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第17卷 第1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 L OF COMPARATIVE ME DICINE January ,2007
V ol.17 N o.1
综述与专论
G LP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学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程树军1
,黄 韧
2
(11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州 510623;21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 510260)
【摘要】 毒性病理学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基石,但在实际工作中,病理检验存在诊断标准不统一、操作规程不实际、实验动物病理基础研究薄弱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威胁G LP 的运行和成效。因此,毒性病理工作应在实施病理诊断的标准化和推进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同时,加强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和比较病理学研究,建立毒性病理数据库,从根本上促进药物安全性评价水平的提高。
我的国文老师【关键词】 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G LP
办结婚证流程【中图分类号】R99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856(2007)0120051204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Toxicity P athology
in G LP Medicine Safety Evaluation
CHE NG Shu 2jun 1
,H UANG Ren
2
(11G uangdong Entry 2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 echnology Center ,G uangZhou 510623,China ;
21G uangdong Laboratory Animal M onitoring Institute ,G uangZhou 510260,China )
【Abstract 】 T oxicity pathology is the footstone of medicine pre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In practice ,many problems were
exist i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uch as criterion were discordance ,operating procedure was nonstandard and labanimal pathology study was unsubstantially ,which verely threaten the running and effect of G LP.Therefore ,toxicity pathology laboratory should execu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xamination and prom ote laboratory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I t als o was very im portant that strengthening rearch of com parative histology and com parative pathology in labanimal and building toxicity pathology databa.All of this was to fundamentally accelerate the level of medicine safety evaluation.
【K ey w ords 】 Safety evaluation ;T oxicity pathology ;G LP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科技项目(99B07901Q )新药非临床安全评价中心(G LP )。
[作者简介]程树军(1971-),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毒性病理研究。E -mail :drchshj @
毒性病理学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
要环节,其内容是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药物对动物机体的作用部位和方式,提供损害性质及程度的依据。安全性评价对毒性病理的要求非常高,它既不同于临床病理检验也不同于普通动物实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按照G LP 的要求制订毒性病理的标准化程序,如何推进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认证
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1]
。国外在毒性病理的管理、标准化、人员培训、教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
了十分成功的经验[2]
。美国病理家学会(C AP )针对临床病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办法很值得
借鉴[3]
。
现阶段,我国毒性病理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标准化管理滞后,如缺少严格的病理学诊断和评价规范,操作规程不切实际,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完备。其次,实验动物基础研究落后,比较组织学、比较病理学和比较毒理学研究不够深入。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标准化管理存在疏漏,毒性病理诊断质量不高,严重威胁G LP 的运行和成效。1 G LP 毒性病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11 病理诊断标准不规范
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病理损伤衡量标准,关于
损伤的描述存在混乱和高低不一的情况,病理检验人员很难做出结论。而且大多数病理描述仍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受病理检验人员主观的影响大。造成目前诊断标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实验动物的质量、个体差异,检验人员的经验、主观因素,实验动物的比较病理学、组织学资料缺乏,药物评价动物实验的复杂性,甚至与毒性病理学至今没有形成行业学会以推动标准化的管理行为等等都有关系。毒性病理诊断的不规范还表现在病理术语应用的混乱,如描述肝细胞的轻度损伤,就存在2~3个术语可以相互替换的情况,这就有可能在不同人员和实验室间对描述或记录报告的解读存在差别,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在国外,大小鼠增生性变化的诊断标准已由WT O发布;由毒性病理家学会(STP)认可的“毒性病理学术语和诊断标准化系统指南(SS NDC)”已公布,应该得到国内病理检验人员的推行和遵循[4]。
112 缺少病理学检查技术规程
为适应新药开发的需要,许多实验室已按G LP 的要求建立了标准操作规程(S OP),但在病理检验方面还做的不够。现实工作中,常常由于病理剖检和取材的不规范,造成典型病灶的遗漏;由于记录与档案的不严密,造成病理资料的不可追溯;由于病理制片的不准确,造成病理读片的困难甚至误判,进而导致不正确的病理诊断的发生。因此,为适应G LP 的建设,建立切合实际的病理学检查技术规程,从实验动物的选择、处死、登记、取材、固定、制片、染色、读片、诊断、图像、记录、建档等方面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可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干扰,提高病理诊断水平。S OP对毒性病理工作的影响在国外一直都比较重视,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NAC AD(北美对照动物数据库)的努力下器官取材和修整的标准已制订并发布,C AP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S OP的要求也比较完备[2]。
