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自由活动随笔

更新时间:2023-05-13 15:47:58 阅读: 评论:0

幼儿园中班自由活动随笔

幼儿园里面的小朋友除了上课时间,剩下的就是自由活动时间,那里又有着怎样的趣事呢?下面就跟随一起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自由活动随笔【第一篇】:还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课时间到了,我班的三十多个孩子像往常一样,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突然,志远小朋友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要小便。”我一看他着急的样子,马上说:“好吧,请快去快回。”可我的故事快讲完了,他才悠哉悠哉地回来。起初我并未在意,可一天好几次,次次如此,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连几天,一到上课的时候,钱学森是什么之父他就要求上厕所,他这个举动太奇怪了,我决心解开这个谜。这不,刚上课,他又举手要求上厕所了,我悄悄地站在窗口观察他的举动,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进了厕所,我松了口气。可他突然又出来了,四下看了看,发现没有人,自己悄无声息地玩起了滑梯,一会儿又荡起了秋千,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那股高兴劲甭提了!

看到这一切,我非常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等他回来。过了一会,他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当我质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才眼泪汪汪地告诉我实情。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近段时间,我园正在大刀阔斧地搞建设,种树,铺彩砖,硬化路面……由于施工的原因,我担心孩子们出来不小心磕着碰着,为发生意外而缩短了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这对活泼好动的志远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他才想出了这一招。

对这件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顺应孩子爱玩的天性,多给他们自由玩耍、游戏的时间,让孩子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痛快地玩,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个性,在活动中获得经验。明白了这点,从那以后,我放宽了对他们的种种要求,大大增加了自由活动的时间,老师跟孩子们玩成一片,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现在,户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师生感情更加深厚了。志远呢,再也不“爱上厕所”了。

由此可见,那种认为为确保安全限制孩子活动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幼儿园中班自由活动随笔【第二篇】:一日活动细节观察记录

以下是本次本园大教研活动中的观察记录:

案例一:一个教学活动刚结束,教师一声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这时有的小朋友三三两两的走到卫生间,有的小朋友没事就在教室里你追我赶,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跑起来。

分析:此过渡环节纯属放羊式,在过渡环节中幼儿因为无所事事,于是就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也体现出来,很多小朋友都竞相奔跑起来这种放羊式的过渡环节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也会造成幼儿过度兴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二、目前存在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克服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游离与课程之外的倾向,牢固树立一日活动既课程的观念,过渡环节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是承上启下,调节幼儿心理与教育教学的节奏的关键环节,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注意各活动之间的有机的联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教育的整体。

(2)克服教师教育决策的主观性,避免过渡环节中由教师统一安排的倾向,避免过渡环节中高控制幼儿,不断催促幼儿的不尊重幼儿的行为。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幼儿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活动中的身心节奏转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3)克服教师教育工作的简单化倾向,寻求教学的策略,避免在过渡环节的活动中管则限放则乱的状况,注重培养幼儿***、自制、秩序、合作等品质,以及幼儿的养成习惯教育等。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发挥幼儿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一些规则,使两者产生有益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优化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1。调整幼儿身心转换的节奏,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需要过渡环节,这不仅是适应日常教学活动有节奏的更替的需要,还是适应幼儿日常身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这两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既有彼此的区别,又互相交织在一起。以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身心转换的需求,而只是单纯考虑了教学转换的需要,用教学的转换生硬地取代了幼儿身心转换的需要。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两种节奏的更替存在一定的重合与交叉,但从实质上来分析,幼儿的身心节奏与教学活动更替的节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幼儿园中班自由活动随笔【第三篇】:自由活动随笔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的目标由“智育中心”向注重幼儿全面发展转变,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自由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是孩子在自由时间里自发组织的、小范围的游戏。在自由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往频繁,有利于教师发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问题,便于教师观察与指导,所以,本文选择在自由活动中研究促进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策略。

通过对我班幼儿自由活动的自然观察,我们发现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行为有以下特点:

1。幼儿大部分集中在教室中间,拿着玩具,在教室里频繁走动与跑动,同伴间说话很响,室内声音较吵,较少有安静的空间,不利于幼儿交往。

2。男孩经常争抢喜欢的玩具。同时,自顾自摆弄玩具的时间较多,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玩玩具的很少。

3。部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紧张,被动,不会组织同伴一起玩,在爱国的古诗有哪些活动中不提意见,玩着玩着就被同伴忽略。

4。当幼儿之间发生轻微碰撞或类似肢体接触时,往往不能用适当语言自己解决,而是将事情升级到争吵,斗气甚至打架;很多幼儿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会用语言解释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辩解,从而无法合理解决问题。

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存在如下影响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因素:缺乏安静有序的交往环境;游戏材料不利于幼儿交往;缺乏交往自信心;缺乏交往技巧。

那么,如何在自由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让幼儿尝到交往的快乐呢?

