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更新时间:2023-05-15 06:07:05 阅读: 评论:0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和充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庞娜.网状结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韩传峰,何臻,马良河.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系统[J].自然灾害学报.2006(05)

[3]刘荣,汪克夷.企业合作创新风险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J].科技与管理.2009(04)

[4]李艳.试论设计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企业活力.2009(05)

[5]张娜.基于G-TOPSIS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车间设施布局方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4

[6]张彤彤.基于RE的设备加权分布式布局设计与虚拟单元构建[D].江苏科技大学2014

[7]徐飞翔.生产设施设计创新的不利事件预测及处置模型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

[8]***,樊胜利,李秀芬.合作创新风险的测评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02)

[9]马毅.基于战略性贸易视角的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10]金晓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1]李平.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及合同变更的研究[J].重庆建筑.2007(07)

[12]李建武.用工业工程思想发现、解决和预防问题[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03)

[13]蔺宇,齐二石,史英杰.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4)

[14]齐二石,霍艳芳.中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现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04)

[15]汤酞则.加快信息化步伐,推动工业工程发展与创新[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04)

[16]宋朝鹏.太阳能生产企业库区布置与货位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7]李旻暾.基于模糊类比推理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

[18]严玲,赵华.项目所有权肉身宝殿配置下代建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01)

[19]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英法海峡隧道的失败对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启示[J].土木工程学报.2008(12)

[20]张静文,徐渝,柴国荣,朱少英.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02)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2

[1]廉庆.基于灰色理论的商品住宅价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2]张玲.线性规划模型在生产管理中运用之浅见[J].商业研究.2001(04)

[3](美)理查德·B.蔡斯(RichardB.Cha)等着,任建标等译.运营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林立千着.设施规划与物流中心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戴绍利,谭跃进,汪浩.生产调度方法的系统研究[J].系统工程.1999(01)

[6]柳晓杰.索能公司座椅生产效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

[7]崔鹏.国有垄断行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D].宁夏大学2014

[8]毛梦楚.模块化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机制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

[9]刘英志.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0]张勇.基于CP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1]张瑞宏.绿色建筑可支付意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2]王晛.城市住宅区位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3]邱月.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14]韩庆华.贴片生产线仿真与生产效率的改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15]郑利***.面向提高钢管生产线生产效率的柔性管理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

[16]彭效冉.我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2

[17]陈宏林.杨柳青热电厂提高发电运行人员生装修委托书产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

[18]韩鑫鑫.IE技术在提高B企业组装线生产效率方面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

[19]王泽聪.我国石油主产区生产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0]吕怀力,陈彦华.线性规划单纯形法在生产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客车技术与研究.1996(02)

[21]张启文.单件小批模式下大中型金属结构件生产效率改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3

[1]张晓宏.房地产估价中资本化率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吴静.基于过滤模型的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供给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付艳萍.建筑企业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4]王静静.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5]朱宗乾,李艳霞,罗阿维,张栓兴.ERP项目实施中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02)

[6]成虎,章蓓蓓,雒燕.工程全寿命期设计流程和准则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7]廉庆.基于灰色理论的商品住宅价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8]齐庆祝,李莹.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性融资模式设计与案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4)

[9]赵昱,刘行,徐佳欣,周雷.基于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的PFI模式下公租房建设的风险评价方法[J].工程管理学报.2013(01)

[10]宋祎昕,姚安林,蒲宏兴.城镇燃气管道全寿命期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煤气与热力.2013(01)

[11]尹作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来源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07)

[12]陈锦辉.公路混凝土梁式桥全寿命设计方法及应用分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13]陈伟,胡大新.基于全寿命设计理论的斜拉桥拉索体系选择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14]夏群顺.外商投资对我国房地产领域影响及监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5]张丽丽.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6]宫岩伟.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7]胡泊.我国工业地产投资风险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8]许国初.道路全寿命成本中用户费用分析与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0(01)

