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的作者是谁 小摄影师课后作业(7篇)

更新时间:2023-05-18 20:29:00 阅读: 评论:0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摄影师的作者是谁 小摄影师课后作业篇一

教学目的:

1、 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 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 思考练习2。

2、 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流程 :

第一课时

一、 齐读课题。

二、 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 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 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 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流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 讨论。

4、 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 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 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 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 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 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 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 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 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生平简介

扔纸团             让他进         前苏联伟大的作家

摆  弄             微  笑         《童年》《在人间》

大  哭             站、喊         《我的大学》《海燕》

教学反思:

学生对高尔基的认识不深,可能学生在预习时没有找到高尔基的资料。对课文关于神态的描写指导未到位。

小摄影师的作者是谁 小摄影师课后作业篇二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嘱咐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按照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shè sè) 突(tóu tū)

卷(jiǎn juǎn) 吩(fēng fēn)

秘(bì mì) 杂(zhá zá)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 杂志 杂志社 记者

照相 摄影 摄影师 胶卷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

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 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 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 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 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 门卫不让进去。

d 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 照完相立刻就走。

(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8)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 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 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d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 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 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默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儿?(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十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儿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儿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二、完成课后思考题第2题,并说出理由。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能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这样热情接待小男孩儿吗?从中你有些什么体会?

2.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四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突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句话,用上“突然”一词。

(1)出示句子。

①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②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儿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突然”发生的事,都是事前没想到的。)

(3)用“突然”说一句话。

2.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区别平翘舌音;写词时,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纸”。)

附: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高尔基

“他们不放我进去” “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吩咐 拿坐 侧过脸 微笑

哭 赶快 大声喊

“一定让他进来”

小摄影师的作者是谁 小摄影师课后作业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投影。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3,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4,介绍高尔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请多读几遍。

2,抽读词语。

3,同桌互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文,师生评价。

5,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1,小组合作: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写字:

"卷"字注意上半部分只有两横。

"摆"字注意四字在上要变形。

"辆"字车字旁最后一笔为提。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通过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这样的一件事,你喜欢谁

2,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你觉得高尔基或者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哪些地方觉得高尔基是一个非常关心孩子的人 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是个有礼貌,会动脑的人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重点的词句。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①,抓住"鞠躬","打量"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对高尔基的崇拜之情。

②,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③,抓住"吩咐","摆弄"等词体会高尔基任由小男孩的指挥,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

④,抓住第11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赶紧大声喊"及人物语言体会高尔基留住小男孩的心情很迫切。

6,表演悟情。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示:以课文为剧本,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三,巧妙设疑,续写延伸

1,小男孩会回来吗 从课文找到依据。

2,高尔基和小男孩再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继续写完这个故事。

板书:

6, 小摄影师

关心,爱护

高尔基←————————→小男孩

会动脑,有礼貌

语文园地二 教学设计

吴丽华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以《讲名人故事》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是第二组课文学习的延续。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并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的品质。

2.习作: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3.我的发现:使学生知道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时,所说的话与陈述性成分在句子中的三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4.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记诵本组课文中的名人的名言,启迪学生做人道理。

(2)我会填:通过组词来强化形近字的音形义和同音字的形义区分。

5.成语故事: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把握"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主要内容,明白有志之士奋发努力的道理。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名人的故事。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几节课学习了与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有关的故事,从中也给了我们一些启迪,那么,还有哪位同学收集到了与他们有关的其他故事呢

教学过程:

1.学生推荐自己收集的材料,教师选择一位学生做示范交流,使学生深入领会交流规则与交际过程,如何清楚地向别人讲述名人故事,如何提问,如何做答。

2.学生小组(4人小组)交流名人故事以及给他地启迪。

3.教师引导学生把名人分类,如: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革命家……,让学生继续在小组内交流,推选讲得最好的作代表,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提出要求:

【1】小组交流时尽量把音量放低,别影响别的小组交流。

【2】组长安排每个同学都要开口说话,再选出说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进行班里交流。

