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规则活动反思篇一
1)这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一个“掰手腕”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2)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让孩子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规则,记录规则。实地的收集和记录工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所受的教育深刻,更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有利于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实际行为。
3)我还在课堂上展示了几组以家中、校园、社会“规则”为内容的图片,如楼梯边贴的“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通道”“讲文明讲礼貌”等标示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生活情景为素材,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时我不够注意细节,一味地进行教学内容,有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些问题提出并解决后,我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而没能采取妥善保护他们的办法,忽视了那些个别还在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这可能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课后想到这点让我感到很遗憾。
这堂课我认为最好的地方就是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在教学顺利进行的过程中,我发现本堂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就把平时的生活经验列举出来,这个学生身边的实例,通过让学生来找故事中的令人感动的事和人,更能让学生来加深理解规则就在身边,规则就在于我们的一举一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课堂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就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了。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查、互查的方式,不仅对自身存在的缺点有所认识,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积极向他人学习。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都得到了发展。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了孩子的现实学习生活
1)、以游戏引出规则。
2)寻找家庭、学校、社会的规则。
3)联系实际,评价自己。
4)在课堂规则中结束教学。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年龄特点,自由选择。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
3)因此,无论是情境(游戏)的创设还是内容(规则)的呈现,无论是问题(寻找家中规则、学校规则、社会规则)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
4)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对学生每一个回答的问题有个贴切的认识,因为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品德老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对于学生寻找的答案我不能只注重形式的汇报,更应该注重于在实践中的应用。因为这节课和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大相径庭。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多说,因为说的过程就是一次记忆的过。
规则活动反思篇二
通过教学《班级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始终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孩子们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制度,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有的在课后找他谈话,帮助他找成因,改毛病。除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尤其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鼓励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大胆说,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要力求完整。
1、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应该紧密结合。让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
2、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这些仅仅是我的愚见,都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规则活动反思篇三
通过教学《规则在哪里》,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制度,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帮助他找成因,改毛病。
除了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大胆说,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要力求完整。
1、依据新课程的精神,让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
2、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在活动中都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规则活动反思篇四
对于王香老师执教的《规则在哪里》一课,我认为是一节扎实的有意义的课,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锻炼了能力;是一节丰实的课,又是一节生成的课,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在整个过程中有课程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是一节平实的课,也是一节将活动设计发挥到极至的课。
首先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如其人,稳重亲和,我把她的教学风格归类到平实和蔼。整节课先从游戏入手,到社会过则的调查,从教学的引领到指导流程。教师的教态势明朗的,始终亲和温婉,给人以亲切感。当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时,教师都能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谈或给学生示范,真正成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再者这节课教学组织周密合理,教程简洁匀称。给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贴近”。一他贴近教材,通常在公开课,教材上的内容都是课件演示或出示,学生很少去看教材,读教材。说实话,我自己上公开课也有这样的苦恼,怎样才能不脱离教材,怎样才能引领学生与书本亲密接触?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去做,需要读教材时就让学生读。
三、以课标施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起步,注重了学生自我的感受与体验。在一声不公平的呼声中,让学生在激动之余,冷静的处理不公平,不合理的游戏规则。,实则是教师智慧的独用,在自我处理,完善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动脑思考,有序处理事物的能力。从而内化和掌握游戏需要规则,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同时在活动中增强了师生的感情。
四、教师的教学思路层次清晰。本节课教师随课堂内容设置的游戏,小记者活动,课前调查,归纳总结等,是学生与各类规则接触,使儿童初步形成对社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操作。本节课教师朱中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课堂活动源自于教材,而又不是教材的复制。内容被老师的智慧科学化了,艺术化了。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规则的资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讲解调查表,教给学生说的方法和途径,一举两得。
五、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简洁,使用而不花哨,体现了常态化的教学,不让物管的东西吸引学生的眼球,分散有意注意。
规则活动反思篇五
通过教学《学习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都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的学习。
1、在组织教学设计时,经历“游戏引规则——生活中找规则——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实践应用规则”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懂得生活处处有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的道理。
2、这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一个“贴鼻子”的游戏,比一比哪组获胜。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3、为了让学生从心里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我还播放了一个因为遵守规则而赢得生命的小故事,最后我让他们说说如果撤离时大家不遵守规则,一窝蜂的往下涌,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们都认识到会发生踩踏、跌伤等,从而让他们明白平日的演练都是为了一旦灾害来临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撤离。
4、课堂最后的儿歌大翻唱,可以说是全课的点睛之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下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用歌唱的形式不仅强化了孩子们对规则的认识,而且表明了他们心中乐于自觉遵守规则的意愿。
5、下课了,正是运用规则的好时机,我马上提出“下课也有规则的,看哪位同学做得好”,同学们很有礼貌地向听课老师道别,收拾学习用具,有秩序地走出教室。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的孩子理解了规则,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规则活动反思篇六
由于“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枯燥乏味的话题。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改变传统的学文明理的说教方法,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知道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其次,以各种方式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让学生明白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规则的普遍性;最后以抢答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规则考场,明辨是非。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无形中实现其品德的形成,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开始,我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掰手腕”游戏,邀请同桌比一比谁获胜。我故意没有讲任何要求,我也“积极”参与与一
