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

更新时间:2023-05-16 13:23:40 阅读: 评论:0

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
第l8卷第1期
2004年1月
湖南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 o1.18.NO.1
jal1.2004
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
肖永明
(湖南大学岳麓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超轻粘土制作教程[摘要】在对《四书》进行注解,训释与阐发的过程中,朱熹注意义理阐发而不废章句训诂,兼取汉唐以来诸家
之长而对二程一派之说尤为重视,力求经文本义,避免穿凿杜撰,力辟佛说而注意吸收,利用其理论思维成果,表现
出鲜明的治学特点.
防盗设施[关键词】朱熹;《四书》;《四书》学;儒学;经典
[中图分类号】B2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一l763(2004)01—o018—04
TheCharacteristicsofZhuXi’SStudiesontheFourBooks
XIAOY ong—ming
(Y ueluAcademy,Hunan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
Abstract:Inthecourofannotating,explainingandelucidatingthetextoftheFo urBooks,ZhuXi emphasizedtheelucidationoftheargumentationsbutdidnotabandontheexege s.Headoptedthereason—ableconclusionsofthevariousschoolsfromtheHantoTangDynastyandevaluat edtheviewsoftheCheng
Brothers’Schoo1.HestrivedtofindtheoriginalmeaningofthetextoftheFourB ooksinordertoavoid givingaf
arfetchedinterpretationandfabricating,HedidhisbesttoexcludetheB uddhistphilosophy,but absorbedandmadeuoftheachievementsoftheirtheoreticalthinking.Allofth oembodiedthe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ofhisrearchontheFourBooks.
Keywords:ZhuXi;theFourBooks;studiesontheFourBooks;Confucianism;cl assics生姜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朱熹穷毕生之力,在吸收历代相关成果的基础之上,对
《四书》进行了注解,训释与阐发,完成了以《四书章句集注》
为代表的一系列《四书》学着作,建构了宏伟的《四书》学体
系.本文试就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作一简要探讨.
注重义理阐发而不废章句训诂
朱熹的《四书》学一方面继承北宋诸儒的传统,重视义理
阐发.而同时却并不完全排斥章句训诂的方法.在其《四书》学治学实践中,朱熹力图将这二者融为一
体,从而使其《四书》学在治学方法上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对于汉唐儒者在治学方法上重视章句训诂而忽视义理
探求的偏弊,朱熹提出了批评,认为秦汉以来,”儒者惟知章
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之归.”(《朱文公文集》卷75,《中庸集解序》)他认识到,经典是圣人之道的载体,对经典的训解,必须以阐发其中义理,探求圣贤
旨意为基本原则,使之真正有助于学者为学进德.这一原
则,在朱熹对《四书》的训释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朱熹往往在对《四书》本文的字词加以简单训注之后,便
立足理学立场,着力进行义理阐发.如《中庸》”天命之谓性”的命题,是理解《中庸》的关键,内涵颇为深刻.朱熹解云: “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
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
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在这里,朱熹通过对《中庸》古老命题的解说,阐述了在理学中
占有重要地位的天命, 性等范畴,并由此出发引申”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
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的
主旨.这种义理阐发,使原命题中深层次内涵及理论意义得
以凸显,从而产生了理论上的升华与突破.在《孟子?告子
上》中,有孟子以”牛之性犹人之性也”反诘告子,驳其”生之
谓性”之说一段,其中孟子的观点是通过类比反问方式提出小房子模型制作
的,颇为曲折隐晦.朱熹《孟子集注》在对原文文字,音读进
行简单的疏通之后,即就此大发议论,以天之理,天之气分别
规定性,气的内涵,并基于这一立场对告子性,气不分的错误文明城市手抄报内容
[收稿日期]2003 (07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宋代四书学与理学》(课题号02BZX032).月经量少是什么原因
[作者简介】肖永明(1968一),男,湖南武冈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宋明思想学术史
第1期肖永明:朱熹《四书》学的治学特点19
实质进行了揭示,从而使孟子诘辩批驳之语的义理意蕴显发
无余,整个争论的理论意义与实质也一目了然.显然,此类
义理阐发是朱熹建构其理学体系的重要手段,从中也可以看
安七炫
出朱熹《四书》学重视义理阐发的基本特点.
然而,朱熹重视经典义理,同时也并不忽视训诂考据的
工夫.当时,不少学者”脱略章句,陵籍训诂,坐谈空妙”,
(《朱文公文集》卷75,《中庸集解序》)在解经时完全废弃训
诂考据的功夫,鄙视汉魏经学训诂之学的成果,甚至不去细
致研读经文而横生议论,空衍义理.朱熹对此风气颇为不
满.他指出,训诂考据是求其义理的前提与基础:”学者之于
经,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朱文公文集》卷81,《书中庸后》)他批评张九成《中庸解》”文义犹不暇通,而遽语其精微.”(《朱文公文集》卷72,《杂学辨》)批评张枝的《孟子解》”全不略说文义,便以己意立论,又或用外字体贴,而无脉络连缀”,并认为,解经”必先释字义,次释文义,然后推本而
索言之,”(《朱文公文集》卷31,《答敬夫孟子说疑义》)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已阐述了其解经的基本原则,即重视义理而
不废章句,首先简单地解释字词之义,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达
到对经文义理的了解与把握,使章句训诂与对义理的探讨结合起来,章句之学与义理之学两种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旅游资料
基于这一原则,朱熹在对《四书》进行解说的过程中,朱
熹很注意对原文进行音读,训诂,名物制度的疏通考辨工作,
力求使义理的阐发建立在完全弄清经文文义的基础之上.
如《论语?八佾》中有”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一段,《论语集注》解云:”去,起吕反.告,古笃反.饩,许气反.告朔之礼:
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饩,生牲也.鲁自文
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在这里,朱熹
首先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而后阐发原文旨意,使得这段
文字意义显豁,义理通贯.这种方式,是朱熹解说《四书》乃
至其它经典的基本方式.朱熹曾渭:”某解《语》,《孟》,训诂皆存.”(《朱子语类》卷11)”某所集注《论语》,至于训诂皆仔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13:2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654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义理   阐发   四书   训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