一、利用空间,扩大场地利交往

在现实的幼儿园生活中,出于对幼儿安全及日常规范的考虑,我们往往会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范围做一个规定,比如不能去餐厅、午睡室玩,客观上缩小了幼儿的活动空间,由此而引发了诸如争抢桌面,空地,互相干扰,碰撞等不良交往问题。

1、扩大室内空间,减少干扰。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室内大部分空间是可以开放的,只要孩子有相应的规则意识,这些地方就可以玩的很好。

我和孩子们一同讨论:“室内有哪些地方自由活动时可以去玩?”孩子们纷纷回答午睡室,餐厅,教室门口的走廊都可以去玩。

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建立了游戏规则:在午睡室玩时,要保持午睡室的整洁;在餐厅玩时,爱惜餐厅桌椅;在门口走廊玩时,不影响隔壁班级。有了这些规则,在自由活动中既能避免孩子拥挤与互相干扰,又能拓展活动空间,有利于孩子与同伴交往。

2、利用区域空间,促进交往。我班尝试着将所有的区域空间都向幼儿开放。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好,在自由活动中,区域空间开放,但是材料不开放。孩子们可以将自由活动的玩具带入区域中玩,但是投放在区域中的材料是不能玩的。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和互相提醒后,基本都能做到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同时,孩子们三三两两结伴在区域中游戏,天然的隔断给了孩子们一个安静,舒适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和睦相处。

3、利用室外空间,轻松交往。不同性别对交往空间需求有差异的,比如男孩更多时候是在公共场合游戏,较少受成人的控制,并且男孩的游戏行为较为粗犷,身体接触较多。相反,女孩之间的交往更强调一种合作和语言交流。

因此,在自由活动中,我们适当增加了在室外的自由活动,孩子们带上喜欢的玩具,在新鲜空气,阳光草地中玩耍,即满足男孩比较粗犷的游戏方式,也使他们的心情更加放松,为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调整材料,利用特质促交往

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幼儿还不能就有限的材料互相谦让。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游戏材料能够避免杀鸡儆猴幼儿争抢玩具,又能激发幼儿选择、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丰富的材料也会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与同伴分享、交流的机会,使得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实现与不同的同伴沟通、交流的目的。

1、丰富材料的品种与数量。我班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游戏材料,如: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幼儿自带玩具;开放部分区角活动材料;师幼共同自制简单好玩的游戏材料,如挑棒棒绳、磁性飞镖、纸飞机等。多样化的收集途径带来了多样化的玩具品种。

在游戏材料的数量上,根据班级的人数,我们将诸如手工纸、彩泥等需要操作的游戏材料保证人手一份或略有多余,让每个孩子每次自由活动都能找到喜欢的材料玩。材料的多样化与充足化使得幼儿交往的形式也更加生动丰富了起来,我们看见有的孩子拿着手工纸在讨论怎么折纸;有的孩子拿着做好的纸飞机玩比赛;有的孩子在一起的做泥工;还有的孩子两人一组在玩挑棒棒……教室里井然有序,往日嘈杂的声音也不再听见。

2、拓展材料的玩法和用途。当孩子们对自带玩具还停留在摆弄阶段时,他们与同伴之间几乎没有有效的交往。这时,我与孩子一起拓展玩具的玩法,比如当孩子在摆弄小汽车时,我问:“这些小汽车,是不是在任何路面上都能开得很快?在纸上开得快吗?泡沫板上呢?”当孩子了解后,我又提供斜坡给孩子,引导孩子们讨论:“你们手中的小汽车,谁上坡快,谁下坡快呢?”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多了,讨论多了,比摆弄玩具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增强自信,主动大方勇交往

缺乏交往自信的幼儿往往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但是因为性格内向被动,害怕受挫,在交往中时常表现的畏畏缩缩,容易被同伴忽略。国外有观察表明,在幼儿阶段,被忽略的儿童往往不受同伴欢迎,也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缺乏同伴互动经验的儿童发展状况欠佳,具有近期和长期的适应问题。