[19]唐三阳.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商品住宅价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0]杨名,潘雄锋,刘荣.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研究--基于AHP-OVP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1)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4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手机热点连不上.1994

[13]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5

[1]王钦.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D].福州大学2010

[2]黄凌霄.电力线扩频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福州大学2010

[3]陈大平.基于时频分析的BFSK信号解调的研究和实现[D].福州大学2010

[4]徐子平.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警察技术.2007(06)

[5]贾丹,刘建伟.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警察技术.2007(02)

[6]徐子平.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警察技术.2007(06)

[7]贾丹,刘建伟.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警察技术.2007(02)

[8]奚雯佳.基于TETRA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4

[9]钟红艳.基于认知无线电AdHoc网络的多用户接入及通信调度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10]闫思思.DMR数字集群基带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

[11]彭光纯.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苏州大学2014

[12]吴文杰.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0

[13]刘畅.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6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008.4(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 :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经费申请报告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009.7(27) : 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水电站设计,1991.7(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大胸美女桌面壁纸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2000.1(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2:82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9.9633-639.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7.5.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9(3) : 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 1993.11.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22]SL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3]唐涛,高水头闹室闹门小开度水流特性试验炉峰山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7

[1]高学佩.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218-218.

[2]孙英.分析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4(4):223.

[3]单爱静.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98.

[4]翟曉谨.浅析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55~156.

[5]刘永兴.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对策[J].江西建材,2015(17):239~248.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8

[1] 山仑,康绍忠,吴普特.中国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王晓玲,杜秀文,刘丽艳,李英能. 我国井灌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6-11.

[3] 刘昌明.21 世纪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战略[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 甘汉,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2000.

[5] Cohon,J.L,and D.H.Marks,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multi-objectivePrograrnming techniques [J].Waterer Resources Rearch,11(2),208-220,1975.

[6] Shafer J M,Labadie J.Synthesis and Calibrationo,a River Basin Water Manage mentModel[R].Co-Orado State University,1978.

[7] A.H.EI-Shaarawi,S.R.Esterby,Time ries methods in hydroiences: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at Canada Centre for Inland Waters,ElvierSeientifie,1982.

[8] Afzal,Javaid.&Noble,David H.Optimization model for alternative u of differentequality Irrigation waters[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992,118:218-228.

[9] Ghosn R.Masharrafieh,Richard C.Peralta.Optimiz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forPollution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crop Yield[J]. water resources Rearch,1995,31(4):760-767.

[10] Wong,Hugh S.Sun,Ne-zheng.Optimization of conjunctive u of surface water andgroundwater with water quality constraints[A].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and Management Conference Apr6-9[C],Sponsored by:ASCE.1997:408-413.

[11] Kumar,Arun.Minocha,Vijay K.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for water qualitymanagement of a river system[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9,205(3):179-180.

[12] N.伯拉斯著,戴国瑞等译,水资源科学分配,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年.

[13] Brown,L.R.and Kane,H.1994.Full Hou:Reasssing the Earth's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The Worldwatch Environmental Alert Series,W.W.Norton.NewYork.

[14] Postel,Sandra Last oasis:Facing Water Searcity,Worldwatch Environment AlertSeries,1997.

[15] 华士乾主编,水资源系统分析指南,水利电力出版急招门卫一名招聘社,1988.

[16] ***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研究组,***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和开发战略对策研究报告,1988.

[17] 翁文斌,蔡喜明,京津唐水资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水科学进展,1992,(3).

[18] 贺北方.区域水资源大系统优化分配的大系统优化模型[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98,(5):107-117.

[19] 胡芳芳.无锡市用肥肥可持续利用肥肥与优化配置研究 [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0] 柳长顺,陈献,刘昌明,杨红.国外流域用肥肥配置模型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66-68.

[21] 刘英,地表用肥用质预测模型数据挖掘技术用其适用指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2] 安徽省水文总局,.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送审稿),1982.

[23] 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09.

