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句法象似原则对英汉翻译以及教学的启示-汉语言文学
认知语言学的句法象似原则对英汉翻译以及教学的启示
范 莉
摘 要: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使用者认知能力的重视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也给翻译研究提出了有益的指导。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句法象似性原则的有效性及其在汉英语序上的不同体现,论证象似性原则在英汉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句法象似性 语序 英汉翻译
一、研究背景
(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
春节习作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流派和研究思潮,其代表性人物有C.Fillmore(1989)、G.Lakoff(1987)、R.W.Langacker(1987)、J.R.Taylor(1989)。认知语言学开创性地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作为核心元素引入到语言研究中,提出语言知识是一般
怎么让皮肤变好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语言行为和其它涉及推理、记忆、关注和学习的一般认知能力没有区别。认知语言学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意义的研究,所关注的课题主要涵盖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认知的共性、自然语言范畴化的结构特征(如原型、隐喻)、语言结构的功能原则(如象似性)、语言应用的体验和语用背景等。
(二)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特征是对人的认知能力的重视,这在以其为理论框架的翻译研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译者的体验和认知是翻译的前提,重视原作者、原作品、译者、译作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语篇是翻译的单位,具有概念成分上的照应性,命题发展的索引性,语用推理上的顺应性,主张译者从语篇的层次去理解原文的意义;针对其他学派的翻译理论与策略,提出补偿性原则;针对翻译中各要素的处理,提倡和谐性原则。王寅(2005)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概括简练而全面,即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和翻译的两个世界(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
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衔接,是翻译领域在实现理论性、解释性、可评性等方面的
突破。国内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研究(蔡龙文,2010;董顺琪,2005;侯敏、张妙霞,2011;李弘、王寅,2005;王寅,2005;吴义诚,2000;肖建军、王志军,2000;张蓊荟,2006)、隐喻理论与翻译研究(陈道明,2002;陈振东、杨会军,2007;冯立新,2005;石英,2005;谭业升、葛锦荣,2005;肖坤学,2005;于艳红,2005)、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李寅、罗选民,2004;廖冬芳,2007;孙桂英,2006;谢新云、戈玲玲,2008)、事件框架理论与翻译研究(刘宇红,2003)、图示理论与翻译研究(彭建武,2000;彭开明等,2006;肖辉等,2005)。
二、句法象似性原则与英汉翻译中的语序问题
(一)象似性的概念
现代语言学关于象似性的研究可见Chafe(1970)、Haiman(1983,1985)、Croft(1990)、Givón(1979,1989,1995)、Simone(1994)、Landsberg(1995)等。“象似性”与语言的“任意性”(arbitrary)相对,是指符号的形式与符号所指的实体特点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沈家煊,2002:175)。这种对应关系可体现在语音、形态、句法等各个层面。句法象似性就是指这种非任意性的、有理据的、基于规则的对应关系体现
校训大全在人的概念系统与句法结构之间。
升华
(二)句法象似性原则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句法象似性是人的认知结构在语法使用中的具体体现,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观察人的认知结构在语言使用、理解和翻译等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已有文献所讨论过的多种象似性原则中,“时间顺序原则”“因果顺序原则”和“背景先于前景的顺序原则”具有典型性,应用较广泛,因此下文的讨论将以它们为重点展开。
1.时间顺序原则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资金预算管理
Greenberg(1966: 103)观察到,语言成分之间的排列顺序与身体体验和感知的顺序相同。当说话人叙述复杂事件时,语序和感知的相关性体现在叙述不同事件的先后时间顺序上。Givón(2001:35)也提到了这种事件发生顺序与报道顺序之间存在的平行性。戴浩一(1985:50)将时间顺序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quence)定义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顺序取决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域中状态的时间顺序。这种句法象似性的经典例子是凯撒的名句:
