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学家严恺的故事——名人故事

更新时间:2023-05-11 09:48:15 阅读: 评论:0

水利学家严恺的故事——名人故事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是整理的水利学家严恺的故事——名人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利学家严恺的故事——名人故事1

1988年初夏,地处长江之滨的江阴市想搞一个港口,建几个码头,在改革开放中一显身手。他们登门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严恺教授为这个重大决策进行科学论证。这位大名鼎鼎的水利专家一听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他与几名专家一连去了两次,认认真真搞勘察、选港址、作规划。

深受感动的江阴人只能把感激之情表现在餐桌上。第一天,严老望望餐桌,皱着眉头拿了两个馒头,夹几筷菜独自回了宿舍。主办者想:是不是大专家吃惯了高级筵席,看不上我们这里的玩艺儿?于是第二天的菜更上了一层楼。哪知严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而且打天窗说亮话:钱要用在刀刃上,哪能为吃喝一掷千金!主办者这才恍然大悟。

严老一行临走时市里送来了礼品,可严老一改常态,竟拒人于千里之外。江阴的又把礼品送上门去。这可把严老气坏了:你们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说不要就不要。谈工作,可以;送礼,马上就走!

天使小镇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商品经济的.浪潮冲出着每个人道德的、心灵的、堤坝,人人都面临严峻考验。堤坝发出碎裂声响者有之,堤坝轰然倒塌者有之。而严恺教授的堤坝却我自岿然不动──他不愧是中国人坝委员会***。

严恺教授奉献给长江的最优美的抒情曲在长江中游。

1970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上马,严老担任工程技术委员会顾问。

1973年,基辛格访华,在中美建交紧张谈判的间隙,***向基辛格发出了一个试探性的友好动议:派一个水利考察组到美国。言者有心,听者有意。由严老担任组长的考察组迅速成行。

考察组成员的视觉、听觉集中在以下一系列问题上:船闸的规模、布置与通航条件、闸门与启闭机、水利枢纽的航道淤积、溢洪道闸门与消能防冲、鱼道、大坝导流截流他们充分吸取国外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然后运用自己的学识,提出了解决葛洲坝工程有关难题的方案。1981年,当葛洲坝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时,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给严老颁发了奖金,并专函致谢。

昂首矗立的葛洲坝,成了年轻的共和国雕塑于长江之上的一大景观;然而,葛洲坝工程不过是三峡配套工程中的一环。

对于三峡工程,严恺急──三峡工程成了他有生之年未竟之业中梦绕魂牵的最重要一项。他参加了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全过程,是工程上马的积极主战派。

作为三峡工程航运与泥沙、生态与环境两个专题预审专家组成员,他与专家同行为***中央、***、全国人大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992年九十月间,严恺教授凭借他在国际水利界的威望,再次访美,介绍长江三峡工程,为消除误解奔走呼号,为引进外资,牵线搭桥。

作为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顾问,严老多次赴三峡工地参与技术及其审查工作。

他终于六寸戚风看到自己多年夙愿已经步出蓝***,正在就业推荐表变成现实。

1991年农历大年初一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登载着严恺教授《羊年春节寄语海外学子》一文。他在文章中说:五十多年前我在欧洲留学那时我包子的做法在国外的心情,你们现在恐怕很难想像。一方面对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外到处受到歧视,日子很不好过。好不容易完成学业回国,想为国家献出自己绵薄之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真是困难重重,几无再武之地

1936年夏,在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正在进行。看台上,在荷兰留学、利用暑假到柏林学习德语的青年学子严恺如同掉在冰窖里。参赛的中国代表团人数倒也不少,一百多号人,可上赛场,就全***覆没!能怪运动员吗?国弱民也弱!一位看客注意到这位青年人,问道: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我看你像日本。那位看客的抬举深深刺伤了严恺。他的脸憋得通红:不,我是中国人!说罢愤然离座。

抚今思昔,严恺教授怎样不感慨系之呢?