[24] 肥东县发展计划委员会,.肥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

[25] 肥东县发展计划委员会,2009 年肥肥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用公报,2010.

[26] 郭亮,基于 GIS 的松花江用污染决策支持管理平台研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7] 李兴拼,广西北部湾用肥肥肥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88.

[28] 尤祥瑜,谢新民,孙仕***,王浩,我国用肥肥配置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

[29] 陈葆仁,地下水动态及其预测,地质出版社,1988.

[30] 齐学斌,王景雷,樊向阳,高胜国.山西晋中井渠结合灌溉水资源综合平衡分析与模拟[J].2008,22(5),20-24.

[31] 雷志栋,等.土壤水动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2] 郝树堂,孙三祥,雷鹏帅.工程水文学[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3] 雒文生,宋星原.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M] .武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4] 范世香,高雁.应用水文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5] 李兴旺.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动态预测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

[36] 施鑫源,方乐润等,灌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系统管理模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年.

[37] 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38] 宫永波.引黄灌区水资源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15-20.

[39] 金光炎.2003.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186-187.

[40] 孔庆喜,王奎江,张景山.井渠结合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11(4):238-239.

[41] 肖素君,杨立彬,侯传河.井渠结合灌区用水预报研究[J].人民黄河.20(11):27-28.

[42] 尹大凯,胡和平,惠士博.宁夏银北灌区井渠结合灌溉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J].22(1):53-57.

[43] 游进***,甘汉,王浩..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6(3):1-5.

[44] 赵丹,邵东国,刘丙***.2004.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36(13):27-32.

[45] 肥东县水利局.安徽省肥东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995.

[46] 周维博.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报中的应用[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4(2):5-9.

[47] 黄守琳,叶乃杰,袁先江.安徽省淮北平原灌溉持征及并灌区节水灌溉技束探[J].治淮.2010.10-14

[48] 王立坤.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灌溉制度建模及其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

[49] 代峰刚.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农业节水对地下水空间分布影响及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0] 董美芳.萧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水文水资源,2011,32-33.

[51] 王文昌,刘稳,魏彦杰.安徽萧县县域经济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60)27-29.

[52] 王振龙,王加虎,刘淼,郝振纯.淮北平原“四水” 转化模型实验研究与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94-2203.

[53] 蒋奎.淮北平原农灌井建设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地下水.2010,32(1):120-121.

[54] 白雪峰.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20-34

[55]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江淮丘岗区干旱分析及抗旱对策研究.1996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9

[1] 钱丽娜. 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1(09)

[2] 罗志恒.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1(03)

[3] 马幽淼. 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 现代电信科技. 2010(07)

[4]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8(08)

[5] 浦培根.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04)

[6] 刘明. 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7] 钱丽娜. 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1(09)

[8] 刘亚丽. 项目管理在***喀什移动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项目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王剑. 项目管理在***移动客户触点营销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0] 田质兵. 高校***书馆业务流程重组项目风险管理[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1] 唐敏. 项目进度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2] 吴美蓉. 基于本体的食品安全应急知识管理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罗志恒.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1(03)

[14] 马幽淼. 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 现代电信科技. 2010(07)

[15]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8(08)

[16] 浦培根.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04)

[17] 刘明. 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10

[1]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 87-91.

[2]Lai R . World crop residues production and implications of its u as abiofuel[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5, 31(4): 575 — 584.

[3]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2):2-5.

[4]戴志刚,鲁剑巍,周先竹,等.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3,(1): 27-29.

[5]王亚静,毕于运,高春雨,等.中国秸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0’ 43(9).

[6]Liu H, Jiang G M, Zhuang H Y,et al. Distribution,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potential ofbiomass resources in rural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s of crop residues[J]. Renewable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7,12: 1402-1418.

[7]李飞跃,汪建飞.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3,14: 1-7.

[8]CAO G L. Investigation on emission factor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gaous pollutants fromcrop residue burn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1: 50-55.

