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标准
电力燃煤机械名词术语
SD213—87
Terminology of the Fuel Coal
Machinery for Power Plants
兄友妹恭本标准所列名词术语主要供从事电力燃煤机械的设计、科研、生产、教学、出版等有关技术人员和师生使用。
本标准的分章,按照全国电力燃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拟定的《电力燃煤机械标准体系表》划分,并根据GB1.1—81《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编制。
本标准收词范围,以目前我国电力部门常用的燃煤机械和工艺布置的名词术语为主,也包括某些其它专业与之密切相关的名词术语。此外,还收编了部分国外介绍的燃煤机械名词,作为发展品种和对外技术交往使用。
名词术语所附英文译名,供使用者参考。
1 基础名词术语
1.1 输煤设计(coal handling design)
燃煤经外部交通运输到达电厂后,从卸煤开始(包括贮存),到将粒度合格的煤输送至锅炉原煤仓,这一过程的工艺布置设计和设备的选择。
1.2 输煤系统平面图(plan of coal handling system)
输煤各车间、建(构)筑物、铁路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厂房、车间、道路等的平面位置图。
1.3 输煤系统断面图(ctional view of coal handling system)
输煤系统各项机械设备的安装以及相应的车间建(构)筑物断面图。
1.4 工艺流程图(process flow sheet)
植的成语
用图形符号表明输煤工艺流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图。
1.5 输煤系统容量(capacity of coal handling system)
指整套输煤设备在互相配合运行时的综合小时运输量,以t/h(吨/时)计。
1.6 输煤设备(equipment for coal handling)
泛指输煤系统中的各项机械设备。
1.7 连续工作制(continuous duty)
机械设备带额定载荷,无定期长时间连续运转。
1.8 断续工作制(intermittent duty)
机械设备有载和空载互相交替运转。
1.9 短时工作制(short-time duty)
机械设备的有载时间比空载时间短。
1.10 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
指单台机械设备在设计工况下运行规定应达到的生产能力。
1.11 标准煤耗(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以燃煤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为29.27MJ/kg计算的发电煤耗或供热煤耗,即g标准煤/(kWh)或g标准煤/kJ。
1.12 小时耗煤量(hourly coal consumption)微信电脑截图
全厂所有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每小时的总耗煤量,以t/h(吨/时)计。
1.13 日耗煤量(daily coal consumption)
全厂一昼夜的总耗煤量,按20~22h耗煤量计算,以t/d(吨/日)计。
1.14 年耗煤量(yearly coal consumption)
全厂一年的总耗煤量,按小时耗煤量乘年利用小时数×10-4计算,以万t/a(万吨/年)计。
1.15 来煤不均衡系数(incoming nonuniformity coefficient)
指每天实际运到电厂的煤量与计划日来煤量的比值。当该比值小于1时,一定时期内的来煤不均衡系数的平均值,取与1对称的大于1的值。该值称为平均来煤不均衡系数,并以此为设计的依据。
整形专题1.16 粒度(size)
燃煤颗粒的大小,以mm(毫米)计。
1.17 粒度组成(size-consist)
燃煤颗粒按不同粒度的重量分布。
1.18 粒级(size fraction)
划分燃煤粒度的范围(如0~6mm;6~13mm;13~25mm等)。
1.19 粘结性(viscosity)
煤在外力作用下粘结成团的能力,表现为对运煤机械的粘结程度。
1.20 自燃(lf-combustion)
煤在空气中堆存,发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热量,当产生的热量大于失散的热量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煤的燃点发生燃烧的现象。
1.21 堆密度*旧称堆比重、假比重。(bulk density)
煤在松散状态下自由堆放,包括煤粒间的空隙和全水分在内,所测得的单位容积重量,以t/m3(吨/米3)计。
符号:ρ
1.22 真密度*见GB 217—63《煤的真比重测定方法》。(real density)
扣除煤块内细小孔隙及全水分的影响,所测得的单位容积重量,以t/m3(吨/米3)计。
符号:ρ
1.23 静安息角(angle of repo)
煤在静止堆积状态下,煤堆侧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度计。
1.24 动堆积角(angle of move)
指运煤机械上负载的煤在运行状态下,煤的形体侧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度计。
1.25 内摩擦角(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煤堆在垂直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时,错动面的倾角。
1.26 磨损性(abrasiveness)
指煤沿运煤机械滑动时对机壳、侧板等接触面的磨蚀性能。
1.27 耐磨损性(abrasion resistance)
指运煤机械抵抗煤对其磨蚀的性能。
1.28 静摩擦系数(repo friction factor)
指煤在静止状态下对运煤机械表面接触的摩擦系数。
1.29 动摩擦系数(moving friction factor)
指煤在流动状态下对运煤机械表面接触,或机械设备在煤的表面拖动时的摩擦系数。
定字开头的成语1.30 相对可磨系数(relative grindability factor)
磨碎煤的难易程度,在风干状态下以单位质量标准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粒度磨碎至相同细度,所耗能量的比值。
式中 K——相对可磨系数;
——单位质量标准煤磨碎至一定细度的电耗;
——单位质量试验煤磨碎至与标准煤同样细度的电耗。
1.31 哈德果夫指数(Hardgrove index)
表示煤磨碎性的指数,按下式换算为相对可磨系数。
K=0.0034( )1.25+0.61
式中 K——相对可磨系数;
——哈德果夫指数。
1.32 元素分析(ultimate analysis)
分析煤中所含的碳C、氢H、氧O、氮N和硫S等固有元素的含量。
1.33 工业分析(proximate analysis)中国最大的医院>人民大学研招网
分析煤中所含的固定碳 、挥发分V、灰分A、全水分 和发热量Q。
1.34 固定碳(fixed carbon)
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
符号:武汉今天的天气
1.35 灰分(ash)
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的固态不可燃物含量。
符号:A
1.36 全水分*(total moisture)
*见GB 211—79《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样在采取时所含外水分和内水分的总质量,占煤样总质量的百分数。
符号:
1.37 外在水分①(surface moisture)
附着在煤粒表面,可在空气中自然风干,或在试验室用45~50℃烘箱干燥失去的水分。
符号:
1.38 固有水分①(inherent moisture)
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毛细孔中,可在试验室内用102~105℃干燥箱干燥失去的水分。
符号:
1.39 挥发分*(volatile matter)
*见GB 212—77《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干燥煤样在试验室900±10℃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所失去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
符号:V
1.40 全硫分* (total sulphur)
*见GB 214—63《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煤中所含各种形态硫的总和。
符号:
1.41 胶质层最大厚度* (maximum thickness of gelatine layer)
*见GB 479—64《烟煤胶质层数指测定方法》;
煤炭结胶性的指标之一,以y(mm)计。
1.42 应用煤高位发热量* (gross calorific value)
*见GB 213—79《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单位重量的煤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全部热量,即包括水蒸气潜热的发热量,以kJ/kg(千焦/千克)计。
符号:
1.43 应用煤低位发热量(net calorific value)
单位重量的煤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全部热量扣除煤中水蒸气潜热的发热量,以kJ/kg(千焦/千克)计。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