113 实验动物病理学研究薄弱
实验动物比较解剖学、比较组织学、比较病理学和比较毒理学构成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实验动物之间,实验动物与人类之间在解剖结构、组织形态、超微结构、疾病病理、药物代谢、毒性效应等方面都有一些差异。目前的毒性病理从业人员大多具有临床病理或兽医病理的专业背景,但实验动物病理的培训却不够,这与我国尚未实行资格认可制度有关。病理检验人员比较医学知识的欠缺,再加上自身的主观性,难免做出误判。比较病理学的欠缺还体现在对比较组织学和自发病变研究的不够重视。
看海去
首先是比较组织学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动物组织形态的变化,为人类提供外推依据。动物的组织形态与种属有关,存在一定差异,加深对人与动物组织结构特点的了解,有助于准确地做出病理评价。特别是对于大型动物恒河猴和比格犬,其组织学研究严重落后于人类,也落后于家畜家禽和啮齿类,加强猴和犬的比较组织学研究十分重要[5]。
其次是自发病变的研究。实验动物的自发性疾病对实验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如猴的代谢性遗传病将直接干扰营养试验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生殖系统的畸型和肿瘤会影响生殖试验和相关药物的开发;饲养过程中慢性中毒和用药不当也会对实验造成不良影响,而目前缺乏其自发病变的病理学本底资料,无法确定“正常”动物组织的病变阈值,使动物实验结果得不到合理的评价。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新药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6-9]。
2 G LP毒性病理学的对策
211 建立实验动物毒性病理数据库
专业的G LP毒性病理数据库对于提高病理诊断水平非常必要,因为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既包含许多实验室各个时期病理工作的资料,也包括饲养繁殖过程中病理数据的积累。对于这些资料的回顾与分析,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标准。在这方面,国外已有相当的工作,如著名的小鼠肿瘤生物学数据库(M ou Tum or Biology Databa),在有关致癌物的解释和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的工业毒理学
动物记录数据库(RIT A)和美国NAC AD在毒性病理的诊断标准、术语和大小鼠组织病理学方面收集提供了大量资料。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http:ΠΠw w )的建立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以之为平台构建的实验动物常用指标和组织图谱大型关系数据库,已成功运行,实现数据共享,为G LP等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图谱依据[10]。在毒性病理方面,基于这一平台,联合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有关机构,在与国际接轨统一诊断标准和规范病理技术的前提下建立我国的病理资料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实验室内部的历史回顾和实验室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促进毒性病理学的标准化和G LP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生态养猪212 开展比较组织学和自发病变的研究
实验动物的比较组织学研究可追溯到较远的年代,基于非人灵长类和人以及其它动物的研究结果共同构成人和动物组织学的基础知识。然而,总体而言,人们对实验动物尤其是对猴和犬的组织学和病理学认识还很浮浅。因此,更应强化靶器官组织学和病理学在安全性评价中的比较医学意义,使其真正成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石[5,11-12]。
实验动物自发病变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对啮齿类自发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出版成书,如《F344病理学》。应用于毒性评价的猴和犬的自发病变也有文献报道[6-9],1998年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安全性评价实验常用实验动物的标准化”获得科技部资助,对大型实验动物猴和犬的比较组织学及自发性病变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批实用的组织图谱和自发病变的数据。这项工作的初步完成,对于确立自发病变的阈值,对于寻找实验动物自发病变的规律,排除自发病变的干扰,根本上提高G LP的药物毒理学评价的水平意义重大,也为将来自发病变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和进行诊断标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3-16]。
213 制订毒性病理诊断标准
在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诊断标准方面,实验动物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目前比较药理学、比较组织学等有待深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和参照国外的成熟标准,也可以借鉴人类病理组织学的分型标准,引入半定量的方法,制订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病理诊断规范和标准。还可通过实验动物损伤模型建立诊断标准,如通过研究小型鳗鱼肝脏的病变,建立非肿瘤性的、退行性的、炎性的肝细胞病理诊断标准,包括肉芽肿、慢性炎症、聚集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炎性损伤标准,该标准获得了美国国家病理工作组PWG的认可[17]。而由STP、WT O公布或推荐的标准理应得到国内的认可和应用。同样,对于自发病变的诊断标准也可参照建立。
214 制订毒性病理检查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适用于G LP的病理学检验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具体可参考C AP的有关作法,对实验动物的选择、体检、麻醉、处死、剖检、活检、取材、固定、染色、制片、免疫组化、细胞病理,以及诊断、术语、图像分析、仪器使用、摄影、原始记录、档案管理等进行严格规范,对于提高安全性评价实验的标准化,减少实验误差,消除由于病理剖检、制片带来的干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许多实验室已建立相应技术规范,但全国统一的指导规范还未形成,实验室之间的交流较少,员工教育和培训也需要加强。建议有关协会能组织推动毒性病理的国内室间验证或同业审查(peer review),G LP实验室也可以参加国外机构(如C AP、AC VP)的能力认证,这对于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毒性病理的地位很重要。此外,在规范病理诊断术语方面,有必要对实验动物病理诊断术语的意义、适用范围做出明确的限定和说明。NAC AD、WT O等权威机构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纷纷推出了自已的诊断术语表,将病变类型与规范的诊断术语一一对应,我国毒性病理界可跟进或采用。
总之,G LP毒性病理的运行,其实质就是毒性病理的标准化管理和基础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是涉及到病理检验技术规范、诊断标准、人员培训、实验室认证、能力认可等方方面面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后者是踏踏实实的工作积累,需要几代病理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由于病理检验的特殊性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复杂性,现阶段,针对毒性病理学存在的问题,以实施毒性病理的标准化管理为突破口,加强实验动物毒性病理学数据库建设,深入开展实验动物的自发病变研究、比较毒理学和比较组织学研究。以此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促进安全性评价事业的发展。
外贸部
参考文献:
[1] IS O9000与病理质量管理[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6):
574-575.