注意事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故事提出问题,见解或补充说明,要特别注意学生交际习惯的提示与引导。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的启发。同一个故事给不同的学生的启发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要给予肯定。

第二课时 习作

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忆一个自己熟悉的人以及一件曾经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情。可以与他们交流一下,使事情了解得更加具体。

导入:上一节课大家都与其他同学交流了自己找到的名人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好多东西,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有我们熟悉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我们就分小组来交流一下我们熟悉的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吧!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寻找一位身边熟悉的人,可以是同学,朋友,老师,家长,邻居……,让学生回忆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情。

2.让学生思考:

①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3.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达到启发,补充的目的)

4.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5.利用前面所学的课文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通过事情来体现人物性格或者品质。

☆提出写作要求:

【1】你刚才是怎么样说的,就怎么样写,注意先把你要说的话想好了才动笔写,注意一笔一画把字写清楚,写端正。

【2】要定一个题目:可以是"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有心思的同学可以定更有趣的题目。

【3】写完后自己读几遍,看看有没有漏字漏词,有没有在停顿处忘记写标点符号。

【4】自己检查完后读给同学听,可以随意选择同学,听听他有什么意见,再修改。

6.学生写作,教师巡堂指导。

第三课时 评讲作文

导入:我们在前面写了一片关于人物的作文,大家觉得自己写得好不好呢 谁可以来说说你写完作文时的感受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谈谈自己写完作文后的感受,说说自己的作文好还是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

2.教师点评一下班里的作文,然后欣赏佳作。讲评,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①投影展示习作。②评议: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4.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第四课时 语文知识的积累

一,我的发现:

教师提问:看到我们的课文p31"我的发现",你发现的什么呢

1.教师投影课本中"我的发现"的三句话,让学生思考作答。

2.学生作答,教师指导。

3.明确"引用人物的话,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引导学生记诵本组课文中的名人的名言,启发学生做人道理。

(2)我会填:通过组词来强化形近字的音形义和同音字的形义区分。

*让学生分辨两个生字,并组词。说说两个字在字形,字音,字义上有什么不同。

三,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把握"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祖逖为什么在夜里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它在思考什么

提示:他在考虑"怎样才能为国家效力 ",说明他胸怀国家,是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

2.祖逖"闻鸡起舞"体现他什么样的精神

提示:祖逖"闻鸡起舞",无论寒暑,不管风雨,这说明具有奋发努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

3.祖逖为什么在后来能当上将军,打了不少胜仗,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呢

提示: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胸怀大志,奋发努力是分不开的。

4.同学们应该向他学生什么啊 在这个学期里,你将怎么做呢

提示: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教师灵活处理。

小摄影师的作者是谁 小摄影师课后作业篇四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6.小摄影师

审核

修改

沈 静

学科

语文

案别

主          教          案

个 性 教 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课文写的是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接受任何记者来访,却特许一名少先队员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的事,反映了革命前辈对少年一代的关怀与爱护。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读书方法,也可以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1.认识“摄、”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重点

难点

1.体会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表达方式,试着提问。

2.从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中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1.出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读说一说。出示高尔基。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理解“摄影”、“摄影师”

3.出示投影,高尔基生平情况。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词语,板书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合作识字: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三、书写练习

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学生述说的结果)

二、研读文本,体会感情

1.质疑:初读课文后,你认为高尔基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表意,教师板书)让我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了解这位著名的作家。

2.学生仔细地读课文,讨论

3.紧扣“喜欢”研读课后的提示p24,(出示)

①“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联系上文中的提示语理解

感受引用人物对话的特殊形式,试着转换说说。联系前后的句子体会高尔基的热情和关爱。

②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品读重点词解读“吩咐”“很久很久”(多久,这段时间高尔基很空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③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④“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很忙”“进来”矛盾,他指谁,为什么拒绝他,而让小男孩进来,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升华情感,练习写话

1.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小组交流朗读

2.质疑:小男孩会回来吗?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1.提供情景:小男孩检查又检查,匆匆赶到高尔基办公室门口。秘书说:“……”

小男孩走进办公室,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

2.交流写话

3.完成《课堂作业本》

小摄影师的作者是谁 小摄影师课后作业篇五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目标:

