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_英_死亡_语义场的比较研究_

更新时间:2023-05-16 21:53:39 阅读: 评论:0

last bow、last call、curtain call、drop the curtain、final curtain都是谢幕,闭幕,最后一次露面的意思,是固定表达发,可以指死亡。
fade away / out:出现在1917年,指逐渐消失、淡出的意思。这是源于电影术语,原指画面的亮度逐渐减弱,最后使景物消失,后可以用于指死亡。
与此相近的还有out of the picture、pass out of the picture都指走出画面,从画面上消失。
make one’s final exit:exit起于1588年,可以指剧目中的退场;这个固定表达源于戏剧术语,指最后一次退场,常用来表示名伶之死。
quit the scene:退场,离场。
2.3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的成员
死亡是每个民族都必须要面对的现象,因此有很多表达在两种语言里都有出现。最常见的,应该是有关宗教、信仰的表达。
2.3.1  与宗教有关的表达
前文已经阐述过,远古人会把语言所代表的事物和语言名称等同起来,因此才不敢触碰“死”这个字眼,怕会遭遇不测。在这一时期,人们往往求助于宗教来保护自己进而来解释这种神秘的语言力量,于是有很多“死亡”的表达是与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蒸蟹
2.3.1.1  与基督教有关的表达
西方国家普遍信奉基督教,宗教的影响由来已久,范围也很广。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这些思想上的影响当然会反映在语言里。在《圣经》里有很多处涉及死亡之意,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委婉之词,以表达对神明和先逝者的尊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的宗教色彩委婉色彩都大大减弱了。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God和Jesus都是在12世纪前就有了。Jesus 指耶稣。安睡在上帝的怀里,用来婉指死亡。与之相关的变体有:be asleep in
Jesus、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go to heaven:heaven(天堂)和God、Jesus一样在12世纪前就已经存在。进入天堂,婉指死亡。
join the angels/ angelic choirs:加入天使的行列、天使的唱诗班。angel也是起源于12世纪前。
be in Abraham’s bosom:Abraham来自于希伯来语,14世纪出现。他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上帝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同时也是传说中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在亚伯拉罕的怀中,婉指死亡,与祖先一起安息,升天见上帝去了。这个词组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最初是来自于《圣经》。这个词组也有很多变体,就是把be动词换成“live”、“sleep”、“rest”等表示安睡、休息意义的动词。家长的评语怎么写
be asleep in the valley:安睡在山谷里,在《新旧约全书》里有一句原文是这样的,“Yea,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shadow of death”,译为“虽然我走过死荫的幽谷”。
be called to God:被召唤到上帝那里。
be called to the beyond:本义是被召往遥远的地方、彼岸。beyond的名词义项出现在14世纪,指现世之后,在基督信仰里“beyond”代表“来世”。
cross over the Great Divide / the River Styx:great divide出现在1868年,指生与死的分界线;stys来自于希腊,出现在14世纪,River Styx是古代希腊神话里的冥河。这两个词组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即有一个点或一条河是分隔生死的,一旦跨过了这条阴、阳的分界线,那么就是与其他人生死相隔了。
go to the land of heart’s desire:去心中神往的地方。
have fallen asleep in the Lord:lord也是出现在12世纪前,可以指万物的统治者。这个固定表达的意思就是在主的怀抱中安睡。
join one’s ancestors:加入先人的行列。
join the great majority:加入大多数,婉指死亡。
return to dust:归之泥土。因为按照《圣经》“创世纪”中的说法,人类的始祖是亚当,亚当的原义就是“出自泥土”,所以死去就是“回归泥土”、化作尘埃了。
从以上列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虽然词组的意义各有不同,但是总的意义是来源于关于有“现世”、“来世”的思想。词组的结构很相似,多数都是有一个表示位移的动词加上一个表示地点的名词。
2.3.1.2  与佛教有关的表达
在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统一的宗教信仰,影响比较大的是佛教和道教。
起源于古印度、在汉代传入我国的佛教对汉民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最常用的一个表示死亡的词是 “涅磐”,这个词来自于梵语Nirvana,汉语里还可以翻译为灭度、寂灭、无为、安乐、解脱。这个词本意是“停止喷出的状态”,有“远离现世苦恼”之意。
圆寂,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扫除一切无知与私欲的觉悟,其后转指高僧的死亡,是涅槃的另一种译法。如唐代义静《大宝积经》卷五六:“我求圆寂,而除欲染。”
坐化,指禅僧在静坐中死去。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慧次》:“永明八年,讲《百论》。至《破品》,忽然坐化,春秋五十七矣。”
坐脱,指禅僧在坐禅中悠然地死去。
2.3.1.3  与道教有关的表达
道教被认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道家认为“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把生死看得很平淡,认为死亡是向自然转化的过程。《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于是死亡在道教中可称为“气散”。