[9]李金花,宋红竹,薛永常等.我国制浆造纸木材纤维原料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03, 06: 32-35.

[10]苏芸,刘珊杉,何金存.农作物秸秆制备人造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2,09: 7-9.

[11]晋新华,等.秸秆利用域外来风[J].当代农机.2009:15.

[12]刘建胜.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

[13]RanillaM J, Carro M D> Lo'pezS, et al. Influence of nitrogen source on the fermentationof fiber from barley straw and sugarbeet pulp by ruminal micro-organisms in vitro [J]. The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1,86(6): 717-25.

[14]农业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力度[J].北京农业,2011,(10): 43.

[15]黄振华,陈海涛,房欣,等.含水率对大豆秸秆流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1, 30(5): 847-850.

[16]S.Ranik,R.Nandi. Effect of Supplementation Ofrice Straw with Biogas Residual SlurryManure on the Yield. Protein and Mineral Contents of Oyster Mushroom [J]. IndustrialCrops and Products. (20): 311-319.

[17]俞祝生.农业秸秆纤维加工工艺及设备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 231-232.

[18]陈海涛,李皓.高得率秸杆纤维制取机的设计[J].黑龙江造纸,2012,40(3): 13-18.

[19]韩永俊,陈海涛,刘丽雪,等.水稻秸秆纤维地膜制造工艺参数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 242-247.

[20]应美旰,王庚煌,等.机械化运输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1]顾玲,管荣根,张瑞宏,等.链板式连续运输机械的现代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3,10(3): 149—153.

[22]李英,潘家祯,孔令超.立式螺旋输送机最佳输送状态理论及计算机可视化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04, 03: 9-12.

[23]单质明.带式课堂评价输送机技术的现状及差距[J].物流设备,2009,(8): 32-33.

[24]杨正中.埋刮板输送机刮板链条及其选用[B].粮食流通技术,2009,(1):15-17.

[25]陈广富,徐余伟.饲料螺旋输送机设计参数的选择和确定[J].饲料工业,2008,29(15): 1-5.

[26]魏文义,等.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喂料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工程塑料应用.

[27]赵琪,施纯仁.变速、变螺距内飘窗、变直径螺旋给料机的开发与设计[J].中国建材装备,2001, 02: 10-11.

[28]霍丽丽,田宜水,等.农作物秸秆原料物理特性及测试方法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1, 29(6): 86-92.

[29]房欣,陈海涛,黄振华,等.不同含水率大豆秸秆与不同材料间滑动摩擦特性的研究[J].大豆科学,2012,31(5): 838-841.

[30]GB/T 5262-2008.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S].

[31]霍丽丽,孟海波,等.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 (11): 189-195.

[32]M.Molenda, J Horabik, I J Ross, et al. Friction of wheat grain-on-grain and oncorrugated steel [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2002, 45(2): 415-420.

[33]余友泰,蒋建鹏.土壤、作物种实和各种脱出物对钢板、铸铁和木板等的摩擦系数的测定[J].东北农学院学报,1957, (1): 1-11.

[34]田宜水,姚宗路,欧阳双平,等.切碎农作物秸秆理化特性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1, 42(1): 124-128.

[35]周祖鄂.农业物料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102.

[36]邓美生.固体散状物料的常用物性及测试方法.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0,(5):10-15.

[37]ShinojSubramanian, R Viswanathan. Bulk density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s of lectedminor millet grains and flours [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7,81(1): 118-126.

[38]GB/T23771-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堆积密度的测定[S].

[39]刘振学,黄仁和,田爱民.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0-103.

[40]袁志发,周静芋.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11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1997.10:102-105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篇12

[1] 王玉杰.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人力资源计分卡到胜任力模型[D].上海:同济大学,2005

[4] 李溪.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8] 战冰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12(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八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游手好闲的反义词科技,2010(2):23-24

[14]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15] 李晶晶,张玉清.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09(11):82-83

[16] 李作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行力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本文发布于:2023-05-15 06:0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27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