1、鼓励赞扬法。重视这类孩子,在自由活动中玩游戏时,我常常主动找他们,用亲切的声音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多一份胆量;请他们学一样拿手的手艺,比如折纸、挑棒棒,或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让他们给大家讲一讲。

当幼儿表现出的良好的交往行为,如主动与同伴合作分享时,我会给予他们表扬与肯定,比如用一面小红旗,一张小奖状,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关切的目光,同时向全体幼儿讲述这些行为,让更多的孩子知道他们很棒,悦纳这些孩子,并强化他们良好的交往行为。

鼓励与赞扬可能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却足以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强化他们良好的交往行为,让孩子渐渐变得勇敢、自信,提高交往自信心。

2、适时介入法。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有交往的愿望,但在跨出第一步时也许担心被拒绝或更糟糕的情况发生,这时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在自由活动时,我比较留心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这主动的一步,体验交往成功的快乐。

自由活动时,节节和另外两个孩子共三人在生活区里玩娃娃家,三人在里面空间正好。这时静怡走来,轻轻地问:“我能进来一起玩吗?”节节响亮的回答:“不行,这里已经三个人了。”静怡一下子变得很沮丧,很受伤。

于是,我拉着静怡的手说:“妹妹,再进去一个人里面会很挤。这样,你去问问他们需不需要有人到外面去买东西吧?”果然,三人很入角色,说娃娃饿了,要吃面包,请静怡当姐姐给娃娃买东西吃,还递给她一个塑料袋。静怡开心的接过塑料袋,转身去“买”东西了。

3、榜样效仿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经常向这类孩子提供好的榜样。研究者发现,榜样与儿童越相似,效果就越好(例如充当榜样的孩子起先也是内向、退缩的孩子)。

杰杰是个喜欢唱歌,但不太自信的小男孩,我们就请曾经个性内向腼腆,但现在开朗自信,喜欢展示自己的嘉嘉小朋友坐在他的身边。嘉嘉在自由活动时常常带着杰杰玩,一段时间后,杰杰也能主动唱歌给大家听了,对于同伴的善意邀请,杰杰接受度也比以前高了。

四、丰富技巧,学会运用善交往

我班大部分孩子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顺利是因为缺乏交往技巧。事实表明,交往技巧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也可以通过成人“教给”,如: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做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在这些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比单纯模仿效果更好。

1、语言实践法。

(1)为孩子创造更多自由交谈的机会,让孩子在大量的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学会表达。比如:利用零散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几个孩子说说自然角里植物动物的变化;饭后拉家常,说说最近去哪玩了;当我们带孩子去参观或郊游回来,及时让幼儿说说和谁一起玩了;离园时说说今天高兴的事等。孩子“两两对话”或“三五成群”,无拘无束,为幼儿爱说乐说创造了条件。

(2)有目的的投放少量、新颖的玩具材料,制造矛盾,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争辩、沟通中提高交往能力,让幼儿在失败中产生合作的需要。例如,提供一套新颖的,但数量价值观有哪些较少的积木,请三个孩子来玩。孩子会发现各搭各的不仅积木不够,而且搭不出完整的作品。这时,他们就需要讨论如何一起来完成作品,从而与同伴产生了合作的需要。

2、交流讲评法。在自由活动中发现幼儿的交往问题后,我们通过交流讲评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孩子之间出现的交往问题,帮助孩子积累交往技巧。

自由活动时,欢欢正熟练地将一小堆泡沫板一块块叠整齐,小浩走上前去,拿起一快泡沫板和欢欢一起叠,可是他放的歪歪扭扭,不一会就到了下来,欢欢不得不重新收拾并表示不需要帮助。然而小浩满腔热情硬是去帮,但越帮越忙,欢欢再次请他离开,小浩很不高兴地跑来问我:“为什么我帮她,她还不高兴?”

于是在交流讲评中我们就“欢欢是否需要帮助?”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孩子们说:“不需要,欢欢自己叠得很快很好,泡沫板又不多。”“欢欢已经告诉小浩她不要别人忙帮了!”“欢欢没有遇到困难,所以不需要别人帮助。”“可以先问一下欢欢,你要我帮忙吗?她同意了再帮助她。”“如果小浩不会叠泡沫板,就不用去帮忙了,不然会弄乱的比目鱼的做法。”

在自由活动中,类似的交往问题有很多,通过交流讲评,孩子们在即时的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中,有效的积累了交往经验与技巧。

