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合理化理论

更新时间:2023-05-15 05:45:17 阅读: 评论:0

韦伯的合理化理论
专员英文
概论:科学史语境
在古典社会学家当中,只有马克斯·韦伯摆脱了历史哲学思想的前提和进化论的基本立场,而且把欧洲的现代化理解为具有普遍历史意义的合理化过程的结果。韦伯用一般的经验研究揭示了合理化的过程,但他并没有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曲解合理化过程,没有使合理性内容在社会学习过程中消失殆尽。韦伯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一些断片;但合理化理论是其中的一条主线,我们可以用它把韦伯的理论全貌建构起来;这些解释视角在20
世纪20年代的哲学讨论中一度占据主导地位1,可是,后来被严格的社会学研究(比如对《经济与社会》的研究)排挤到了一边,但在最近的韦伯研究中又开始抬头2。这些观点认为,韦伯的著作是一个整体;而由此恰
恰暴露出了一些有益的矛盾。宗教历史的解神秘化过程是西方理性主义出现的一个必要的内在条件,韦伯分析了这个过程,而且借助的是一个复杂而含糊的合理性概念;相反,合理性概念在分析社会合理化的现代过程中可以把有限的目的理性当作主导观念。韦伯、马克思以及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所使用的都是这个概念。我想首先对他们的三种观点概略地加以比较,由此来阐明我的提问立场3。马克思认为,社会合理化就是生产力的大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经验知识的增长、生产技术的改进、社会
声名鹊起什么意思劳动力的有效动员、训练以及组织等。相反,生产关系是社会权力的分配制度,也是生产工具的调节制度,只有在生产力所发挥的合理化压力下才会出现变革。韦伯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国家的制度框架则有另外一番评价,他认为,
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不是束缚合理化力量的生产关系,而是目的理性行为的亚系统(Subsysteme),正是在这些亚系统当中,西方理性主义才获得了社会意义。当然,韦伯也对社会关系的物化(作为官僚化的后果)表示担忧,因为它遏制了合理的生活方式。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以及后来的马尔库塞,都是从韦伯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的。在工具理性范畴下,统治自然的合理性与阶级统治的非理性融为了一体,获得解放的生产力加固了异化的生产关系。《启蒙辩证法》(Dialektik der Aufklaerung)消除了韦伯面对合理化进程尚还抱有的矛盾,他们毫不犹豫地纠正了马克思的实证立场。知识和技术,在马克思看来是一种绝对的解放力量,可它们自身却成为了社会压迫的工具。
我在这里关注的不是三种立场究竟有怎样的正确性,而是它们共有的理论弱点。一方面,马克思、韦伯以及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都认为,所谓社会合理化,就是指行为关系当中工具理性和策略理性的增长;另一方面,他们又都在思考,一种总体性的社会合理性究竟是意味着一种自由生产者的大联合,还是意味着一种合理的道德生活方式,或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合理化的经验过程的相对价值,可以用总体性的社会合理性来加以检验。但是,这样一种总体性的合理性概念,必须和生产力、目的理性行为亚系统以及工具理性的总体承担者处于同一个水平上。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看来,原因
一方面在于行为理论过于狭隘:马克思、韦伯以及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所确定的行为概念还不够完善,不足以把社会行为中的一切社会合理化内容全部囊括进去4。另一方面,则在于行为理论和系统理论
的基本概念混杂不清:行为取向和生活世界结构的合理化,同行为系统复
引起的英文>拿破仑远征俄国
杂性的增加并不是一回事5。
一方面,我想在开始的时候就交代清楚,韦伯是在一个科学语境中接手合理性问题的,他摆脱了191 Karl Loewith,Max Weber und Karl Marx,载其:Gesammelte Abhandlungen,Stuttgart,1960,1ff.。S. Landshut,Kritik der Soziologie,Leipzig,Neuwied,1969,12ff. 。Hans Freyer,Soziologie als Wirklichkeitswisnschaft,Darmstadt,1964,145ff. 。以及我的注释,载:O. Stammer(编),Max Weber und die Soziologie heute,Tuebingen,1965,74ff. ,转载于:Habermas,(1970),313ff. 。属于这个传统的还有D. Kaesler 主编的文集:《马克斯·韦伯》(Max Weber),Muenchen,1972;N. Birnbaum,Konkurrierende Interpretationen der Gene des Kapitalismus: Marx und Weber,载:C. Seyfarth,M. Sprondel(编),Religion und gellschaftliche Entwicklung,Frankfurt am Main,1973,38ff. 。