1.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学生谈不到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并认读“”字。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1.明确重点问题:

(1)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内容。)

(1)个别读。

(2)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感情朗读1~5自然段。总结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4.小男孩让高尔基干什么,高尔基就干什么。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摆弄”,指小男孩调整相机,解决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也可以理解为“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停当”,是指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全部做完做好。“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体会到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也可以体会出孩子的认真,对高尔基的无比敬爱之情。(齐读这句话)

(2)理解词语:“吩咐”、“侧过脸”,体会到高尔基积极配合。

(3)指导朗读6、7自然段。

①学生练读。

②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1)突然,在这里又一次出现,意思是说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2)与前文的“突然”进行区别。

(3)用“突然”说话。

6.朗读“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热爱,以及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8.“请转告他,我(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    ),就(    )让他(    )。”

(1)学生填空。

(2)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看法。

(3)教师小结: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

(4)齐读这句话。

9.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充足的理由根据,说“小男孩会不会再来”。

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2.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3.理解词语

吩咐:

打量:

摆弄:

通过启发谈话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知道高尔基的作品。

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自学探讨,朗读课文,师生互动理解问句,使学生明确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和热爱,理解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盼望再来和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1、以“小男孩会不会再来”为线索,练习续写。

2、可以借阅或购买高尔基发表的一些作品静下心来读一读。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小摄影师的作者是谁 小摄影师课后作业篇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照成了没有?……

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4、结合资料,感知文章。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简单的问题同学互问互答,难的留作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生自读课文,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3、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人、什么事情?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高尔基小男孩照相没带胶卷忘带胶卷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1、师: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很难吗?

提示:高尔基很忙,而且门口有人不让小男孩进去。

2、师:小男孩是如何办到的?

提示:扔纸团。

3、师:这说明小男孩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很聪明、大胆。

4、师:小男孩在纸团里怎么称呼高尔基?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5、师: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

提示: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6、师:高尔基问是不是小男孩扔的纸团,小男孩在回答时也很有礼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示:他鞠了一个躬,提出要求时使用“请”字。扔小纸团显得不太礼貌,但从小男孩子的举动,可以知道他是没办法才这样做,他其实是个很懂礼物的孩子。

7、师:小纸团扔进来时,高尔基在做读书,他有没有生气?有没有答应小男孩的请求?他怎么说?

提示:没有生气,他答应了小男孩的请求。他说:“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8、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9、请复述这部分主要内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扔纸团请求给高尔基照相

四、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第二部分。

2、师:高尔基答应了小男孩照相的请求,小男孩就进来了,见到了高尔基。请看这个句子“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3、师:小男孩是专门来给高尔基照相的,我们看看他的水平如何?他是怎样照的?前面说他是十岁左右,他到底行不行啊?

学生讨论。

提示:

⑴小男孩请高尔基坐在沙发看报纸──说明小男孩很熟悉怎样摆姿势,他照相应该不是第一回。而且他敢于提出给高尔基照相,说明他肯定有过照相的经验。

⑵他给高尔基照的相是要放在班级的墙报上,说明他是带着班级的任务来的,他照得好,大家才信任他。

⑶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才准备停当──说明他很紧张。

⑷他要来给高尔基照相,却把最关键的东西──胶卷忘在家里了──说明他非常紧张,而且事前可能也没想到高尔基这么爽快就答应了他。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

提示:他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5、师: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⑴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⑵小男孩哭着说。

⑶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6、师:大家看到这里,会不会想,这个小男孩太没出息了吧?干吗老哭?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提示:

⑴小男孩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见到高尔基,高尔基答应他的请求,而且很配合他,但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却给忘了,照不成相,他很着急,所以哭。

⑵他知道高尔基很忙,而且他摆弄了很久了,已经占用了高尔基很多时间,他可能觉得很对不起高尔基,同时也可能担心高尔基会责怪他。

⑶想见高尔基并不容易,他这次照不成相,他想很可能以后再没有机会了,高尔基再也不会答应他了。

⑷他是为班级墙报来给高尔基照相的,现在任务完不成了,他可能觉得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担心大家责怪他。

⑸他很崇敬高尔基,但是他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他觉得很内疚。

⑹他还是个孩子。

7、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8、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

提示:

⑴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⑵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⑶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⑷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⑸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9、师:这部分里,讲述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忘带胶卷哭着跑掉了

五、学习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4、师:请注意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有个摄影师时,高尔基首先说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问?

