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同性恋的看法
。仍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同性恋”这个词,是2003的时候,我最尊敬的一位艺人张国荣自杀,当时的我很难过也很疑惑,因为刚开始我也不明白“同性恋”是什么意思,后来通过收集资料我慢慢地了解了那个群体。
失眠吃什么药见效快
手机迷作文同性恋是从古至今就有的,例如古代的断袖之癖,龙阳之好,分桃之嫌等,现今的GAY,导致它形成的原因也是众所纷纭,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先天携带同性恋基因
什么干什么净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受先天基因影响致使性取向异常的人群占同性恋人群总数的绝大多数。深圳首对男同性恋公开结婚并在媒体上说:守护者联盟“我们是正常人,只是携带了不同的基因,导致性取向不一样。除此之外,我们跟男女夫妻一模一样。我们想通过举办婚礼的方式,得到大家的祝福和支持”。英国明星约翰·巴洛曼在接受同性恋公开测试的时候,被认定为天生的同性恋,他自己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他说:“我的基因里带有同性基因”。其实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就像有人是单眼皮而有些人是双眼皮是一样的,并不能因为大多数人觉得双眼皮好看
就去否认也客观存在的单眼皮人群。此外同性恋在动物中也时有出现,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正常现象。
(二)后天环境影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因此自然会塑造不同的性格,同性恋者产生不同性取向的后天环境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从小和同性在一起生活,玩耍,与异性几乎没有接触和交流致使会对玩伴或者周围的异性产生好感,青春期发育后便会将这种好感转化为对同性的爱慕进而长生性欲望。
(三)个人特殊遭遇
欢乐时光
经调查很多同性恋者特别是女性同性恋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由于个人成长的特殊经历造成对异性的排斥、反感甚至恐惧。如父母婚姻失败,一方出轨、感情不和或者家庭暴力致使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对婚姻乃至对异性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同性恋心理的产生。此外女性在幼年遭受性侵犯或者亲眼目睹性侵犯发生也会对异性产生反感和恐惧心理致使在行为中疏远异性。还有可能是自身性格的不自信,对自己要求过高,担心异性会嘲笑或
者嫌弃自己致使不敢与异性过密接触或者是对异性的身体及男女之间的性行为恐惧从而导致同性恋的产生。还有就是可能自身长相比较中性,要是男生就会倾向于向女性方向发展,要是女生就会倾向向男性发展,最终成为同性恋者。
(四)好奇或叛逆心理
还有极少一部分人是出于自身好奇心理或者叛逆心理而进行同性之间的恋爱乃至结婚,特别是现在的90后思维比较开放,思想比较放纵,做事比较不计后果,而事实上其实是一个具有正常性取向的人群。这一类人群一般来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性恋。
现代中国社会对这个群体的看法一直在变化着:在古代社会中有断袖之癖,也有男僮男宠之流,但是一般只会存在于达官贵人之间;在解放后到90年代的中国,社会极其反对同性恋,几乎到了喊打喊杀的程度,它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病、是变态的、是会传染的,那个时候的同性恋是处在人人自危的境地;在近十年中,可以看到这种看法在慢慢改变中,很多电影《蓝宇》 《断臂山》等都是描写同性之间的感情,很多小说也在改变着,渐渐地,社会的看法也在慢慢改变,“出柜”在网上已经不再是新词,但是这种看法的改变只是存在于部分年轻的群体中。更多的人仍是处在很反对的状态中,如果是父母,自己的孩子如果对
自己出柜,那么他们更多的是会想方设法把孩子给矫正,而不是接受,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很多同性恋更多的是隐藏自己真实的性向,选择与异性结婚,这也是 “同妻”这个词出现的原因。
同性恋(homoxuality)是由一名德国医生电风扇不转BENKERT于爱国情怀手抄报1869年创造的,它描述的是,对异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更具体的是指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而异性恋是指一个人持久性的对异性产生情感、浪漫和性的吸引。从定义出发的话,可以明显看出同性恋和异性恋仅仅是一种性取向和感情取向的不同而已。但是同性恋在现代社会中为什么不被接受?根据我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生育
在古代,存在着很强的同性恋风气,但是社会不会对他们进行攻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保证了生育,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他们可以与其他女子进行生育,然后与同行进行性行为。但是现代社会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这就意味着同性之间无法拥有子嗣(排除双性恋),而“不孝为先,无后为大”的观念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因此社会才会如此排斥着
同性恋。
(二)面子
