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第四堵墙”的儿童戏剧——以《父与子》为例

更新时间:2023-05-14 09:34:06 阅读: 评论:0

89
打破“第四堵墙”的儿童戏剧
——以《父与子》为例查理的巧克力工厂
刘 洋
(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摘 要:本文适从观演关系、舞美、时空三方面分析阐述阿尔及利亚哈基姆剧团的儿童剧《父与子》是如何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直接对话,使观众能够直接或间接加入到戏剧的表演中,破除了舞台幻觉,帮助了中国观众打开一个重新理解和看待儿童戏剧的新视角,值得今天的中国儿童戏剧借鉴。
关键词:“第四堵墙”;儿童戏剧;观演关系
文章编号:ISBN978-7-5369-4434-3(2019)09-089-02
狄德罗认为:“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在所有人之中,儿童的想象力是最
李清照醉花阴为丰富的。阿尔及利亚哈基姆剧团的儿童剧《父与子》以短小精美、简朴却不简单的舞台样式和表演风格给观众带来身心愉悦的审美快感。其人偶互动,虚实结合,把一个父亲照顾襁褓中的可爱婴儿的滑稽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剧中所讲之事,是源于生活的真实故事,是每一个父亲和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父与子不是虚构的人物,而是在孩子理解的世界中,真实地对生活的再创造。通过父亲哄孩子入睡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从而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如父亲对着孩子唱歌、跳舞、做鬼脸等,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生活小事,在这里却变得滑稽有趣。让儿童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故事中,合理地启发他们想象力的再创造。 儿童剧《父与子》让语言和表演成为打开儿童想象力的第一把钥匙。儿童接触世界的第一触感是语言和肢体行为,感受世界的第一感知也是语言和肢体行为。在大人的世界中,大人往往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
作者简介:刘洋(1992-),女,蒙古族,内蒙古鄂尔多斯,西北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影视批评。
喜怒哀乐,儿童亦是一样。剧中父亲通过“Baba”、“Baby”、“Yes”、“No”等简单话语,建立起独属父亲与孩子的信号。通过孩子的情绪变化来判断父亲的行为孩子是否喜好。强烈的哭、笑使得观者感知到舞台上父亲和孩子情绪的变化。 在《父与子》这部戏剧中,演员只采用了简单的灯光、朴素的道具,
风云防火墙甚至在服化上,也是简单处理的,淡化了舞美在戏剧中的作用,这非但没有削弱戏剧的整体舞台效果,反而这样去繁的舞台显得别具一格,使观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演员表演本身,集中在对整个戏剧表演的理解、观赏、参与中,而不是仅仅只欣赏外在的舞美,戏剧的本身最为重要的是表演,是将整部戏的思想内涵传递给观众,而不是向观众展示舞美等外在形式。这对我国的儿童戏剧深具启发意义。 《父与子》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充满想象,富有情感的,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在滑稽的外壳下都被赋予了父亲对孩子浓浓的
艾灸治疗耳鸣深情。演员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如一块彩色的方巾,忽而出现在表演者的嘴里,忽而出现于表演者的手中,小小的方巾在演员的手里变幻莫测;又如同一个水壶里的水倒入不同的奶瓶中,出现了不同颜色的等,引
起儿童的好奇心,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孩子的好奇一是来源于其本身的自然天性,二是来源于事件本身的趣味性,表演者抓住这两点,在开始之时,通过父亲提行李箱一事,激发儿童的想象疑问,“行李箱里究竟有些什么?”“为什么提不起来?”等等。在产生好奇心之后,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亲身尝试,在实践中为其疑问找到答案。
《父与子》的舞台是简朴简单的,其舞台背景空间仅有一张帷幕。舞台的前面和侧面也没什么界限,舞台空间布局虽十分简洁,但演员的肢体、表情的基本功却是极好的。同时,《父与子》为互动式演
出,所演剧场,其一大特点就是空间小、距离近,这样便很容易打破戏剧的“第四堵墙”,打破了大剧场的“高大上”模式,舞台和观众席并没有完全区分,达到了观众的空间就是演员的空间,观众与演员所共处的空间就是整部戏剧的空间。在观剧时,孩子与父母的观看区域则是分开的,孩子坐到离舞台近的前方区域,而父母、成人则坐到孩子的后方区域,这既让孩子们在脱离父母后更专注于观剧,又方便于演员与孩子们的互动,使孩子们的参与性更高,趣味性也更浓,由此观众和演员的空间得到了统一。如果说大剧场是依靠服化道光来满足剧作者对想象力的设计的话,那么互动式演出则是让孩子们参与到戏剧中,激发其想象力。而这也是现代儿童戏剧的一大进步,更是正式剧场与创意性剧场结合而产生出的一种新形式。
《父与子》中的每一个行为动作相互联系也相互独立,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设计了与孩子们的现场互动,把观看演出的孩子们作为表演的一环,让现场的孩子们在看剧的同时,同时也参与到演剧的环节中,通过简单的互动,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投入到演出中,而演员会对孩子们的现场反应加以引导,力求最真实地激发孩子们的临场反应能力以及扩散性的思维想象力,不仅使其教育意义呈现最大化,还使观众与演员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观众不是是单纯的欣赏者,而是转变为“演员”,直接参与到戏剧表演之中,由此打破了“第四堵墙”,并与舞台上的演员一起成为这出戏剧的主角,与之共同为表演者与自己呈现出一场与众不同的舞台艺术。《父与子》不仅在空间上实现了表演者与观者的统一,在时间上它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儿童剧的时间规则,在剧中,它的时间就是观众的时间,整部剧没有黄花鱼
场与幕,剧场时间也没有被分割成若干个部分,戏剧的时间只是属于表演的,舞美、场次等都和《父与子》无关,因此,这些次要的部分并没有占据这部戏剧很多时间,时间只是服务于肢体表演的。同时,表演者的时间和观众的时间是同步的,观众不仅仅是观赏者,更是参与者,在“参演”过程中,与之达到了和演员的时间同步,实现了观众的时间就是演员的时间,而演员的时间亦是观众的时间。
阿尔及利亚哈基姆剧团的儿童剧《父与子》打破了长期以来横在观众和演员之间的“第四堵墙”,使得传统的观者与表演者的关系被改变,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拉近,通过用简单的话语,滑稽幽默的肢体动作,生动的表演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把孩子们带到一个既神奇又温情的世界,既使两者的空间得到了统一,又使观者的时间与表演者的时间实现了统一。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极具创新意义,是非常值得当今我国儿童剧学习借鉴。孩子的世界简单、纯净。儿童剧《父与子》重在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想象的世界中,感受着浓浓的温情,对于孩子们来讲,想象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孙惠柱:《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解构》[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2、姚一苇:《戏剧原理》[M],台湾:书林出版有限
风姿绰约公司,2010年版。
90
闪恋>成都旅游路线

本文发布于:2023-05-14 09:3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625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孩子   戏剧   观众   时间   演员   儿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