提示:首先问:“是个小男孩吗?”因为他很挂念小男孩,不愿意小男孩伤心,希望他再来。

5、师:高尔基说,如果是小男孩子,一定要让他进来,他用了“一定”这个词,这说明了高尔基怎么样?

提示:很关心那个小男孩。

6、这一段讲了什么事情?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高尔基等待小男孩再来。

六、小结

师:这次课,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高尔基和一位小男孩的故事。

请同学复述一下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小男孩是一位少先队员,他想给高尔基照张相放在班级墙报上,但他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相。

师: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高尔基是怎样一个人?你怎么知道的?

提示:对男孩关心、尊重、爱护。高尔基很忙,但答应把小男孩照相的请求。照相前,耐心地让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小男孩忘带胶卷,他让小男孩回来要给他胶卷,杂志社摄影记者要见他,他回绝了,同时,他说如果是小男孩就让他进来。

第三课时

一、想象情节,延伸补充。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来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确定续写内容)。

二、组织语言,口述内容。

学生口头表达,师生评议。

三、续写内容。

结合师生的评点,修改自己的续写内容,完成续写。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小摄影师的作者是谁 小摄影师课后作业篇七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三、教学建议

1.课外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8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摄、社”(翘舌音)、“躬”(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摄”读成nie。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如,自由朗读课文,图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然后教师检查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结合身体动作学习“鞠、躬”;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眉──媚、弓──躬、必──秘、交──胶、土──社。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基、备、卷” 为“上大下小” 的上下结构,“突、弄、杂” 为“上小下大” 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辆”时,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 提”,不是“横”或“竖”。

3.本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概意思。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为引起学生积极探讨,教师在学生了解叙述顺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高尔基是如何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 和“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两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1)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是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2)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3)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后,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对孩子的突然表现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学生在朗读时,语气要温和亲切,语调要舒缓轻柔。

(4)当孩子把“胶卷忘在家里了”的事告诉高尔基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这个“赶紧”,表明他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之情。

(5)当孩子跑出房间后,高尔基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这反映出他主动帮助男孩的一片爱心。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 呢?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

(6)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要抓住“很忙” 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从中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针对那个男孩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明确:

(1)门卫不放孩子进去见高尔基,他就从窗户扔进去一个纸团,请高尔基本人帮忙。这表明男孩很聪明,会想办法;很大胆。

(2)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男孩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这里的“鞠躬”,反映了孩子不是不懂礼貌,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

(3)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4)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

(5)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这反映了他的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

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

4.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如“明媚”,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明媚”在这里形容的是早晨的阳光,联系生活中对早晨阳光的观察,可以知道它指的是(阳光)明亮,结合语境,“明媚”还带有感情色彩。

5.要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如,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孩子用了很久的时间去准备,最后说这句话时,内心应该是充满喜悦的;“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上面已经说过,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的迷惑和对孩子的关切,因此读书时语气要温和、轻柔;“是那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仍旧挂念着那个孩子,内心充满了关切,读书时应该读出关切之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并思考如何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

6.课后的第一、二题,可以与课文句段篇的理解结合在一起处理。第三题是积累词句的练习。教师对此不必做统一的要求,要允许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接着写这个故事”。本课结尾,结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

本文的对话较多,适合表演,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演课本剧。

四、参考资料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始建于1773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改为此名。位于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边上,市内河流、岛屿、桥梁众多。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苏联解体后,现在俄罗斯境内,改名为圣彼得堡。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就诞生在该城。2003年曾隆重举行300周年庆典,国家出席了庆典活动。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以及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深受读者的喜爱。

秘书: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20:2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6858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摄影师   作业   课后   作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