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业案例3

更新时间:2023-05-17 18:56:04 阅读: 评论:0

栏目导航
专家引领
案例点评
研修反馈
学员心声
研修动态
温馨提示
专家引领
研修作业需注意的问题
陶子萍
    本次研修学员需提交“远程研修任务单”、“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第一次作业、第二次作业”(套餐1)、“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第一次作业、第二次作业”(套餐2)。
远程研修任务单
“远程研修任务单”相当于研修学习以及下学期的学习和工作计划,虽然这份任务单不是研
修评价的一部分,但这份任务单直接影响着研修学习效果及下学期的实践应用效果,因而是整个研修首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当然,随着研修的深入,对技术及其应用的体会会逐步加深,“任务单”可随时修订完善。
“任务单”各栏目填写的注意事项:
应用任务:重点在于“应用”以及“预期效果”。
针对问题:重点在于想使用所学技术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
研修选择:结合自己的信息技术基础及所选套餐的特点,特别是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选择。
应用打算:学习了这么多的技术,不能偶尔用之。注意制定技术应用较为长期性、常规性的打算。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
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设计其实本来就是教研组及老师个人的日常工作。本次学习的目的是使
用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设计。
第一次作业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技术的必要性。所选择使用的这个技术一定能够起到“优化”某个教学环节的作用,而不是为了作业而硬加了个技术应用。换言之,在思考改进优化某个教学环节时,要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用与不用这个技术,效果真的是大不同。
二、教学环节的选择。作业涉及的教学环节有三个:导入、讲授、评价与反馈。这三个环节可以是同一个教学设计的三个相关环节,也可以是不同教学设计中的三个不同的教学环节,相比较而言,选择后者更有利于做出精彩的作业。
第二次作业也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能够反思到第一次作业中的不足。可以从设计理念与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
二、改进与完善。随着对课程的深入学习,将设计从理念到技术都予以升级改进完善,并能深刻理解技术对教学能够带来的改变。
一道彩虹微课程设计与应用
“微课”话题比较热门,算是个新鲜事儿,对微课的认识目前还不是很清晰,但有些基本原则还是可以把握的:
一、明确微视频是干什么用的。“微课”主要是用于改变教学方式的:将适宜学生自学的内容做成微课,用以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注意,微视频是辅助学生自学,与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不能够将课堂讲解模式直接转化为视频。
二、清楚微课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微课是用来解决学生自学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某些难点、重点可能一个微视频是不够的,需要多个微视频形成一个系列。对于某个专题而言,又可能需要多个系列的支撑。对于学科而言,又需要多个专题形成一个网络。
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如下问题需注意:
选题
既然微课是用以解决学生的难点与重点问题的,选题时一定要选在“点”上,突出一个“微”字,即选题一定要小,小到一次性只解决一个问题。
时长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微视频的时长通常控制在5-10分钟,以5分钟左右为宜。
交流形式
其一要遵循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使用英语讲解,必要时使用汉语辅助。其二,营造一对一的交流气氛数学竖式计算格式务必区别于班级授课。
学习任务单
注意“学习任务单”是给学生使用的,以此单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方法”栏目简要说明微视频的使用方法。在“学习任务”栏目,说明该“微课”的学习任务,“微视频”只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视学习需要,可辅以相关练习及思考题等。注意一定不是“微视频”内容的复现。
高跟鞋简笔画
    注意,“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第一次作业只提交‘微课程设计方案’与‘微课程学习任务单’这两个文本,以直接复制粘贴的方式提交。第二次作业,除了两个第一次作业的修改完善文本以外,再加上‘微视频’,打包并按照要求命名上传。
返回导航
案例点评
《–ed形容词和–ing形容词》微课程设计方案
新生儿正确睡姿春天来临
作者信息
姓    名
李红梅
毕洪涛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
读西游记后感英语
所教学段
高中
台式电脑配置推荐电子邮件
       
我妈妈绘本教案
单位名称
  滨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北镇中学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18:5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671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   技术   教学   作业   视频   研修   应用   任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