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更新时间:2023-05-16 10:29:57 阅读: 评论:0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按照技术条件、发展速度及其不同特点,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可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以1920年为界,此前为近代郊区化时期,此后为现代郊区化时期。美国近代郊区化以有轨交通为主要技术条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以近郊的发展为主。而现代郊区化的主要技术条件是汽车和公路的发展,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以远郊的发展为主。美国现代郊区化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0年到战后初期,是郊区化的加速发展和波动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战后初期与
50-60年代,是郊区的爆炸式发展阶段,郊区人口在美国人口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第三个阶段为70年代至今,是后郊区化阶段,郊区的异质性逐步增强。
一、美国人口的郊区化进程
1.美国现代郊区化的开端和波动阶段
郊区化并非美国现代城市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早在近代时期就已出现并且势头日趋强劲。但由于种种原因,美国近代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而1920年以后,由于私人小汽车的广泛应用、高速公路的逐渐形成、经济结构向后工业经济的转变、联邦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郊区对中心城兼并的抵制等原因,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迈进。在20年代以前,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要高于郊区。比如在1900-1910年和1910-1920年,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和%,分别高于郊区的%和%,这说明美国人口仍以向中心城的集中为主。然而在20年代,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为%,而郊区为%,后者超过前者近11个百分点。此后,郊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中心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美国人口的分布开始由以集中为主转变为以分散为主。所以20年代是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的开端。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郊区化的速度放慢,但人口增长率仍然高出中心城个百分点。(注:
Donald and Daniel Garr,Suburbia:An International A sssment
黑色幽默小说(London:Groom Helm,1986),)到40年代,郊区化的速度回升并超过20年代。这一阶段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呈现出加速发展和波动性两个特征。
怀孕能吃山楂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20年代,美国大都市区每增加100人,郊区占人,中心城占人。虽
然中心城人口的增加仍然多于郊区,但郊区所占新增人口的比重比前两个年代有显著提高,从%和%猛增到%。30年代,郊区所占的比重更大,大都市区每增加100人,郊区就占人,即接近60%,而中心城只占人,(注:
Anthony Downs,Opening Up the Suburbs:An Urban Strat egy for America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3),)郊区所占比例已大大超过中心城。由此可见,20和30年代是美国郊区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此后,无论从人口增长率来看,还是从新增人口占大都市区的比重来看,郊区的发展速度都超过了中心城,郊区在大都市区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
30年代和40年代初期,由于大萧条和二战的影响,美国的城市化和郊区
化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比如,纽约郊区在20年代的增长率为%,30年代降为%,芝加哥郊区从%降为%,克利夫兰郊区从%降为%,洛杉
矶郊区从%降为%。(注:
Dennis ,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Cities:Private Pow
er and Public policy
(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9),)尤其是住宅郊区的建设更是裹足不前。这一时期的郊区化主要是靠工业在郊区的投资带动了人口的郊区化,因此表现出与20年代和战后繁荣时期的不同特点,即郊区人口的增加以下层工人为主,人口的异质性比较强。而在20年代和战后繁荣时期,虽然工业的郊区化也带动了工人的郊区化,但郊区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社会中上层,他们为逃避城市生活的烦恼,而在郊区建立世外桃源式的居民社区,因而人口的同质性很强。但由于该阶段郊区化进程的缓慢性,这种异质性对郊区人口的同质性特点并未产生重大影响。
2.战后初期与50-60年代郊区的爆炸式蔓延
战后初期与50-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郊区化浪潮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人们在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积累起来的住宅需求于战后迸发出来,年轻人要组建家庭,现有的家庭要搬进新居,住宅需求急剧膨胀,于是在郊区出现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建筑热潮,郊区呈爆炸式蔓延开来。建筑技术的进步也为郊区的蔓延创造了条件,许多住宅建筑公司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大量使用预制件,成批地建造住宅。同时,这些大公司还从整体上对郊区社区进
行统筹规划,学校、商店、娱乐、医疗、教堂等基础和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由于郊区社区的迅速建立,郊区人口急剧增长。50年代美国郊区人口增加了1900万,增长率高达%,而中心城仅增加了630万,增长率只有%。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大城市还在对郊区进行大规模的兼并,否则,中心城的增长率将只有%,而郊区则高达%,郊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为中心城的41倍以上。
(注:Dennis ,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Cities:Priv
ate Power and Public policy
