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古诗赏析

更新时间:2023-05-14 11:39:56 阅读: 评论:0

《拜新月》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拜新月》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新月》

作者:李端

朝代:唐代

妆楼鸾镜拜月明,再乞嫦娥驻美容。

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叹无情。

「注释」

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老戏骨男演员大全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诗歌格律」

开帘见新月

○○●○●

即便下阶拜

●●●○▲

细语人不闻

●●○●工贸家电网上商城○

北风吹罗带

●○○○▲

(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赏析」

《拜新月》为盛我喜欢跑步用英语怎么说唐李端的五言绝句,描写盛唐时期拜月之风俗,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传神入化,主人公拜月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首五言绝句,在轻描淡写之间让人顿时如身临其境,感受拜月全境,妙不可言。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管理书籍推荐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新秀美,类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物身份,就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也无不可仓位管理。

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中唐大历才子吉中孚之夫人张氏有《拜新月》之诗:拜新月,拜月汝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看来,拜新月应是年轻妇女的事。

李端这首《拜新月》,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物料标识卡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作者简介」

李端(约743—782?)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公元770年(大杭州度假历五年)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清朝地图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文房四宝是什么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重庆轻工职业学院百首》。

本文发布于:2023-05-14 11:3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702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月   古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