究焦点和理论发展趋势。比如“注意闸门模型”。
(4)时序知觉模型
在大多数时间心理学家关注时距加工的同时, 另一些研究者则从时间顺序判断
( time order judgment, TOJ)的角度认识时间知觉, 这方面的成果虽然不多,
但时序判断中反映出的“时间分辨力”在有机体的许多认知活动和动作技能中
却至关重要
●时间知觉的实验范式
具体见文中说到的
三、时间知觉的理论模型与展望
●时间知觉包括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时距知觉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起搏器-累加器
模型、资源分配模型、记忆衰减模型和状态依赖网络模型;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中枢计时机制、特定特征机制和信息强度假设;同时考虑时距和时序加工的综合模型包括:层级周期振荡模型和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四、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相关研究:
(1)上世纪 60 年代研究者就开始关注此课题 ,有些研究发现情绪使时间知觉更长[ 1 , 2] ,有些发现情绪使时间知觉变短[ 3] ,这种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诱发
情绪和测量时间知觉的方法都未标准化。
●情绪对时间知觉产生影响的原因:
水果超市
(1)根据信息加工模型, 情绪可通过注意和唤醒机制对时间知觉产生影响: 注意机制认为分配给时间加工的资源越多, 知觉到的时间越长; 情绪加工会占用一定
的注意资源使分配给时间加工的资源减少 ,在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更短。
支持的相关研究:
Hawkins 等[ 5]发现被试感觉其感兴趣的散文的呈现时间比其不感兴趣的更短; 最近, Zhang 等[ 6] 以中国面孔情绪图片为材料 ,发现在情绪刺激下被试复制出的时间长于实际时间, 他们认为这是注意资源分配导致的。
(2)更多的研究支持唤醒机制 , 认为情绪唤醒作为一种外源刺激会提高起搏器的速度, 增加累加器累计到的脉冲, 故在情绪刺激下知觉到的时间更长[ 7] 。
支持的相关研究:
Droit-Volet 等[ 3] 以表情图片为诱发材料 ,发现被试知觉愤怒等表情的时间比中性表情更长 ; Gil 等[ 8] 发现 3 、5 、8 岁儿童判断愤怒表情的时间都长于中性表情 ;Tipples[ 9] 采用两分法也发现被试知觉到愤怒表情的时间长于高兴、恐惧和基线图片的时间
(3)以上两种原因的结合:
Ang rilli[ 5] 等使用国际情绪图片为材料, 控制情绪的不同维度, 考察 2s ,
4s, 6s 下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 发现了不同情绪维度的交互作用并提出注
意和唤醒机制可同时发挥作用。最近 Noulhiane[ 10] 等以情绪声音为材料 ,
采用复制法和口头估计法考察了 2s 至 6s 时距下愉悦度和唤醒度对时间知觉
的影响, 发现在 4s 内被试知觉到负性声音的时间更长而高唤醒声音的时间更
短, 由此提出 4s 以下两种机制都在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机制是基于注意还是唤醒尚不清楚 , 其原因可能是:
第一 , 以往研究多将情绪分成快乐、悲伤等特定种类 ,且仅从高低估时间的实验结果来推测其机制 , 无法系统考察两种机制在时间知觉加工中的作用; 第二 ,大部分研究多采用面孔表情图片 , 被试可能对表情进行模仿从而导致对时间信息加工的干扰[ 11] ; 第三, 没有考虑到长、短的加工机制差异[ 12] , 在不同时距上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机制可能不同
●本研究:
呈现正性高唤醒、正性低唤醒、负性低唤醒、负性高唤醒图片,被试对图片呈现时长进行估计
结果:高唤醒下知觉到的时间更长
四、Decision making, impulsivity and time perception.