(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9),)同时,大都市区的规模越大,郊区的发展速度越快。比如,在30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中,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只有%,而郊区为98%。而在10万人口以下的大都市区中,中心城的增长率为26%,郊区为74%。进入60年代以后,郊区的人口增长率有所降低,为%,但仍然是中心城增长率%的4倍以上。(注:
Donald N. Rothblatt and Daniel Garr,Suburbia:An Int ernational Asssment
(London:Groom Helm,1986),)但是,如果从郊区所占大都市区新增人口的份额来看,60年代比50年代更高,50年代大都市区每增加100人,中心城仅占人,郊区占人,而到60年代,大都市区每增加100人,郊区竟占去了84人,(注:Anthony Downs,Opening Up the Suburbs:An Urban Strat egy for America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3),)美国郊区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到1970年,郊区人口达到756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而中心城和农村人口各占%,郊区人口超过了中心城和农村人口。(注:
Carl Abbott,The New Urban America:Growth and Politi cs in Sunbelt Cities(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 olina Press,1987),)可以说,美国已经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
年代的后郊区化时代
骆驼祥子小说decorating70年代,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放慢,郊区人口的增长率只有%,
(注:Donald and Daniel Garr,Suburbia:An Internat ional Asssment
(London:Groom Helm,1986), Katharine ,et al.,Urban D ecline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 Cities (Washington,:The Brooking s Institution,1982),)但这主要是由于郊区的人口基数不断扩大的结果,事实上,郊区化的水平仍在进一步提高。由于郊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心城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早在50年代,一些大城市就开始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比如波士顿和圣路易斯人口各自减少了13%。(注:
清唱歌曲Peter Hall,Cities of Tomorrow: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ing and Design
胡政尧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Massachutts:Blackwell Publishers,Inc.,1988),)1970年时人口为10万以上的153个城市中,到70年代中期有97%在减少,在这5年期间,这些城市的人口平均下降%,其中有41个下降率超过%。东北部和中西部的某些大城市的下降速度更快,70年代纽约的下降率为%,芝加哥为%,底特律为%,克利夫兰为24%,而圣路易斯竟下降了%,即下降率达1/4以上。(注:康少邦、张宁等编译:《城市社会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6页。)由于中心城人口的减少和郊区人口的增加,美国人口郊区化的水平继续提高,1980年,郊区人口达到亿,占全国的比例上升到%。(注:
Carl Abbott,The New Urban America:Growth and Politi cs in Sunbelt Cities(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 olina Press,1987),)而在某些大都市区,郊区人口已占绝对优势,成为大都市区人口的主体。丝绸之路英语
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郊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郊区人口的异质性也在不断增强,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从近代以来,白人中产阶级核心家庭构成郊区人口的主体,老年人、未婚青年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是,根据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城市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报告《郊区的灰化》,在1970-1976年期间,郊区老年人家庭增加了近1/3,而中心城只增加了10%。与人们所传说的相反,老年退休者不是云集阳光带城市,而是在宁静的郊区寻求栖身之所。到1980年,在62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48%生活于郊区,郊区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老年人社区,比如,罗斯穆尔—马里兰就是首都华盛顿西北部郊区的一个老年人社区,该社区共有2300套独立或半独立式的住宅,占地900英亩,居住着5000
多位老年人,住宅区周围筑有护墙,附近还有各种商业、娱乐和医疗服务机构。(注:Peter ,Contemporary Suburban America
帝国大学(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Inc.,1981),)就种族成分而言,其异质性也不断增强。19
70-1980年间,郊区黑人人口增加了184万人,增长率为%,大大超过郊区白人%的增长率,也超过了中心城黑人%的增长率。到80年代中期,1/4以上的城市黑人生活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而某些郊区甚至成为黑人的飞地。比如芝加哥以西的一个郊区哈维,黑人人口从1960年的%上升到1980年的%。在洛杉矶的20个贫困的郊区中,其居民主要为少数民族。(注:
Robert Cervero,Suburban Gridlock (New Brunswick,:Rutgers University,1986),)老年人、穷人和少数民族在近郊的汇集造成了这些近郊的日益衰落。因此,从70年代初期,美国的郊区出现了城市化(citification)的现象,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后郊区时代”。一些近郊区与中心城在社区面貌和人口特征方面已经差别不大,同时,中心城的许多社会问题也在向郊区泛滥,如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10:2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652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口   郊区化   美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