名没有同桌的男同学“郑重其事”的“较量了一番”,并且为和我一起“大获全胜”的同学讨得热烈的掌声,让学生感受到不公平,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则的必要性。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则,同时“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让孩子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规则,记录规则。如:我安排的课前调查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生活中去寻找规则、发现规则。实地的收集和记录体验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所受的教育深刻,更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有利于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实际行为。在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规则环节中,我以课件出示学习讨论规则:a、认真倾听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b、讨论声音不要太大;c、组长按表格要求整理材料,汇报时内容尽量不重复。这个课堂细节,充分体现规则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中渗透规则,以便将遵守规则落到实处。在讨论活动中,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对规则的理解由“特殊”认识发展到“一般”认识,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规则,感知规则的普遍存在。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该课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程。
课堂上,我还展示了一组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图片,如教室里贴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楼道墙上贴的“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通道”“请讲普通话”等标示牌;这些以学生学校生活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里的规则,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认知,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
在引导学生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说说你在学校里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查、互查的方式,不仅对自身存在的缺点有所认识,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积极向他人学习。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都得到了发展。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了孩子的现实学习生活。
课堂最后的游戏规则小警察,可以说是全课的点睛之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烈的抢答,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是很有用的。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规则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做到心中有规则,而且表明了他们心中乐于自觉遵守规则的意愿。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完美的地方。如:教学时我不够注意细节,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流畅,有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些问题提出并顺利解决后,我为了“按铃声”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而没能采取妥善保护孩子们的方法,忽视了那些个别还“方兴未艾”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这可能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课后想起“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感到很遗憾。
另外对于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我没能做好提前预设,更没有在课堂中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应变力较为薄弱。比如:在让小组合作
分类汇总并汇报调查结果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整理材料的能力尚欠缺,书写速度也不够快,不能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当我巡视辅导三个小组后发现比较“费时费力”时,我没有再努力做耐心恰当的引导,而是“当机立断”“取消”小组合作汇报讨论结果这一环节,直接请几位学生“根据需要”汇报了“我想要的结果”,虽然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没有落到实处,更谈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
虽然这些问题都只是本堂课的一点瑕疵,没有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实效。但是我想今后还是要多加注意,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课堂会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就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了。
规则活动反思篇七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品德课堂原本是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品德课堂应源于生活,再现生活,最后必然要回归生活。教学《规则在哪里》之后,我反思如下:
儿童生活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应该关注和反应儿童生活的真实性。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本册中《规则在哪里》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就是寻找规则,在哪儿找?自然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按不同的生活场所,去找身边和自己关系密切的规则,从而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规则”。“规则”是一个包罗万象而又有点空泛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这节课怎么切入?我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作切入点。让他们从没有规则的游戏中寻找规则,感受规则的必要性。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生活体验必然充满整个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紧紧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发现规则,进而体会规则的作用,遵守学校规则,知道课堂课间活动应该怎样做;遵守家庭生活规则,知道怎样待人接物,与邻里相处;遵守社会规则,包括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我在教学中力求使自己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去,不留痕迹地引导学生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课堂中我们用社会的真实的生活来进行说教,如本节课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事例引进课堂,地震中桑枣中学按规则有序撤离,奥运期间北京市的交通状况等。通过这些,打破了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本身的局限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生活化教学中的“生活”全部真实化。
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意义还在于:要高于生活,要以未来的视角引领生活,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们今后的生活。这样,也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他们自身而言是有意义的,是有助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的。课堂上我就用课堂规则来组织教学;整堂课结束后我用规则约束学生有序、文明下课……在整堂课中,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但在心与心的愉快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
规则活动反思篇八
在本次视导评估中,我执教的是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规则在哪里》,本课要求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体验规则,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和规则意识;通过交流讨论调查,学习发现生活的规则,并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守规则,并反思自己是否遵守了规则,最后通过拓展,强化学生的认识,教育学生做守规则的好孩子。
讲课结束,王老师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们从她的话语中感受了她对我们沙河品德社会课的重视和关心,她的点评一语中的,点清楚了每节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她朴实中肯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她的人格的魅力。尤其是王老师感冒还坚持参加听评课的精神更是让我们深深折服。
品德和社会课堂应该从生活中来,再现生活,回归生活。而“规则”是一个包罗万象而又空泛的概念,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倡导儿童生活化的概念,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一概念,并且贯穿了“认识规则——寻找规则——遵守规则——强化规则”整个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为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所以我在教学时时,第一层次就是寻找规则,在哪里找?怎么进入?我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为切入点,增强科学系的趣味性,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保证了学生队整节课的参与热情,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品德与社会》强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都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尤其是与学生紧密相联系的规则,并且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判断怎么样做是遵守了规则,反思自己的生活中违反了那些规则,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努力遵守规则。学生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切身的倾听、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理解。
新课程强调,品德的课堂要引导儿童重视、关注、观察、体验生活,而不是让儿童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或模仿者,逐渐引导儿童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成为他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所以我引导学生填写规则调查表,找寻生活中的规则并对照自己的行为,其目的就在于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在课堂的开始,我首先强调本节课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在结尾,引导学生遵循下课的规则,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让课堂指导学生的生活。
一、奖品的发放应遵守规则。王老师说,奖品是对学生的鼓励,教师在发放奖品的时候,仪式首先应该隆重,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感受到奖品的珍贵。这也是结合本节课的的一个落实,让学生明白教师发放奖品和学生接受奖品也有一定的规则。
二、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要重复太多。课堂上是学生展示的天地,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地交流表述,在学生表述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点评,但是不能重复孩子太多的语言,否则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慢慢思量,细细品味,王老师的点评成了我工作中一份宝贵的财富。她能够就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针见血的点评,让我们感悟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她的睿智的确让人佩服。这次评估使我对品德与社会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上好每节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02: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14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