●时间知觉与决策的开头:
当人们做决策,并考虑决策所带来的的后果时,时间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跨期决策开头:
每天我们都会在即时与延迟的选项中作出决策,比如我们会拒绝吃高热量的食物来减肥,这是以当下的愉悦来换区长远的身体健康。同样的,学生会在今晚去排队还是在家复习迎考间作出决策。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Accordingly, boredom-prone individuals [36],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37] or cancer patients with high levels of anxiety [38] perceive a slowing of the pace of time and overestimate durations in time-
estimation tasks.In the cas, the acute stress might divert attentional resources away from ongoing thoughts and actions to the passage of time, which leads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duration [39]
五、Time perception in anxious and depresd patients: A comparison
between time reproduction and time production tasks
●时间知觉四中经典研究范式:(Bindra & Waksberg, 1956; Wallace & Rabin, 1960; Zakay, 1993;
e Grondin, 2008a)这个是引自下面那篇文献后的参考文献
(1)时间鉴别(time discrimination)
在时间鉴别任务中,被试需要比较两段连续呈现的时间段,判断哪一段更长或
更短。时间鉴别主要依赖于工作记忆,因为被试需要在记忆中保持呈现的时间
段,同时还需要对此进行比较处理。
(2)时间产出(time production)
主试先用时间单位规定一个目标时间,然后被试呈现出这段时间,通常是通过
两指按键的方式,第一次按代表开始,第二次按代表结束(比如产出1s有多长)
(客观的转为主观)。时间产出适合用来了解个体内部时钟的差异(Block et al., 1998;
Meck, 1996; Rammsayer, 2001)。对于一段固定的时长,如果起搏器运作得慢了,就会
表现出呈现的时间比实际的时间要长;相反的,如果内部时钟运转地快了,那
么产出的时间比实际的时间短(Block et al., 1998; Zakay, 1993)。
(3)言语估计(verbal estimation)
在言语估计任务重,先呈现目标时长,然后让被试用言语估计这段时长是多少,
通常是用时间单位来估计,比如秒或分。(主观地转为客观)时间产出与言语估
计任务都适合用来研究个体内部时钟的速率,但是言语估计的精度更小,因为
个体在该任务重更倾向于将时间化整(Claun, 1950; Craik & Hay, 1999; Zakay, 1990)。
(4)时间复制(time reproduction)
主试先呈现一段目标时间段(比如通过声音或图像的形式呈现),被试需要通过
电影紧急救援一些操作来复制刺激呈现的时长。在时间复制任务中,被试的表现主要取决于
注意和工作记忆,而不是内部时钟的速率,因为在刺激呈现与时间复制的过程大饱眼福
中,内部时钟都有参与(Block et al., 1998; Mioni et al., 2013, 2014; Rammsayer, 2001; Zakay, 1990)。虽然在大多数的研究中,研究者都没有强调选择某项特定任务的标准,但是由于时间处理的复杂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探究时间能揭示出事件处理的不同方面。(Block, 1990; Mioni et al., 2013; Zakay, 1990)
●时间知觉影响因素:
(1)焦虑
(2)抑郁
六、Timing and time perception:A review of recent behavioral
and neuroscience findings and theoretical directions
●在研究时间知觉时,研究中普遍测量的两个因变量是时距估计
●起搏器计数模型(pacemaker-counter models)
语文预习方法认为人内部有一个内部时钟,作为起博计数器(Creelman, 1962; Rammsayer & Ulrich, 2001; Treis man, 1963)。起搏器发出脉冲,
七、Discounting Time and Time Discounting: Subjective Time Perception and
实习收获
Intertemporal Preferences
●跨期决策:
跨期决策的研究发现,人们有严重的即时偏好(e.g., O'Donoghue and Rabin 1999;
Thaler 1981; Zauberman 2003)。其中一个最终要的发现便是双曲折扣(即时偏好)
●影响跨期决策的因素:
以上这样的跨期偏好可能是由于冲动性(Ainslie 1975;Loewenstein 1996)、对近期事件与未来事件的不同认知表征(Malkoc and Zauberman 2006; Trope and Liberman 2003;
Zauberman and Lynch 2005)、时间取向(Carstenn, Isaacowitz, and Charles1999;Zimbardo and Boyd 1999)。
●双曲折扣模型:具体看一下这篇文章的介绍
●时间心理:
人们很难将时间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来考虑,会错估事件的持续时间。
●时间知觉任务:
Zauberman和同事要求被试标注未来时间段(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的长度。
给予被试一根180mm的线段,左端标明“非常短”,右端标明“非常长”。被试需要想象3个月(或1年或3年)后的某一天,并且在线上标明“你认为今天和3个月(1年或3年)后的某一天之间有多长”。被试的时间知觉便是从线段最左端到标记点的长度。基于该任务,被试知觉到的主观时间长度能被计算出来,这一结果表明未来对被试而言是更近还是更远。
读读写写
●这篇结果可以参考
八、Differences in time perception as a function of strength of handedness
●影响时间知觉因素:
环境因素(Ariely & Loewenstein, 2000; Hornik, 1984)
新陈代谢因素(Wang & Dvorak, 2010)
本研究结果:偏手性会影响时间知觉,与强利手(strong-handers)相比,混合利手(mixed-handers)会将短时间段(一年)知觉为更长,将长时间段(25年)知觉为更短
看一下future lf这个概念!!
九、Can Victoria’s Secret Change the Future? A Subjective
Time Perception Account of Sexual-Cue Effects on
Impatience
●看一下temporal distant这个概念
●时间知觉与决策:
本研究假设是因为perceived temporal distance而影响了跨期决策。如果人们知觉到等待的时间更长,那么就会变得不耐心。
近来有研究发现,人们的跨期偏好并不只是被rewards的value所影响(驱动),而且与他们感受到延迟有多长或短相关(Kim & Zauberman, 2009; Wittmann, 2009;
Zauberman, Kim, Malkoc, & Bettman, 2009)。
比如,与那些认为时间过得很慢的人相比,认为时间过得快的个人可能会把同样的未来时间知觉成更短
●这篇讨论看一下
十、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心理学报,2014)
●时间知觉概念:
时间感知(time perception),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间感, 是指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个体对时间的长短、快慢等变化的感受与判断(黄希庭, 1993)
●时间知觉影响因素
时距估计过程需要注意、记忆等多种认知成分的参与, 同时还会受到主体的情绪、生理状态以及人格特质的影响(Bschor et al., 2004; Buhusi & Meck, 2006; Meck &
MacDonald, 2007; Twenge Catane, & Baumeister, 2003; Watt, 1991; Wearden & Penton-V oak, 1995;Wittmann, V ollmer, Schweiger, & Hiddemann, 2006;Wittmann et al., 2007)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7:5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55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时间   时间知觉   知觉   情绪   模型   研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