3、反复训练法。缺乏交往技巧的幼儿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社交锻炼的机会,比如家人不常带孩子出门接触人群,不常与同龄孩子来往等因素导致了孩子逐渐失去了这种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让孩子在各种交往情境中亲身体验与发展交往技巧。

例如:我们鼓励孩子在自由活动时能主动邀请隔壁中一,中二班的朋友来玩;有时候,用信任的眼神“麻烦”他把一件东西送到某某班级交给某某小朋友或老师,如果他不敢去,则请一名能力强的幼儿带他去几次,熟悉后再请他单独完成任务;故意请他去寻找一件东西,让他通过主动询问同伴来获得消息等行为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奉爱瑜伽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而同伴交往困难将影响幼儿以后的社会适应。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建立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园中班自由活动随笔【第四篇】:小白兔和大黑熊

活动目标:1、学习合拍地做兔跳和熊走得动作,并根据游戏情节,随着音乐的变化及时变换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注意有节奏的控制情绪,共同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简单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小白兔、小熊头饰,森林挂***、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教师表演故事导入。

(分别请一位教师扮演小白兔和大黑熊,并且播放音乐,根据音乐快慢分别请出两位"小动物") 树林里,有只调皮的小白兔一路蹦蹦跳跳,非常高兴的在森林里玩,不经意间走到大黑熊家门前,大白天的小动物都在森林里玩,可大黑熊还在呼呼睡觉。小白兔心想"真是个大懒蛋",这么好的时间都浪费了,跟它开个玩笑,叫它醒来。于是就轻轻的拍拍它,然后躲了起来。大黑熊被吵醒了,起来东找找,西看看,什么也没看到,有懒洋洋的睡觉去了。小白兔一看黑熊走了,又蹦蹦跳跳的跑出来,还大声说:"嘿!我在这儿!"提问:故事中有那几位小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二、介绍动物习性。

小白兔,听着音乐一边跳一边介绍习性。(我有一对长长的大耳朵,能听见很远地方发出的响声呢;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张三瓣嘴,我是个素食主义者,爱吃萝卜和青菜;最让我骄傲的是,我跑起来的速度可快了,一般人可不是我的对手!)大黑熊,听着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习性。(黑熊又叫狗熊,身上除胸部有一个倒人字的白斑纹外,全是黑色。喜欢睡觉有的时候整个冬天都不出门,能睡好久呢!我可不挑食,什么都吃,可最爱吃甜甜的蜂蜜。)三、幼儿活动1、听音乐,请幼儿说说音乐开始和中间有什么区别,开始和结束一样吗?

2、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讨论:听到活泼轻巧的音乐想做什么动作?听到笨重缓慢的音乐想做什么动作?

3、幼儿边听音乐变做动作。

4、教师带领,加入更多动作,再次表演,感受一下音乐快慢带来的不同乐趣。

幼儿园中班自由活动随笔【第五篇】:自由活动总结

游戏的开展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幼儿掌握和积累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游戏的内容也就愈生动,所以随着主题开展,我们也会引发孩子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如:在“送你一封信”的主题活动中开展后,引发孩子开展了“邮局”游戏,他们自己设计信封、信纸、邮票等,老师只是帮助做了一个邮筒,一个新的游戏就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有的去邮局买信封、有的去买邮票、还有的去给好朋友寄信等等,一到时间,邮局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的送起信来,收到信的孩子就会非常兴奋,给这个看,拿那个瞧,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虽然主题活动是从幼儿中来,但仍需教师有序的组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因此幼儿活动前,教师必须做好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扬州慢知识与材料的准备工作,为幼儿活动提供充分的材料,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支持幼儿活动也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传授、解惑,而是要不断地引导、鼓励,使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点燃幼儿的探索欲望,唤醒幼儿的创造潜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伞”主题活动开展时,为了让幼儿对“伞&rdquo带数字的网名;的基本构造有系统感知,我制作了一张表格:把“伞”特点分成:伞面的形状、伞面的颜色、伞柄的款式、撑开的大小几部分。幼儿能结合已有经验准确记录,记录结束后幼儿不仅能说出自己“伞”的特征,还能根据标记说出同伴的“伞”的特征。我还在区角中投放了许多手工制作的材料,小朋友很感兴趣,陆续做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伞”但是,放在哪里好呢?如果堆在桌子上,会影响小朋友的活动,这时,小朋友说“伞”有美化作用,提出可以把它们挂起来。把活动室的角落形成了一个“伞的世界”,小朋友可以随时将自己制作的美工作品和家里带来的“小伞”玩具摆放到“伞的世界”里面去,在“伞的世界”主题开展中,妈妈蒋玲我们还结合孩子们自制的各种伞的情况开展了“伞店”游戏,在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拿着伞玩的情况引导孩子组成了表演队在“小舞台”上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又丰富了“小舞台”的内容。同时能结合学到的知识不断的深化游戏,环境也逐步丰富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自主地与材料产生互动,与同伴产生互动,与环境产生互动,他们始终积极地参与。如在“我喜欢”主题开展过程中,结合“我喜欢和朋友玩”、“就是喜欢你”等活动,引发幼儿在幼儿园、娃娃家等游戏中增添了和好朋友逛街、请好朋友做客、和喜欢的人一起去购物等等游戏情节。