他说:春节就要来到了,不禁又使我想到远在异国、为祖国繁荣昌盛勤奋学习的海外学子们。他们身在国外,一定很关心国内的情况,一定很关心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这一座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继1992年4月全国人大审查通过后,又经过两年多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准备工作,已于1994年12月14日开工了。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整治方案也已得到国家计委主持召开的鉴定验收会通过。这一方案一旦实现,5万吨乃至10万吨级的巨轮将能进入长江口,直驶南京港以上这些工程建设,对我国国民经彼此的彼济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给予我们莫大的鼓舞,特别是作为水利工作者,更是大显身手的难得机遇。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未了情,奔涌着严老心头的激昂一腔的希望。

水利学家严恺的故事—&绿竹别其三分景mdash;名人故事2

严恺(1912-2006年),福建闽侯人,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家、教育家、两院院士,致力于研究天津新港的泥沙回淤问题,长江口的整治问题,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问题,还是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的技术指导。由他建校的华东水利学院(海河大学前身)是一所专门培育水利人才的学校。这所学校为我国水利事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求学历程

严恺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严文炳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先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京师同文馆的教师,其同宗伯父严复是近代思想启蒙家、翻译家。兄弟俩都是致力于民族***和国家富强的有识之士,严恺受他们的影响颇深。1929年,他考入了被誉为东方康奈尔的唐山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前身),进行为期四年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在此期间,他勤奋学习桥梁工程设计、铁路设计建筑及养护、野外水文测验等科目,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得到了工学学士学位。1935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组织了一次公开选拔优秀土木工程领域人才赴荷兰公费学习的考试,严恺获得机会。经过考试,进入荷兰德夫特科技大学深造。

水利成就

学成归国的严恺,在解决天津新港的回淤问题上崭露头角。

天津新港原名塘沽新港,是日本在侵华期间,为了掠夺物资财富而建的。由于当时处于交战状态,加上技术落后,工程未经细致推敲论证,建成时,港口泥沙淤积问题越发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新港作为重要港口,正常工作受到了阻碍。

1951年,严恺受命担任塘沽新港建港委员会委员,负责解决泥沙淤积这一制约港口运力主要问题。经过一年的治理,清淤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但回淤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1957年,严恺等南京水利科春节红学研究所的水利专家再次接受国家的委任,对天津新港泥沙回淤问题深入研究。凭借扎实的功底与经验,他提出“理论指导、科学实验、现场勘测三结合”的指导原则,并进行大量的实地测验,找到了治理关键技术步骤,解决了泥沙回淤这一难题,为国家做出贡献。

我国处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海岸线漫长且曲折。做好海岸带的调查,不仅对水土保持大有裨益,对沿海省市的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严恺全心全意投入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的综合调查,从1980年起,带领近两万名技术人员,历时八年,编写出全国综合调查报告一套,并且修订了我国海岸线的长度。由他主编的《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全国》在1992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蚁拼音奖。此后,严恺还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综合治理作出了自己贡献。

致力教育

我国是水利大国,从北到南分布着七大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水系,每一水系的综合治理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我国各大院校中仅有个别学校设立水利学这一学科,培育出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1952年,华东******委员会水利部第一副部长刘宠光提出“建立水利学校”后,力邀严恺协助筹备建校事宜。新建的学校定名“华东水利学院”,校址选在南京市清凉山,是由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原有的水利专业同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工程专修科整合而成的,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担任院长,严恺担任副院长。建校重担实际上落在严恺肩上。

为了使“华东水利学院&rd股权分红协议quo;尽快招生,首先解决了校舍问题。严恺专门请来同济大学设计师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又请南京农学院对校园绿化美化进行规划设计。校舍问题解决后,开始招揽一流师资。为此,他亲赴沪杭地区四处拜请名师前来任教。在他恳邀下,徐芝纶、黄文熙、郑肇经等名教授加盟“华东水利学院”。开学时,严恺提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成了师生座右铭。教学成果告诉世人:华东水利学院为我国的各项水利事业的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使我国的水利工程专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人们记住了我国的水利事业伟大成就时,也记住了严恺这位我国杰出的水利专家。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09:4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97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利学   故事   名人   家严   mdash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