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Critical Discour Analysis of a News Report
【摘要】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本文旨在讨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即从分类、转换、情态和消息来源四个方面分析了一则关于以色列对哈马斯袭击事件的新闻报导,揭示了英语大众语篇中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意识形态
Abstract: Critical discour analysis is bad o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It aims to uncover the ideology hidden in the mass media discour on the basis of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takes a report from New York Tim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ideology by employing transitivity, modality and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Critical discour analysi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Ideology.
一、引言
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此概念首先由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owler和Gunther Kress提出, 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了。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 Analysis ,以下简称CDA)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1]
CDA坚持以语言学为主体,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把语言看做是社会符号的观点,集中分析语篇中语言是如何反映权力关系,分析语篇是如何被人为地用来产生和维持社会不平等关系,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增强人们“批评语言意识”(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提高人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帮助人们对自己作为语篇生产者和接收者而介入的实践有更多意识,以便更好地应付语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2]
二、理论基础
批评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不过20几年,还不能说它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方法论。它在语篇分析的方法主要采取“拿来主义”,无论哪一个理论,只要能用于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并
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它都拿来使用。但其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是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韩礼德对语言所持的是一种“功能观(functional)”和“社会符号观学雷锋活动日(sociomiotic)”,认为语言的本质与我们对它的需要和它所应具备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方面的需要,即表述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即众所周知的语言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和“语篇功能 (textual function)”。
三、研究方法
1.分类
语篇的分类系统指对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韩礼德提出的“词汇分类组织”的概念,意思是在组织词汇时将概念进行详细的分类。通过词汇来给事物分类是大众传媒惯用的手法,也是创造或产生歧视的主要途径。分析语篇的分类系统时,有两种现象应该特别注意:“重新词化”和“过分词化”。前者指创造新的表达方式取代旧
的表达方式或与之形成对立。后者指用大量不同的词语来描述或指称同一事物。它对批评语言学的重要性在于表明说话者极其所属的群体或阶层尤为关注的经验和价值领域,从而有助于语篇分析者发现或确认该群体的意识形态特征.[6]
2.及物性
群收款
及物性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与小句中表现概念功能,其作用是“把经验世界分成易操作的一组过程”。Halliday认为及物性是人们用语言描述现实的基石。它把人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描述成各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过程主要分为6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5]
3.情态
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情态所标记的是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认知性态度、评价性态度。认知性态度指真实、信念、可能性和确定性等。评价性态度指合意性、偏好、意图和操纵等。在新闻语篇中,说话者常常利用情态手段传递其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考
察情态系统的目的就是弄清说话者的态度,揭示其真正的意图。在英语中,除情态动词、时态、人称代词外,情态形容词、情态副词、实意动词、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都可以表达情态意义。
4.转换
英语语篇中的转换主要指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ization)的运用。它们在特定场合具有物化社会历史现象作用,即把事物短暂的历史状态表述为永久的自然状态。名物化是Halliday所指出的概念隐喻中的一种,它指的是把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和名词词组,从而使名词和名词词组获得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而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动词的名物化能有效削弱语篇的动作感,同时隐瞒动作的执行者,也没显示出时态和情态,从而模糊了受众对于该动作发生的因果关系的考虑,突出表达了文本中的权威化和非人际化的倾向。
四、实例分析
下面以2008年12月27日美国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题为“Israeli Attack
Kills Scores Across Gaza”的新闻报道为例子,具体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从分类、情态、转化及系统消息来源等方面剖析作者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和使用,发现其潜在的意识形态,以及在其支配下所维护的权力集团利益。
从2008年12 月27号空袭开始,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已经持续了十多天,从2009年1月4日起,以军进入加沙地带,开始了地面进攻,战事升级。这是1967年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迄今已经造成1000多人伤亡,巴以局势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对这次冲突的原因,以巴双方说辞不一、且差距很大,世界各国的反映也千差万别,究其原因是与巴以双方背后所支持的西方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原因分不开的。以色列方面认为,以色列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打击哈马斯军事武装势力,而不是针对巴勒斯坦人民,它的唯一目标就是针对哈马斯。而巴勒斯坦方面认为是以色列封锁加沙导致巴以矛盾激化。2008年6月1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埃及的斡旋下签署了停火协议,双方都向埃及保证要停火。6月19号以后,确实双方都停火了,但是按照这个协议,以色列应该放开对加沙地带的所有封锁,然而以色列变来变去,对加沙的封锁越来越严重,对加沙老百姓在食品、燃料、煤气、药品等方面的影响都特别大。封锁本身是一种战争,一种侵略。作者就此事,对对立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作了报道。
1.分类
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手段。语篇的分类系统指语篇对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4] 语篇的分类体系可以反映出说话人的世界观,因而具有意识形态意义。认真考察语篇中对主要过程和核心人物的描述能帮我们清楚了解说话人对相关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下面是语篇在描述可哈马斯、以色列和以色列军方的攻击时所用的词语:
Hamas | targets, militant groups |
Israel | 钱令希Israeli military |
Israeli Attack | retaliation, this operation |
Hamas’ Attack | terrorist activities 中国湖南人才市场 |
| |
语篇中将Israel描绘为“Israeli military”,而把Hamas则说成是“targets”和“ militant groups”。从词典中对这些词的释义来看,military 有军方、武装部队的意思;而target有批评的对象或目标的意思,militant group有好战的团体的意思。言下之意是指让人心寒的句子Hamas是非正规化的、
未被承认的或非法的军事组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语篇中将Israeli Attack 描绘成,“ this operation”和“retaliation”,而把Hamas的回击说成“terrorist activities羁绊的意思”。也就是说,哈马斯给加沙带来的只是恐怖活动,以及对以色列南部人民的不断威胁、挑衅和轰炸,因此以色列对哈马斯发动的袭击只是一个军事行动,是希望给加沙带来和平的正义的行动。
2.转换
接着再来看看“转换”。在分析语篇中句法转换的表义作用时,重点应该注意“名物化”和“被动化”的运用。名物化是指说话人选择了名词性成分替代原本可以使用动词结构或句子,就是使动作或过程“物化”,它通过删除情态成分、模糊时间概念和掩盖参加者等创造一种“非人格化的”效果,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能够有效地削弱整个语篇的动作感。例如:“……in retaliation for the recent heavy rocket fire from the area”,“The reaction to the punishing attacks……”,“…..days of warnings by Israeli officials……”,“……a six-month lull……”,“Expecting some kind of Israeli respon…”,“…the Israeli military aggression on the Gaza Strip……微信闪退怎么办”。
“被动化”一般是为了隐瞒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而采用句法转换方式。使用被动语态同样
可以实施意识形态的控制。被动语态的动机多种多样,除了隐瞒动作的发出者,同时也有强调动作受事者所遭受的迫害,以突出动作发出者行为的恶劣和残暴的作用。属于前一种情况的如:“Most of the fatalities were among members of the curity forces of Hamas, the Islamic group that controls Gaza, but a few civilians were also among the dead, including children. Scores more Palestinians were wounded.”这里描述的是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空袭后所造成的伤亡,但是因为采用的被动语态,隐瞒或模糊了施事者—以色列军方,弱化了以色列一方应负的主要罪责。学雷锋活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