二、善于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有效开展预成活动和生成活动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善于捕捉随机的契机,并能把教师的主题变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成活动”。“过生日”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常常会看见他们在建构或捏塑游戏中做一个“大蛋糕”,插上许多蜡烛,然后呼朋引伴地招呼同伴参加“生日会”,但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只知道单纯地“过生日”,并不知道自己和同伴具体的生日时间。在“我喜欢”的主题活动中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生日的时间,搜集从小到大过生日时拍的照片,了解过生日简单的习俗……根据该主题内容和幼儿一起制作“生日树”,每种水果代表一个月的标志,然后把幼儿的照片张贴在相应的月份中,孩子们许下生日愿望挂在树上,这样一诉衷情陆游来,常会看见许多幼儿围着“生日树”讨论:“原来你是×月份生日?”“你的生日愿望是什么?”孩子们喜欢这类活动才能使主题活动更充实,更好地体现活动的价值。

三、优化游戏环境,注重材料的多样性

创设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本学期我们在活动室里开设的游戏区域有娃娃家、加工厂、超市、银行等,根据孩子的兴趣,在教室外的走廊开设了建构区、幼儿园、小超市等,孩子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游戏场地去活动,去建构自己心目中的公园、学校等。除了优化物质环境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创设心理环境,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作出决定的权利,建立安全、温暖、信任的环境气氛,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错误,并做出必要的引导。其次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同时我们注重在游戏活动中的材料的提供,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多提供一些半成品,鼓励孩子创造性的使用材料。如在“小舞台”游戏中,除了让演员到服装店去购买衣服道具外,还鼓励他们利用各种材料来装扮自己,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报纸、塑料袋等,鼓励孩子在旧报纸、旧袋子上设计出美丽的服装。在“伞店”的游戏中,提供了各种纸如牛皮纸、塑料吸管、彩纸、白纸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制作美丽的伞。在“小吃店”游戏中,除了泥工的提供,我们还收集了各种材料如:塑料泡沫、海绵纸、吸管、水果网袋等,让孩子们尝试用各种材料做出各种小吃来

主题“感官总动员”中有一个活动叫做“香香袋”,主要是让幼儿用针线缝制香香袋。由于幼儿平时没有接触过针线,再加上班级人数较多,考虑到活动的安全性,在这个活动开展时,我提供一些香料和丝线,然后请幼儿将香料放入自己的手帕中,再用丝线捆扎,孩子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了教学要求。

为了让主题活动更贴进幼儿园实际,应将班级特色融入活动。“感官总动员”中让幼儿以歌表演和音乐游戏的形式寻找自己身上的各种器官,使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内向的孩子更大胆,外向的孩子更活泼。

四、注重评价,讲究游戏的指导策略

游戏的评价也是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会让孩子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把自己在活动中有创意的想法、做法等讲出来,让其他的孩子能分享他的经验,促进游戏的发展,同时也鼓励他们把自己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困惑说出来,让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想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记得有一次游戏结束后,王盛说:银行的钱一直要被人拿走,我就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孩子,“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最后不知是谁说:“找警察帮忙抓小偷”大家觉得不错就一致通过了,在以后的游戏中,就会出现警察在巡逻了,治安也好了许多。当然,孩子游戏水平的发展、提高是离不开老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指导。如:在“医院”游戏刚开始时,在医院里的小朋友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抢着给病人看病、不管什么毛病都要打针等现象经常发生,随着老师的介入和指导,医院游戏逐渐走上正规,医院里有挂号、配药的、有开刀、打针的,有了分工也有了各自的职责,随着游戏的深入,外出就诊等服务项目,服务的质量也不断的提高了。老师的指导加强了游戏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游戏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自由活动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本文发布于:2023-05-13 15:4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673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班   自由活动   幼儿园   随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