2 St. Kalberg,The Discussion of Max Weber in Recent German Sociological Literature,1979,载:
Sociology,127ff. 。
3 请参阅Wellmer,手稿,(1977)。
4 J. Habermas,Some Aspects of the Rationality of Action,载:F. Geraets (Ed.),Rationality T oday,Ottawa,1979,185ff. 。
爱在细微处
5 N. Luhmann,Zweckbegriff und Systemrationalitaet,Tuebingen,1968。
1
黑色卷发世纪历史哲学以及带有历史哲学色彩的进化论的前提。合理化理论不属于社会学作为科学而必须抛弃的推理遗产。社会学是踏着苏格兰道德哲学和早期社会主义的足迹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它有着自己的问题和
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6。在此过程中,社会合理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主题:在18世纪,历史哲学探讨了这个主题;到了19世纪,进化主义的社会理论又接手并转化了这个主题。我想简略地回顾一下社会合理化问题的早期发展历史,以便阐明韦伯所面对的实际问题。
孔多塞的《人类精神进步论》(Esquis d' un Tableau Historique des Progres de L' Esprit Humain,
1794)一书囊括了历史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的主题7。合理性模式是由计算性的自然科学提供的,主要是牛顿的物理学。它发现了“研究自然的真正方法”;“观察、实验以及计算”是物理学揭示自然秘密的三大工具。和康德一样,孔多塞也深信这种科学的“可靠过程”。科学成为了一般认识的范式,它把迄今为止的一切哲学都变成了单纯的意见:远嫁的女人
?数学和自然科学构成了两大分支。由于数学和自然科学所依赖的是计算和观察,它们的学说
8不受不同学派的意见的左右,因此,它们和哲学分离了开来?。
孔多塞没有象康德那样去努力揭示认识方法的基础以及科学理性的
条件;孔多塞关注的是韦伯所说的科学的“文化意义”;也就是说,孔多塞关注的问题是:依靠方法导致理论知识的增长,这会对人类精神的进步以及整个文化生活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孔多塞试图根据现代科学的历史模式,把人类历史理解为合理化的过程。他的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a)首先,孔多塞根据科学进步模式重新解释了至善(Perfektion)的概念。至善不再象亚里士多德传统所认为的那样,意味着事物内在终极
英语我的一天作文目的(T elos)的实现,而是意味着一个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尽管方向明确,但一开始目的并不具体。至善被解释成了进步。孔多塞在他的著作中试图阐明:
?自然的完善并没有给人的能力(perfectionnement des facultes humaines)设定界限;人
追求至善的能力是不可逆料的……其界限只有一个,就是星球的存在时间,因为自然让我们无法摆
9脱时间的约束?。
人类精神的进步不受人类内在终极目的的限制,它们是在偶然条件下实现的。进步概念与学习观念联系在一起。人类精神取得进步,并不意味着向终极目的又接近了一步,而是意味着人类自身的智力获得了有效的证明;也就是说,人类精神取得进步,所要归功的是一种学习机制(Lernmechanismus)。学习过程就是从知性上克服障碍的过程;孔多塞认为,“我们的知性观念”依靠的是“一种紧张关系:一边是我们揭示真理的手段,另一边则是自然对我们的反抗”10。
(b) 自然的反抗包括先见(Vorurteil)和迷信。自然科学模式的认识概念似乎把传统的宗教观念、哲学观念、道德观念以及政治观念等统统都给否定掉了。面对这种传统的力量,科学的启蒙作用日甚一日。科学作为一种独立于神学和人文主义修辞学的亚系统,在18世纪末获得了长足的制度化,以致于科学发现的组织形式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样板制度。启蒙成为了一个政治概念,代表的是人类在实践中提炼科学知识,进而摆脱先见的过程;用孔多塞的话说,启蒙是一个政治概念,说明的是哲学对公众舆

本文发布于:2023-05-15 05:4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6371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合理化   社会   过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