[2] C 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director[M].Appendix O in:Policies and Guidelines Manual.
N orth field,I L,1993.
[3] K eenan C,Hughes2Earle A,Ca MS,et al.The north American
control animal databa:a res ource bad on standardized
nomenclature and diagnostic criteria[J].T oxicologic Pathology,
2002,30(1):75-79.
[4] S tandardized system of nomenclature and diagnostic criteria,guides
for toxicologic pathology[R].STPΠARPΠAFIP,W ashington,DC,
1994.
[5] T akayama S,M akita,Thorgeirss on.C olor atlas of nonhuman primate
histology[M].Japan Scienties Press,1999.
[6] F oster JR.S pontaneous and drug2induced hepatic pathology of the
laboratory beagle dog,the cynom olgus macaque and the marm ot
[J].T oxicol Pathol,2005,33(1):63-74.
[7] M orishima H,N onoyama T,Sasaki S,et al.S pontaneous lesions in
米饭鸡蛋饼beagle dogs ud in toxicity studies[J].Jikken D obutsu,1990,39
(2):239-248.
[8] 黄韧,程树军.非人灵长类的自发性肿瘤[J].中国实验动物学
报,2002,10(2):123-126.
[9] 罗灼玲,张立群,李文,等.实验动物比格犬自发性病变的研
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2):151-154.
[10] 黄韧,薛成,程树军,等.实验动物信息学与中国实验动物数据
信息网建设[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0,10(3):189-192.
[11] 于博,孔小明,程树军,等.不同年龄恒河猴消化系统的组织学
与组织化学研究比较[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2):74-76.
[12] 黄韧.比格犬描述组织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
[13] 黄韧,程树军,谭文雅,等.实验恒河猴肝脏自发病变的组织学
初步观察[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1):24-27. [14] 程树军,黄韧,秦瑶,等.猕猴肾脏自发病变的组织学观察[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3,23(1):12-14,31.
[15] 程树军,黄韧,秦瑶,等.实验恒河猴肺自发病变的组织学观察
壁纸大全图片[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3,13(4):197-199.
[16] 程树军,黄韧,秦瑶.实验比格犬肝脏自发病变的组织学研究
[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3,23(3):131-134.
[17] Boorman G A,Botts S,Bunton TE,et al.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generative,in flammatory,proliferative nonneoplastic and neoplastic
liver lesions in medaka(Oryzias latipes):connsus of a National
T oxicology Program Pathology W orking G roup[J].T oxicol Pathol,
1997,25(2):202-210.
〔收稿日期〕2006203230
(上接61页)
[22] Baghurst PA,T ong S L,M cM ichael A J,et al.Determ inants of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to age5years in a birth cohort study of children
living in the lead smelting city of P ort Pirie and surrounding areas[J].
Arch Environ Health,1992,47:203-210.
[23] Baghurst PA,M cM ichael A J,W igg NR,et al.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lead and children’s intelligence at the age of ven years
[J].The P ort Pirie C ohort S tudy,New Eng J M ed,1992,327:1279
大好时光剧情介绍-1284.
[24] Bellinger DC,S tiles K M,Needleman H L.Low2level lead exposure,
intelligence and academ ic achievement:A long2term follow2up study
[J].Pediatrics,1992,90:855-561.
[25] K imber I,S tonard M D,G idlow DA,et al.In fluence of chronic low2
levelexposure to lead on plasma immun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cellular immunefunction in man[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1986,57:117-125.
[26] Alomarn AH,Shleam oon M N.The in fluence of chronic lead exposure
on lym phocyte proliferative respon and immunoglobulin levels in
storage battery w orkers[J].J Biol Sci Res,1988,19:575-585.[27] S teenland K,Boffetta P.Lead and cancer in humans:where are we
now[J]?Mutat Res,2005,589(2):103-110.
[28] X ie L,G ao Q,Xu H.Ameliorative effect of L2methionine on Pb2
expod m ice[J].Biol T race E lem Res,2003,93(3):227-236.
[29] D om inguez C,S ole E,F ortuny A.In vitro lead2induced cell toxicity
and cy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fetal calf rum in human fibroblasts[J].
M ol Cell Biochem,2002,237(1):47-53.
[30] E l2S okkary G H,K amel ES,Reiter R J.Prophylactic effect of
melatonin in reducing lead2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the rat[J].Cell
M ol Biol Lett,2003,8(2):461-70.
[31] Chen L,Y ang X,Jiao H,et al.T ea catechins protect against lead2
induced cytotoxicity,lipid peroxidation and membrane fluidity in
Hep G2cells[J].T oxicol Sci,2002,69(1):149-156.
[32] Schneider JS,Lee MH,Anders on DW,et al.Enriched environment
during development is protective against lead induced neurotoxity[J].
Brain Rearch,2001,896:48-55.
〔收稿日期〕20062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