“隐化”,亦称仙去、去世,死的婉称。
“遁化”,道士死亡婉称“遁化”。唐颜真卿《颜鲁公集》卷九《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写道:“先生以大历巳岁冬十一月十有四日,遁化于茅山紫阳之别院,春秋八十有七。”
在身体修炼方面,道家相信只要通过适当的修炼人是可以长生不老,最后乘白鹤成仙的,因此又可以把死亡称为“羽化”、“归真”、“蝉蜕”、“化鹤”。
具体说,“羽化”,世称仙人能飞升变化,故谓成仙曰“羽化”;进奉道之士去世,皆称为羽化。
“归真”,谓人死曰归真。一称羽化。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记载:“(丘
处机)遂登葆元堂归真焉。”
“化鹤”,仙话。指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千年后,化鹤归辽。后人因此比喻去世为化鹤。
疫苗分类“蝉蜕”,方术名。犹言尸解。尸解,谓道士之死。
虽然在表达死亡这个语义场内,汉、英都有来自于宗教的表达,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并不完全一样。汉语里“圆寂”或是“羽化”这类词一般专门用于道家或是佛家弟子的死亡,普及程度不高,只有少数佛家的死亡用语可以用于普通人,最典型的是“解脱”和“去世”。 “解脱”为涅槃的境界,不为尘世所烦扰,普通人也可用这个词来表达死亡的含义,尤其是经历了一番苦难折磨之后而死;而“去世”则来自于佛家对“世界”的看法: “世”为时间,“界”为空间。合称义同宇宙。《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因而“去世”即为离开现在这个地方,这个词更是被普通人所使用。但是“羽化”、“坐化”、“圆寂”还只限于僧人甚至是高僧;而在英语表达里,这些与宗教有关的词语的应用程度要远远高于汉语。这与宗教的流传及信奉程度有关。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但信徒的人数毕竟占总人
口的少数。因此这类词语没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如果有一天佛教或是道教消亡了,那么这些词语也很有可能随之消失或者发展出新的义项;但在西方国家则不尽然。宗教词语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甚至在詈骂语里大量存在。因此英语里的宗教用语由于使用广泛且频率很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李天焕>励志小故事50字
2.3.1.4  基督教、佛教、道教里的“另一个世界”观
把死亡看成是去另外一个世界的想法要归功于宗教观念。人们为了减轻对死者的怀念或是对死亡本身的恐惧,就认为死亡其实并不可怕,死去了的人也并不是就灰飞湮灭了,而是去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那么汉语里的一系列与“世”有关的表达就不难理解了,比如“谢世”、“过世”、“故世”、“万世”、“辞世”、“与世长辞”、“一命归西”、“一命归阴”等。
而英文里把“另外一个世界”的观点理解为了“天堂”。比如: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睡在上帝的怀抱里
be promoted to glory:glory出现在14世纪,来自于拉丁语,有“虔诚的感
恩、荣耀”之意。整个固定说法的意思是荣升天国。
be taken to paradi:paradi早于12世纪前出现。被带进天堂
be called into higher sphere:sphere出现在14世纪,意思是“可见的天堂的表层”;被召唤至上层空间,即被送入上界。
怎么做肠粉工厂规章制度由此可见,诸如god、heaven、paradi、angle和lord等与宗教直接相关的词都出现较早,在12世纪前;而Great Divide / the River Styx, beyond这些与神话故事有关的词基本上在14世纪也已经出现。
那么对于坏人,两个民族有相似的让坏人“下地狱”的说法。在汉语里,人们会用“见阎王”来诅咒坏人,而在英文里,同样有“be cast into outer darkness”,意思是被抛入黑暗之中。
既然在另一端还有一个“世界”,去了那个世界就是要离开现在这个地方,于是有很多表示离开的词语也用语表示死亡。汉语里用“走”、“不在”表示死亡;英语里也有类似的表达:depart(离开)、pass away(去世)。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词均出现在13世纪,年代比较早,因此使用至今它们的委婉程度已没有那么强烈,人们需要使用新的委婉语来表达这一含义,这也是委婉语在不断发展的原因。
2.3.1.5  与信仰有关的表达
现代社会都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而发展出一些“去见已故的某信仰著名人物”为新的表达方式。如果某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去世了,我们可以说“去见马克思了”;若是崇尚儒学的人去世了,可以说“去见孔子了”。而且这种说法也逐渐被英美国家所接受,英文中也有“e Confucius”的说法,足以看出孔子在英美国家的地位。在使用这一表达是,常常会让人感觉到幽默、新颖。
中建东孚
2.3.2  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表达
死亡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现象了,最明显就会表现在人的身体上。虽然医学界对于如何界定死亡还有一定的争议,但是如果一个人心脏不跳了,没有呼吸,闭上眼睛了,就会被认为是死亡了。因此在汉、英两个民族里,都有很多相近的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表达,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说法。
瞑目、闭眼(离合词)----- clo one’s eyes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21:5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659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死亡   表达   宗教   有关   表示   世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