除此之外,更多的家庭是因为“面子”而不接受同性恋。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这是众所周知的,当一个孩子向自己的父母告白自己是同性恋的时候,大多数父母的反应一般是这样的:迷茫-震惊-愤怒-丢脸-要么改要么断绝关系,父母认为那是同性恋是不对的,是违反常规的,好好的异性不爱,偏偏去喜欢同性,那是非常丢脸的,会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没法抬起头,因此他们会坚决反对,要不就给孩子安排相亲,要不就送孩子去进行心理治疗,反正就一种态度,要孩子一定要改过来。当然也有部分思想包容性强的家庭是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的事实,但也不是非常干脆的接受,也是无奈地接受,因为不想自己的孩子难过,想让他们幸福。
(三)艾滋病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艾滋病,在零几年的时候,绝大多数感染艾滋病的人是同性恋,当时很多报纸把这一点当成主要内容进行报道,导致“同性恋=艾滋病”的观念盛行。其实同
性恋的性行为相对异性恋而言的确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他们是肛交,对比异性恋来说更容易受伤、出血。艾滋病一般通过乳液、精液和血液传染,当时的社会观念,保险套还不是被广泛认同的,再加上有一些同性恋的滥交行为,因此才会感染艾滋病。
这些原因究其根本是因为社会观念的影响而导致的,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以上的几种原因都有了相对应的解决或者缓解的方式,例如生育,现代科技完善了代孕,也有很多女人从事着代孕这一行业,如果是真的因为需要孩子,那么完全可以解决,而且同性恋家庭完全可以领养一个孩子,给与他应有的正常生活,同时保证了同性恋者的养老问题,也为社会福利做了贡献,让更多的孤儿得到家的呵护。其次,只要进行安全性行为,不滥交,将会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而且主要会导致艾滋病的三大群体有“卖淫者、男同性恋、吸毒者”,因此异性恋也存在着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不是只有同性恋才会感染的。最后,面子,最重也重不过孩子,如果孩子能跟父母好好进行沟通的话,慢慢跟他们讲解关于同性恋的知识,虽然可能父母也不会完全接受,但是最起码会起到一些作用,更多的父母反对同性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再社会上无法立足罢了。
数学辅导六年级同性恋者对社会基本没有影响,只是自己存在同性恋行为的成人会遭受身边朋友以及家人
的不解甚至嘲笑和歧视,对自己的心理,学习,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反更多对社会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甚至面对当前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失衡的社会现状,一定比例的男同性恋反而会缓和上述问题。每一个社会群体中都有3%-5%的人是同性恋,在中国这个大基数下,同性恋并不少,他们或男或女,但是都是健康积极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们能够正常地与人交往,他们就是正常人,只是性取向与异性恋不一样而已,完全找不到反对他们的理由。而且欧美部分国家部分地区已经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法规,其中已完全合法化国家有: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荷兰、西班牙、法国、德国、芬兰、瑞士、葡萄牙、比利时、英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南非、新西兰;部分地区合法化的国家: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其中荷兰在2000年12月通过开创性法律,允许同性伴侣结婚并领养小孩。他们也可以和异性恋一样结成婚姻、受法律保护、可以选择代孕或者是领养孩子,和一个异性恋家庭一样。
现在很多的90后中,流行着“腐女”、“腐男”“耽美”等,很多的文学论坛也有着相当多的耽美文学,耽美文学主要是以男同性恋为描写对象,描写他们之间的感情、经历等,但是它更多的是幻想中的而已,现实中很难存在。但是也是因为有它们的存在,年轻一代对同性恋的包容性越来越强。
中国社会学家张北川说:“我们应该意识到精神上的挣扎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造成的,是它们使人们厌恶他们自己,我们应该批评和改变社会,而不是同性恋者。”社会学家李银河关于公众对同性恋态度的2008年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是矛盾的,既不表示强烈支持也不完全反对。在中国几个城市中随机抽选的400人中,超过90%的人认为同性恋应被保护免受就业歧视,超过80%的人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是生来平等的。李银河的调查也指出了一些仍明显存在的要终结歧视和偏见所面临的挑战。约有75%的人说他们可以容忍家庭成员是同性恋但还是希望他或她可以改变。
在文章的最后,我将自己的看法大概总结一下:同性恋不是病,在2001年中国就废除了这一条,我一直认为不论是哪一种爱情都应该值得尊重,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能去强求别人接受观念,但是正确的观念需要得到宣传,同性恋仅仅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他们与异性恋一样应该享受平等的权利与义务,也应该享有一样的社会态度。以上仅仅是我的个人看法,仅此而已。
(注:本文同性恋仅指男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