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稀夫《〈故事会〉-诚其意者》有感读书有感
薄刀峰景区读稀夫《〈故事会〉-诚其意者》有感
带师文/墨吟数学日记400字
图:1963年7月《故事会》创刊号
我是“笔耕心读梧桐雨”圈子负责点评杂文的管理员,当时看到“故事中国”圈友蔓石将《颜轶超编辑访谈》一文作为杂文推送,似觉欠妥。但这篇访谈的内容着实精彩,对于《故事会》的推介以及由此展开的话题,发人深省。因文中提及郭敬明,我对他略作评说后便将文章提交给圈主稀夫点评。不想却引发出稀夫《〈故事会〉-诚其意者》这样一篇力作,读罢感触良多也。璀璨之星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63年创刊的《故事会》,我是熟悉的。记得在金星化工厂工作时,我被选为故事员,经常下车间给工人讲故事,所讲故事除了自己写的之外,大多采自《故事会》。这样一本面向群众、具有浓郁民间文学色彩的通俗刊物,之所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历经半个多世纪而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是编辑部始终如一坚持以“诚”为本的办刊方向。在当今物欲横流,诚信沦丧的年月,连文学艺术界亦未能幸免的情况下,《故事会》依然坚守诚信阵地就尤其难能可贵了。九把刀
诚其意者,语出《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正如稀夫所言:“我认为《故事会》实诚。
”既不自欺,亦不欺人。“诚是情愫,是人世间基本道德规范。”诚与信相通,古人云:“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又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少有人来的成语那么究竟何为诚信?我不妨也讲几个小故事给大家听。
一、东汉有个叫杨震的人,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之称。他教书二十多年,从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直到五十多岁,才受聘担任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到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曾蒙杨震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为答谢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十斤黄金到驿馆私赠杨震。杨震很是生气,拒绝道:“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晓?”王密听后羞愧而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常被人视作行贿受贿的良机,而杨震却不以此自欺欺人,说明他真正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二、苏东坡因自持才高而得罪宰相王安石,被贬到湖州当刺史。三年期满,回京拜访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家,只见书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菊花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暗笑王安石把第二句写错,菊花开于深秋,最是傲霜,岂能“黄花满地”?于是提笔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毕即向门官告辞而去。王安石回来后走进书房看到诗稿,认出是苏东坡笔迹,心想:屈原《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他不承认自己浅薄,反倒来讥笑老夫!第二天早朝,王安石奏明皇上,有意将苏东坡贬到黄州。一年后,有一晚秋风劲吹,早晨起来只见院
内满地金黄。此时苏东坡深悔自己见识短浅,妄自续诗,特专程到京城向王安石认错道歉,负荆请罪。王安石称赞说:“知错能改,难能可贵啊!”俾人
三、宋朝有个叫刘廷式的人,出身农家,邻家老翁有一女,与刘廷式订了婚约。后来两家离别多年,刘廷式入太学读书,考中进士,准备回家与邻女成亲,不料老翁已经去世,女儿因病双目失明,家道中落。但刘廷式并不因此违背婚约,选定了完婚的日子。倒是邻女主动提出退婚:“爹爹已不在人世,我如今形同废人,门不当户不对,怎能嫁与你为妻呢?”刘廷式回答说:“我与老翁有约定,岂可随意背弃婚约?”结果二人终成眷属,生儿育女,家庭和睦。后来妻子不幸去世,刘廷式悲痛异常,哭得死去活来。苏东坡钦佩他的义举,特著文予以赞颂。
周代诸侯国四、战国时梁国大夫宋就,当年在梁国边县当县令,与楚国相邻,两国边亭都种瓜。因梁亭人勤奋,瓜长得很好,楚亭人懒散,瓜长得不好。楚亭人心生嫉妒,于夜间去踩踏梁亭瓜田。梁亭人发觉此事,欲以同样方法进行报复,事先向宋就请示。宋就摇摇头说:“不可!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就想报复,心胸太狭隘啦!依我说,你们每天晚上去楚亭浇灌瓜田,别让楚亭人知道。”梁亭人照办了,眼看楚亭的瓜长得一天好于一天。楚亭人终于发现是梁亭人为他们浇灌,非常感激,将此事报告楚边县令,又一直传到楚王耳中。楚王为宋就以德报怨的行为所感动,遂决定两国修好。
五、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
作为日后重见时的凭证,并约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在市集叫卖这半面镜子,以探听对方的消息。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感叹徐德言夫妇的真情,便让他们重新团圆。
上述五个小故事,阐述了诚信的五个基本准则。它们是:戒除欺诈,知过即改,信守承诺,诚以待人,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