但愿人长久歌词
(1)Veni, vidi, vici.(我到,我见,我征服。)
时间顺序原则的应用很广泛,但并不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Haiman,1980)就英汉语言而言,时间顺序原则在英语的使用远不及汉语。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并且在相关事件发生先后次序明晰的情况下,通常也无需使用时间连接词,因此语序在汉语表达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上有重要作用。这种差异在下例中一目了然:
(2)a.他从S.F.开汽车经过Chicago到N.Y.。
b.He drove to N. Y. from S. F. through Chicago. (Thai 1993: 160)
汉语的表述顺序是由开车旅程的起点开始,然后是途经点,最后是终点,完全符合子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但英文的表述顺序却可从终点开叙,如例(2)b。例(3)表明,时间顺序原则在英汉中都是有效的,但在汉语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此外,该原则在将并列成分译成汉语时对语序的安排具有指导作用:
(3)原文:So the baby was carried in a small deal box, under an ancient woman’s shawl, to the churchyard that night, and buried by lantern-light, at the cost of a shilling an
d a pint of beer to the xton, in that shabby corner of God’s allotment where he lets the nettles grow, and where all unbaptid infants, notorious drunkards, suicides, and others of the conjecturally damned are laid. (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于是那天夜间,把那个小小的婴儿,装在一个小小的松木匣子里,盖上一块女人用过的旧围巾,送到教堂的坟地,花了一个先令和一品特的啤酒,雇了教堂的司事,点着灯笼,在上帝分配的那小小一块长着荨麻的荒芜地边上,把他和那些著名的酒鬼、自尽的懦夫、没受洗礼的婴儿以及其他所谓不能上天堂的人,埋在一块儿。(张谷若译)
在英文的原文中,“under an ancient woman’s shawl”是介词短语,表示状态,跟随在“the baby was carried in a small deal box”之后。在汉语译文中,译者将这个介词短语转换为动词短语,译为“盖上一块女人用过的旧围巾”,接着将一系列的动作按发生的先后排列,即“装在……,盖上……,送到……”。
例(4)同样体现了译者在英汉翻译时对语序独具匠心的安排。译者将英文原文中划线部分独立成句,而后根据子事件的发生顺序译为“雪止了,风又刮大了”。
(4)原文:The black wraith of a deciduous creeper flapped from the porch, and the thin wooden walls, under their worn coat of paint, emed to shiver in the wind that had rin with the ceasing of the snow.(Edith Wharton,Ethan Frome)什么了什么的词语
译文:雪停了,风又刮大了;落尽了叶子的藤萝拍着门廊,剥尽了油漆的薄板墙好像在风中瑟缩。(吕叔湘译)
退休仪式 2.因果顺序原则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Simone(1994:165~166)指出,当存在两个并列分句A和B时,如果A置于B前,那么A是B的原因,如例(5)。这种因果排序可以被颠倒,但颠倒过的句子在阅读时的语调要改变,如例(6)。
(5)He had an accident and remained wounded.
(6)He remained wounded; he had an accident.
由此Simone提出“默认的因果准则”(Maxim of causation by default):如果没有特别标志(如语调或其它),那么并列分句表达的是“因为A先于B,所以A引起B”的意思。
将例(5)、(6)译作例(7)、(8)时,可看到同样情况下,在汉语中,如果叙述时不按时间先后、因果排列,所得到的句子可接受度差,如例(8)。
(7)他出了事故,伤势仍未恢复。
(8)?他伤势仍未恢复,出了事故。
另外,当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由连词(如“becau(因为)”)连接时,在英汉中原因状语从句可置于表结果的主句前后,如:
(9)We didn’t enjoy the day becau the weather was so awful.(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10)Becau youacute;ve worked so well, Iacute;m giving everyone a 100% bonus.(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11)我们今天不开心,因为天气很糟。
(12)因为你们工作成果不错,我以1倍的金额作为给每个人的奖励。
相对英文来说,汉语更加推崇“先原因,后结果”的语序,这点在例(13)中更清楚。例(13)中的第一部分存在两个子事件,“whipped him”和“drinking some cream”。逻辑上,后者是前者发生的原因。汉语译者灵活地将后者独立译成一个并列的谓语部分之一,并且将后一事件放到前一时间之前,即原因先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