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杨振宁、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5-14 12:59:35 阅读: 评论:0

《开讲啦》杨振宁、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观后感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敷设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下面跟着来看看《开讲啦》杨振宁、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观后感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3年5月19日晚,撒贝宁主慢性咽喉炎的症状持的央视《开讲啦》请到两位重量级嘉宾——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莫言,令人不禁眼前一亮。本人有幸观看了这场讲课,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故事内容

本次《开讲啦》的主持人是绘画大家范曾,小撒则很“知趣”地躲到观众席中,不时机敏诙谐地说笑调侃一下,使现场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严肃的充满正能量的演讲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节目形式。而这次一位自然科学家与一位作家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是这期《开讲啦》的最大看点。

范主持一开始就向杨振宁提出一个问题,他认为英国天文学家霍金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霍金的《宇宙》《时间简史》他只读懂了十分之二,为什么霍金没得诺贝尔奖?

而杨振宁实话实说:我拒绝回答你这个问题。但他马上反问范、莫二人:“我常想办公软件教程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把爱迪生请来,在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他会对什么东西最感新奇?”

莫言马上抢答道:“手机!”

‘真情妙悟著文章’。其实这也是科学研究必经的过程。先有‘真情’,即对这件事情的浓厚兴趣,才会有努力钻研的动力;研究中有了进展就是‘妙悟’,然后才有最终结果‘著文章’。这三部曲,道尽了科研的必经之路。”。杨振宁认为,科学研究的是宇宙和自然界中已有的现象,在探索过程中需要猜想,所以科学是一门“猜想”的学问。他问莫言:你喜欢幻想文学,有鲈鱼怎样清蒸好吃没有幻想科学?

当范主持要求两位诺奖得主用最简洁的语言谈谈各自的“中国梦”时,杨振宁说,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给中国人描绘了一个美好前景,我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乐观态度;莫言则诙谐表示:近日看到外国一家公司征集火星移民,报名者中中国人最多,这也表达了一种“中国梦”:到天上去!

从科学与文学的关系谈到文学创作,杨振宁饶有兴趣地问莫言:你说从小喜欢讲故事,但能讲故事的人未必能成文学家,这里有两关需要过,一是过文字关,二是选择故事。

对这个轻车熟路的问题,莫言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我小时候是个爱听故事的小孩,听过之后再向别人转述,在转述过程中会添油加醋,相当于一种口头创作;然后让故事变成书,还得会写字。我幸运地读了五年小学,学了500个汉字。有人分析,赵树理的小说中,常用的汉字也就500个。小学五年级我因为调皮捣蛋被学校开除了三年级数学除法,在家没书看待着无聊,家里有一本新华字典,我背了一些生辟的字,我小说里那些华丽的字都是背下来的。后来出来一个谣传,周一到周日的英语单词说我是天才,一本新华字典可以倒背如流,其实没这回事儿,我一页也背不下来……”

关于第二道关,莫言说他有一个思想转变过程:“对一个作家来说,选择故事非常重要。我早期的写作是挖空心思找故事,后来文学观念发生了变化,由‘我找故事’变成‘故事找我’。我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我所认识的人、经历的事,我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慢慢变成我写作的`对象。我的长篇小说《蛙》中的姑姑,就是以我的堂姑为模特儿,又把很多妇科医生加上我的想像构思完成的。&rdcedequo;

之后还增加现场提问环节,分别由三个大学生提问,非常精彩,也代表可青年力量对科学和文学的心声。

二、思想和智慧的火花滋养心灵

总体来番禺长隆水上乐园说对我的感觉是关于此次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走上央视荧屏,进行“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多数观众和媒体给予好评和正面报道,但也有人觉得“对话”并无太多新意,有失大师水准。依记者看,其实是因时间所限,两位大师未能充分展开话题,对期待值很高的观众而言不够“过瘾”。

客观来说,九十一岁高龄的杨振宁还有如此活跃的思维、敏锐的反应和清淅的表达,已是人中之杰,令人惊叹;而相对年轻的莫言是位农民的儿子,从外形到讲话都保持着诚实质朴的本色,二人都是实干家而非演说家,不能用演说家的标准和“范儿”要求他们,但两位大师“对话”本身,便可给人一些思考和启示。

其一,杨振宁和蓝牙耳机怎么使用教程莫言,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文学家,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同时出现在一个讲台上,进行“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本身就意义不凡。因为我们的媒体很少做这种高端的跨界的讨论,尤其很少涉及健康、美容和养生之外的自然科学话题,这几乎成了我们的一个软肋和盲点。记得上中学时不大喜欢数理化,却对一本十分流行的外国科普读物《趣味物理学》爱不释手,同学之间相互传阅,说明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科普教育更能让青少年接受和喜爱。

因此,如果我们的电视中能增设科普类节目,经常邀请科学家讲述自然科学知识,配以相应的***片和影像资料,必定会吸引观众眼球,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例如,当我们的探月工程和载人飞船上天时,请专家讲述什么是地球轨道、失重、宇宙速度等;当社会上流传“世界末日”论时,请专家从测试情商地球物理学角度、从玛雅历法的真相来驳斥反科学的缪论……长期坚持下去,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功莫大焉。

其二,在一个充斥着游戏和选秀节目的泛娱乐化时代,央视能开创这样一档相对高端的谈话节目,让人静下心来聆听榜样人物的演讲,共同分享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哪怕时间段不够好,收视率不够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大众需要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但这些“快餐文化”不能给人多少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对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作用也不大。

以莫言为例,做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在接受瑞典国王颁奖时为全球所瞩目的热度,似乎并未保持到国内,像有些一夜成名的歌星那样大红大紫,到处做节目、出镜头——虽然他本人很低调,没有这样的奢望。但多给文学开辟一些平台,让作家有更多话语权,却是倡导精英文化的应有之义。例如,国内许多有影响的电视访谈节目,访谈对象多是娱乐明星,很少出现作家和编剧的身影;有关文学和读书的栏目更如凤毛麟角。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栏目,就可以做一个莫言作品赏析系列节目,也可请莫言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人生感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他作品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5-14 12:5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04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后感   科学   文学   杨振宁   莫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